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說馬謖難堪大用,諸葛亮偏要重用,結果呢?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而馬謖此人劉備在臨終之前也給了難堪大用的論斷,但是諸葛亮卻委以重任,從而導致第一次北伐的失敗,馬謖也因此而死。

劉備說馬謖難堪大用,諸葛亮偏要重用,結果呢?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細細道來。

諸葛亮在劉備去世以後主持蜀漢朝政,經過幾年勵精圖治,蜀漢已定。228年,諸葛亮決定第一次出師北伐。

魏延建議直接從子午谷出擊攻長安,但是諸葛亮認為太過冒險,而選取了相對穩妥的攻擊路線。這就是武將和文臣的區別,武將求奇,文官求穩。

讓魏延鎮守漢中,派趙雲、鄧芝作為疑兵從褒斜道出,諸葛亮領一軍西出祁山,取隴右(隴為古時隴山,即現在的六盤山)之地,進而以圖關中。

劉備說馬謖難堪大用,諸葛亮偏要重用,結果呢?

初戰比較順利,奪取隴右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但是隴西郡負隅頑抗,久攻不下。曹魏派大軍前去救援,諸葛亮也做出應對之策。他率領的主力部隊繼續圍攻隴西,派出馬謖和王平防守街亭。

街亭位於現在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北部秦安縣一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甘肅東出陝西關中平原的大門。進可以入關中,退可以守隴右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劉備說馬謖難堪大用,諸葛亮偏要重用,結果呢?

223年劉備臨終之前託孤諸葛亮,當時還專門提到了馬謖,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臨終囑託之事必然非常重要,要不然劉備也不會在如此珍貴的時間說提起馬謖。

劉備知人之明,在諸葛亮之上。但是諸葛亮在這種緊要關頭,卻把劉備的囑咐拋到腦後了,將如此重要的防守任務交給了馬謖。

馬謖如果能夠成功地夠守住這裡,或者能夠堅持足夠長的時間等諸葛亮解決掉隴西郡,這次北伐即使不能進擊關中,也算是比較成功的了。

馬謖果然自視甚高,沒有聽從諸葛亮的安排以及王平的建議,而是把主力部隊部署到高山之上,被困在山頂而導致最後功虧一簣。

雖然兵法裡面有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但是馬謖卻用錯了時間,用錯了地方。難怪司馬懿聽說之後非常高興了。

劉備說馬謖難堪大用,諸葛亮偏要重用,結果呢?

劉備之前跟諸葛亮說過馬謖不堪大用的,而且眾將都一致反對,諸葛亮為何不聽,非要把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馬謖呢?

可能有如下幾個原因:

一、馬謖比較有才,深得諸葛亮信任和器重。

馬謖是襄陽宜城人,那時候的宜城是在現在湖北襄陽宜城市的南邊一點兒。馬謖兄弟五人都很有才氣,遠近聞名。早年諸葛亮和他叔父投奔荊州劉表,當時荊州治所在襄陽,應該對這些襄陽名士也有所耳聞,或許他們之間有過交集。

劉備說馬謖難堪大用,諸葛亮偏要重用,結果呢?

劉備沒有去世之前,給馬謖安排的職位並不算太高。劉備沒有入蜀前,馬謖是荊州從事,相當於劉備的秘書之類的文職官員。入蜀之後,出任過綿竹、成都的縣令以及越巂(xi)太守。

劉備給馬謖安排的官職都不是太大,表明了劉備對馬謖的能力還是持保留態度的:馬謖不是不能用,而是不能大用。

但是諸葛亮卻不這麼看,馬謖強於兵法韜略,說起兵法謀略頭頭是道,這也正是諸葛亮看中的地方。所以劉備死後,諸葛亮就把他調到身邊讓他任參軍,參軍就相當於軍事參謀。作為參謀可以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主帥在某些重大問題上的決策,可見諸葛亮對他是非常看重的。

劉備說馬謖難堪大用,諸葛亮偏要重用,結果呢?

諸葛亮能文善治,但是軍事方面確實略有不足。馬謖有這方面的才能,還能說個一二三四五,諸葛亮經常和他徹夜長談軍國大事。

在北伐前諸葛亮就曾採用了馬謖的建議,攻心為上,七擒孟獲,從而平定南方,解除北伐後顧之憂。因此,諸葛亮對馬謖非常信任和器重。

二、諸葛亮高看了馬謖,書生誤國

諸葛亮作為劉備的軍師,雖然沒有親自上戰場,但是神機妙算、運籌帷幄也指揮劉備手下這幫兄弟打了不少勝仗。他的戰略方針是沒有問題,但是要看是誰來執行了,關羽、張飛、黃忠、趙雲這幫猛人,只要聽從安排,自然沒有問題。

劉備說馬謖難堪大用,諸葛亮偏要重用,結果呢?

但是馬謖和趙括一樣,有點紙上談兵的味道,雖然兵法嫻熟但是卻沒什麼實戰經驗。作為參謀或者智囊幫忙出謀劃策尚可,但是戰場上真刀真槍的幹就不是光能耍嘴皮子就夠了的。

而且平日裡馬謖對諸葛亮恭敬有加,對北伐之事二人必然也是經過很多次討論達成一致的。諸葛亮一定認為馬謖最能理解他的戰略戰術意圖,會嚴格執行到位。

但是關鍵時刻,馬謖露出了自以為是的毛病,自以為很厲害,諸葛亮的話也拋到九霄雲外,也不聽王平的勸告而一意孤行,導致兵敗身死。

諸葛亮可以說在正確的時間用了錯誤的人,導致了失敗的結局。如果換成王平主導守衛街亭的話,可能又是另外一種結局。

三、諸葛亮想讓馬謖立功,樹立威望,日後接班

馬謖的哥哥馬良是老馬家五兄弟中能力最突出的,還在荊州的時候就跟著劉備了,深得劉備信任,馬良後來官至侍中。諸葛亮和馬良關係非常好,彼此之間以兄弟互稱。

他們可能在諸葛亮隨劉備出山之前就已經是好友了。有人說馬良和諸葛亮可能拜過兄弟,或者是有什麼親戚關係。

劉備說馬謖難堪大用,諸葛亮偏要重用,結果呢?

後來馬良死於劉備對東吳發起的夷陵之戰,諸葛亮因此對他弟弟馬謖頗為關照,二人關係非常親密,情同父子。即使馬謖死後,諸葛亮對他的後代也是頗為照顧。

在諸葛亮心裡完全把劉備的囑託忘得一乾二淨了,或許早就把既有謀略又懂軍事的馬謖培養成他的接班人的想法,當時正是讓馬謖建功立業,積累威望的時候。

街亭易守難攻,守衛街亭這個任務雖然非常重要,但是在諸葛亮看來,守住的難度並不算大,功勞也是手到擒來的事。前提是隻要按照他的安排,只要能守上一段時間,等他解決掉隴西郡,就可以騰出兵力來了。不過很可惜,馬謖並沒聽他的話。

劉備說馬謖難堪大用,諸葛亮偏要重用,結果呢?

總之,馬謖可能非常有才,但是諸葛亮也的確是高看了他,沒有聽劉備的話,導致了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