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影斧聲”後趙光義登基,趙匡胤的兒子為何不反對?

烏文俊


“燭影斧聲”就是個千古謎案,一夜間,大宋天下大變,頭一天坐在龍椅上的太祖趙匡胤突然駕崩,趙光義堂而皇之地安坐於龍椅之上,接受朝臣們的三叩九拜。作為趙匡胤僅存的兩個兒子,趙德昭時年25歲,趙德芳時年17歲,兩人跟大臣們一樣,拜伏在二叔的腳下稱臣。面對父親蹊蹺的暴亡,兄弟倆之所以那麼“乖順”於趙光義,實在是無力與二叔這棵大樹抗爭,而且也沒有拿得出手的證據鳴冤。

一、事發突然,趙家兄弟毫無準備

趙光胤去世時年僅49歲,作為一個常年征戰疆場的開國皇帝來說,這個年齡駕崩,年輕了一點。從史料記載看,趙匡胤駕崩毫無預兆,跟趙光義聊天聊了一晚上,突然“聊死”了,這是誰也想不到的結果。

從趙德昭和趙德芳的年齡看,一個完全成年,一個接近成年,看起來具備了對抗趙光義的能力。但這明顯是一個不對等的博弈,趙光義一方是有備而來,是整個事件的參與者,甚至是策劃者。趙德昭兄弟完全矇在鼓裡,父親駕崩當夜,他們都不在場,等得知消息的時候,趙光義已經坐上龍椅,一切木已成舟。

趙匡胤駕崩當夜,宋皇后本來是讓王繼恩去接趙德芳,不想王繼恩卻迎來趙光義。由此可見,王繼恩早就是趙光義,埋在趙匡胤身邊的一枚棋子,當晚的事件,一切都在趙光義的掌控之中,趙德昭兄弟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除了叩頭認輸,還真的沒有什麼好辦法。

二、趙光義的羽翼豐滿,無人能撼

後世史學家一直討論一個問題:趙匡胤為什麼一直不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難道他真的想把皇位傳給趙光義?

我個人認為,如果趙匡胤決定把皇位傳給弟弟,應該早就宣佈了,沒宣佈,就說明趙匡胤心目中的繼承人不是趙光義。那麼為什麼不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呢?原因就是,趙匡胤發現趙光義悄悄發展的勢力,已經非常強大,足以威脅到未來的繼承人,所以,他不敢宣佈太子,以防太子受到趙光義的迫害。趙匡胤一定在謀劃一盤大棋——一舉除掉趙光義集團!

這麼說有證據嗎?有,幾年前,趙匡胤突然提出遷都計劃,準備把都城從開封遷至洛陽。表面上看,似乎跟繼承人毫無關係,但實際上這是一次對趙光義的釜底抽薪計劃。

趙光義位居開封府尹多年,他的集團相當強大,開封成了他們的根。趙匡胤的遷都計劃,就是想一舉甩掉趙光義集團的牽制。

可惜,趙光義已經勢不可擋,在他的黨羽們激烈反對下,遷都計劃泡湯。但這次計劃,已經明白無誤地告訴大家,趙匡胤在想方設法削除趙光義的黨羽!至於怎麼做,趙匡胤應該還沒拿定主意,或者說還沒來得及實施,就發生“燭影斧聲”。

試想一下,趙光義的勢力,連趙匡胤都無法撼動,趙德昭兄弟哪來的實力?

三、事件隱蔽,趙家兄弟沒有證據

如果趙德昭兄弟,手掐趙光義謀位的確鑿證據,尚可以有一搏的機會。但趙光義做得很隱蔽,沒有留下任何確鑿的把柄,也就是說,趙德昭兄弟沒法證明趙光義登基的非法性。

趙匡胤生前為了保護兩個兒子,應該從來沒有讓他們參與到皇儲繼承事件中來,所以,兄弟倆也確實不知道父親的心思。但有一個人有可能是知情者,趙匡胤生前很可能向她透露過儲君的人選,這個人就是宋皇后,人選就是趙德芳。

證據就是,趙匡胤剛一駕崩,宋皇后立刻讓王繼恩去請趙德芳,很顯然這是在找嗣君。如果不是趙匡胤生前有交代,宋皇后不會做出這個舉動。

可惜,當趙光義出現在她面前時,宋皇后立刻明白,事情已經不可為了,於是她只能近乎哀求地對趙光義說:“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指趙光義)。”

可見趙匡胤生前,對趙光義的危險性已經充分了解,並對宋皇后做了詳盡的安排。包括在不可為的情況下,如何自保。

不難看出,趙光義為了上位,對整個計劃安排可謂天衣無縫,不可能讓趙家兄弟拿到證據,他也吃準了趙匡胤,不會讓兒子參與一丁點皇儲之爭,唯一知道內情的宋皇后,為了保住母子三人的性命,絕對不敢向外透露真情!

綜上所述,面對坐上皇位的二叔,趙德昭、趙德芳兄弟毫無勝算,既沒有反對的理由,也沒有反對的實力!


尋根拜祖


趙匡胤不明不白死後,宋皇后發現以後,不知如何處理,打發太監去找趙匡胤的兒子趙德芳來商量安排後事,因為宋皇后平時與趙德芳關係還不錯,趙匡胤也沒有指定繼承人,這時候誰先掌握主動權,誰就有可能當皇帝。

可是那個太監和趙光義關係好,就把趙光義找來了,宋皇后一看沒辦法,只好認可了。只是祈求趙光義善待自己,趙光義也答應了。

那為什麼趙匡胤的兒子沒有反對呢?一是傳說中的金匱之盟,太后知道,也算是名正言順了!

二者是,趙光義當年跟隨趙匡胤打拼天下,與其手下大將都是生死兄弟,估計趙光義登基的話,阻力不會很大。

三者是,趙匡胤的幾個兒子年齡都不大,論根基和實力,都不如趙光義,即使想和趙光義爭取皇位,你也得有那個實力不是?所以他的兒子們也就默認了。

也許趙光義害死趙匡胤的

時候就已經做好了完全準備,因此才能順利接手皇位,成為宋太宗!

只是趙光義登基後,對待宋皇后沒有按照諾言照顧人家,而且還和小周後傳出緋聞,歷史評價譭譽參半吧!


敏學訥言


回答此題,首先說一下“金匱之盟”、“燭影斧聲”,然後介紹趙匡胤4個兒子的情況就清楚了。



“金匱之盟”

說趙匡胤宋太祖母親杜太后臨終前問“你可知為何得天下?”太祖悲泣不能答,太后說“是因後周世宗柴榮讓小兒子坐天下之故,如後周有年長德高的皇帝,你怎能得天下。”太祖不駁,太后又說“你去世后皇位傳弟,弟再傳你兒子,如此立長者為君,是國家的福氣,”太祖扣頭應允,太后便命宰相趙普寫下誓書,藏於金匱之中,這便是“金匱之盟”。



杜太后共有5個兒子,此時長子趙匡濟和五子趙光贊已不在世,次子就是太祖趙匡胤,三子趙匡義後改名趙光義,四子趙匡美后改名趙廷美,太祖長子趙德秀和三子趙德林早亡,太后去世時次子趙德昭10歲,四子趙德芳年幼只有2歲。據說“金匱之盟”內容為“匡胤傳光義,光義傳廷美,廷美傳德昭。”



“燭影斧聲”

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只有太祖和晉王光義宮內飲酒,期間有人看到燭影晃動,還有斧子擊物落地之聲,後晉王離開,二十日清晨,太祖駕崩,這便是“燭影斧聲”。



二十一日,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宗。

趙光義登基時,趙匡胤的4個兒子中有兩位早亡,下面就介紹另外兩個兒子的情況。

次子趙德昭

次子趙德昭,太祖去世時已經25歲,據說因太后所立的“金匱之盟”,太祖並沒有把趙德昭當做馬上接班的人來培養。按照常規,皇子出閣就應封王,但是一直到太祖去世,趙德昭始終未被封王。

反而趙光義就不一樣,當年陳橋兵變,就是趙光義和趙普將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然後回師開封坐上皇帝寶座,然後趙光義被封各種官爵,以至被封晉王,位列宰相之上。



當太宗趙光義登基時,趙德昭僅為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等官職,實力和太宗相差太遠,就算心裡有所不滿,又能怎樣。

也許趙德昭當時心裡也沒有任何不滿,因為按照“金匱之盟”,他是第4代接班人,他之前還有叔叔趙廷美呢。並且,太宗登基後,任趙德昭為京兆尹,也就是首都市長,並封為武功郡王,朝會時與齊王趙廷美一起位在宰相之上,很有大力培養的姿態。

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攻打幽州時,某夜因戰亂大軍找不到太宗,有人簇擁趙德昭主持工作,此事種下禍端,後來趙德昭不知哪根神經不對,居然建議皇帝封賞將士,太宗怒道“等你當了皇帝,再賞也不遲。”回去後,趙德昭自刎,死於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時年28歲。這就是太宗登基後,太祖次子趙德昭的情況。

四子趙德芳

說到趙德芳,這可是個名人,在楊家將、包青天、三俠五義甚至狸貓換太子等等故事裡面,“八賢王趙德芳”可是重量級的人物,持金鐧,上打昏君下打奸臣,每每好人落難,故事到關鍵時刻,“八賢王”總能掐好秒針正氣凜然的瞬間出場,挽救畏難於最最危難時刻,可謂大宋的救世主一般的存在著。


影視劇照 陳道明飾演的八賢王

可是,這是假的。

這些都是藝術形象,與真實歷史不符,這些故事甚至年代都不對。況且,趙德芳是趙匡胤的四子,趙匡胤也只有4個兒子,何來“八賢王”,影視劇裡面的“八賢王”可不是太祖四子趙德芳,真實的趙德芳如下。

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太祖去世之前,趙德芳17歲剛剛出閣,太祖授其檢校太保、貴州防禦使,年長8歲的哥哥趙德昭都未被封王,就更不要說這個弟弟了,況且“金匱之盟”上面就沒有趙德芳的名字。

太宗登基後,趙德芳被加授官職,但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便去世,時年23歲,歷史記載因病去世。

但後世對趙德昭趙德芳兩兄弟的死均有疑義,本就有說不清楚的“燭影斧聲之謎”,至今“金匱之盟”不論原文還是同期其他可印證的文獻記載均無,也有人說就算某天出現相關文物也不能證明“金匱之盟”的真實性,因為太宗登基時,才有所謂“金匱之盟”之說,當事人的太后、太祖均已去世,於是趙光義和趙普合謀的說法相傳甚廣。



至於趙德昭趙德芳死時,太宗都極度傷心痛苦,抱著屍體大哭,親自送葬,停朝5日,追封趙德昭為魏王,追封趙德芳為楚王,但後人說這恰恰是欲蓋彌彰。

宋太宗趙光義畫像

意外

歷史進行到北宋末年時,靖康之變趙光義一系被金國一網打盡,皇族王孫金枝玉葉被擄北地,受盡屈辱折磨,唯一漏網的宋徽宗九子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南宋,傳聞趙構逃亡時受到金軍驚嚇陽萎,失去生育能力,無奈傳位給養子趙伯琮,即南宋第2位皇帝宋孝宗,大宋第11位皇帝,而趙伯琮為趙德芳六世孫,大宋皇朝終回太祖一脈。


  • 20190316 18:40

  • 這是步雲同學第3篇悟空問答,難免偏駁遺誤,歡迎同學們留言批評指正。
  • 步雲同學會繼續把所學所知所想與同學們分享。
  • 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奇莫步雲”,謝謝您。

奇莫步雲


所謂的燭影斧聲是指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趙匡胤與晉王趙光義議事,左右不得聞,席間有人遙見得燭光下光義時而離席,有遜避之狀,又聽見太祖引柱斧戳地,並大聲說:‘好為之’。

對此事件史料記載不一,爭論一直存在:一說趙光義謀害太祖篡位;又有說是太祖向趙光義囑咐後事,並不是趙光義行篡逆之事。

趙匡胤去世時,他的兩個兒子都已成年,大兒子趙德昭25歲,小兒子趙德芳也有18歲,他們是完全有資格繼承皇位的。最終皇位卻由趙光義繼承,他們內心肯定不服,但卻沒有公開反對,主要原因是趙光義實力太過強大,他們反對只有死路一條。

宋太祖晚期,趙光義已經樹大根生,朝廷黨羽眾多,特別是在京城開封幾乎一手遮天!太祖也意識到趙光義在開封樹大根生,為避免與趙光義在京城開封產生正面衝突,宋太祖想出一個辦法,那就是遷都。但沒想到這個建議遭到趙光義及眾多大臣強烈反對,幾個月之後太祖卻突然去世。

在京城開封,連太祖都感覺到趙光義的勢力過於強大,不得不遷都來避其鋒芒,更何況趙德昭和趙德芳,還有兩件事情可以證明趙光義在開封的勢力強大到可怕。

史書記載:宋太祖駕崩當晚,宋皇后讓太監王繼恩火速請趙德芳入宮繼承皇位,而王繼恩卻直奔趙光義家門。當王繼恩回到宮中時,焦急的宋皇后問了一句:‘德芳來耶’,扭頭卻看見王繼恩身後不是趙德芳而是趙光義!

連太祖身邊最信任的大太監王繼恩都投靠了趙光義,你說趙光義的勢力有多強大。還有太祖去世當晚,太祖的太醫竟然也跑到趙光義門口通風報信,這真是讓人不寒而慄!

趙光義繼位後,太祖兩個兒子接連死亡,趙德昭在趙光義繼位三年後死亡,死因是被趙光義斥罵後,自殺而亡,時年28歲。趙德芳,在趙光義繼位五年後死亡,死因是吃肥肉而死,時年22歲,大多歷史學家認為是被趙光義毒死。


歷史真相帝


宋太祖趙匡胤的駕崩一直以來都是千古疑案,趙匡胤突然去世,他的兒子趙德昭、趙德芳沒能繼承皇位,卻由他的弟弟趙光義繼位,成為宋太宗。《宋史》中這裡講到兩人的母親從大局出發,臨終前讓趙匡胤將來傳位給趙光義,以立長來穩固宋朝江山,並由宰相趙普執筆寫好誓書,藏在金匱裡。

宋仁宗時期的僧人文瑩寫的《續湘山野錄》,卻收錄了“燭影斧聲”的說法,暗示趙光義謀害了趙匡胤。司馬光在《涑水紀聞》中保留了“金匱之盟”的說法,又記載了官史不敢下筆的史料。宋太宗死的那天凌晨,年輕的宋皇后讓宦官王繼恩把趙德芳叫進宮來繼位,但王繼恩出賣了宋皇后,卻把當時的晉王趙光義帶進宮來。

宋皇后一個女流之輩,驚訝之餘只得匆忙承認趙光義是新君,只求趙光義日後能放過自己和兩個兒子,但趙光義並沒有放過。宋太宗伐遼失敗後與主力失散,大臣們以為皇帝已經遇難,商量著擁立趙德昭為帝,後來宋太宗回國才作罷。但此事最終還是傳達了宋太宗耳朵裡,趙德昭被逼自殺,兩年後趙德芳也死了,所以包拯時期的八王趙德芳是假的,四弟趙光美受到猜忌憂鬱而死。

自唐太宗開了修改史書的頭,歷史也不再是秉筆直書的了,因此宋太宗繼位的合法性一直被史學界所懷疑,但新君繼位總會剔除對自己不利的部分,因此“燭影斧聲”還需要更多有力的史料證明。








小顒小站


在北宋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的一個晚上。北宋的創始人趙匡胤突然去世,在歷史上留下了燭影斧聲的千古之謎。


當時在場的只有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在場。對於此事,歷史上一直是爭論不休的,成了歷史上的未解之謎。其中就有一種說:趙光義為了篡權奪位,而蓄意謀害趙匡胤。不管怎麼說此事之後,趙光義成了北宋的第二位皇帝。

趙匡胤去世時,他的兩個兒子都健在,而且都已經成年。那為何當時他們不站出來反對趙光義,反對這位奪走他們皇位繼承權的叔叔呢?

歸根到底是他們沒有的勢力和趙光義抗衡,如果去反對趙光義,那無異於以卵擊石。



趙光義還沒做皇帝之前,他是晉王+開封府尹的雙重身份。趙光義在京師開封經營多年,這裡都是他培養的勢力,當時京師的禁軍裡面也有很多是他的親信,可以說在開封他是一呼百應了。

還有一方面就是趙光義很會製造輿論。趙光義知道他這個皇位來路不名,會遭人議論,弄不好會激起群憤。

這個時候趙光義就搬出他已經去世的母親杜太后和他的哥哥趙匡胤,然後和當時的宰相趙普一起弄了個金匱之盟。說是杜太后在臨終前勸說趙匡胤死後把皇位傳給趙光義,當時趙普負責記錄,這份遺書後來藏在金匱之中,因此得名金匱之盟。



我們暫且不論這個的真假性,但是趙光義有了這個,就確定了他皇位繼承的合法性。如此一來,就算是有大臣和將軍支持趙匡胤的兒子,他們聯合起來反趙光義,名不正言不順的,反而他們是反叛者了。

事已至此,木已成舟,既然沒有對抗趙光義的本事,他們只能接受現實,這樣還能多活幾年。


靜靜時光


趙德昭和趙德芳沒有能力去反對皇叔,因為宋太宗趙光義一直深受皇兄宋太祖趙匡胤寵愛,宋太宗趙光義之前是晉王,還是開封府尹。手中握有京城開封禁軍兵權。讓他有了凱旋皇位的野心,宋太祖趙匡胤本人也在傳子和傳弟中反覆猶豫,沒有明確立太子,最後就連自己都死得不明不白,留下斧聲燭影千古迷案,如果趙德昭和趙德芳反對皇叔趙光義,沒有軍權。只會死得更慘,可能連香火都不會給他們留下,宋太宗趙光義是個無情的人


張哥話中國歷史


趙匡胤能當皇帝,身為親弟弟的趙光義出了不少力,平定統一南方十國,趙光義也是有戰功的。也就是說,趙光義和唐太宗李世民類似,也都是王朝的建立者之一。我的分析,趙匡胤是有意傳位給趙光義的,要不然也不會那麼重用栽培他。斧聲燭影,趙匡胤跟趙光義說了什麼?"好做好做"很有可能是對趙光義有所重託的。可惜趙老二當了皇帝,馬上就害死了趙老大的兩個兒子。這事做得太不仁義。


抖書帝


從頭到尾趙光義是總導演,大家心知肚明


末來高手


敢反對嗎?那是不想活了!沒有反對後來都被陰謀除掉了,還反對那不是死的更快?對這種弒兄篡位的人,什麼事做不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