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有效防治獼猴桃潰瘍病!

獼猴桃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擁有“水果之王”之譽,在市場中也一直很受消費者的青睞,從2008年到2016年,國內獼猴桃總產量從75噸直接翻倍237萬噸,一舉成為國內擴種速度最快的水果類型之一。隨著市場的飽和、競爭的加劇,當下的獼猴桃由產量的競爭轉變為品質的競爭。可能會多人提及近年獼猴桃滯銷賣不出的問題,但是我可以告訴你:大部分滯銷的獼猴桃都屬於次果,品質性不高。高端性的獼猴桃在市場中依然處於熱銷的局面。

教你如何有效防治獼猴桃潰瘍病!

對於廣大普通獼猴桃種植戶來說,種植不可盲目跟風,只有不斷提高獼猴桃種植管理水平,提高獼猴桃果實的品質價值,才能在品質為王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在保證產量的基礎上賣出好的價格,才能獲取較好的種植收益。

在獼猴桃眾多的病蟲害中,要說最讓果農頭疼、危害最大的可能絕對繞不開潰瘍病。

教你如何有效防治獼猴桃潰瘍病!

獼猴桃潰瘍病是一種腐生性很強的毀滅性細菌性病害。獼猴桃染病後,不僅會造成葉花乾枯、果實皮厚、變小、變酸,同時也會帶來產量降低、品質下降等問題。由於潰瘍病可以藉助風雨、昆蟲、移植、嫁接、農業工具等載體傳播蔓延,會從枝幹、葉片間互相傳染,同時又能從樹體的傷口、蟲/氣孔、芽基等縫口侵染,在藏身於樹體的皮層和木質部間,所以在防治上具有很大的困難性。

教你如何有效防治獼猴桃潰瘍病!

一、獼猴桃潰瘍病發病規律

1、病菌最早可以11月份侵染韌皮部造成枝幹發病,入冬後停止發病,第二年2-3月分又開始發病,而且隨著溫度的升高和樹體生長活動,病情會逐日加重,但在果樹萌芽後枝幹發病情況會減輕。

2、低溫高溼、連續降雨的環境,果樹受凍後或者上一年果樹負載過大,造成樹弱、抗性差,獼猴桃容易被潰瘍病菌容易侵染。

3、潰瘍病菌適宜生長溫度在15-28度之間,春季5度左右時病菌開始發病,15度左右就會迅速流行,但溫度超過30度時就會停止發病,在4月-6月份和9月-11月份是獼猴桃潰瘍病的發病高峰期。

教你如何有效防治獼猴桃潰瘍病!

4、冬季溫度過低、粗放式管理、偏施氮肥且有機肥和鉀肥使用不足、果樹長勢弱、抗性差,都會加重獼猴桃潰瘍病的病情。

二、獼猴桃潰瘍病的防治措施

1、樹體塗白防凍:對獼猴桃果樹進行刷白防凍,既能防治病菌順主幹向上侵染擴展,又能起到樹體保溫作用,還能配合殺蟲、殺菌劑防治多種病蟲害。塗白配方比例:生石灰5:石硫合劑0.5:水30,或者生石灰5:石硫合劑0.5:食鹽0.5:動物油30。此外,也可以通過噴施1-2次的15000倍碧護進行防凍保護。

教你如何有效防治獼猴桃潰瘍病!

2、藥物防治:

①果樹萌芽到開花前,可以噴施1000倍的3%噻黴酮+1000倍的5%氨基寡糖素防治,每隔10天噴1次,連續噴施2次,能夠大幅減少潰瘍病菌從枝幹擴展到葉片花蕾上所造成的花腐病。

②果實幼果期,可以噴施1000-1500倍的3%噻黴酮+1000-1500倍的氨基寡糖素,每隔10-15天噴施1次,連續噴施2-3次,能夠有效防治獼猴桃葉片潰瘍病的發生和蔓延。

③果實採收期,在獼猴桃採收前後,可以噴施1000-1500倍的3%噻黴酮+1000-1500倍的氨基寡糖素,每隔7-10天噴施1次,連續噴施2-3次,能夠預防潰瘍病菌從葉片向枝幹蔓延。

教你如何有效防治獼猴桃潰瘍病!

④4月-5月潰瘍病高發期,可以在噴施四黴素、噻黴酮、噻唑鋅等藥物的同時,配施葉面肥和液態膜,既能夠增強果實的抗病能力,又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⑤對於流液的潰瘍病處,可以用到縱橫交織劃深至木質部,並用毛筆蘸潰腐靈原液+有機硅藥液進行塗抹浸透至病部深處進行防治。

3、田間管理

①果實採收後,要及時將園內的病枝病葉、老枝枯葉和剪除的枝條等清理出園,並集中焚燒,減少病菌傳染病源頭,同時全面噴施1次400倍的潰腐靈+800倍的葉枯唑溶液進行消毒殺菌處理。

教你如何有效防治獼猴桃潰瘍病!

②在施肥上,要增施有機肥和生物菌肥改善根系生長環境,培育壯樹提高樹體抗病能力。同時要注意不要使用未腐熟的農家肥,避免糞堆病原菌和蟲卵傳染。如果有條件可以進行測土配方施肥,科學配比肥料使用比例。

③對於剛出現潰瘍病的果樹,應當及時進行摘除病果、病葉、病枝,病情較重的果樹可以徹底進行銷燬病株,減少病原菌的初期傳染源。

④根據樹齡、樹勢合理進行疏花疏果,保持果樹合理負載量,增強樹勢,不要片面追求產量而使果樹超負荷掛果,一般結果強枝可留3個果,中庸枝可留2個果,弱枝可留1個果或者不留果。

教你如何有效防治獼猴桃潰瘍病!

另外,對於新建果園,一定要選擇遠離潰瘍病發病區的地方建園,並選擇優良的高抗性品種,並選擇避雨栽培;對於已建好的果園,要通過建遮雨棚和遮陽網的方式,做好排水、防高溫防護工作;對於潰瘍病頻發的樹種,也可以通過鋸掉主幹、選擇抗性好的砧木進行嫁接,重新培養適應性好的新品種。

點擊上方“關注” 每天瞭解農業種植新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