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天津人吃西餐,习惯围桌而坐,但西餐味道绝对最正宗

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后,经常举行各种宴会招待客人,中餐吃腻了,就改吃西餐。德国兵阿尔伯特·起士林多次应邀为袁世凯的家宴做主厨,后来他在天津开了一家起士林餐厅,店面越做越大,精选法式、德式、俄式菜品,成为天津乃至中国一百多年来最著名的西餐厅。


溥仪对起士林餐厅留下看深刻印象。他第一次吃西餐是在紫禁城,在《我的前半生》中他曾回忆——我让宫里的太监去给我买西餐……买回来之后,大碗大碟子满满的摆了一桌子,菜多得出奇。我看见一碟黄油,黏糊糊的,不知道怎么吃,就让太监尝尝,太监吃了一口,连连说:“太难吃,太难吃。”

六七十年代天津人吃西餐,习惯围桌而坐,但西餐味道绝对最正宗

但溥仪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吃过之后立即爱上了西餐,在养心殿外面设了番菜厨房,由京城一家西餐馆的主厨进宫做西餐。到了天津之后,溥仪带着皇后婉容光顾起士林,一吃之下,觉得比京城西餐馆主厨的手艺更好,于是愈发爱上了西餐,一个月内要有半个月都吃西餐。后来去了长春,他还高薪聘请了起士林的西餐厨师王丰年、于清和,到长春继续为他做西餐。

张爱玲关于起士林的记忆,在小资中流传已久。张爱玲童年在天津生活了六年,童年记忆里的天津西餐时常令她回味,她在《私语》中写道:“姨奶奶不喜欢我弟弟,因此一力抬举我,每天晚上带我到起士林去看跳舞。我坐在桌子边,面前的蛋糕上的白奶油高齐眉毛,然而我把那一块全吃了……”

六七十年代天津人吃西餐,习惯围桌而坐,但西餐味道绝对最正宗

六七十年代天津人吃西餐,习惯围桌而坐,但西餐味道绝对最正宗

天津西餐的形成,源于租界的设立。后来天津九国租界内外云集了大量满清皇室、遗老遗少、下野军阀政客、洋人买办,这些有钱人催生了餐饮业的繁荣,东西方的餐饮文化在高档餐厅和富家厨房里融会贯通。像张学良和赵四小姐,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在天津都留下很多和西餐有关的故事。

二三十年代,天津租界内外西餐馆林立,知名度较高的有利顺德、国民、惠中、福禄林、福德、义顺合、起士林,在天津可以吃到英法德俄意各式大菜,甚至在日本料理遍地的日租界,也有日本人经营的西餐馆新明食堂。

法租界六国大饭店,以“纯粹西餐”吸引消费者;意大利人在法租界经营的DD’S西餐厅以意大利面条著称,餐厅长期有三名外国乐师演奏西洋乐曲;位于英租界维多利亚路的皇宫饭店,经营正宗英式西餐、下午茶,最有特点的是奶油咖啡双色冰激凌。

六七十年代天津人吃西餐,习惯围桌而坐,但西餐味道绝对最正宗

六七十年代天津人吃西餐,习惯围桌而坐,但西餐味道绝对最正宗

利顺德大饭店早年是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吃西餐的地方,后来接待过比利时大使,晚宴菜单包括1928年的法国白酒;1929年的红酒;1899年的香槟、白兰地和甜酒;炸比目鱼、凉龙须菜浇蛋黄汁,以及冰激凌、沙拉。

华人开办的西餐馆,最有名的是小白楼的义顺合,这家餐厅的经营者——山东人齐竹山和郝如九,从哈尔滨请来白俄厨师,专营俄式大菜。义顺合准备建一座七层大楼,但开工第二年就赶上天津闹大水,大楼地基被泡,只能盖四层,竣工后楼顶有霓虹灯和露天花园餐厅,这就是现在的起士林。

六七十年代天津人吃西餐,习惯围桌而坐,但西餐味道绝对最正宗

(早期起士林)

民国时期的天津,经营西餐的小餐馆也很多,法租界有一家华宫餐厅,经营俄式零份西餐,口味地道,价格低廉;劝业场附近有一家文利西餐馆,全天供应冷食和西餐;小白楼有太平食堂、天津食堂和华富林食堂,都是白俄夫妻店,供应一菜一汤,只要进店消费,面包随便吃,咖啡免费喝;大沽路与徐州道拐角处有一家大成西餐厅,经营俄式大菜和西餐小吃;正昌咖啡店位于法租界今哈尔滨道,店主来自希腊,各种咖啡豆现磨现卖,同时也经营法式西餐和西点。

天津西餐烹制考究,无论精美的头盘、最见功力的汤类、风味各异的主菜,还是各式各样的甜品、面包或洋酒、咖啡,都力求正宗纯正,保持了原汁原味。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六七十年代。

六七十年代天津人吃西餐,习惯围桌而坐,但西餐味道绝对最正宗

(维格多利餐厅)

60年代,是起士林西餐厅最后的辉煌期。当时去起士林吃西餐,土豆火腿沙拉、红烩杂拌、紫菜头、气司雪鱼,四个冷菜是必点的;汤是红鱼汤,菜谱上见不到;酒是啤酒、红葡萄酒或一种叫作味美思的酒;热菜是铁扒杂样、黄油鸡卷,这两道是起士林的招牌菜,另外还有罐焖鸡、罐焖牛肉、法式猪排、炸猪排,还有两道奶油东西,奶油烤鱼归、奶油烤杂拌。

做西餐看似程序化,其实要用心,要用料,最重要的是每道菜的味道都有它的魂,那种铁扒、芝士,麦香的味道其实很难把握。牛扒从几分熟开始往上数?哪里的牛?牛的哪个部位?还真是要吃过见过对比过,才有发言权。拿鹅肝酱来说,不是哪个西餐馆都能把它用好的。面包最简单,但香与不香,更是真功力。

六七十年代天津人吃西餐,习惯围桌而坐,但西餐味道绝对最正宗

(起士林招牌菜)

那个时代吃西餐,大家点完菜,摆一桌子一起吃,刀叉怎么舒服怎么使,也确实没什么讲究。不会像外国人或假洋鬼子那样“个人点个人的”。吃完再要几份水果山德、冰激淋。一算帐二十多块钱,但在当时也算比较奢侈。现在再没有可能吃到那个时期起士林厨师的手艺了,也享受不到当时的那种氛围。

客观说,天津的西餐,在经历了70年代末最后的辉煌后,如今已经彻底隐匿于高级大酒店的西餐厅深入,至于民间街头,几乎断了血脉传承,可圈可点的早已不多了。(文:何玉新)

六七十年代天津人吃西餐,习惯围桌而坐,但西餐味道绝对最正宗

(起士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