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之惑:如何理解油價波動?

通脹之惑:如何理解油價波動?

布倫特原油價格於5月17日突破80美元/桶。但5月25日,紐約國際原油期貨價格有大跌了4.54%,單週跌幅創下最近15周以來最大值。近期市場對原油價格的討論也越來越多。而油價對整個資本市場,日常生活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

中長期看,什麼驅動原油價格?短期看,是繼續上漲還是衝高回落?本文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無對錯之分。

文/譚卓(招商證券債券分析師)

什麼驅動原油價格

影響因素很多,主要有7大原因:供給(OPEC國家)、供給(非OPEC國家)、需求(OECD國家)、需求(非OECD國家)、庫存、貿易、金融市場。

通脹之惑:如何理解油價波動?

(1)供給:OPEC國家與非OPEC國家的博弈

原油生產是影響油價的核心因素。

石油輸出組織(OPEC)國家生產全球原油約40%,基於這一市場份額,該組織可以通過管理生產、一致行動來操縱油價。尤其是沙特——OPEC最大的原油生產國和出口國,過去幾乎可以憑藉一己之力決定油價,實現自身的收入目標。也就是說,OPEC國家利用現有產能的程度影響國際原油市場供給緊張程度,從而影響國際油價上漲程度。

通脹之惑:如何理解油價波動?

不過OPEC國家並不總能遵守生產目標。一種情況是國家之間爭奪份額從而競相增產的"囚徒困境",另一種情況是頻繁的地緣政治等因素使得原油生產減少或中斷,給國際油價增添更多波動。

此外,非OPEC國家生產剩餘約60%,逐漸成為打破OPEC寡頭壟斷的力量。與OPEC不同,OPEC是油價的"制定者"——通過管理生產來影響油價,而非OPEC是油價的"接受者"——對油價做出反應。

通脹之惑:如何理解油價波動?

一旦OPEC減產,供給緊張,油價上漲,非OPEC國家便會順勢增產以填補空缺,緩解油價上漲。尤其是2012年以來,美國頁岩油產業崛起,對國際原油供給格局造成顛覆性的衝擊。根據BP數據,2012-2016年美國原油產量由889萬桶/天增長至1235萬桶/天,增產346萬桶/天,而俄羅斯、沙特同期分別僅增產59萬桶/天與72萬桶/天。

(2)需求:OECD與非OECD的交接

經合組織(OECD)成員原油消費佔比約48%,原油需求早已進入"慢車道"。事實上,OECD成員的原油消費量從2000年起進入低速增長期,從4831萬桶/天減少至4622萬桶/天,減少了4.3%。這主要因為:

①經濟增長相對放緩,且OECD成員經濟結構中,服務業相對於製造業佔比更高。

②交通部門更為成熟,發達國家人均車輛擁有量更高但增長也更慢,且政府往往通過稅收和補助來鼓勵新型燃料的使用。

通脹之惑:如何理解油價波動?

而未來幾乎所有的原油需求淨增長都將來自於非OECD成員。雖然OECD成員原油消費在2000-2016年間小幅下降,但同期非OECD成員原油消費卻增長了70%以上,尤其是中國、印度等增長率較高。

通脹之惑:如何理解油價波動?

總體上,原油消費的上升反映了這些國家經濟在過去十幾年間的高速增長,此外還有:

①經濟結構中製造業佔比較高;

②人均車輛擁有量有較大增長空間;

③政府往往控制或補貼能源的終端使用價格等驅動因素。

(3)庫存與貿易:供需之外的擾動因素

一般來說,庫存是供需之間的"平衡點"。在生產超過消費期間,庫存增加,比如2008-2009年經濟危機期間,全球消費低迷使得國際原油庫存創紀錄。反之消費超過生產時,可以抽取庫存以補充,庫存減少。另一方面,庫存還是當前價格和未來價格之間的"平衡點"。因為庫存既能滿足當前需求,也能滿足未來需求,因此如果市場預期未來油價上漲,則庫存增加(惜售,等待以更高價格出售)。

通脹之惑:如何理解油價波動?

進出口則是供需之間的"連接點"。只有當產量通過出口進入到國際原油供應市場,才會真正影響國際油價。比如美國在2015年解除了長達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國際市場上美國原油的相對供應量增加,尤其在2017年OPEC協議減產期間,美國原油大幅增產,原油出口量超過110萬桶/天,是2016年的近2倍。

(4)金融市場:加劇油價短期波動

通脹之惑:如何理解油價波動?

原油的"金融屬性"在定價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過去十年間,紐約商品交易所的原油期貨合約未平倉合約大幅增加,尤其是非商業參與者的數量達到了歷史峰值,表明越來越多的投機性需求進入市場。這使得原油價格可能在一段時間內偏離"經濟屬性",加劇油價短期波動。

通脹之惑:如何理解油價波動?

石油交易涉及不同動機的參與者。商業參與者指的是與石油生產、消費或貿易有直接關係的參與者,比如石油生產商和航空公司在油價變化方面存在重大商業風險,通過購買衍生品來對沖風險;而非商業參與者往往是銀行、對沖基金等資金管理者,他們積極參與的目的在於從價格變化中獲利,而且往往是淨多頭的。

當然,原油與其他商品價格之間存在較強的正相關性,與股票市場走勢一致,與美元指數、美債走勢相反。

多高的油價是"合理價格"?

4月以來油價上漲主要由供給端的邊際變化驅動:美國宣佈退出伊核協議,重啟對伊朗的全面制裁,加上委內瑞拉政治及經濟方面的混亂,美國或在大選之後對委內瑞拉實施有針對性的原油制裁,這些都讓市場擔心伊朗和委內瑞拉的石油供應同時出現缺口。

既然美國是本輪油價上漲背後的直接推手,那麼我們討論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樣的油價對美國來說是"合意價格"?

通脹之惑:如何理解油價波動?

2017年對於美國原油來說是一個"機遇之年",這一年,OPEC減產,美國增產,美國原油產量(從886萬桶/天增加至936萬桶/天)與出口量(從59萬桶/天增加至112萬桶/天)都有了大幅增長。所以2018年對於美國原油來說應該是一個"突破之年",如何一鼓作氣很重要。

首先考慮OPEC減產的延續性。自2016年底OPEC國家達成減產協議以來,沙特、俄羅斯和阿聯酋是自願減產量最大的3個國家,分別達到60萬桶/天、27萬桶/天和16萬桶/天。在2018年6月舉行的OPEC和非OPEC產油國會議上,各國將討論2019年生產目標。

通脹之惑:如何理解油價波動?

其次考慮美國原油的擴張性。2017年美國原油產量與出口量"雙升",起因是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頁岩油增產。美國有七大頁岩油氣產區,核心產區有二疊紀、鷹灘、巴肯。

2017年美國擴建了多條管道,增加了二疊紀盆地的管道運輸能力,從而使得原油到墨西哥灣地區的運輸成本更低。更低的運輸成本,加上更高的原油市場價格,引起美國新一輪的頁岩油氣開發熱潮。

綜上,在OPEC減產的背景下,隨著美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頁岩油生產持續放量,美國將進一步加大原油出口量。這樣,就需要為原油在國際市場上尋求一個"合意價格":

對內,既能夠保證頁岩油生產商利潤,又不至於損害國內消費和經濟增長等;對外,既能夠保證沙特等盟友的既得利益,又足以制裁伊朗、牽制俄羅斯,因此80-90美元/桶可能是一個相對的"均衡點",超過100美元/桶的可能性並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