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小哥 請在“安全車道”上騎行

自從外賣業迅速崛起後,“外賣小哥”這個職業也越來越被大家熟悉。“快遞怎麼還不到?”午飯時間,看著毫無移動跡象的送餐地圖,你飢腸轆轆,這樣的經歷,每個點過外賣的人都有過;而另一邊,也許是快遞員在商家焦急地等待,也許是正在路上狂奔……

近日,一段滄州河間市外賣員與女店員發生衝突的視頻在網絡上迅速傳播,視頻顯示,外賣員先是被連扇耳光,欲還手被攔,女子繼續扇耳光後,外賣員用頭盔對其猛砸並將其摁倒在地。這樣的畫面再次引發了對外賣送餐員安全和自身權益的關注。

外賣小哥 請在“安全車道”上騎行

不能停歇的“騎手”

5月26日早上,作為“美團外賣”網絡訂餐平臺的送餐員,小陳騎著已經充好電的電動車來到集合點參加了晨會。

“我們送餐的交通工具一般分為摩托車和電動車兩種。我騎電動車,每天大約跑幾十公里,中途要充一次電,騎摩托車的同事就得加滿油,有時候自己還得帶上一小瓶。”他說。

1995年出生的小陳,在沒做送餐員前,在飯店、KTV打過工。去年夏天,他成為了一名“外賣小哥”,原因是覺得:“天天騎車在外面跑,感覺挺自由的。”

11點左右,他接到了第一個外賣訂單,戴好頭盔、騎上電動車,他一溜煙跑得不見人影了。第一單取餐後,剛走出1公里就接到了附近商家的另一個訂單,他只得掉頭回去取餐。他說:“像這種剛出發送餐就接到需要返回的訂單是挺麻煩的。但是不返回附近取餐會耽誤更多時間,所以即使麻煩,也得回頭取餐。”

真正的送餐高峰期一般在12點左右,有時他會在10分鐘內接到好幾個訂單。“最多的時候,後臺一下子給我分配七八個訂單,我就得馬上反饋不要再分配了,送不過來。”

有時,為了節省時間,他還會幫商家做做打包的活兒。“這樣就能省點時間,能省一分鐘就省一分鐘。半小時內要是沒給客戶送到,客戶就可能投訴,不要外賣了。我們自己就得承擔這單外賣的費用。”

一直忙到下午2點30分,他才抽空吃點午飯。從兜裡拿出早上在早點攤買好的包子,他一邊吃,一邊拿手機查看外賣訂單的情況。據他介紹,十天有八天的午飯是在路邊等商家出餐的時候解決的。“像週末這種時候,一般都是過了飯點湊合吃上一口,一般三五分鐘就吃完。”

如今,已經算是“前輩”的他談起送餐已經有了自己的心得。“外賣工作做得好不好,不是單純拼車速就能決定的。作為騎手,必須對自己配送區域的環境特別熟悉,包括每個商家的地理位置,出餐快慢情況,每個小區每棟樓每個單元的情況,及每條路線路況,這是基本功,合理的規劃和配置才是決定性因素。”

不顧安全的狂奔

奔忙的背後也有著令人憂心的現狀。在網絡上,搜索“外賣小哥事故”,會跳出一大堆結果,令人心驚。

經常點外賣的人肯定有這樣體驗:早早點好外賣,送達時間卻超過平臺預計時間半個小時以上。如果外賣包裝再有破損,油湯灑得到處都是……別說坐下來靜靜享用,恐怕直接將外賣扔到垃圾桶的想法都有了。遇到這種讓人糟心的情況,你會不會給外賣小哥打個差評?不同外賣團隊,點差評,外賣送餐員將會面臨50-100元不同罰款,這意味著這趟外賣白送了。

因此,為了準時送達餐點,不少外賣送餐員不惜冒著發生交通事故的風險,紅綠燈路口搶時間闖燈,車流人流中橫穿馬路甚至逆行,由此引發的安全隱患越發嚴重,交通事故數量急劇上升。

據瞭解,現行的互聯網送餐模式,大致有兩種。一種模式是“人工派單”。即站點的負責人,通過後臺察看騎手的位置,再根據順路派單的原則通過接單APP給騎手派單。另一種為“外賣送餐員搶單”。就是外賣送餐員覺得最近或者順路就來搶。

為了搶單,也為了在規定的時間內將外賣送到顧客手中,送餐騎手只能在路上狂奔,導致事故頻發。

另外,像“美團外賣”“餓了麼”等外賣平臺對於送餐員的管理大多采用的是第三方公司勞務輸出。這類現狀直接導致公司很少為騎手繳納社會保險和人身意外險,這種現狀對於送餐員的自身安全沒有保障。

有專家表示,外賣小哥電動車“一路狂奔”,根源還在於這個崗位不合理的付酬方式,更多是單一的計件工資,只有改變外賣小哥的工作待遇和計酬方式,將他們納入社會保障體系,給他們更多基本保障,才能讓送餐員的車子慢下來。

有章可循的規範

從外賣、外賣配送、餐品、配送箱的定義,到服務機構、流程要求,再到異常情況處理等,《規範》建立了外賣配送服務全過程標準。

而據市公安局反映的情況,目前,在非機動車的使用領域,快遞員和快餐配送人員是道路上最集中的使用者,如何將追求時效與保證安全結合起來,是整個外賣行業需要重視的課題。

作為在此大潮中的“騎手”,小陳也表示,每個送餐員也要有安全意識。“要有安全第一的思想,天天在路上跑,大小事故也看了不少,每個騎手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也要注意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