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歷史上有哪些奇葩的冷兵器?

周明燕

要說奇葩的冷兵器,動漫影視劇甚至武俠小說中都有鋸齒劍,這種兵器其實現實中是有的。

在少林六合門中有一種獨特之兵器叫做馬牙刺。種兵器的兩側如同馬的牙齒般呈現鋸齒形狀排列,所以得名馬牙刺,兩邊鋸齒按照十二個時辰,一年二十四個節氣進行排列。但是這種武器雖然看著比較兇殘,但實際上使用起來並不好上手。因為普通劍刃是平的,招數中有很多兵器相交,略擠開對方兵器就趁機貼著對方兵刃劍刃滑過去刺擊對方的招式。這種招式攻守兼備,往往一招就能擊傷甚至殺死對手。但是馬牙刺有鋸齒,往往兵器相交時自身就會被卡住,導致兵器難以抽回再次攻擊,也難以使用纏攪一類招式。所以馬牙刺的招式另闢蹊徑,一般在演練的時候,是右手握住兵刃,而左手握雞心拳,即中指直接凸出,然後在兵器相碰時主動卡住對方兵器,然後用貼身用拳頭擊打對方要害,出奇制勝。


有記載的最早期為清朝大將劉德寬擅長使用馬牙刺,馬牙刺用法“展,抹,鉤,剁,劈,壓,刺,扎”八法,一手持馬牙刺,另一手握成雞心錘,兩手配合,上下翻動。 身法靈巧,剛柔並濟,前刺後帶,左展右抹,上鉤下劈,騰挪閃展。若是沒見過這種兵器的人,不知道馬牙刺的獨特攻擊方式,一上來就會吃大虧。


到了民國時期,武林中新出現的自然門將馬牙刺的用法流傳了下來,當時的自然門的掌門人,武林大俠萬籟生先生,就在他的《武術匯宗》裡,專門列出一章來詳細的記載這種獨門兵器的練法。


馬牙刺雖然最早只能追溯到清代,但是並不是清代憑空出現的馬牙刺,在明朝其實就有和馬牙刺非常相近的類似兵器了。要論奇葩程度的話,還在馬牙刺之上,因為這種兵器並不是金屬製成的,而是天然形成的劍。這就是明代皇帝御用的魚骨劍。

明代皇帝御用的這三把魚骨劍可以看到,和馬牙刺就非常相近,除了沒有尖頭導致刺擊這類招式估計沒法使用,其他大致的用法應該跟馬牙刺並無太大區別。而且從圖上來看可以看出雖然人工有修飾劍柄,但是魚骨劍的劍身很明顯是天然形成的武器。魚骨劍的劍身兩側的刺顯然不是人工鑲嵌,而是自然長出來的。看到這裡,肯定有人疑惑,這到底是什麼魚的骨頭,竟然能形成這種天然的武器?這裡我就可以告訴大家,這種魚叫做鋸鰩。


鋸鰩這種生物早在白堊紀就已經出現了,它們在恐龍滅絕之後依然倖存了下來,但是到今天因為人類的捕殺以及棲息的河流以及海洋環境受到汙染,鋸鰩的數量已經不多了,已經屬於極度瀕危的物種了。鋸鰩一般來說主要棲息在淺海,也有些品種會進入江、河、湖泊、甚至定居於淡水中並進行繁殖。一般來說鋸鰩是在海水和淡水中交替生活的一種水生生物。


鋸鰩的長吻本身就是它自己的武器,它的長吻能夠在水中將獵物身體切成數塊,它們就像人類劍士一樣勇猛,鋸鰩通常會衝進魚群中瘋狂地擺動它頭部的長吻進行殺戮,然後吃掉被切碎以及受傷的魚。


鋸鰩的體型因為品種和生長時間不同有大也有小,目前來說已知的鋸鰩最長可達7米左右。一般來說鋸鰩的長吻占身體全長的三分之一,這麼算下來七米長的鋸鰩它的長吻就有2.33米,比姚明都高。如果做成武器的話,裝上柄就更長了,估計這麼大的魚骨劍沒人能揮的起來。不過常見的鋸鰩很少有十分巨大的體型,一般來說都比較小。之前明代皇帝御用魚骨劍那麼大的其實都是比較少見了。也正因為如此,才會進貢給皇家作為皇帝御用的武器。一般常見的鋸鰩的體型,它的長吻最多隻能拿來當個短劍。


鋸鰩這種生物如同海中的劍士,它的長吻大概不管是什麼人看到都會立刻想到那是可以做成犀利的武器的寶貴材料。所以不僅中國有用鋸鰩長吻做的武器,就算西方也有用鋸鰩長吻做的巨劍。只是西方並沒有發展出,中國的馬牙刺這類金屬的奇門兵器。


人渣嘯西風

繼昨天的最美冷兵器之後,今天給大家來說說那些長得賊奇葩的冷兵器。

馬克胡特

阿茲特克人的獨特兵器,形似鋸子的雙刃劍,由於阿茲特克文明的冶鐵技術落後,所以馬克胡特其實是一根長約90cm—120cm的木棍。但劍身鑲嵌著鋒利無比的黑曜石片,這樣同樣威力很大。現在馬克胡特已無真品,最後一件真品放在博物館中,一八八四年一次火災而被燒燬了。



三刃飛鐮

三刃飛鐮,是非洲強悍的原住民Azande人使用的兵器,有強大的殺傷力,即可用於近身格鬥也能用於投擲。



納卡爪

這個長得像八戒用得釘耙的,屬於指關節上的武器,此武器是通過虎爪而得到啟發,大多是女性使用。



流星錘

我想這個名字大家一定不會陌生。流星錘太多武俠小說裡出現過,每次看到都會想,這麼重怎麼甩得起來。



鎖鐮

真的不愧是日本人發明出來的,外形,emm,夠SM,哈哈。這是日本古武術中獨特的奇門兵器之一,其功能長短互配,軟(兵器)硬(兵器)合一,攻擊範圍兼顧遠近距離,練習使用需要較高的功底,否則難以自如控制。鎖鐮的形制是在長柄鐮刀的刃背上裝有帶長索鎖鏈的鐵錘或鐵球(類似中國傳統武術中的流星錘)。



其實還有好多長相奇葩的兵器喲,歡迎大家在下面評論告訴我們更多關於奇葩冷兵器的答案喲。也希望我的回答能帶給大家幫助,喜歡的話點一點關注吧,也可以分享給身邊的夥伴喲。


逗比逗比逗比逗比逗

說道奇葩冷兵器不能不提到下面這件兵器,這件兵器不但外形奇葩,名字奇葩,而且在戰場上的殺傷力非常有限,但它卻在明朝抗倭的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說它是抗倭功臣也不為過。

這件兵器名字叫狼筅(xian,3聲)。

狼筅長什麼樣呢?好像一根常常的樹枝,一端是供人手持的長杆,另一端則是大量的枝枝丫丫。大概是下圖這個樣子:

這是紀錄片裡對狼筅的實物還原:


大家可能會有疑問,這個看起長槍不像長槍,掃帚不像掃帚的東西,連基本的攜帶上戰場都非常不方便,更何況用它去打仗呢?

這就要從戚繼光抗倭說起了。

大家知道,嘉靖年間,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屢遭倭寇侵擾。這些倭寇往往都身懷鋒利的倭刀,對當時明軍的制式武器長槍有剋制作用(往往一刀就能斬斷長槍槍頭,讓長槍變成殺傷力驟減的棍棒)。再加上倭寇單兵作戰能力強,而且機動靈活,以及東南沿海丘陵和密林環境並不利於軍隊大規模圍剿,往往與倭寇都是小規模接觸戰,所以在這種情境之下,抗倭一開始非常不順利。

在這種情況下,擔任抗倭總指揮的戚繼光痛定思痛,思考提升明軍戰鬥力,在小規模接觸戰剋制倭寇的方法。

狼筅就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

當時戚繼光為了剋制倭寇,創立了著名陣法鴛鴦陣。

鴛鴦陣陣形以11人為一隊,除了負責攻擊的長槍手、鏜鈀(類似叉子的武器)手、短刀手或者火銃、弓箭手之外,每個鴛鴦陣隊伍中都有四個專門負責防禦的士兵,其中兩個盾牌手(一個長盾一個藤盾)負責防禦倭寇的箭矢、火銃等遠程攻擊,而另外兩個,則是專門防禦敵人倭刀攻擊的狼筅手了。

原來,狼筅正是戚繼光製作的防禦型武器,他命令戚家軍裡的工匠選擇南方堅韌的毛竹,把毛竹截成約3米一根,把頂部一端削尖,又保留靠近頂部的尖銳的枝椏,還在頂部和枝椏上安裝利刃。經過改造後的狼筅頓時讓倭寇號稱削金斷玉的倭刀失去了作用,這其中的原理在哪裡呢。

原因有3點:

1.因為毛竹具有較強的韌性,加上面向敵人一端擁有眾多的枝椏,讓倭寇很難一刀清除所有枝椏,突破鴛鴦陣陣型。

2.狼筅分散的枝椏能夠起到阻擋倭寇視線的作用,降低他們遠程攻擊(弓箭、火銃)的準確性,便於鴛鴦陣裡的盾牌手擋住所有遠程攻擊。

3.而狼筅3米的長度,又足以讓明軍站在安全位置,不用擔心被倭寇的長槍、倭刀等近戰武器傷害到。

所以倭寇要想突破鴛鴦陣,必須先破掉狼筅,但是在這個時間空檔裡,明軍的攻擊人員可不是吃素的,往往長短冷兵器組合出擊,再配合後方的弓箭與火銃,就能在一個照面滅掉衝在最前面的倭寇,然後冷兵器攻擊手再次安全退回狼筅手背後。如此往復,就能毫髮無傷地全殲倭寇。


在11人鴛鴦陣的基礎上,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變陣,變成3人陣或者5人陣。但是不管哪個陣型,狼筅都在防禦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可以說正是靠著狼筅的功勞,戚家軍才能在之後與倭寇的作戰中,每戰皆捷。


到了今天,雖然狼筅這個奇葩兵器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東南沿海一些地方為了紀念戚家軍抗倭的攻擊,還會有狼筅與鴛鴦陣的模擬戰鬥表演。


獅子安納金

【中國奇葩冷兵器

▲不算奇葩,不過比較少見。

▲繩鏢

狼牙棒▲

▲戣

▲乾坤圈

▲漢代 勾鑲

▲三尖兩刃刀,演義小說里名將常見使用(如楊戩),比較難用。

▲峨眉刺、月牙刺

▲九節鞭

▲抓



【國外奇葩冷兵器】

▲日本江戶時代警察

▲中世紀歐洲因劍術風行產生的擋格匕首,一般拿在左手擋格或絞斷敵人兵刃。

▲印度戰斧 印度古代軍人的常用武器。

▲印度教徒用 羊角武器(左)

▲馬克胡特

▲日本 七枝(支)刀,又名六叉之劍

▲印度劍鞭

▲印度 斷月鏢(Katariya

問題諮詢可私信~


冷兵器

第一眼看上去非常像中國古代的胡琴,但其實它是一把殺人利器。它叫馬克胡特,用黑曜石打造而成,刀刃及其鋒利。



像刀不是刀,其實它是一把改良過後的劍。卡塔爾短劍,印度北部的一種短劍,刀身寬而鋒利,柄呈H形,可作戰鬥狩獵之用。



手甲鉤,類似於金剛狼的l利爪,握著手裡,能出其不意的傷人。雖然看上去不結實,當然也確實不結實,但是它卻是古埃及人的智慧結晶。



古埃及鐮狀劍:長約50—60cm,由於古埃及冶鐵技術並不發達,所以多為青銅材質。即能裝飾,又能當武器。



手腕刀:這是在烏干達發現的一種古代武器。



流星錘:流星錘,是一種將金屬錘頭繫於長繩一端或兩端製成的軟兵器。非男人,不可用。



鎖鐮:是在日本戰國時期出現的一種改自農用鐮刀的武器,被忍者廣泛使用。



扇子也可以是一種武器,鐵扇在日本通常是由女忍者使用,在王者榮耀裡小喬使用的就是扇子武器。



查克拉,源於梵語,意為“輪狀物”,印度武器。相信很多人都應該對這個武器很熟悉,金輪法王使用的就是類似這樣的武器。


璞需勤

我知道肯定會有人出來說,兵器越怪死的越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