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福州一男孩4岁当“大厨”,这项教育被99%的家长忽略却影响你和孩子的人生

赞!福州一男孩4岁当“大厨”,这项教育被99%的家长忽略却影响你和孩子的人生

福州5岁的熹熹今年正读中班

但你没想到的是

这个小小男孩已经成为家里的大厨

拥有1年做菜经验的他

最拿手的是什锦炒饭

他的厨艺可能比很多大人还厉害

最重要的是——

熹熹学做菜之后,

关于吃饭的所有坏习惯都消失了~

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今天,我们和您聊聊饮食教育

很多家长可能不知道

这项教育将决定孩子一生的健康!

小时候的习惯对人生有多大影响?研究发现,成年人的一些慢性疾病往往与儿童和青少年期的不良饮食行为有关。更为紧迫的是,肥胖、弱视、龋齿、儿童发育迟缓等已经成为跨越种族、国家的全球儿童健康问题。不少国家都意识到从小培养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性,纷纷给学生开起了“食育”课。

2018 年全民营养周即将启动,我们也将迎来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一群“健康达人”。

【幼儿园里有个“新东方”】

油锅热了,倒入切好的午餐肉,“嗞啦”一声,像无数精灵你争我抢地唱起歌。翻炒一轮后,肉片泛出油亮。再依序加入事先处理好的蛋液、西红柿,然后倒入蒸好的饭,小炒一番,最后撒入葱花、盐,一锅热气腾腾的什锦炒饭就出锅了。

赞!福州一男孩4岁当“大厨”,这项教育被99%的家长忽略却影响你和孩子的人生

▲“大厨”熹熹端着刚出锅的劳动成果

在熹熹所在的福建省实验幼儿园,像他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据实验幼儿园副园长林珍介绍,2015 年开始,园里的“香香小厨房”就“开张”了,每个月一次,老师们会带着中班以上的孩子们下厨。从最开始的剥毛豆、包饺子,到切胡萝卜、削丝瓜皮,再到蒸煮炒,“每一步都循序渐进,让孩子‘踮一踮脚’就能够到但又不是毫不费力”。

赞!福州一男孩4岁当“大厨”,这项教育被99%的家长忽略却影响你和孩子的人生

▲小朋友们在处理食材

改变是显而易见的。林泰南说,熹熹是过敏体质,很多东西不能吃,以致于养成了挑食的毛病。在吃这个问题上,家长没少操心。但喜欢上做菜之后,熹熹的胃口总是不错,即使自己做的炒饭结团,他也吃得津津有味。

【生活,才是食育的最终目的】

食育,最早由日本著名的养生学家石冢左玄在1896 年提出,指的是饮食教育,以及通过饮食相关过程进行的各方面教育。

据了解,“香香小厨房”只是幼儿园在“食物教育”上的一个部分。在省实验幼儿园顶楼,有一座生态园,里面是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亲手种下的水稻、荸荠、空心菜等。园子里的东西都在孩子伸手可及的地方,孩子们可以参与播种、浇水、采摘等全过程,并做好观察记录。

赞!福州一男孩4岁当“大厨”,这项教育被99%的家长忽略却影响你和孩子的人生

▲省实验幼儿园顶楼上的生态园

原先,孩子们只知道馒头是“街上买的”“妈妈做的”。现在,孩子们会回答,馒头是面粉做的,面粉是小麦磨成的。这种对食物最初形态的认识,也让他们体会到,食物并非唾手可得,而是通过人对自然规律的掌握和运用,投入时间和精力及智慧,一步一步获得的。

食育也从校园延伸到家里。在林泰南家里的阳台上,一个小型的菜园初具规模。里面种着萝卜、土豆、桑葚、百香果、薄荷、龙眼,长势喜人。▼

赞!福州一男孩4岁当“大厨”,这项教育被99%的家长忽略却影响你和孩子的人生

▲林泰南医生的朋友圈

  • 好的知识从来都不是单一的,而是互相跨界、彼此融合的,
    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食育的最终目的。
  • 吃饭时,老师会让孩子们参与分餐,收拾碗筷,让他们有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 厨房是烟火之地,老师会在一旁保护孩子安全,但诸如被油溅到等无法避免,被溅一次、两次后,孩子就知道危险,有了边界意识……

在福州另一家幼儿园,老师们还会让孩子们列出购物清单,然后带着孩子们去超市进行采购。

“表面上,老师们是在教授一些生活技能,其实,也是让孩子体验一些必要的感受,积累一些重要的经验,形成有助于其成长的品质。所以食育是一种回归生活的教育,更是一种回归教育的生活。”林珍说。

【食育,也让一个家庭受益】

林泰南说,如今,每周末,家里人都很期待能品尝到熹熹的厨艺。

  • 一家人吃完饭,他还会主动帮忙洗碗。
  • 过去孩子只爱吃甜的水果,现在,他知道要营养均衡,在蔬菜和水果的品种上更愿意多尝试,还常常提醒家里人记得添置。
  • 孩子学习做菜后,开始意识到要生熟分开,在看到家里人做菜时,也会做出提醒。
赞!福州一男孩4岁当“大厨”,这项教育被99%的家长忽略却影响你和孩子的人生

▲“大厨”熹熹正在处理食材

即使孩子从幼儿园毕业,对食物的热爱及健康意识依旧如影随形。在幼儿园里接受了食育课程的果冻,目前正在上一年级。他延续了每两周下一次厨的习惯。他还是一位称职的“家庭营养师”:

奶奶做菜时喜欢重口味,果冻会直言不讳地“告诫”,“高盐容易高血压”。而面对做菜喜清淡的外婆,果冻又会提供“增味妙招”,比如炒菜时加一点生姜,煮汤时撒一些葱花等。

福建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芳就认为,以家庭为中心的食育,不仅是促进孩子的健康,还在于影响全部家庭成员的健康,实现全民营养。

赞!福州一男孩4岁当“大厨”,这项教育被99%的家长忽略却影响你和孩子的人生

▲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给农作物松土

【孩子的成长不会等待】

食育并非硬性规定,国内学校也就少有相应课程,即使有,也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据了解,在福州的各类幼儿园、中小学,系统开展食育的少之又少。

可是孩子的成长不会等待。

现实情况是在很多有小孩的家庭里,食物浪费严重,饮食礼仪逐渐消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者越来越多,孩子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差……错误的理念也让家长在“坑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哄着骗着让小孩吃饭,边玩边吃;饮食上不注意均衡,单方面地摄入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甚至盲目给孩子服用保健品。

本报就曾报道过一个案例:福州3 岁多的女童被查出胆固醇超标,原因是家长希望她个头能快点长,饮食上就特别注重孩子蛋白质的摄入,却几乎不怎么给她吃蔬菜。

所以,给孩子补充全面、均衡的膳食营养,远比开发幼儿的智力更加重要。因为幼儿阶段的营养膳食补充是否全面、均衡,决定了孩子的身体基础素质。

黄芳建议,家长在家里同样可以开展食育。

  • 比如了解营养均衡,膳食搭配,可以通过绘本等跟孩子一起学习;
  • 同时,也要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曲线有所了解,对孩子的饮食进行调整;
  • 最重要的是,“家庭是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孩子就有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家长要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