“替尼”形勢大好,市場格局將如何變化?

對於替尼類藥物,很早就有人對其“不看好”,也有許多人認為此類藥物的扎堆研發是“科研浪費”,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當然不是。截止目前,替尼類的上市藥物幾十個,NDA十幾個,臨床III期二十幾個。

它的上市,開啟了替尼類藥物大規模發展的浪潮,隨後,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達沙替尼、舒尼替尼等紛紛上市,成為了替尼類藥物品種堅實的基石。

“替尼”形勢大好,市場格局將如何變化?

這就說明,替尼類藥物雖飽受爭議,但不可否認,它確實無法取代。但這樣一種藥物,在我國的處境卻十分“尷尬”。

1/

國產替尼類藥物市場受阻

由於我國部分抗癌藥物臨床實驗研究起步較晚於歐美地區,主要抗癌藥物多依賴進口,多數受到國外藥物的壟斷影響。

如此尷尬的局面,讓國產替尼類藥物無路可走。

2/

政策利好,替尼類藥物“找到光明”

對於此現象,國家高層已經注意到,並出了詳細的規定。

4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改革完善仿製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見》,鼓勵發展仿製藥,並給予了諸多政策支持。

明確表示:將與原研藥質量和療效一致的仿製藥,納入與原研藥可相互替代藥品目錄,在說明書、標籤中予以標註,並及時向社會公佈相關信息,便於醫務人員和患者選擇使用。

衛生健康等部門要加強藥事管理,制定鼓勵使用仿製藥的政策和激勵措施,加大對臨床用藥的監管力度。

(2)醫保支付,一視同仁

要發揮基本醫療保險的激勵作用。加快制定醫保藥品支付標準,與原研藥質量和療效一致的仿製藥、原研藥按相同標準支付。

對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中的藥品,不得按商品名或生產廠家進行限定,要及時更新醫保信息系統,確保批准上市的仿製藥同等納入醫保支付範圍。通過醫保支付激勵約束機制,鼓勵醫療機構使用仿製藥。

與此同時,2017年全球前10大抗腫瘤藥都是靶向抗癌藥,其中4種為大分子靶向抗腫瘤藥、6種為小分子靶向抗腫瘤藥,2017年合計銷售額共522.72億美元,佔2017年全球抗腫瘤處方藥市場份額約52.1%。

在新一輪藥品價格談判結果中,抗腫瘤免疫類藥物有16個品種,22個品規,在平均降幅為52.99%,最高降幅藥物是赫賽汀,達64.80%。抗腫瘤蛋白激酶抑制劑厄洛替尼、索拉非尼、拉帕替尼、阿帕替尼4個藥物平均降幅為44.83%。

結語

然而,替尼類扎堆研發同樣存在隱憂。這類藥物具有市場份額集中度高的特點,形成了優勢企業壟斷高端品種的格局。因此,要想從那麼多替尼類藥物中脫穎而出,還需找到自身的差異化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