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楊門(二十二)從羅成到薛仁貴,再到楊延昭,宿命無可更改

中國古代的戰爭小說中,每位名將都對應天上的一顆星星,這是約定俗成的套路。因此大家經常在各類小說中看到軍隊主帥夜觀天象,預測出兵打仗的吉凶。比如《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就以觀天象而料敵先機,以劣勢兵力壓制了司馬懿的魏國大軍。而楊家將中的老令公楊繼業也看天象發現自己星位暗淡,大禍將至,於是提前向楊延昭交代自己的後事。而作為楊繼業繼承人的楊延昭也有自己的星位,這就是代表一軍之主帥和一國之軍威的白虎星。因此,楊延昭能鎮守三關威震遼邦便是白虎星的宿命,他的死也與這樣的宿命有密切的關係。

大話楊門(二十二)從羅成到薛仁貴,再到楊延昭,宿命無可更改

在古版的楊家將故事中有個著名的橋段叫做《洪羊洞》,這個橋段又叫《三星歸位》,講的就是楊延昭之死的故事。故事內容是楊繼業託夢給楊延昭,讓他派人去遼國的洪羊洞將自己的屍骸拿回宋朝安葬。這個事情楊延昭委託給孟良辦,而焦贊為了和孟良爭功也偷偷的跟著去了洪羊洞。結果在洪羊洞中孟良與焦贊發生誤會,孟良把焦贊當作守衛給殺死了。事後孟良後悔自己殺死自己的兄弟也自殺謝罪,楊延昭得到這個消息後也跟著病入膏肓。病中的楊延昭夢見自己在午門前遇見八賢王,被八賢王一箭射中頸項,醒來後就安排了後事。

大話楊門(二十二)從羅成到薛仁貴,再到楊延昭,宿命無可更改

在這段關於楊延昭之死故事中有比較神話的細節,將楊延昭是白虎星轉世說得活靈活現。據說徵遼回國後八賢王得了重病,寇準請華真人用七星保命的辦法給其續命成功。(就是諸葛亮那招)八賢王病癒以後宋真宗在皇宮給他慶賀,宴會後八賢王帶著一堆粉絲出了皇宮大門。此時正好遇到一隻白額金睛猛虎在東京汴梁城中亂竄,嚇得百姓到處亂跑。八賢王一箭射中了白虎的頸項,白虎扭頭就跑。八賢王追到金水橋邊白虎卻突然不見了蹤跡,他覺得很驚詫,回家重病就復發了,後來聽說楊延昭的死訊後也鬱鬱而終。

大話楊門(二十二)從羅成到薛仁貴,再到楊延昭,宿命無可更改

小說前面就通過楊繼業與楊延昭的對話確認了楊延昭是白虎星轉世的事實,而這段情節中楊延昭夢中化虎和八賢王射中白虎的情節正好與之對應。而楊延昭從夢中醒來後就知道自己大限將至,於是趕緊說了遺言,叫來楊延輝和楊宗保安排了後事。最後又勸慰了年老的佘太君,這才安然而逝。楊延昭是知道自己是白虎星轉世的,也是知道關於白虎星的宿命論的,因此才能夠在夢醒後確定的預測出自己最後的日子。那麼白虎星的宿命是什麼呢?如果對中國古代評話和小說熟悉的讀者肯定對白虎星有基礎的瞭解,對於各個小說中白虎星的結局也有充分的認識。這樣總結出白虎星的宿命也就並不奇怪了。

大話楊門(二十二)從羅成到薛仁貴,再到楊延昭,宿命無可更改

在中國古典小說的人物中,楊延昭這位宋朝的白虎星並不是最出名的,最出名的是唐朝的第一位白虎星羅成。羅成是《說唐》系列小說中的人物,隋朝第七位好漢,是後期李世民陣營中的第一高手。從李元霸到伍天錫的前六位高手戰死後,羅成成為事實上的小說第一高手。然而小說中羅成卻沒能活到落幕,最後死於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借刀殺人的計策中。殺死羅成的是劉黑闥手下大將蘇定方,羅成的死因是被誘入河中陷阱後,被埋伏在河兩岸的士兵射死。羅成的故事與楊延昭差別很大,但死法卻高度雷同,除了宿命論還能怎麼解釋?

大話楊門(二十二)從羅成到薛仁貴,再到楊延昭,宿命無可更改

在楊延昭誕生之前,還有一位白虎星出現在唐朝,他就是唐高宗李治時候的名將薛仁貴。薛仁貴是唐朝第二代名將中僅次於蘇定方的存在,一生征戰沙場,滅國無數,只戰敗一場,可謂是唐朝戰神。如果不以皇帝劃代,而是以年齡劃代,薛仁貴可稱為唐朝第二代將領中的第一人。(蘇定方雖然在李治時期崛起,但年齡和李世民手下的第一代將領差別不大。)然而這樣的一帶名將在小說中也死得非常奇葩,他居然是被自己的兒子薛丁山給射死的。小說情節是薛仁貴與北將交鋒,薛丁山怕父親有失,引弓射對方的將領,結果將父親誤殺了。

大話楊門(二十二)從羅成到薛仁貴,再到楊延昭,宿命無可更改

這樣一看,前兩位白虎星都是被射殺而亡,楊延昭的死也就沿襲了這個套路,這就成了傳說中的白虎宿命論的解決。當然這種宿命論並不是因為什麼玄學或者某些神秘學之類的東西,而是中國古代民間主動遵從的一種觀念而已。中國古人認為青龍星降世必然天下大亂,白虎星降世則兵戈再起平定天下。因此在很多中國古典小說中都遵從這一法則,在小說中設置青龍星和白虎星這樣的角色,由青龍星來掀起大亂的背景,由白虎星來輔佐真命天子平息干戈。而最終白虎星會殺死青龍星,白虎星也會在完成任務後被射死,歸於天庭。

大話楊門(二十二)從羅成到薛仁貴,再到楊延昭,宿命無可更改

在隋唐系列故事中這種配置最為典型。單雄信為青龍星,帶領瓦崗寨兄弟掀起了反隋農民戰爭的高潮。而羅成作為白虎星輔佐真命天子李世民一統天下,最終在刑場上處決了單雄信。而小說的最後,也由於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借刀殺人,羅成死於蘇定方的埋伏之中。而楊家將中青龍星很多人認為是遼國大將韓延壽,而我認為是蕭太后本人。從小說中劇情結構來看,宋太宗趙光義承擔的是隋唐故事中隋煬帝楊廣的角色,而宋真宗則與李世民的角色相對應。單雄信反隋而被唐所滅,蕭燕燕兩次擊敗趙光義,卻被楊延昭逼死,這樣的劇情架構何其相似。

大話楊門(二十二)從羅成到薛仁貴,再到楊延昭,宿命無可更改

有鑑於楊家將故事在明朝大行其道,而隋唐故事是起於清朝康熙和雍正年間,我認為隋唐系列小說的作者在創作中有借鑑楊家將故事的可能。在評述《說岳全傳》故事中我們發現其情節架構高仿自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那麼其它的小說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借鑑前人的經驗也是非常可能的。由於有著不同的歷史背景的限制,隋唐系列故事仿照楊家將故事的情況並不多,只是適當的借鑑了劇情架構和部分是人設。從這個角度看,隋唐系列故事的作者比《說岳全傳》的作者錢彩等人有節操得多了,畢竟錢財等人已經與抄襲只剩下一層窗戶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