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街亭地圖,你有辦法防守嗎?

修正歷史


街亭之戰諸葛亮實在是輸的冤枉啊,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不是輸在戰略上,也不是輸在戰術上,而是輸在用人上。

在這裡,我們來一步一步還原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期的街亭之戰。

一、街亭在哪裡?

街亭也叫街泉亭,大概位置是今天的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城東45公里的隴城鎮,在三國時期屬於天水郡略陽縣管轄,街亭正好在長安與隴右的中間位置,是從關中的長安、陳倉進入隴右的唯二通道,另一個通道是上邽。



從關中平原進入隴右五郡,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從陳倉經渭水邊的陸路到上邽,這條路叫渭水道,再從上邽進入隴右,這條路是小路,不適合大兵團行走,只適應小部隊通過;另一條就是從長安到街亭的大道,叫隴山道,這條路也是當時張郃走的那條道。

街亭山高谷深,地勢險要,在隴山道谷口有城池扼守道口,城內有水源。街亭城東北方向有一座山叫龍山,也叫斷山,也就是馬謖駐守的山。



守住了街亭,魏軍就無法從隴山道進入隴右,諸葛亮就能在隴右收割郡縣,而另一條進入隴右的道口上邽當時被諸葛亮親率蜀軍團團圍住,魏軍所有進入隴右的通道都被蜀軍暫時控制。

二、諸葛亮的目的和戰略部署

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是228年,當時的魏國一心就盯著東吳,大軍都在與東吳交界的邊境,壓根就沒有把弱小的蜀漢放在眼中,蜀漢自夷陵兵敗,劉備去世,南中叛亂,在魏國眼中實力非常弱小,弱小到魏國在與蜀漢交界的關中地區軍備松馳。



1、疑兵:諸葛亮派趙雲和鄧芝為疑兵,由箕谷擺出要由斜谷道北攻郿城的姿態,吸引魏國主力曹真的軍隊。

2、主攻方向:隴右。諸葛亮親率軍隊進攻祁山,圍住上邽,之後開始收割隴右五郡。隴右五郡中,有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不戰而降,僅隴西郡和廣魏郡拒不投降。

3、主守方向:街亭。諸葛亮派馬謖為主將,王平為副將鎮守上邽北邊的街亭,阻擋魏國的援軍。諸葛亮還不放心,同時派出高翔率領一支軍隊駐紮在臨渭以北、街亭以左的列柳城接應馬謖,魏延率領一支軍隊在街亭之右的山谷之中接應馬謖,三支蜀軍呈犄角之勢。



三、戰場形勢

由於趙雲和鄧芝的疑兵在箕谷和斜谷道吸引了魏軍曹真的主力,在戰爭初期,諸葛亮成功的實行了調虎離山之計,開始親率主力進攻祁山,圍上邽,取隴右三郡,派馬謖、王平、高翔、魏延分守街亭及附近地區。

當蜀軍主力出現在隴右時,魏國就已經發現了諸葛亮的意圖,魏明帝曹睿反應神速,立即從荊州前線調張郃趕往街亭,曹睿親自坐鎮長安。



張郃是從荊州南陽郡先趕往洛陽,再從洛陽帶領5萬大軍出發,但實際上張郃是先率騎兵部隊急行軍,僅僅用20多天,就從洛陽趕到街亭,從洛陽到街亭有700多公里,張郃軍行進速度非常快,但實際上只有張郃的騎兵先頭部隊,約有五千人左右是率先到達街亭的,張郃的步兵大部分是掉在後面的,遠遠趕不上騎兵速度快。

在街亭馬謖率領的蜀軍實際上與張郃軍隊數量差不多,馬謖是駐紮在山上的,街亭城內可能有很少的蜀軍,張郃擊敗馬謖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圍山斷水源,人最多隻能忍受3到4天不喝水,蜀軍也儲存不了多少天,最多7天,蜀軍全線潰敗,沒水喝,人都要崩潰。



馬謖一敗,街亭失守,左邊的高翔又被魏將郭淮擊敗,右邊的魏延被張郃堵在山谷中,只得後退,蜀軍在街亭全線潰敗。

街亭一敗,諸葛亮在隴右的軍隊有可能會被魏軍斷了歸路,只得撤退,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失敗了。

如果你是街亭守將,你怎麼防守?

街亭在短時間內是可以守住的,在長時間內是絕對守不住的。



諸葛亮給馬謖的任務是守街亭,而延緩魏軍的進攻,為諸葛亮在隴右的軍隊爭取時間,我估計這個時間只需要馬謖守一個月,只要守住街亭一個月時間,諸葛亮完全能拿下隴右五郡,然後馬謖就可以撤軍了,隴右全部易幟,魏軍再來也得一個城池一個城池的打,就不是那麼好打的了。

我只需要守住一個月,那麼只需要據城死守,張郃根本無法破城。

為什麼?

攻城是需要攻城武器的,張郃輕騎兵急行軍,是根本帶不了攻城武器,張郃即使趕到了街亭,看到據城死守的蜀軍,張郃是沒有辦法破城的,只能等待攻城武器到位後,這都是需要時間,那個攻防戰打的就是時間,誰更能爭分奪秒,誰才有可能是最後的贏家。



守街亭只需要按照諸葛亮的部署據城死守,同時在張郃未抵達這段時間內加固城防,如何加固城防?

1、挖護城河,將水源引入護城河;

2、加高、加固城牆;

3、設置內牆;

4、城內挖橫溝,防止敵人挖地道。

如果魏軍後續部隊全部到達,街亭還是守不住,不過只要能延誤魏軍進入隴右的時間,諸葛亮也會取得北伐的重大戰果,然後街亭蜀軍有序撤退,也不至於落敗。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街亭之戰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一場關鍵的戰鬥。由於馬謖所守街亭失守,導致這次北伐以失敗告終。所以,街亭之戰大家很疑惑,馬謖作為諸葛亮的得意弟子,重點接班人,真的如同《三國演義》中所講的那樣嗎?犯了個這麼低級的錯誤。

要想了解街亭是否能守得住,咱們需要了解一下幾個方面:

1、街亭及周邊地形。

2、蜀國守軍兵力和實力。

3、魏國的兵力和實力。

阿呆認為,其實明白人一看就覺得,街亭之戰同解放戰爭時期遼瀋戰役的塔山防禦戰如出一轍。目的都是要在險要的地方,阻擋強大的兵力過境。

首先看看街亭及周邊地形。

街亭,地處今秦安縣廳東北45公里的隴城鎮一帶。街亭山高谷深,地勢險要,為歷史上重要軍事關隘、兵家必爭之地,進可攻關中,退可守隴右。是漢代長安往天水郡的必經之路。

這是一條東北-西南走向,長約7,8公里,寬約1.5公里的穀道,南北方向是險峻的山峰,東西走向的清水河在這裡拐了個彎,基本沿著谷地東南邊緣遊走,西岸高於東岸。突兀升起一座險峻的高山,相對海拔在三四百米,山頂平坦,這就是馬謖兵敗的孤山了。所謂的南山。

再看看馬謖的兵馬和實力。諸葛亮首次北伐的總兵力約為十萬,分給馬謖和王平去守街亭的兵馬約2.5萬。

再看看張郃進攻街亭的兵馬。張郃自統4.5萬精兵由隴山大路仰攻街亭。的確,曹真派給張郃的,是魏國的精銳部隊,是以騎兵為主的快速部隊。

阿呆認為,當時的兵力對比是1:2,馬謖佔劣勢。但是,馬謖擁有很好的地形優勢。如果安排得當的話,是可以抵擋住張郃兵馬的攻擊,守住街亭的。

首先,馬謖把指揮部放在孤山上,是沒錯的。這裡地勢高,可以直接看到峽谷裡的情況。

其次,冷兵器時代,魏軍是騎兵為主。只要做好有效的防禦,阻擋和減緩騎兵的衝擊力,讓騎兵發揮不出優勢。

那麼,怎麼做到這一點呢?

這是個1.5公里寬的峽谷,中間還有河流。隴東地區是黃土坡地。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在峽谷裡挖坑。黃土地帶,挖坑容易。工具齊全的話,2.5萬人,一天至少挖1萬個坑。這每個坑的距離,大約是一匹馬跑起來的距離。3天時間,可以讓河谷出口地帶,遍佈陷馬坑和鬆散的土堆。這樣一來,進入谷底的曹魏兵馬,都會擁擠在谷口滯留不前,難以發揮騎兵優勢。

2、在谷口挖出壕溝。1.5公里的壕溝需要點力氣和時間。但是,只要這個壕溝挖出來了。這街亭就守住了。用壕溝挖出的土,在我方堆出防禦強。由於土質鬆軟,人和馬都很難爬上來。

3、防禦坎上插滿鹿角。

4、留出一兩個通道來,重點防禦。集中弓箭手,長矛兵,組成防護隊。

這樣,利用地勢地形,破壞對方的優勢。再集中優勢兵力,組成梯隊防護。這樣,一比二的防禦,堅守下來應該是沒問題的。

關鍵的難點在於,修築的時間是否能夠滿足。

只要有充足的時間來搞防禦建設,狙擊曹軍應該是沒問題。這比林彪的塔山防禦戰要優勢的多。起碼沒有大炮的轟炸和頭頂上的飛機轟炸。

阿呆認為,街亭是可以守住的。


阿呆夢話


大家都說馬謾失街亭是馬謖不按諸葛亮的安排行事的錯,本人不認同。

馬謖失街亭應該是為諸葛亮的重大失誤背鍋。一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交戰對手是從未作過戰的夏侯懋,連戰連捷,很快天水,安定,南安三郡落入手中。針對夏侯懋的無能,魏延提出子午谷偷襲計劃,直取長安。諸葛亮過於謹慎拒絕此議。此議對無能之輩可收奇效如陰平事。

二是,形勢大好之時,應該效仿韓信故事,直取三秦,安民的事情交給他人,這樣就迅速進入了關中,戰場進入魏的腹地,而諸葛亮卻三郡安民親為,甚至西縣這種縣城的安民也是親為,失去了速戰速決的機會。

三是低估了曹魏的應變機制和應變能力。夏侯懋連戰連敗後,自認能力不足,立即將作戰指揮權交給在隴西的只有二十多歲的曹操養子曹真,自己退回長安,並上表魏皇請求曹真任職和援兵。(夏侯懋並沒有象演義說的被生擒)而年僅十七歲的魏主曹睿也不是劉禪那樣的庸主,接表後,立即任命曹真統領隴西兵馬,拒位各要口,不與諸葛亮戰,待援兵到後合擊蜀漢軍。任命張頜為副督都,兼任先鋒,領兵五萬前往隴西救援。起用司馬懿為大督都,假節,領本部軍馬(約二萬左右〉剋日往長安會合。自己帶兵十二萬前往長安督戰。

司馬懿接到命令後又得知孟達將叛的情況,立即起兵晝夜兼程八日繞道趕往新城先滅了孟達,再兼程趕往長安會合。居然沒有誤期。

四是軍事安排上的重大失誤,五路總口街亭居然沒有留將留兵駐守!按司馬懿的說法,欺我大魏無人!(司馬懿在長安看了線報和戰區地圖後就發現了街亭漏洞)。探馬告知:曹魏任司馬懿為督都救隴西,且司馬懿已收孟達的消息後。大驚失色,才想起細看戰區地圖,猛然發現街亭居然沒有留兵駐守!而此時蜀漢軍隊已離街亭三百多里!立即升帳研究派將事,首先想讓魏延去守街亭,魏延看透街亭必守不住,諸葛亮要借人頭來掩蓋自己的失策,當然不幹。而馬謖卻認為魏大軍還在長安,並不一定發現街亭漏洞,即使發現,從長安起兵過來也要十天八天,這可是天上掉餡餅的大功,立即爭搶。此時有人願去趕緊派出去才對,諸葛亮要顯得自己高人一等,對馬謖是左交代右安排,還不放心,還要立下軍令狀才行。

而魏先鋒張頜已發現了街亭漏洞,一面派人報知司馬懿,請司馬懿領大軍隨後跟進支援,自己領五萬軍馬,不管沿途蜀漢兵的襲擾,直接撲向街亭。

雙方軍隊緊急趕往街亭,蜀漢軍先到,馬謖到了街亭地形,發現街亭沒有城池,沒有預設陣地,又五路總口地盤過小不利兵力展開,立即決定上山以求與魏兵決戰,又安排王平接應。馬謖剛上山,還沒來得及建立防守工事,張頜的魏軍就到了。立即將馬謖團團圍住斷其水源,馬謖失敗,後下獄被殺。


逍遙1906


首先我們要看清楚街亭的地圖。

從隴山西山口韓店的位置到達街亭有多條路可以到達,距離都在30-40公里範圍,騎兵半天之內到達沒有問題,步兵在一天內可以到達。先解釋下這張圖,為什麼街亭更重要,因為從韓店到蓮花這一段明顯路更好,而且莊浪這一段也有水洛河可供取水。第一,當時莊浪並非城市,沿途僅有小村落,這是非常不利於補給的。第二,韓店到蓮花沿線在當時是一條獨路,不是現在這樣四通八達,而且其向北的路於東西對峙並無多大意義,畢竟再往北翻越隴山的口子太遠了。第三,這條線路相比於街亭這條清水河河谷距離略陽較遠。所以街亭在當時更重要。但是,這並不妨礙戰時緊急行軍,那為什麼魏軍一定要戰街亭呢?

我們可以在圖上看到,水洛河和清水河兩個谷底在蓮花鎮是交匯的,這個交匯很要命,因為魏軍若從莊浪出蓮花再進略陽,那馬謖就可以從街亭攔腰堵住,同時從街亭北面小路出兵到莊浪來個關門打狗,那魏軍就只能坐以待斃。如果魏軍發揮騎兵速度優勢比馬謖提前到達和經過蓮花去略陽,那馬謖根本就不用打了,直接在蓮花屯兵,坐等魏軍餓死在略陽甚至天水。所以魏軍一定要打下街亭,而不能置街亭於不顧。

大圖上列出了魏軍可能進軍街亭的路線。從小地圖看到,街亭是個十字路口。這個十字路口除了南面要翻越大山不利於騎兵行動外,另外兩條路都是可以通行的。這樣一來,馬謖相當於要防守兩個800-900米的正面,史料上馬謖領兵不超過2.5萬人,張郃帶了5萬人,這樣馬謖無論如何都沒有優勢兵力來保證能夠完全防住張郃。

從張郃斷水道的實際行動看,魏軍應當是沿清水河谷進軍的,因為從莊浪通道南下斷水道需要繞過馬謖駐軍地到達河邊,這會分散兵力,並增加攻擊難度。

從具體的戰役過程看,馬謖到達街亭時張郃應當已經過了韓店(畢竟魏軍是騎兵),否則馬謖不至於在街亭停下防守。這樣就導致馬謖沒有辦法選擇隘口防禦,甚至也沒有時間在街亭修工事。但大路口步兵對騎兵是很難防的,有人可能會說選擇縱深防禦,多幾道防線,但馬謖因為兵力有限,且倉促應戰,很難下此決心,因為在沒有好工事的情況下步兵對騎兵反而容易被沖垮,況且這種不怎麼寬大的正面也難以實現局部數量優勢,畢竟戰場擺不開。

所以馬謖不得不上山,同時令高翔和王平各帶點部隊遲滯魏軍,然後自己帶人從山上衝下來。很顯然,馬謖非職業軍人出身,戰術能力很欠缺,高翔和王平在兵力非常有限的情況下通過合理的戰術和兵力配置有效地遲滯了魏軍騎兵,馬謖則不敢作此想,最後反被斷水自亂。

如果我們把街亭之戰放到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來看,會看到更多的東西。諸葛亮否決了吳懿和魏延奇正結合,奇兵進子午谷,大軍走斜谷取陳倉的計劃,選取了箕谷疑兵,大軍出祁山的打法。這個打法不能說有錯,畢竟走祁山進隴右能就地補給,還能佔據涼州以整合西羌,為蜀國贏取戰略空間併為下一步出隴東做準備(諸葛亮顯然不認為以魏國之強能一戰滅國)。而大軍走斜谷中途無補給,奇兵走子午谷更是兇險異常,且無法爭取西羌。於是兵力就分為兩路,東路趙雲鄧芝1萬人出箕谷,西路作為主力佔祁山進隴右。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今隴右後,天水南安投降,隴西郡卻始終不降,所以諸葛亮不得不分兵攻打隴西。

隴右兩郡投降後,魏國反應很快。第一,曹真出箕谷頂住趙雲鄧芝(事實上曹真是勝了,還不只是防住了)。第二,鎮守陳倉的郭淮迅速西進攻擊天水,但在冀縣被諸葛亮本部阻擋(這就是諸葛亮不敢離開天水去街亭的原因,否則天水一失,街亭和隴西的蜀軍就再無存活可能了)。第三,司馬懿張郃急行軍馳援隴右,不能讓諸葛亮在西面取得戰略優勢。同時由於天水過不去,其他如子午谷、駱穀道、斜谷都直通漢中,容易被堵在谷口被滅,所以沒法實現圍魏救趙,只能翻越隴山從街亭略陽進天水。

這個時候街亭就很重要了,因為街亭一失,天水也就不保,那進攻隴西郡的部隊也就沒法保住了。街亭丟了後,王平緊急退回略陽和天水遲滯魏軍,諸葛亮緊急召回隴西郡部隊,並要趙雲鄧芝疑兵以阻止曹真進兵(其實曹真也不會隨便聰箕谷進兵),同時遷隴西南安天水居民入漢中充實人口(曹操退出漢中時遷走了大部分漢中居民)。街亭丟後諸葛亮還有時間幹完這些事情,說明山地情況下騎兵的優勢被大大弱化,步兵分散襲擾也會對他們行軍速度造成很大幹擾。這也是後來魏蜀能夠長期對峙的原因之一。

說明:最後一張圖用的是網絡圖,文中論述也參考了很多大神的觀點,由於找不到原作者是誰,所以無法致謝。若有侵權,請留言。





成孝良


理性分析的話,不用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也不用現在人的勾心鬥角推測古代人的胸懷氣度。一切從實際出發。

先從軍令如山說起,不尊諸葛將令,按照七律五十四斬殺他不虧。

再從軍令狀說起,當時是馬謖請戰且下過保證的。當初可不是諸葛逼他守街亭然後殺他的。

再從成敗說起,諸葛的佈置、王平的建議是不是可行今人無法預知(雖然我深信丞相,但是我也不想跟大家糾纏這些),事實證明馬謖的做法確實不行。

再從結果說起,守不住可以退可以擾,蜀漢盡有險阻可以利用,失地喪師單人逃回,不誅殺以後還能領軍打仗嗎?

再補充一句,各位噴子永遠無法理解丞相這些胸襟廣闊心懷天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聖哲,因為你們整天蠅營狗苟猜疑鵷雛以鄰為壑目光短淺。



奔跑的蝸牛rs


要守住街亭,第一,要有更多軍隊,而不是馬謖的五千人;第二,要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建設防禦工事。街亭是一條寬幾公里,長超過十公里的河谷,僅僅當道紮營,是守不住的。馬謖雖敗,但絕對比當道紮營守的久。如果有時間,我會大量挖壕溝,引水入溝、各種陷坑、以引火之物入乾溝,盡力縮窄防禦正面,層層設防,節節抗擊,可惜,這種時間是不存在。更多的軍隊?諸葛亮沒有那麼多軍隊可以給馬謖,他的目標太多,軍隊有限,而分散。撤走天水等郡百姓,是不可能在街亭失守後倉促決定的,時間是根本不夠的,只可能是街亭之戰前,就決定,如果諸葛亮認為還沒有失敗,他為什麼要撤走百姓?因為他早知道失敗了,馬謖無論怎麼守,都是要失敗的,諸葛亮存心害他,找他當第一次北伐失敗的替罪羊。

劉備當年奪漢中,守漢中時,就知道出漢中攻長安是錯的,魏軍只要堅守祁山險隘,就會出現諸葛亮數次北伐,糧盡而退的後果,所以才會攻東吳,他深知諸葛亮非軍事人才,所以託孤時,只讓他管政事,軍事託給了李嚴。

毛主席評價,諸葛亮的《隆中對》,在軍事上,一開始就是錯的。


沉140769451


圖中所有線條都是道路,包括幹道和山道,沒線條的地方都是山。從實際情況看,雞頭道、瓦亭道以及高平第一城那條道路,相對都比較靠北面,距離遠一些,比較近的路線實際就是三條:陳倉狹道、番須道和隴坻道,這是從南到北的順序。隴坻道在東漢初期是最常走的道路,但是進入東漢不久,就把番須道重新修建了由此以後,番須道就成了主要道路,而隴坻道就逐漸荒廢了。隴坻道出了山口之後幾十裡,就是街亭城,是西漢時期的街泉縣城,後來降格為亭,簡稱街亭。至於列柳城的位置,由於史料不足很難考證具體位置,分析應當是番須道的西口附近。

歷史上的街亭的經典戰役還是有的,三國時期魏國援軍由張郃統領,從目前的資料分析,大致是以郭淮帥州軍冒充主力走番須道上隴,最後在列柳城擊敗了蜀將高翔。而張郃帥主力走隴坻道上隴,出其不意,這才導致順先鋒馬謖沒能按照諸葛亮的指示,先手搶佔隴坻,也就是隴山的山口。從戰術上講,守山最好的是守山口,因為可以利用兩側的山勢構築防禦工事,抵擋優勢敵軍,而敵軍在山口裡面,地形相對狹窄不利於展開兵力,優勢就難以發揮。而如果是優勢敵軍通過了山口,進入了平川地區,你就只能據守城池了。這就是後來蜀漢的漢中防禦戰略的兩個方案:魏延、諸葛亮、王平守漢中,都是守山口,並取得了成功;而姜維改為不守山口守平川上的城池,最後是失敗。所以,守隴山的道理一樣,最好是守住隴山的山口,比如隴坻就是隴山山口,番須口也是隴山山口。我相信諸葛亮也是這樣部署的,要求馬謖先趕到隴坻山口,依託險要地形擋住張郃。問題是,馬謖才走到街亭,就發現張郃的先鋒已經佔了隴坻山口,他已經無法完成諸葛亮交給的任務了。沒法,他只能在街亭就地轉入防禦,等待諸葛亮主力到來。其實,街亭,根本不是諸葛亮事先部署的防禦地點。

所以最後失敗也是必然趨勢,兩軍在人數和兵力上的懸殊,戰線拉得太長的,兵力分散的嚴重,根本低擋不住魏國的攻勢。還有就是在這戰役中糧草的問題的,補給不充足就沒辦法打,所以換誰來守都守不住。


小97mm


我可以明確講,羅老師寫這段不是八哥,話說長江電視劇組拍過這段的細節,編導組到了街亭,這地方和一千八百年前地形變化不大,兩山夾一路,街亭就在路兩側,最關鍵的是,書中丞相要求當街下寨,按地形完全正確,因為街亭就在半山腰上,進鎮是個大上坡,馬隊在上坡路上衝不起來,而且蜀軍步對騎有很多擋箭牌和道扎,完全有可能在坡頂紮營,當然,坡頂紮營是不是一定就贏,這不是本次討論的話題,書上寫山上下寨給人斷了水路,那當街下寨就是必選了,因為三國演義是小說,馬參軍是寫死的,不是真在街亭戰敗給人砍頭的,這要講清楚。


工程諮詢男


馬謖為啥被諸葛亮派去獨當一面把守街亭,因為他並非庸才。還記得當年孟獲之事,馬謖給孔明獻計說攻城為下,攻心為上,被採納,結果七擒七縱,終心l悅誠服。另一次諸葛亮出的每次謀略,都被司馬懿識透,亮憂心忡忡,馬謖獻策到魏國散佈謠言,懿被革職撤權。由此可見謖並非碌碌無為之輩,加之他本人毛遂自薦,立軍令狀,亮深思熟慮篩選後,確定為把守街亭第一候選人。

再看戰略地位及其重要的街亭是由隴山通往關中的咽喉之地,進可以攻,退可以守,說明地勢險要。他到後,曾經察看地形,認為大路中間設營難阻魏軍鐵騎,最後選擇城後之山,可以居高臨下,他知道魏軍可斷絕飲水,目的就是破釜沉舟,孤注一擲迎頭痛擊,反敗為勝,結果事與願違,將士飢渴難耐,喪失戰鬥力,潰敗。筆者認為馬謖兵敗的原因有三:其一主帥急功近利;其二楚軍攻秦有備而去,士氣高昂,謀略無疑是好,卻忽略了“以守為攻”。其三按大路設防,聯防,雖擊退不了魏軍,但可為後循增援部隊贏去時間。


飲水思源3037


辦法就是三國演義中王平的戰法!

山頭要站,道口要堵,就是依山當道,互為犄角,結寨死守。王平勇猛,沙場老將,前出當道,馬謖多謀,佔據山頭。可以抗擊魏軍。

當然,因為兵力懸殊,久戰必失。

關鍵是時間。

馬謖做為側翼打阻擊,諸葛亮要的也就是時間。

馬謖做為諸葛亮的高參,不能領會諸葛亮的戰略意圖這是他最大錯誤。

他把阻擊戰意圖打成攻防戰,要誘魏軍來攻,一舉擊潰。把王平後撤,還要求躲的遠遠的,別來搶我破敵的功勞。兵法上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馬謖高估自己低估了對手,一敗塗地。

所以說馬謖是違亮節制。他自負貪功,戰役指導思想錯誤。敗得快且徹底,置蜀三軍以險地,這是馬謖不可原諒的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