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延昭:我的故事沒有那麼精彩,但也絕不平淡

須知天命難為,七子去,六子歸",這是于仁泰的《忠烈楊家將》裡面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裡面楊家一口金刀八杆槍令遼國人聞風喪膽,對宋朝居功至偉。怎奈奸臣當道,潘仁美大奸大佞,陷害忠良(是被小說裡面冤枉的),最後導致大郎、二郎、三郎、四郎、五郎戰死,七郎被潘仁美亂箭射死,也正是應了那句"六子歸"。

楊延昭:我的故事沒有那麼精彩,但也絕不平淡

電影裡吳尊飾演的楊六郎仁義,孝順,忠烈。那麼,歷史上的楊六郎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楊延昭本名叫楊延朗,也叫楊六郎,後來改為楊延昭。至於為什麼要改,根據《續資治通鑑長編》裡面記載是"避聖祖諱,改",這裡所提到的"聖祖"是北宋皇室所崇拜的神仙趙玄朗,說道趙玄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他的另一個名字那真是家喻戶曉了,就是《封神演義》中的財神趙公明。

至於叫楊六郎,也並不是因為他排行第六(也是小說裡面杜撰的),事實上,楊延昭是楊業長子,而叫楊六郎的原因,根據《宋史.列傳.卷三十一》記載"契丹憚之,目為楊六郎。"也就是契丹人很害怕他,稱呼他為楊六郎。根據常徵先生的研究,古代人喜歡以星宿來比擬世間的正面人物,當時遼國人認為,北斗六星中的第六星主鎮幽燕北方,是他們的剋星,所以稱他為北斗六星楊延朗,之後朗字漸漸演化為郎,北斗六星也簡化為六星,楊延朗和楊六星複合便成了楊六郎。

楊延昭:我的故事沒有那麼精彩,但也絕不平淡

楊延昭到底做了什麼事,讓遼國人如此懼怕他呢?其中功勞最大的應該是他的老爹了。楊延昭的老爹大家一定不陌生,就是那個在雁門關大敗遼軍,打的遼兵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但見楊字旗號,立即遁走的金刀楊業楊無敵。

楊延昭小的時候沉默寡言,但是很喜歡玩軍陣遊戲,楊業看見後便欣慰的說"此兒類我",從後每次行軍打仗,一定把他帶在身邊。長大後楊延昭比他爹還要猛,公元986年,宋太宗發動了第二次徵遼戰爭,28歲的楊延昭隨父出征,在攻打朔州城,楊延昭的手臂被亂箭射中,但他不但沒有退縮,反而越戰越勇。

楊延昭:我的故事沒有那麼精彩,但也絕不平淡

公元999年,遼軍進攻遂城,當時遂城並沒有什麼準備,而且城小難防,宋軍人人自危。楊延昭於是召集城裡所有的壯丁,給他們兵甲器械幫助守城。之後他又根據當時天氣寒冷,讓士兵取水潑牆,一夜之間全部結成了冰。等到遼軍來攻時,牆壁光滑,根本爬不上來,便四散退去,宋軍繳獲了很多敵人丟下的兵器。之後宋真宗在大名召見楊延昭並且稱讚是"治兵護塞有父風"。

公元1000年冬,遼軍南下入侵宋境,楊延昭把精兵埋伏在羊山西邊,從北面乘敵不備襲擊遼軍,邊戰邊退。等退到西山,宋伏兵發起攻擊,遼軍大敗,俘虜遼軍將領,用匣子裝著敵將首級獻上報功。楊延昭進升本州團練使,與保州楊嗣一起受命。宋真宗對宰相說:"楊嗣與楊延昭,一同在遙遠的外地任職,以忠心勇猛親身效命國家。朝廷中妒忌他們的人眾多,我盡力為他們庇護,才至於此。"

楊延昭:我的故事沒有那麼精彩,但也絕不平淡

公元1004 年,宋真宗增加楊延昭的部隊到1萬人,命令他駐紮在靜安軍的東邊以為犄角之勢,而楊延昭認為契丹孤軍深入,人困馬乏,很容易擊敗,所以上書請求主動出擊,但並沒有得到宋真宗的答覆,楊延昭於是率兵直抵遼境,攻破古城,俘獲敵人甚多。

之後宋遼議和,楊延昭守衛邊關直到去世。

宋史上關於楊延昭的記載只有900字,楊延昭的英雄事蹟也是野史多餘正史,傳說多餘正傳。但或許也正是因為他忠君愛國,體恤士卒,愛護百姓,才使得他的形象能夠在民間傳誦千年,經久不衰。

楊延昭:我的故事沒有那麼精彩,但也絕不平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