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有什麼不同?

大約2500多年前,大聖人孔子開創了一個學派,叫儒家,也稱儒教。儒教一直以來,居於主流思想體系地位,作為官方意識形態存在。不但在國內影響巨大,在東亞和亞洲其它地區影響也非常深遠,朝鮮半島、日本、中亞、以及東南亞廣大地區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深刻影響。儒家思想是人類重要的精神財富。

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有什麼不同?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董仲舒、韓愈、王明陽、張載等人。

簡單講儒家、道家、法家有以下不同:

1、儒家:強調的是道德教化……,把倫理規範同“仁義禮智信……”捆綁起來;不注重公平、正義和平等的建設…… ,也不注重老百姓最基本的心理撫慰!~只是過分強調“道德”在維護統治中的作用……;結果使老百姓產生一種錯覺……;即,誰的地位高、或學識高,就有話語權、就有道德水平?

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有什麼不同?

儒教教化的結果就是道德會取代法律……、成為社會的標杆;~誰學識高、誰有話語權、誰權力高……,老百姓都得聽誰?~把“德”放在法律的前面……,最後必會產生“人治”……,而絕不是儒粉自詡的所謂的“仁治”……?

2、道家:強調自然信仰、也強調自然之規則……,即“天道”或“道”;道家對中國的哲學貢獻最大……,比如,“順其自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道家的缺欠,就是過分強調對自然的順從……,而忽視了人性中的有慾望和貪婪……,並不敢或不想直視人性的弱點……、也沒有找到救贖人性的鑰匙?~只強調順應自然、靠壓抑人性來“修煉”自己……;道家對世俗的“亂像”的態度……,多采取逃避的態度,……;其效果有“弱民”之嫌……?

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有什麼不同?

3、法家:是中國古代治國哲學中最有現實意義的一個學說……;它強調“以惡民治,則民善制……”,強調治國有三“一曰法,二曰權……”;強調“以法代替德來治國……”、強調法、法治、法制……;對中國現今的影響不容忽視……?

而法家的缺憾有二:一為法家之“法”,多為“惡法”……,過於嚴厲……,所以“秦法失衡”;二是法家之法為“王法”……,而非“契約之法”,無信仰支持……;……,所以,離開了王權的支持,法則不會持久!

……

總之,儒家愚民應棄之;道家弱民,應改之;法家強民,應立之……?

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有什麼不同?

諸子百家是對春秋、戰國時期各種學術派別的總稱,諸子百家達到了一個文化的巔峰時期,儒家、道家和法家是三個在“諸子百家”中流傳較廣、影響較大、最為著名的學說。儒家由孔子創立,代表作《論語》,其思想核心是“仁”和“禮”。所謂的“仁”最初是指人與人的一種親善關係,後來隨著儒家思想的發展,把仁同義聯繫起來 ,把仁義看作道德行為的最高準則。而“禮”指的是周禮,其一為尊尊,就是把人區別分為許多等級,並保持低賤者對尊貴者的尊崇,承認貴族的特權也就是等級制和君主制原則;其二是親親,即對親族的愛,它包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也就是宗法制的原則。道家是由老子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而形成的一套完整的系統理論,代表作《老子》,道家的思想核心是“道”,所謂的“道”是指宇宙之本,是存在於萬物之中的普遍法則,道家主張清靜無為,反對鬥爭;提倡道法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韓非子,其思想核心是“法”,所謂的“法”是指法律、規章和刑罰,主張“以法治國”。

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有什麼不同?

道家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而在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方面則沒有什麼特別的主張。而儒家與法家重視協調的都是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在協調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方面,儒家與法家又是完全對立的。法家重視法律,而反對儒家的“禮”,法家認為維護當時貴族在經濟和政治利益方面的世襲特權的禮制是落後的,不公平的,法家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勞與才幹授予官職。儒家強調人與人之間要“仁”與“禮”,既要相互仁愛,以德服人,又要尊卑有別。法家則主張人與人之間不區別關係的親疏,不區分地位的尊卑,一切用法律來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