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奔馳”無罪 但奔馳在中國深陷“雙標準”醜聞

失控奔馳車主會入獄?

“失控奔馳”無罪 但奔馳在中國深陷“雙標準”醜聞

“失控奔馳車高速狂奔”事件最新進展——“奔馳”無罪,車主或入獄。

近日,奔馳車主薛先生收到了北京中機車輛司法鑑定中心發來的司法鑑定意見書,認定2018年3月14日車輛在連霍高速相關路段行駛過程中不存在失控情況。據相關法律界人士表示,車主薛先生很可能負有民事責任,奔馳公司願意的話,可以告到他“傾家蕩產”,甚至面臨著獲刑入獄的可能。

“失控奔馳車高速狂奔”的事件這裡就無須過多贅述了。從對奔馳汽車質量的一邊倒批評,到最後奔馳無責報告出臺,社會輿論經歷了一次“過山車”。但有一點不得不說,此次奔馳被判無責,並不能就此洗白其多年來在中國市場上的“不厚道”做法。

事實上,在“奔馳車高速狂奔事故”之後,就有網友爆料,其剛買不到2個月的奔馳新車遭遇發動機問題,4s店和奔馳卻一直“踢皮球”。請注意,這種事件並非個例,在北京、哈爾濱、杭州等地也出現過GLA新車發動機爆炸、轉向失靈等案例。

銷量不代表質量。近些年,奔馳在中國的銷量突飛猛進,五年中增長了將近三倍,2017年更是成為了中國豪華車市場的NO·1,但與此同時,奔馳不斷出現問題與爭議,對中國市場的“雙標”,讓國人對其好感漸失。

價格壟斷被罰3.5億 事後仍無收斂

2014年,針對跨國車企在華價格壟斷,江蘇省開展了對奔馳壟斷情況的調查,調查認定奔馳在華實施價格壟斷的事實,並在2015年作出了對奔馳公司罰款3.5億元,對部分經銷商罰款786.9萬元的處罰意見。

為何江蘇會開出上億罰單?奔馳的壟斷究竟造成了什麼後果?

據悉,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奔馳公司通過電話、口頭通知或者召開經銷商會議的形式,限制江蘇省不同區域內E級、S級整車的最低轉售價格。奔馳公司通過加大對經銷商的考核力度,對不執行限價政策的經銷商進行約談警告、減少政策支持力度等多種方式,促使壟斷協議得以實施。

此外,奔馳汽車的蘇州經銷商自2010年11月起,南京、無錫兩地經銷商自2014年1月起,在奔馳公司組織下多次召開區域會議,達成並實施了固定部分配件價格的壟斷協議。奔馳公司在達成並實施壟斷協議的過程中,起到了主導和推動作用。

“失控奔馳”無罪 但奔馳在中國深陷“雙標準”醜聞

在中國保險協會與中國汽車維修協會2015年發佈的18種常見車型的“整車配件零整比”結果中,北京奔馳C級W204系列車型的零整比為1273%,是所有車型中最高的。這意味著,把一輛奔馳C級拆開後分開售賣後的錢,能夠重新再買12輛同款。

即使是在3年後的現在,奔馳的零部件降價也非常有限。奔馳在2015年1月、2016年5月、2016年8月三次下調了原廠配件價格,但從去年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聯合發佈的100款汽車零整比數據來看,奔馳生產的GLK級零整比係數為830.49%,仍舊名列前茅。

鋼材偷樑換柱 E級轎車上市深陷醜聞

2016年8月22日,奔馳正式向中國市場推出其E級轎車,但次日,即被其競爭對手——寶馬,以一篇《國產奔馳新E級加長版和國外短軸版有哪些不同?寶馬5系祝賀新E上市!》的祝賀文爆出“車身鋼材門”。文章顯示,奔馳E級轎車產品質量“內外有別”,其中國版本使用的是鋼材車身,而在奔馳德國等主流市場使用的卻是鋁合金車身。不僅如此,奔馳在宣傳時也從未提及海外鋁製車身一事。

工信部的“燃油消耗量標識”顯示,奔馳全新E級長軸距版的整備質量為1870千克,比海外版本足足增加300公斤體重。國外的標準軸距版奔馳E級,使用的是全新的全鋁車身,不僅強度更高且重量更輕。

“失控奔馳”無罪 但奔馳在中國深陷“雙標準”醜聞

無獨有偶,北京奔馳的GLCSUV車型及C級長軸距車型也存在相同的偷工減料問題。工信部信息顯示,GLC SUV車型國內整備質量為1850千克,國外為1764千克。C級長軸距轎車,國內整備質量為1640千克,國外的標準軸距為1549千克。

針對“鋼材門”引發的輿論轟動,奔馳中國向汽車行業關注作出回應稱:國產E級車和在全球其它市場銷售的E級車車身一樣均採用鋼鋁混合材料。由於國產長軸距E級車身結構與海外市場不同,而且其配置水平高於海外標準軸距且標配自動變速箱,因而在整備質量上高於海外標準軸距。梅賽德斯-奔馳從研發到生產階段一直秉承嚴苛的安全及質量標準,保證在全球範圍內所有生產及銷售的車輛均符合當地法律規定的安全標準。

但奔馳這一層謊言紙很快被媒體捅破。為一探究竟,資深車評人袁啟聰專門前往香港展廳來驗證進口版本的E級和國內版本在用料上的差異。經檢驗,香港版本的在引擎蓋、尾箱蓋、翼子板處都為鋁合金材質。然而國內的新款E級則是全鋼材包覆。

車身全鋼材有何壞處?對汽車來說,一個最明顯的改變就是車身重量的增加,重量增加會導致慣性加大,在緊急情況下更容易導致翻車、剎車變慢等危險情況。在平時行駛中,也會增加車輛油耗、影響加速性能。

為何受傷的總是中國市場?

對中國市場雙標的不止奔馳。此前“宜家召回奪命抽屜櫃”“三星召回爆炸Note7”等均無中國市場的份,且截至目前,上述兩產品還在中國市場繼續銷售,原因是“產品符合中國國家規定”。

中國作為世界最大消費市場之一,為何屢屢被海外品牌輕視?

據時間財經梳理,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我國在各類產品的法律規範上不夠嚴格。以食品添加劑為例,此前麥當勞公告稱,將停止在美售賣含抗生素激素的雞肉製品,但在中國,卻未有任何措施。而農業部近幾年發佈的相關公告顯示,一部分抗生素是允許在畜禽類使用的,只是種類和用量都有所限制。從法律上來說,麥當勞並無錯處,但卻讓消費者深感飲食安全無保障。此類事件,追根究底是因為中國法律相對於歐美確實較為寬鬆,使相關企業有了可乘之機。

二是相關企業在國內的違規成本過低。以奔馳2015年壟斷案為例,儘管3.5億罰款在當時的市場壟斷處罰中已經是“天價”,但對於奔馳來說,僅僅是隔靴搔癢。據其年報,2015年奔馳在華的營收達到了147歐元,約合998億人民幣,3.5億僅佔其營收的0.35%。“小懲大誡”顯然不能讓企業提起足夠注意力來避免違規成本的損失,又何談通過處罰規範企業行為呢?

奔馳作為世界一流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卻屢屢出現“雙標”醜聞,其在中國市場的種種操作,短期內也許不會讓自己遭受報表上利潤的損失,但長期來看,消費者品牌信任度的流失無疑是一個更大的問題。(北京時間財經 管麗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