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和臣子的愛情故事,全都寫在這首《楊白花》詩中

這“楊柳”,尤其是“楊花”,的確是古人極其喜歡描寫的一個話題。以此為話題來創作詩歌的人,絕對不只是胡太后一個人。其實,《楊白花歌》本身就是一個樂府雜曲的歌辭名,也就是說,在胡太后之前,已經有無數的人,吟詠過楊白花了。

而在胡太后之後呢,又有無數詩人受其影響,步其後塵,創作了很多以《楊白花》為題的詩歌。比如唐朝柳宗元《楊白花》詩:“楊白花,風吹渡江水。坐令宮樹無顏色,搖盪春光千萬裡。”明朝高啟的《楊白花》詩:“楊白花,太輕薄,不向宮中飛,卻度江南落。”

但是,這些仿寫之作,由於缺乏了胡太后這樣的真情實感,所以實在是很難寫得深入人心。

在胡太后撰寫了這首《楊白花歌》之後,有無數的詩人都對這首詩歌讚不絕口,認為這首歌中所表達的感情,深摯感人,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比如張玉谷在《古詩賞析》中就曾經說,這是一首描寫失戀的詩詞,“用筆雙關,饒有古趣”。

的確,這首詩歌纏綿悱惻,能使人產生一種迴腸蕩氣之感。

太后和臣子的愛情故事,全都寫在這首《楊白花》詩中

整首詩歌的開篇寫出了胡太后對於楊白花的深深依戀和淡淡情愫。比如在“春風一夜入閨闥”一句中,胡太后絲毫都不避諱地,將自己對楊白花的愛戀,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寫出了自己春心蕩漾,愛意萌生的情感,而“楊花飄蕩落南家”,則暗示了楊白花捨棄了自己,投靠南朝的事情。

後四句則是暗送相思之情,“含情出戶腳無力”,胡太后為何會“腳無力”,那自然是因為她“含情”,由此可見,即使是像胡太后這樣的女中豪傑,遇見“情”這個字,百鍊鋼也會化成繞指柔了。而“拾得楊花淚沾臆”這句中,我們又可以看到,胡太后是如何睹物思人,心生哀怨的。因為,當她看見楊花的時候,便會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那位同名的男子,於是,她的內心,怎一個愁字了得。

而最後“秋去春還雙燕子,願銜楊花入窠裡”,則表達了胡太后那一個美好的願望,她寄希望於那秋去春來的燕子,希望它們在銜著楊花歸來的時候,能夠將自己的情人帶回自己身邊。

整首詩歌,句句寫楊花,可是,又句句不是單單隻寫楊花,而是用比興的手法,將楊花這一普通的自然界的東西,和自己的心上人聯繫在一起。句句楊花,實際上,是句句都在訴說胡太后的相思之情啊。

“百花長恨風吹落,惟有楊花獨愛風。”楊花,是那麼輕柔多情,因此也成為古往今來的遷客騷人和浪跡天涯的遊子們寄託感情和哀思的信物。“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這多情的楊花,總是如同飛揚的雪花一般,飄落到行人的身上、臉上。但是,和雪花不同的是,它沒有雪花那般冰冷刺骨,不會給人寒徹心扉的感覺。它是那樣溫柔,那樣輕盈,如同玉人手中的那方薄薄的絲帕,輕輕地拂過你的面頰,彷彿是搔到了你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它能夠給你的,更多的是溫柔,至多,也只是那因為濃濃相思、深深眷戀而生出的淡淡哀愁。

太后和臣子的愛情故事,全都寫在這首《楊白花》詩中

但是,如果聽說了胡太后是一個直言批評祖宗禮法的巾幗英雄之後,可能會讓人覺得奇怪,如果說,這位胡太后,做出瞭如同《木蘭辭》那樣的豪傑之歌,還更為可信些,她又如何竟然能做出這樣悽婉哀怨的詩歌來呢?

或許,人都是有兩面性的吧。在人前的時候,在面對自己的臣下的時候,胡太后必須強自樹立起自己那女強人的威望來,可是,當夜深人靜,獨守空房的時候,她便會露出自己屬於女性的柔弱來。

太后和臣子的愛情故事,全都寫在這首《楊白花》詩中

其實,胡太后,就好像是一株楊柳一樣。雖然說楊柳的枝葉看上去柔柔弱弱,似乎是弱不禁風的樣子,但是,正所謂,“人不可貌相”,樹,也不能單看它留在地面之上的那個部分,而應該看它的根。柳樹的根鬚深深地紮在土壤裡,向四面八方延伸,緊緊地擁抱大地,吸收土壤中的養分,提供枝葉生長所必須的營養,所以,即使得不到人類的悉心照料,它也是很容易成活的,所以才會有“無心插柳柳成蔭”這樣的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