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本文不囉嗦套路話,不用無關的形容詞,也不會想起誰的幾首詩句,更不之乎者也,要的就是直奔核心話題。

大家都明白一個道理,藝術貴有個性,個性是成就畫家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初具個性很難,有鮮明個性更難。劉燕聲的山水畫作品,從觀點到筆墨,已經與常規山水畫拉開了很大的距離,這在浩瀚的山水畫大潮中是非常難得的。

一、觀點明確、思路清晰

劉燕聲有自己鮮明的藝術觀點和方向,高調堅持作品的時代感。他說:山水畫的歷史就是一部發展史,各個時期發展的節點都沒有缺席,包括近代的傅抱石、李可染、何海霞等大師們,都為推動創新付出了艱辛的汗水。然而,面對今天飛速發展的腳步,筆墨卻顯得有些滯後,並且為數不少的畫家創新驅動不足,急需有責任感的畫家,以時代的筆墨來謳歌二十一世紀的新生活。

現代山村的新人、新生活、新時尚、新樓房、新設施等,必須要有全新的筆墨和畫風才能表現。可能有人說這會失去傳統精神,按照這個邏輯,山水畫就能只能停留在披麻下的老翁仕女茅草屋了。這個時代不缺五彩,缺的是筆墨下的斑斕,傳統精神絕不是樣式的固守,當隨時代才是真正需要傳承的精髓。

在劉燕聲的作品裡,時代感是這樣詮釋的:一是旗幟鮮明地表現現代自然風貌和時尚風情。二是體現出了符合現代人視覺心理的筆墨和元素,山水畫不能落伍於高清時代對視覺欲的衝擊,要為大眾提供更多更豐富的自然細節。三是透射出了陽光溫暖、清風撲面、通透明快的旺盛生機,傳遞著一種對自然生態的情感。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陽光太行》-177x97-劉燕聲)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生機永伴》-95x68-劉燕聲)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太行山村》-97x95-劉燕聲)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秋太行》-95x85-劉燕聲)

二、首創的微結構山水畫概念成就新畫風

山水畫的主體是山,山是由大小不同的石塊組成,進而形成了天然交錯的結構關係,加上石塊本身的紋理,交織出具有豐富表情的點線面之美。劉燕聲認為,書本里長不出山水,只有到自然中才能發現這些大美,於是,他抓住以往畫家不被重視的結構美進行放大和強化,昇華為以結構為突出個性的作品,這就是微結構山水畫的基點。

微結構山水畫的綜合概念為:充分挖掘水墨工具的潛力,將自然界中富有典型個性的山石進行取捨和強化,形成結構生動突出、質感強烈、層次豐富、陽光通透、新風撲面,飽滿大氣、符合現代人的視覺心理,並具有衝擊力的藝術特徵。她是對古人石分三面和師法自然理念的踐行和接力,在筆法形式上,她不是寫實、寫意,也不是自然的照搬,更不屬於工筆。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太行如鐵》-177x97-劉燕聲)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太行如鐵》-局部-劉燕聲)

(上圖說明)由於作品為六尺大小,所見到的縮略圖已經失去了豐富的結構關係,在放大圖裡不難看出,微結構山水畫不是簡單的寫實或寫意,其雕刻般的線,潑辣蒼勁的墨,強化的手法,交織出全新別樣的視覺衝擊感。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太行如鐵》-局部-劉燕聲)

微結構山水畫概念的意義:

1、她不僅能以獨立的作品出現,更主要的旨在引起對結構重要性的重視,併為解決山石結構刻畫的難題提供了有效的訓練方法。

2、在視覺感受上是對舊畫風的一種刷新,在筆墨上大大拓展了水墨工具的表現力,其強有力的表現手段不受任何物象天象的限制,為山水畫的時代化創出了一條新路。

有人會說,微結構山水畫是用西畫的思維來畫水墨畫,這看法很窄,沒有從大水墨概念看待問題。大自然不只屬於西方,西畫從自然中來,水墨畫何嘗不是呢?山水畫本身就是自然中的山山水水,面對自然還不能體現自然,這個邏輯本身就有問題。水墨工具可不是隻玩點情趣,它還有更大的潛力需要挖掘。面對多姿的自然,需要新的筆墨來支撐,如果山水畫不可以自然化,那師法自然石分三面的論述早就錯了,大師李可染的自然化加光感的畫風也早就不成立了。另外,西畫沒有限制東方繪畫的融入,可我們為何非要人為地限制這和那呢。

筆墨是為時代服務的,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是濃郁的北宋生活的寫真,同樣,現代的繪畫就應責無旁貸地謳歌二十一世紀的生活,但是,傳統的筆墨顯然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這就需要創新表現方式。創新不是現代人的發明,傳統山水畫的各種皴法,也不是一夜間同時創出的,她是在不斷髮展中才先後形成的。如果畫披麻的不讓斧劈生存,畫斧劈的說折帶不是畫,那也就沒有這麼多皴法了。事實上,古人是非常講發展和出新的,所以,水墨畫應該往大概念方向發展,在共識上再放開一些。推陳出新、當隨時代、師法自然、百花齊放永遠沒有錯。

微結構山水畫與傳統及常規山水畫的明顯區別為:

1、畫風的區別

傳統山水畫是一種概念性程式化的樣式,微結構山水畫則是富有生活氣息的現代自然畫風。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春聲蕩太行》-136x68-劉燕聲)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燦爛太行》-177x97-劉燕聲)

2、山石結構的區別

傳統樣式和常規山水畫多講大小輪廓的刻畫,山石結構只是概括性和象徵性的,微結構山水畫則力求把生動的結構、豐富的細節刻畫到位。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傳統樣式山石結構的表現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如畫太行》-177x97-劉燕聲)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如畫太行》-局部-劉燕聲)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如畫太行》-局部-劉燕聲)

3、質感的區別

傳統樣式和常規山水畫不注重山石質感的表現,甚至脫離了山石的質地,或像織物,或像木質,或像土坡,微結構山水畫則體現出了強烈的質感。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傳統樣式質感的表現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太行如詩》-177x97-局部-劉燕聲)

微結構山水畫有強烈的質感表現,能夠最大程度地體現物象的特徵,下圖刻畫出了這塊石頭久經風化具有鐵鏽般和透亮的質感。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溝壑縱橫太行山》-177x97-局部-劉燕聲)

4、光感應用的區別

傳統樣式和常規山水畫也並非無光世界,但只能是散光,這就人為地限制了自然形態的表現。微結構山水畫則大膽地全方位表現自然,有陽光通透、充滿生機的陽剛之氣,也有散光下的陰柔之美。表現光,不是唯光而光,是把光的明暗變化當作難得的筆墨而巧妙應用,突破了水墨畫千年的侷限,使畫面更加明媚透徹。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山裡豔陽天》-136x68-劉燕聲)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陽光太行》-局部-劉燕聲)

(上圖)此為把光線當做豐富的筆墨來應用,加大了明暗的對比,有力地增強了造型效果和感染力。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太行如潮》-177x97-劉燕聲)此為自然散光類的作品。

5、點線面的區別

傳統樣式多以點線的積加,缺少大片墨的組合。微結構山水畫強調點線面的交織,有飄灑的點,有刀刻般的線,也有成片的墨色,更加符合藝術規律,也使畫面有骨有肉、堅實豐滿。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小溪》-69x94-局部-劉燕聲)

微結構山水畫非常講究點、線、面的應用,而非只講明暗塊面的素描。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太行鐵壁》-177x97-局部-劉燕聲)點線面的具體應用。

6、強化手段的區別

不難發現,常規山水畫越寫實反而越弱,微結構山水畫則是大膽的取捨、強化和昇華,強調嚴謹與奔放同在,張與馳同行,收與放並舉,且把控得恰到好處而不失專業特性,所以刻畫得越深入感染力會越強烈。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太行鐵壁》-局部-劉燕聲)

(上圖)這些強勁的線和皴澀拉巴的質感,以及大塊的明暗交錯,加上山石突出的造型,有一種勢不可擋的排山之勢咄咄逼人,不是常規山水畫或工筆能達到的。

下圖為強化效果的多種手法之一。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秋陽之下》-局部-劉燕聲)

另外,常規山水畫往往在虛實上表現得相對較概括,導致張馳對比不足,微結構山水畫則加大了虛實的對比,實體部分力求刻畫到極致,虛的部分在不失層次的基礎上,以奔放潑灑的筆墨與實體部分形成了更大的對比,使表現力和感染力得到等級性的提升。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太行如詩》-177x97-局部-劉燕聲)

7、推遠與拉近的區別

傳統樣式和常規山水畫多講推遠的大山大水,微結構山水畫則把山石拉近,以到位的刻畫讓人有一種伸手可觸的親近感,讓人身臨在似曾相識的生活畫面中,也讓人近距離地去感受、去對話,在山石與人之間沒有半點塵埃,和水洗過一樣透徹、明淨。並且,往前衝的山石直擊觀者的眼球,所以,拉近是強化感染力、突出作品個性的有效手段。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核心作品《古壑無言》-135x145-劉燕聲)

(上圖)該作品就是把山石拉近,讓人近距離去撫慰無言的山壑。在刻畫上,達到了結構表現的極致,其豐富而不膩,嚴謹而不失筆墨,還有出色的皴巴拉手的質感,是非常少見的作品,也是任何畫法、畫種都很難達到的表現效果。

該作品為生態保護類的主題性創作,融入了人類對生態環境的渴望。大自然被人類過度使用,導致原來的青山綠水不斷惡化。古老的山壑,消失了流淌幾千年的潺潺流水,沒有了植被,山體已經崩塌,但它仍然靜靜地、無奈地守候著自己的軀體。本作品旨在注入正能量,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嫩綠染山泉》-68x68-劉燕聲)

(上圖)這樣往前衝的山石相對常規山水畫更具震撼力。

8、透視的區別

傳統模式和常規山水畫多是散點透視,微結構山水畫則有強烈的鏡頭感,充分利用科學的自然透視加以誇張強化,有效增強了焦點作用和宏大的氣勢。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深谷》-177x97-劉燕聲)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太行崖柏》-110x78-劉燕聲)

9、石分三面表現的區別

古人的石分三面,其實就是立體感,如果還按傳統方式,只勾勒框架性的三面是遠遠不夠的,皴不出深淺關係三面就無法實現。而微結構山水畫就大膽有效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太行如鐵》局部-劉燕聲)

10、皴法的區別

傳統樣式講程式化的皴法,微結構山水畫則是自然的自由皴擦,不去固定這皴那皴,是以物像的不同特徵確定運筆方式。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秋陽之下》-局部-劉燕聲)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秋陽之下》-局部-劉燕聲)

11、山體造型的區別

傳統樣式和常規山水畫的山體造型,多是程式化的,甚至是一圈套一圈不符合自然規律的模式,好在有的往自然化接近,但還是沒有擺脫概念化造景的困擾。微結構山水畫的山體構成與其全然不同,抓住山石的自然個性,使每幅作品突出的自然形象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浩如煙海的山水畫中有明顯的個性優勢。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醉在金秋》-137x96-劉燕聲)

(上圖)這樣的山體形象,會給人深刻的印象,很容易讓人記住。

12、意境和思想的區別

在意境和思想方面,傳統樣式和常規山水畫多是世外閒情或虛幻幽靜,微結構山水畫則是貼近生活或體現正能量的主旋律創作。

有人可能發現,劉燕聲大多作品是表現太行山的,的確是這樣,但這絕不意味著微結構山水畫只能畫太行。表現太行是基於三個方面:一是太行有著鋼鐵般的精神和深厚的底蘊,新中國都從太行走來,所以,太行是最沉甸甸的山,我們歌不完畫不夠,劉燕聲正以大太行為題創作系列主旋律作品,所以,太行的作品相對較多。二是,正因微結構山水畫的表現優勢,才能把大太行的堅實厚重充分地刻畫出來。三是太行的結構有明顯的特徵,對於形成作品個性是很好的選擇。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太行故事多》-177x85-劉燕聲)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太行長歌》-136x68-劉燕聲)

13、表現侷限的區別

傳統樣式和常規山水畫在表現手段上受到很多限制,微結構山水畫面對任何元素都沒有障礙,比如在表現大平面石壁類的方面,更能體現出優勢所在。有的可能說像油畫,油畫無法表現那些沙粒般皴巴的質感,只有筆墨才能充分刻畫出來。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深谷》-局部-劉燕聲)

14、舊思維與新時尚的區別

常規山水畫在原有思維上突破不夠,甚至牴觸新元素入畫,微結構山水畫則大膽地率先把時尚元素與自然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這又是一個首創性地探索,旗幟鮮明地與時代同脈。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燦爛時節》-136x68-劉燕聲 (上圖)這是一幅具有時代節點性的重要作品。

15、創作方式的區別

傳統樣式和常規山水畫都不能把自然山石直接應用到畫面裡,微結構山水畫的優勢還在於能夠取自然中的一個局部,一塊山石,來創作一幅完美的作品,也奠定了作品的個性基礎。劉燕聲常說,應該感謝古人把自然畫風留給了後人,為我們留下了無限的創作空間,也感謝大自然為我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資源。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沐春》68x68-劉燕聲)

(上圖)該作品原型就是畫面中間這塊石頭,經過創作,成就為一幅完整作品。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老牆》124x90-劉燕聲)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老牆》局部)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老牆》局部)

生活中任何物象都可以成就作品,上圖作品就是例子,對於創作任何主題的作品,微結構山水畫的筆墨都能出色地完成。該作品是鄉愁類的主題性創作,作品中,殘缺的土坯和房簷下土跡斑斑的椽子,以及那些雨漏痕,讓微結構山水畫的筆墨演繹得淋漓盡致。

三、包括寫意在內的各元素的表現語言

在劉燕聲的作品裡不難發現,山、水、雲、樹、植被等各元素都有鮮明的表現特性,也形成了自己的色彩組合模式。

1、山石

劉燕聲除了對結構刻畫重視之外,對山石的其它特點也有與眾相反的觀念。他認為裸露的山石本身是乾淨的,也是乾燥的,越把這兩個特性表現到位,畫面越有水潤感。聽起來邏輯相反,但正是這種觀念才使他的作品具有水潤生機之感。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現代山水畫作品《綠蔭下》-68x68-劉燕聲)

2、水

善於表現水中倒影,以倒影讓人產生更大的聯想空間。更加突出的是,力求以洗練且變幻的筆墨把水味表現得淋淋漓漓,透透徹徹,並且落筆肯定、幾筆定型,不再修補。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現代山水畫作品《湖光山色》局部-劉燕聲)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生機永伴》-局部-劉燕聲)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現代山水畫作品《秋晨》局部-劉燕聲)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現代山水畫作品《春水倒影》-68x68-劉燕聲)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奔騰山泉水》68x68-劉燕聲)

3、雲

在雲的刻畫上,力求把雲的靈氣、飄動和厚度表現出來。其實,劉燕聲早在四十年前首創了雲的自然渲染方法,1980年,以一幅《太行明珠》作品參加了全國美展,也是這種雲的畫法最早定格在全國美展的作品,後來畫家們筆下的雲逐漸多了起來,至今仍是強勁流行的畫法。

與眾不同的是,他筆下的雲更具有自然的靈氣和飄渺空靈感,要求不刻意造雲,適可而止為上,要見筆觸,拒絕描描抹抹光滑無味的雲。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參加全國美展作品《太行明珠》局部-1980年-劉燕聲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現代山水畫作品《醉在白雲間》-68x68-劉燕聲)

(上圖)劉燕聲筆下的雲,綿茫大氣、空靈飄渺,足見首創者還是有獨到之處。本作品也是將時尚元素與大自然融合的節點性作品。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深山有情》局部,其中陰影中的雲氣,見筆觸見層次,點到為止。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其它作品裡的雲)

4、樹

劉燕聲反對那些在誰的畫裡也能見到的程式化的、雷同的一堆毫無生機的樹,特別強調樹的生命力。他說芥子園裡長不出樹來,身邊隨處都可見到生動精彩的樹,它們的表情是豐富的,或是舞姿、或在私語、或是依偎,要通過這些表情把樹的旺盛的生機刻畫出來。他往往把樹枝加以誇張,像甩鞭子一樣具有力度和彈性,點綴些星星點點的樹葉,飄飄灑灑,交織出點線面的韻律,彷彿是一首首動聽的抒情曲。面對叢樹的表現,往往在深色背景裡,透出簇簇律動的枝葉,營造出一種空靈幽深的意境,這也是他獨到的表現形式。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現代山水畫作品《秋色如詩》68x68-劉燕聲)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現代山水畫作品《秋曲》90x80-劉燕聲)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現代山水畫作品《淺綠時節》68x68-劉燕聲)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現代山水畫作品《又見秋葉紅》68x68-劉燕聲)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其它作品中的樹)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樹叢的表現方式)

5、植被

劉燕聲在植被刻畫上也形成了獨特手法,往往與山石落墨同時進行。見過他創作過程的都會發現,落墨階段出現了色彩,這是因為植被要與相鄰的墨融為一體,植被打底要一筆定型,不能再修改,所以墨和草叢是同時揮灑而就。

植被不是死死地直挺挺地戳著,要配合整體勢感發揮它的作用,也要畫出豐富通透、變幻靈動的感覺來。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作品中植被的表現方式)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作品中植被的表現方式)

6、色彩

在色彩組合上,又形成了他幾種成功的模式,比如春夏類的,山石通常是淺赭,近處的樹或樹叢為墨線樹枝和石綠的葉點,遠處的樹叢在較虛的背景中,點出星星點點的石綠葉,水為花青或墨綠,再點綴些小船小人。各元素各司其責又共同交織,呈現出清風撲面水潤綿綿的美景。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現代山水畫作品《春塘》68x68-劉燕聲)

7、筆墨

有了好的創意,最終要靠筆墨來體現。劉燕聲的筆墨,能夠駕輕就熟地應對各種要求,無論嚴謹還是奔放、陽剛還是陰柔、概括還是豐富,都能體現出很強的表現力。任何物象都離不開結構的支撐,他就特別強調筆筆要落在結構上,要求筆墨洗練肯定,落筆如刀,潑辣豪放,造型自然準確,層次豐富通透,不能有多餘的敗筆。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作品局部)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作品局部)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現代山水畫作品《墨筆秋韻》-劉燕聲)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各種筆墨的靈活應用)

8、落款

劉燕聲作品中的各元素一切著眼於時代感,落款也一樣,一律用簡體。他認為書寫一定要明瞭,不能造成辨認上的障礙,這對作品和畫家是有很大益處的。雖然簡體書寫有難度,或不完美,但落款的功能在作品裡已經是二線,作品的感染力是靠形象來營造的,不是落款,落款起到簽名和記載的作用就足夠了。要讓形象該傳遞的情感徹底傳遞出來,不要靠大片的題款再去補充。畫畢竟是畫,書法方面的事,應該留給書法家去做為好。

劉燕聲說:“我的作品試過多次,如果以傳統書法形式落款,非常不協調,畫風一下就變味了,還是先用自己的自由體作為一個記載吧。我要求字要與自己的線條手法統一,所以,多少有些樹枝的感覺,但還不成熟,有待努力提高”。

四、作品感染力的強化

劉燕聲的觀念和著眼點與常規山水畫有很大的區別,他不去擠在大山大水中的原因,不僅僅是上面所說的為了與眾不同,根本原因在於:元素越多,個性就會越弱,所以減少元素強化重點,讓畫面更集中、個性更突出。

他融入一切可借鑑的科學的視覺原理,比如大特寫、大透視,讓人近距離與大自然對話。他常說,一朵芬芳的鮮花,你是拿到鼻子底下聞呢,還是退遠幾米看大概?你是走近了看瀑布,還是跑到十里之遙去觀賞?這道理很簡單,很多情況下就是要近距離去感受,山水畫也一樣,未必都要把山水推遠,把富有特徵的山水搬到眼前會更有別樣的情感。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陽春太行》68x68-劉燕聲)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秋陽》68x68-劉燕聲)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歲月有痕》155x102-劉燕聲)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微結構山水畫作品《深山有情》88x68-劉燕聲)

從作品中不難發現,在佈局上體現了他“打包整合穿插相融”的規律,把某元素集中連片體現,同時又不失各元素的穿插相連,以增強畫面的整體性和主體的突出,他反對平平均均點點劃劃,比如樹的點綴,有的這點一棵松那點幾棵樹,導致山不突出樹也不精彩。


五、藝術價值

劉燕聲在山水畫時代感的探索上,強勢走出了可喜的一步,並引領著一代新畫風。其理論觀點到筆墨表現都具有專業性的探討價值;因崇尚自然貼近生活,也深受藏家和大眾喜愛,好評如潮;也因畫風突出,為數不少的具有創新精神的山水畫愛好者們,形成了新畫風創新的一種現象。他本人,由於構建新節點的責任在肩,探索的腳步會邁得更大更遠。


劉燕聲現代山水畫個性特徵的全面解讀

山水畫家劉燕聲

劉燕聲,1958年出生於河北平山縣的藝術世家,曾在教育、文聯、新聞、政府部門供任職。

劉燕聲自幼酷愛美術,少年時期,工作在文化館的父親陪同吳冠中先生到西柏坡作畫,他有幸受到了吳先生的啟蒙。每天為吳先生背畫具出去寫生,並得到了吳先生手把手地教誨,從那時起開始了真正的繪畫學習。1978年考入了河北師大藝術系美術專業,素描色彩基礎課後,側重於山水畫的學習。

劉燕聲是一位執著於創新並構建節點的畫家,在藝術創作上主要有四個節點,第一個節點是在校期間的1980年,創作了山水畫作品《太行明珠》,參加了1958年以來的全國第二屆青年美展,成為早期的省美協會員,且作品多次見諸省級以上展覽。主要的是,該作品開創了山石及雲的自然渲染畫法,成為這種畫法最早定格在全國美展的作品,目前仍是強勁的流行畫法之一。

九十年代後中斷了繪畫創作,但書籍裝幀作品曾獲全國書展二等獎,獨創的《漢真廣標》藝術字體,成為方正字庫全國流行的主流藝術字體,也成為藝術創作的第二個節點。

從2015年後半年開始,以新聞人的視角、政界的責任感又以曾經的藝術創作者的專業觀點,對山水畫的發展進行了反視,他有話要說,寫了不少有建樹、有新觀點的論述;他有衝動,首創了微結構山水畫概念,認為藝術創作必須要有時代感,創新發展是硬道理,這是他的第三個重要節點。

劉燕聲對微結構山水畫概念的探索日趨成熟並備受關注,踐行了古人石分三面師法自然的理念。其作品彷彿是用筆墨來雕刻山石,在嚴謹中不失筆墨,形成了陽光飽滿、結構突出、質感強烈、雄渾霸氣的藝術特徵。同時奠定了他獨特的風格個性,並大大拓展了筆墨的表現力,強勢衝擊著山水畫壇,有權威人士稱為山水畫創新的一面旗幟。

由於深入研究了山石的結構關係,其寫意小品能夠做到揮灑自如,結構概括自然,有骨有肉,在表現上力求更簡潔,更清新雅緻、意境深遠,體現了他多彩的筆墨情懷和深厚的筆墨功力。

劉燕聲並沒有止步,在微結構山水畫與清新撲面的寫意基礎上,又將時尚元素與自然大融合,開創了現代山水畫的又一新畫風,這是他的第四個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