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纷纷表示:中国已掌握独立技术核心,未来市场将出现在中国!

中国近几年的发展和变化想必其他国家都是看在眼里的,在空军方面,生产制造的歼20战机博得了全世界的喝彩;在海军方面,世界上最大的航母出现在中国;在陆军方面,各种武器装备都是最先进的。的确,现在的中国实力猛增,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是世界皆知的。随着科研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这不,又制造出了令全世界纷纷叫好的矢量发动机。甚至有人说这个发动机超过了俄罗斯和美国。航空发动机是一种高度复杂和精密的热力机械,为航空器提供飞行所需动力的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心脏,被誉为“工业之花”,它直接影响飞机的性能、可靠性及经济性,是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和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目前,世界上能够独立研制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只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技术门槛很高。中国国防科工局局长表示,要结合“国防科技工业2025”和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推动我国装备升级。

西方纷纷表示:中国已掌握独立技术核心,未来市场将出现在中国!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动下,各行业都在积极承接并制定本行业规划。此次国防科工局表态,首次确认了军工领域正在编制“国防科技工业2025”,发动机一直以来是各种装备上的核心问题,这次中国研究设计并制造出了一款新型发动机,实在是值得庆贺的。矢量发动机是喷口可以向不同方向偏转以产生不同方向的推力的一种发动机。采用推力矢量技术的飞机,则是通过尾喷管偏转,利用发动机产生的推力,获得附加的控制力矩,实现飞机的姿态变化控制。其突出特点是控制力矩与发动机紧密相关,而不受飞机本身姿态的影响。不采用推力矢量技术的飞机,发动机的喷流都是与飞机的轴线重合的,产生的推力也沿轴线向前,这种情况下发动机的推力只是用于克服飞机所受到的阻力,提供飞机加速的动力。因此,矢量发动机可以保证在飞机作低速、大攻角机动飞行而操纵舵面几近失效时利用推力矢量提供的额外操纵力矩来控制飞机机动。

西方纷纷表示:中国已掌握独立技术核心,未来市场将出现在中国!

普通飞机的飞行迎角是比较小的,在这种状态下飞机的机翼和尾翼都能够产生足够的升力,保证飞机的正常飞行。当飞机攻角逐渐增大,飞机的尾翼将陷入机翼的低能尾流中,造成尾翼失速,飞机进入尾旋而导致坠毁。这个时候,纵然发动机工作正常,也无法使飞机保持平衡停留在空中。然而当飞机采用了推力矢量之后,发动机喷管上下偏转,产生的推力不再通过飞机的重心,产生了绕飞机重心的俯仰力距,这时推力就发挥了和飞机操纵面一样的作用。由于推力的产生只与发动机有关系,这样就算飞机的迎角超过了失速迎角,推力仍然能够提供力矩使飞机配平,只要机翼还能产生足够大的升力,飞机就能继续在空中飞行了。而且,通过实验还发现推力偏转之后,不仅推力能产生直接的投影升力,还能通过超环量效应令机翼产生诱导升力,使总的升力提高。推力矢量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它包括推力转向喷管技术和飞机机体/推进/控制系统一体化技术。推力矢量技术的开发和研究需要尖端的航空科技,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西方纷纷表示:中国已掌握独立技术核心,未来市场将出现在中国!

我国在前段时间制造了超高音速飞机,现在又生产出了能与俄美媲美的发动机,如果将二者合一,那此发动机将会是第一个能配备在这种飞机上的发动机,如此一来,又为中国的航空领域添上了厚重的一笔。根据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数据显示,未来十年,全球涡扇、涡喷发动机累计需求总量将超7.36万台,总价值超4160亿美元;涡轴发动机累计需求总量超3.4万台,总价值超190亿美元;涡桨发动机累计需求总量超1.6万台,总价值超150亿美元;活塞发动机累计需求总量超3.3万台,占60%以上通飞动力市场,总价值约30亿美元。同时,国内干线客机对大型涡扇发动机的市场累计需求总量超6000台,总价值超500亿美元,而低空空域的开放也将进一步刺激通用飞机对涡轴、活塞等发动机的需求量。接下来,中国会将发动机这一块投入到国际市场中,不仅是飞机,还可以配备到坦克、舰艇等大型作战武器中去。这将会是中国发动机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跨越。据报道称,俄罗斯开始向我国进行发动机技术的引进和设备的引进,看来他们真的是心动了。未来,中国的市场是很大的一个看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