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好看嗎?

超樂娛


這是一個佈滿古風、極具文藝、感情充沛的電影,一般人是不會喜歡的,因為他們都還沒有去看,不知道是怎樣一種精彩。

第一次,拍攝電影的過程,也拍成了電影,而且我還在觀影前,先看了這兩小時的紀錄片,更不可思議的是,這紀錄片還不比《影》差,其中很多細節,不僅打動人,也讓我深受啟發。

這樣說來,我是看了兩部電影,先是《張藝謀和他的〔影〕》,然後才是《影》,他們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對“影”的詮釋,這個可有可無、無人在意的“影”,在電影裡終於有血有肉,推了近景來刻畫他們,甚至不惜大段文字和動作,來描繪他們的內心。

張藝謀自帶主角光環,所有人被採訪時,都讚美和欽佩他,他除了極度認真,也極度謙遜,就像他自己說的,幾十年後,人們談起他,知道他是老老實實在拍電影,就可以了。

我也是第一次見識電影拍攝的整個過程,我才知道原來導演這麼輕鬆,卻又這麼難,很多榮譽是給他的,但他也擔當著所有風險,包括電影的創造、價值、審美,乃至面向現實的意義。好的不一定都歸他,但壞的一定是他。

他說:“這個電影畫面不要太多顏色,儘量往黑白色去靠,我不要看起來像日本的,或者像韓國的,要讓觀眾一看就知道是中國的,東方的”。他很有個性,也很有情懷,他本來是導演,卻忽然成了紀錄片的主角。

採訪《影》的女主孫儷時,她說:“我也不覺得這是累,因為喜歡,便不覺什麼辛苦”。她說鄧超彈古琴比她的古箏要難,她說鄧超分飾兩角很難,她同時要面對現實中的丈夫飾演兩個夫君,她也很難,但她的講述裡,分明充滿了敬業、誠懇,努力,還有知足。

紀錄片還提到了一個特效師,專門負責現場下雨,可是限於天氣、場地的原因,他的雨有時無法滿足導演的需求,於是他日思夜想、不斷改進,終於得到了認可。導演和劇組都給了他很大壓力,他卻說“拍攝時覺得這裡很難,很像地獄,但直到離開才意識到這裡是天堂”。他很質樸的學習著,改進著,別人說他還要懂得光學、設計、構造、電影等,他不僅謙虛聽取,也實實在在去付諸現實,他最後發出感慨:“我只是一個下雨的,為什麼要我懂那麼多”,這也成為了一個梗,在網絡上廣為流傳。

《影》的拍攝場景,幾乎都在下雨,這也是緊扣主題的,因為連著七日下雨,水滿河時,才能收復境州。

子虞是大都督,他想收復境州,是想成為沛國的王。而沛國的主公似乎看穿一切,該配合子虞的表演,他配合得很投入,最後還搭上了親妹妹的性命。作為影子的境州,只是替子虞去戰仇人。

沛國的主公,一直以他寫的《太平賦》為傲,他是希望和平的,甚而歌舞昇平,還說提收復境州者斬,後來我們才知道,這一切都是做給奸細看的,原來所有的不理解,都有它發展下去的原因,也就是,存在即合理。

子虞找了替身境州,一心想要收復境州成為王,但他卻發現妻子小艾和境州有了感情,他問小艾:“我找替身是不是對的?”小艾說:“很多時候,沒有對錯,做了就不要後悔”。話雖簡單,卻是大道至簡。

最後子虞殺了主公,自己也時日不多,便對小艾和境州說:“我一直在權謀與韜略的漩渦中,來不及看這大美的山水,你倆替我去看吧”,看到這裡才讓人感慨,沒了愛情、沒了身體,得了天下又怎樣呢?

子虞殺主公時,說:“沒有真身,哪來的影子”,他覺得沛國上下都知道他才是王,而主公卻不知道,他現在勝利了,可沒想到最後的反轉,境州竟殺了子虞,並說道:“沒有真身,也有影子”。不得不說,演員的演技撐起了這部電影,如果演員不行,不僅沒有反轉,連這故事都顯得牽強。

《影》裡面還有很多中國古代的智慧,比如陰陽圖、道家思想,那些以柔克剛,以陰克陽,以女體之身形入傘,都是電影美輪美奐的文化支撐,每一幀畫面都像是水墨畫、木刻畫,這種黑白色的搭調,看似簡單,卻將陰陽圖的美感,直抵人心。用導演的話說,這就是新時代的文化自信,這是最中國的東西,要全世界一看就懂。











電影悵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