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让人花了钱,却吃不饱的餐厅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现在让人花了钱,却吃不饱的餐厅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最近,有北方来上海工作和生活的朋友向鹏叔吐槽,说上海的很多餐厅,不分品类,越来越有一个不好的共同点,就是每份菜的盘子越来越大,造型也越来越妖娆,但菜码却是越来越少,是上海的消费者胃口都小,还是商家在节约成本,变相涨价呢?

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不过鹏叔最近去吃了几个不同风格的餐厅,口味好坏先不说,但菜码的确不多,或者说有的已经少的多少不像话了,有次6-7个人聚餐,上了个什么菜,每人夹一小筷子,还是优雅地控制着量夹,居然就光盘了。

不怪有人开玩笑说,商家也太特么抠门了,这是在喂鸡吗?给个几块菜,就算一盘了。

大概很多餐厅都想往高档次走,一般人印象中,西餐是高档次的,人均价也高,于是很多餐厅就中西融合了,但关键是口味没见得提高多少,就学人家摆盘了,弄一个脸盘大的盘子,当中放一点主菜,盘边摆个花瓣,淋几滴什么汤汁,就算创新了。

据说菜码小一点,能让顾客多点几个菜,多要几瓶酒,为了多创收,餐厅老板们也是拼了,但这种小聪明基本是故意不尊重顾客智商的表现,后果多数是一锤子买卖,没有回头生意了。

北方的菜经常被说成比较粗犷,而南方菜说是比较精致,但不管是什么,菜是用来暖胃的,口味再好,但吃完了,却感觉根本吃不饱,肚子还是空荡荡的,回家自己还要再泡碗康师傅来找补一下的。

那这种所谓的精致菜肴,大概只适合每菜只吃一小口,尝尝味道就好的试菜员,绝对不适合普通大众了。

很遗憾现在很多餐厅的老板都把顾客当试菜员了,似乎谁要是想多吃,就是没档次,没品位的家伙。

所以现在,有时候出去吃饭应酬,感觉像是在演戏,明明没吃饱,还要表现的很满足,很陶醉的样子。

嘴上说着够了饱了,肚子却在咕噜噜的叫。

其实,在目前高房租,高人工的情况下,一盘菜当中,食材本身价格所占成本的比例并不大,以上海的普通面馆为例,很多面的价格都要十几到二十几一碗,特别贵的不去说,那多数一碗面的分量是三两,其实一两面成本就两毛多,但真正可以多给顾客一点面的面馆,真的不多,个别的面馆,有可以点单的时候,让师傅多加一两,或着可以吃了不够再加面的,多数就是给那么一口面,好像那面多特么值钱一样。

但还别说,有些顾客也真是无语,本来就一口面,还能给剩半碗,不吃了。也不知道是胃口真小,还是面的口味太差,于是面馆老板会觉得,还是给多了,下次再少点。

很多餐厅的食材上偷工减料,都是顾客给惯出来的,被坑一次还不够,下次接着去,只能说是周瑜打黄盖啊,没辙。

也有一些聪明的餐饮老板,看到竞争对手这样丢西瓜捡芝麻的克扣成本,马上在食材上多投入点,多给顾客一些,成本几乎没增加多少,但顾客的体验却好很多,每个菜还是那个价,但菜码多了,吃了感觉物有所值啊,至少还吃到点东西,钱一样花,至少得吃饱吃舒服吧。口碑一好,回头客生意自然就多了,老顾客再带新朋友来,这生意就做活了。

这里要给大家推荐一家上海的创新本帮菜:溪淋小馆。起源上海三林,菜品口味传统中带着新潮,环境清新不古板,最重要价格实惠,菜码足。

他老板有一个原则可以分享给大家:

比他便宜的,没他好吃;

比他好吃的,没他便宜;

和他一样便宜又好吃的,没有他菜量大。

这个原则如果被所有餐饮老板学会,是不是就是消费者的春天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