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問“咱家有錢嗎”,家長的這4種回答方式,能讓他受益一生

家庭的經濟條件是影響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消費習慣和性格的重要因素,通常情況下,在富裕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性格可能會更開朗一些,因為他體會不到貧窮給生活帶來的壓力,而生長在貧困家庭中的孩子,顧慮可能會更多,因為對他們來說生存不易。

孩子問“咱家有錢嗎”,家長的這4種回答方式,能讓他受益一生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開始對貧富有了概念,問你“咱家有錢嗎?”你會怎麼回答呢,是為了讓孩子變得更有底氣,對他說咱家不差錢,還是怕孩子花錢大手大腳,告訴他咱家其實很窮,又或者會實事求是,很直白的告訴他家裡有多少錢呢?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回答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好處,下面這4種方式值得你參考。

1、幽默型答案

有些家長可能覺得告訴孩子家裡有多少存款,對他的成長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意義,還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倒不如幽默化解。如果你也是這種想法,那麼你可以告訴他“爸爸媽媽有錢,但是你沒有”,這樣的回答輕鬆有趣,既不會因為“哭窮”,讓孩子感到自卑,也不會因為“炫富”,讓孩子養成鋪張浪費的習慣。

孩子問“咱家有錢嗎”,家長的這4種回答方式,能讓他受益一生

2、激勵型答案

告訴孩子:“我們家裡可能沒那麼有錢,但也沒那麼窮,爸媽會努力給你創造更好的生活,但是也希望你在學習方面能夠努力,理解爸媽的苦心,不要盲目的和別人攀比。”窮和富都是一個相對概念,沒有嚴格的標準,父母最好不要直接用這樣的字眼來形容家庭的經濟狀況,以免誤導孩子。

3、實事求是型答案

如果你是非常務實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提問,你想給他一個明確的答案,並培養他對金錢的觀念,你不妨告訴他家裡的收支狀況,讓孩子自己算一筆賬,讓他明白金錢是有進有出的,並且花錢的速度遠遠比掙錢要快,而且掙錢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孩子自己算完之後,心理自然就會有一個答案了,而且這樣的“答案”很有教育意義。

孩子問“咱家有錢嗎”,家長的這4種回答方式,能讓他受益一生

4、趁機教育型答案

當孩子問你“咱家有錢嗎”,肯定是抱有一定的目的來提問的,家長可以摸清孩子的心思,然後有針對性的解決孩子的問題。有的孩子可能會存在攀比心理,喜歡跟身邊的小朋友比較,有的可能是覺得自己家的條件沒別人家好,存在自卑心理,父母要趁機對孩子教育,讓孩子有正確的價值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