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福州一男孩4歲當“大廚”,這項教育被99%的家長忽略卻影響你和孩子的人生

贊!福州一男孩4歲當“大廚”,這項教育被99%的家長忽略卻影響你和孩子的人生

福州5歲的熹熹今年正讀中班

但你沒想到的是

這個小小男孩已經成為家裡的大廚

擁有1年做菜經驗的他

最拿手的是什錦炒飯

他的廚藝可能比很多大人還厲害

最重要的是——

熹熹學做菜之後,

關於吃飯的所有壞習慣都消失了~

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

今天,我們和您聊聊飲食教育

很多家長可能不知道

這項教育將決定孩子一生的健康!

小時候的習慣對人生有多大影響?研究發現,成年人的一些慢性疾病往往與兒童和青少年期的不良飲食行為有關。更為緊迫的是,肥胖、弱視、齲齒、兒童發育遲緩等已經成為跨越種族、國家的全球兒童健康問題。不少國家都意識到從小培養健康飲食習慣的重要性,紛紛給學生開起了“食育”課。

2018 年全民營養周即將啟動,我們也將迎來有史以來年齡最小的一群“健康達人”。

【幼兒園裡有個“新東方”】

油鍋熱了,倒入切好的午餐肉,“嗞啦”一聲,像無數精靈你爭我搶地唱起歌。翻炒一輪後,肉片泛出油亮。再依序加入事先處理好的蛋液、西紅柿,然後倒入蒸好的飯,小炒一番,最後撒入蔥花、鹽,一鍋熱氣騰騰的什錦炒飯就出鍋了。

贊!福州一男孩4歲當“大廚”,這項教育被99%的家長忽略卻影響你和孩子的人生

▲“大廚”熹熹端著剛出鍋的勞動成果

在熹熹所在的福建省實驗幼兒園,像他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據實驗幼兒園副園長林珍介紹,2015 年開始,園裡的“香香小廚房”就“開張”了,每個月一次,老師們會帶著中班以上的孩子們下廚。從最開始的剝毛豆、包餃子,到切胡蘿蔔、削絲瓜皮,再到蒸煮炒,“每一步都循序漸進,讓孩子‘踮一踮腳’就能夠到但又不是毫不費力”。

贊!福州一男孩4歲當“大廚”,這項教育被99%的家長忽略卻影響你和孩子的人生

▲小朋友們在處理食材

改變是顯而易見的。林泰南說,熹熹是過敏體質,很多東西不能吃,以致於養成了挑食的毛病。在吃這個問題上,家長沒少操心。但喜歡上做菜之後,熹熹的胃口總是不錯,即使自己做的炒飯結團,他也吃得津津有味。

【生活,才是食育的最終目的】

食育,最早由日本著名的養生學家石冢左玄在1896 年提出,指的是飲食教育,以及通過飲食相關過程進行的各方面教育。

據瞭解,“香香小廚房”只是幼兒園在“食物教育”上的一個部分。在省實驗幼兒園頂樓,有一座生態園,裡面是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親手種下的水稻、荸薺、空心菜等。園子裡的東西都在孩子伸手可及的地方,孩子們可以參與播種、澆水、採摘等全過程,並做好觀察記錄。

贊!福州一男孩4歲當“大廚”,這項教育被99%的家長忽略卻影響你和孩子的人生

▲省實驗幼兒園頂樓上的生態園

原先,孩子們只知道饅頭是“街上買的”“媽媽做的”。現在,孩子們會回答,饅頭是麵粉做的,麵粉是小麥磨成的。這種對食物最初形態的認識,也讓他們體會到,食物並非唾手可得,而是通過人對自然規律的掌握和運用,投入時間和精力及智慧,一步一步獲得的。

食育也從校園延伸到家裡。在林泰南家裡的陽臺上,一個小型的菜園初具規模。裡面種著蘿蔔、土豆、桑葚、百香果、薄荷、龍眼,長勢喜人。▼

贊!福州一男孩4歲當“大廚”,這項教育被99%的家長忽略卻影響你和孩子的人生

▲林泰南醫生的朋友圈

  • 好的知識從來都不是單一的,而是互相跨界、彼此融合的,
    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食育的最終目的。
  • 吃飯時,老師會讓孩子們參與分餐,收拾碗筷,讓他們有為他人服務的意識;
  • 廚房是煙火之地,老師會在一旁保護孩子安全,但諸如被油濺到等無法避免,被濺一次、兩次後,孩子就知道危險,有了邊界意識……

在福州另一家幼兒園,老師們還會讓孩子們列出購物清單,然後帶著孩子們去超市進行採購。

“表面上,老師們是在教授一些生活技能,其實,也是讓孩子體驗一些必要的感受,積累一些重要的經驗,形成有助於其成長的品質。所以食育是一種迴歸生活的教育,更是一種迴歸教育的生活。”林珍說。

【食育,也讓一個家庭受益】

林泰南說,如今,每週末,家裡人都很期待能品嚐到熹熹的廚藝。

  • 一家人吃完飯,他還會主動幫忙洗碗。
  • 過去孩子只愛吃甜的水果,現在,他知道要營養均衡,在蔬菜和水果的品種上更願意多嘗試,還常常提醒家裡人記得添置。
  • 孩子學習做菜後,開始意識到要生熟分開,在看到家裡人做菜時,也會做出提醒。
贊!福州一男孩4歲當“大廚”,這項教育被99%的家長忽略卻影響你和孩子的人生

▲“大廚”熹熹正在處理食材

即使孩子從幼兒園畢業,對食物的熱愛及健康意識依舊如影隨形。在幼兒園裡接受了食育課程的果凍,目前正在上一年級。他延續了每兩週下一次廚的習慣。他還是一位稱職的“家庭營養師”:

奶奶做菜時喜歡重口味,果凍會直言不諱地“告誡”,“高鹽容易高血壓”。而面對做菜喜清淡的外婆,果凍又會提供“增味妙招”,比如炒菜時加一點生薑,煮湯時撒一些蔥花等。

福建省營養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黃芳就認為,以家庭為中心的食育,不僅是促進孩子的健康,還在於影響全部家庭成員的健康,實現全民營養。

贊!福州一男孩4歲當“大廚”,這項教育被99%的家長忽略卻影響你和孩子的人生

▲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給農作物鬆土

【孩子的成長不會等待】

食育並非硬性規定,國內學校也就少有相應課程,即使有,也缺乏專業人士的指導。據瞭解,在福州的各類幼兒園、中小學,系統開展食育的少之又少。

可是孩子的成長不會等待。

現實情況是在很多有小孩的家庭裡,食物浪費嚴重,飲食禮儀逐漸消失,“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者越來越多,孩子的動手能力越來越差……錯誤的理念也讓家長在“坑娃”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哄著騙著讓小孩吃飯,邊玩邊吃;飲食上不注意均衡,單方面地攝入高蛋白質、高熱量食物,甚至盲目給孩子服用保健品。

本報就曾報道過一個案例:福州3 歲多的女童被查出膽固醇超標,原因是家長希望她個頭能快點長,飲食上就特別注重孩子蛋白質的攝入,卻幾乎不怎麼給她吃蔬菜。

所以,給孩子補充全面、均衡的膳食營養,遠比開發幼兒的智力更加重要。因為幼兒階段的營養膳食補充是否全面、均衡,決定了孩子的身體基礎素質。

黃芳建議,家長在家裡同樣可以開展食育。

  • 比如瞭解營養均衡,膳食搭配,可以通過繪本等跟孩子一起學習;
  • 同時,也要對孩子的生長髮育曲線有所瞭解,對孩子的飲食進行調整;
  • 最重要的是,“家庭是什麼樣的飲食習慣,孩子就有什麼樣的飲食習慣”,家長要以身作則,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