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景帝要殺晁錯?晁錯有何過錯?

公元前154年,西漢的御史大夫晁錯突然被皇帝下旨處斬於京師。晁錯是當時的能臣,表面上看,他是因力主削藩被殺的,可謂漢初一大冤案。

那麼漢景帝為什麼要殺晁錯呢?

為什麼漢景帝要殺晁錯?晁錯有何過錯?

由於文帝時期,對諸侯王的一味放縱和姑息,到了景帝時期,四方諸侯已經割據一方,固強自守,尾大不掉了。如果不能將諸侯王的問題解決,那麼漢室的江山很可能就會斷送在他的手上。年輕的景帝感到了自己作為皇帝的重大責任,他每天都在冥思苦想解決之策,可仍然不得良謀。

這個時候一個能人晁錯就出現在漢景帝的面前。公元前155年,晁錯向景帝上《削藩策》,再次上陳諸侯的罪過,請求削減封地,收回旁郡。等到楚王來朝,晁錯藉機說楚王劉戊為薄太后服喪時偷偷淫亂,請求誅殺他。

漢景帝下詔赦免死罪,改為削減東海郡作為懲罰;兩年前趙王劉遂有罪,削去其河間郡;膠西王劉昂因為售賣爵位時舞弊,削減其六個縣;隨之景帝又與群臣商議削奪吳王劉濞的封地事宜。

漢景帝的削藩之舉在朝野引起了很大震動,吳王劉濞擔心削地沒完沒了,就想進行謀反,遂親往膠西,與膠西王劉昂約定反漢事成,吳與膠西分天下而治。劉昂同意謀反,並與他的兄弟、齊國舊地其他諸王相約反漢。吳王劉濞同時還派人前往楚、趙、淮南諸國,通謀相約起兵。

不久,漢景帝降詔削奪吳王劉濞的豫章郡、會稽郡。詔令傳到吳國,吳王劉濞立即謀殺了吳國境內漢所置二千石以下官吏,聯合串通好的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六王公開反叛。劉濞徵募了封國內14歲以上,60歲以下的全部男子入伍,聚眾30餘萬人,又派人與匈奴、東越、閩越貴族勾結,以 “請誅晁錯,以清君側” 的名義,舉兵西向,從而開始了西漢歷史上的吳楚七國之亂。

為什麼漢景帝要殺晁錯?晁錯有何過錯?

晁錯力主“削藩”,無疑是忠於漢室、維護漢王朝封建秩序的正確政治主張。景帝通過“削藩”,使絕大多數諸侯王國僅領有一郡之地,諸侯王國領郡由高祖時的42郡減為26郡,而中央直轄的郡由高祖時的15郡增加至44郡,實現了“強幹弱枝”的目的。然而,力主“削藩”的功臣晁錯,在“削藩”的鬥爭中,卻被冠以無臣之禮、大逆不道的罪名,腰斬於長安東市。晁錯之死的前因後果何在?

一:與同僚不合。

晁錯年少時師從張恢學習先秦法家申不害和商鞅的學說,法家思想主張性惡論,強調法律的作用,銳意改革。基於這樣的理念,法家人物多以冷峻的面目出現。無論是《史記》還是《漢書》,描述晁錯時都用了四個字“峭、直、刻、深”——嚴厲、剛直、苛刻、心狠。晁錯為國深謀遠慮,奮不顧身,與周圍大臣關係並不融洽,丞相申屠嘉、外戚竇嬰、大臣袁盎等都與晁錯有隔閡甚至怨仇。晁錯深受領導信任,本該更加謹言慎行,和同事搞好關係。可是,他卻反其道而行之,終於激起了公憤,乃至在大禍臨頭時,朝廷一片喊殺之聲,竟然沒有一個人為他說句公道話。

為什麼漢景帝要殺晁錯?晁錯有何過錯?

二:強行削藩。

賈誼和晁錯都諫言削藩,文帝沒有采納,這與當時的治國理念和形勢有關。漢朝在武帝之前的治國理念是道家學說,都是道家派,只不過漢景帝的態度比較溫和,因而削藩不但觸動了諸侯藩王的既得利益,朝內也有不少反對者。削藩確實是能夠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的正確決策,但問題是怎麼削藩,何時削藩,一旦引起叛亂該如何應對,這都是提建議者必須考慮的問題。晁錯一味鼓吹削藩,卻不做實地調查,提出什麼“可行性方案”,然後七國之亂爆發並且導致了戰爭初期的失利。所以,身為下屬,向領導提建議,一定要從大局出發。考慮詳細,不能只圖一時之快,以免造成嚴重後果。

三:諫帝親征

吳楚七國之亂,晁錯建議漢景帝御駕親征,自己留守京城。關鍵時刻把皇帝推到前線,自己卻躲到京城,惹起朝中一批忠臣的不滿,為他人留下了口實。可是諫帝親征卻引起了景帝更大的不滿。景帝一定想,好哇,我按你的建議做了,出了事,你不想辦法擺平,反倒攛掇我去冒險,豈有此理?因為誰都知道,帶兵打仗,是最危險的;留守京城,則是最安全的。晁錯竟然想出這麼一個餿主意,不敢負起責任來,這不但惹怒皇上,也讓群臣憤憤不平了。試想一下,如果此時晁錯能勇於擔當,挺身而出,或者積極出謀劃策,或者自告奮勇去前線效力,漢景帝一定會把他倚為棟樑,即使有人挑撥離間,又豈能奈何得了他暱?

四:議殺袁盎

晁錯與袁盎素來互相仇視,晁錯任御史大夫後,就派人調查袁盎收受吳王劉濞賄賂的事情,證據確鑿,依法應處死刑。劉啟下令赦免,只把袁盎貶作平民。吳楚等七國既反,晁錯準備趁機打擊袁盎,結果他的下屬都不贊成。袁盎得到消息後驚慌恐懼,星夜拜訪竇嬰,表示願晉見以當面陳述。漢景帝召見袁盎,袁盎便獻策:“如今七國叛亂,為的就是殺了晁錯,討回原來的封地。皇上只要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就會俯首認罪了!”景帝猶豫了一會兒,咬了咬牙說:“如果真能平定叛亂,我何惜一晁錯!”故晁錯之死,直接原因與袁盎有關。

為什麼漢景帝要殺晁錯?晁錯有何過錯?

五:景帝取捨

漢景帝考慮的不僅僅是吳楚聯軍能不能罷兵的問題,他還要看沒有造反的諸侯的反應,誅殺晁錯,起碼可以穩住這些諸侯,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大臣團結一致抵禦叛軍,周亞夫、酈商、欒布、竇嬰等肩負重要使命的大臣基本上都跟晁錯不和,同時, “犧牲”晁錯,吳楚聯軍就失去了反叛的旗號。故而,景帝權衡利弊後,對斬殺晁錯的奏章批曰:“可”。

晁錯為了削藩而死於削藩,雖然身後爭議不斷,但他公而忘私、國而忘家的愛國之情,千年以來一直為人稱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