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說春秋97:“繞朝策”,趙盾的擔憂

“繞朝策”一詞通常用來形容有先見之明,在春秋時期發生的一段耐人尋味的典故,給這個詞語賦予了特殊的含義。

上回說到,公元前615年冬天,秦康公為報令狐之恨,親領大軍兩百乘,以西乞術為中軍統率,士會為參軍,發兵晉國。

大軍過了黃河,很快就將羈馬佔領,秦康公下令先在羈馬駐營,然後轉道向西往河曲進發。

趙盾這個時候已經收到戰報,他命令三軍緊急集結,為了填補因叛亂被殺的箕鄭父等人的職務,他將軍隊做了調整,由他自己親自擔任中軍主帥,荀林父為副帥,郤缺任上軍主帥,臾駢為副帥,欒盾任下軍主帥,胥甲為副帥,範無恤擔任中軍車右。

典故說春秋97:“繞朝策”,趙盾的擔憂

趙盾族中有個堂弟名叫趙穿,生的相貌堂堂,腦子也比常人轉的快,很會為人處世,深受晉襄公和趙盾的喜愛,襄公還特意將他招贅為婿。

如今趙穿已經成年,但還沒有被授予正式的官職,趙盾有心要提拔他,就安排他也參與了這次戰爭,讓他領一小股部隊擔任前哨,好藉機歷練一番。

趙氏門下還有一個家臣,名字叫做韓厥,他本是晉國韓氏一脈的傳人,在獻公和惠公時期,韓氏家族很受重用,之前提過的韓簡就是代表人物之一。

晉文公即位後,將韓氏視為惠公的餘黨,刻意打壓,這就使得韓氏在文公時期開始沒落,其繼承人韓厥也因為年幼無法執掌其事,被送到了趙氏門下做了家臣。

但韓厥註定是個不尋常的人,他不但勤奮好學,聰明過人,而且最被趙盾欣賞的是,他這個人不畏強權,做起事來公正嚴明,任何時候都不會徇私枉法,也正因為如此,趙盾特意在晉靈公面前推薦了韓厥,讓他在這次出征時擔任司馬。

講這些事都安排好,趙盾傳令三軍擂鼓進發,剋日趕赴河曲迎擊秦康公。

根據趙盾的部署,他的弟弟趙穿領著部隊走在最前面,負責隨時觀察敵情,後面緊跟著的是郤缺和臾駢率領的上軍,再後面是中軍,而韓厥作為司馬,跟在離上軍不遠的右側。

大軍行了十數里遠,忽然有一駕馬車自中軍方面飛馳而來,將上軍陣型衝散之後,直奔趙穿方向而去。

韓厥氣得火沖天門,吩咐手下拿著軍令旗,立刻把那駕車之人給他綁來。

等那人被送到韓厥面前後,軍中有幾個認得的,知道這是趙盾的車右範無恤。

韓厥怒目圓睜,瞪著範無恤厲聲質問道:“三軍既發、陣型有序,你何以在此橫衝直撞,亂我軍心,你可知罪。”

範無恤一看韓厥那表情,頓時嚇得腿都軟了,趕緊跪在韓厥面前求情說:“我是奉了趙元帥之令,有幾句家裡話要囑咐給趙穿將軍。”

韓厥根本不聽他解釋,用力擺了擺手說:“行軍打仗豈容兒戲,本將不懂什麼家事,只知軍法,你既然犯了軍法,就應該承擔罪責。”說完韓厥親自持刀,將跪在面前的範無恤腦袋直接砍了下來,鮮血濺的到處都是,圍觀之人無不膽寒失色。

殺了範無恤,韓厥命人去向趙盾彙報事情的原委,不多時,趙盾派人來傳話說大軍暫緩行進,所有將領都到他那裡集合,他有話要說。

眾人都認為趙盾一定會嚴懲韓厥,才剛剛被提拔,就敢向自己的主子示威,這還了得。韓厥也沒二話,見了趙盾後直接跪在他面前,等候他的發落。

哪知趙盾走下車,徑直上前將韓厥一把服起,然後義正言辭的對韓厥和眾人說:“聖人云,凡治國理政之人,應當時刻秉持公義、忠君愛國,絕不可結黨徇私、沆瀣一氣,如今我將你推薦給主公,最怕的就是你不能勝任,這才有意讓範無恤違抗軍令,想要試探你一番,現在看來,你果然沒有讓我失望,將來能掌晉國之事的人,非吾子莫屬。”

接著趙盾又轉身對眾人說:“我特意將諸位都叫到這裡,就是想讓你們為我做個見證,我趙盾絕非任人唯親,如今我為國舉薦了棟樑,諸位也可以向我慶賀了。”

典故說春秋97:“繞朝策”,趙盾的擔憂

在場眾人聽完趙盾的講述,這才明白他竟是故意設局考驗韓厥,嘴上都說些恭維的話,但心裡也對他冷酷的行事手段有些後怕。

交代完韓厥的事情,大軍重新上路出發,又向前走了約五日後,終於到達河曲,趙盾下令部隊就地紮營,休息一晚再作打算。

當天夜裡,趙盾將臾駢叫到自己帳中,問他對目前形勢有何看法,臾駢想了一下說:“如今正值隆冬,天氣寒冷,秦軍遠道而來,後勤補給很難跟上,這種狀況對他們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速戰速決,因此我軍只需按兵不動,避免與它交鋒,時間一長,秦軍肯定堅持不住。”

趙盾採納其計,傳令各軍堅守本寨,沒有他的將令誰都不準貿然出擊,於是晉軍所有大營都將寨門緊閉,任憑秦軍如何叫罵都不為所動。

就這樣過了幾日,秦康公果然有些沉不住氣了,他想到士會對晉國的情況比較瞭解,於是就找士會來商議,士會告訴秦康公說:“晉軍眼下堅守不出,很明顯是有意要將我軍拖垮,聽說賈季出奔後,趙盾將他的家臣臾駢收入麾下,此人足智多謀,一定是他為趙盾獻的計。”

秦康公聽罷靜靜地點了點頭,又問士會說:“那你有什麼辦法。”士會說:“我聽說趙盾有個族弟,名叫趙穿,也在這次出征之列,此人仗著出身名門,又得趙盾喜愛,因此輕狂傲慢、目中無人,尤其對狐氏一族極為排斥,像臾駢這種從狐氏轉投到趙氏門下的更不受他待見,我們正好可以利用這一點。”

典故說春秋97:“繞朝策”,趙盾的擔憂

秦康公沉思片刻,又示意士會繼續,士會接著說:“根據臣掌握的情況,趙穿每日清晨都會按趙盾的命令在晉軍營區外巡哨,主公可派人向他挑釁,並以言語譏諷,趙穿氣不過,定會尾隨而來落入我軍圈套,只要趙穿被抓,趙盾就不得不和我軍決戰。”

秦康公隨手抓起桌上擺著的一塊玉璧,自顧自的出了營帳,向黃河邊走去,士會也趕緊跟了上來,兩人一前一後到了河邊,秦康公用力一揮,將玉璧扔進了滔滔河水之中,然後轉身對士會說:“就按你的意思辦,祈求河神保佑我秦軍大獲全勝。”

十二月初四,西乞術奉秦康公之命,帶著一隊人馬悄悄靠近晉軍大營,很快就發現了在此巡哨的趙穿,西乞術趁著晉軍主力尚未察覺,立即引兵向趙穿殺來。

趙穿這會兒正騎著高頭大馬,得意洋洋的在營區周圍轉悠,忽然聽到一片喊殺聲,轉身一看是秦軍,頓時興奮起來,原來趙穿早就對臾駢的堅守政策心懷不滿,現在一看秦軍主動送上門來,立功心切,掄起手中的長矛迎著秦軍而上,與西乞術大戰起來。

殺過一陣,趙穿扭頭往自家寨門觀看,發現營裡的大軍雖然看到他和西乞術交手,卻無一人出來支援,趙穿氣得一閃身來到寨門前質問軍吏:“敵人已到眼前,你們為何按兵不動。”

軍吏像是沒聽見,仍然站在原地,趙穿的火直衝腦門,將手中的長矛頂住軍吏的脖子說:“主公將三軍託付給我們,百姓把家裡的辛苦攢下的糧食交給我們,難道就是讓你們來做縮頭烏龜的,如果再不出動,我就先把你腦袋取下來?”

這時候軍吏才總算開了口,用堅定聲音回答說:“趙盾元帥有令,各軍務必按照臾駢將軍的計策堅守不出,無論發生任何事情都不得擅自行動,我這只是在執行元帥和臾駢將軍的將令。”

趙穿一時語塞,只好獨自轉身又殺回戰圈,臨走時還不忘數落一句:“你們願意跟著狐氏的奴才做烏龜,我可不奉陪,看我一人把西乞術的人頭取來。”

西乞術見趙穿已然上當,於是調轉馬頭就往回跑,趙穿以為西乞術敵不過自己,也趕緊追了上去,生怕放跑了西乞術,他手下的幾百名哨探緊隨其後。

軍吏見趙穿跟著秦軍跑遠,怕他出現什麼意外,趕緊向上軍主帥郤缺彙報,郤缺又第一時間報告給趙盾,趙盾正忙著和臾駢商量下一步計劃,一聽趙穿的事,驚得一下站了起來,過了好半天才對臾駢說:“秦軍的進攻恐怕沒有那麼簡單,我擔心這其中有詐,萬一趙穿落入敵人圈套,那就相當於我們有一個卿被俘,回去如何向主公交代。”

於是趙盾傳令三軍緊急集合,立即往趙穿所在方向追趕,結果沒走多遠,就遇上了被秦軍三路大軍伏擊的趙穿,趙穿這時候已經多處掛彩,明顯快招架不住了,趙盾一見形勢不妙,立即下令全軍衝鋒,西乞術一看晉軍來的這麼快,自己已無法得手,只好撇下趙穿,帶著軍隊往本寨撤退,趙盾也不深追,讓人把趙穿扶上戰車,然後帶著他一起返回了。

典故說春秋97:“繞朝策”,趙盾的擔憂

西乞術回到本寨,把事情跟秦康公做了彙報,秦康公一聽計劃落空,倍感失望,再加上給養已經難以維持,便萌生了退兵之意。

夜裡,秦康公派使者來到晉軍營中向趙盾下戰書,臾駢、郤缺、胥甲、趙穿等都在班中,秦使像是在背誦課文一樣對趙盾說:“寡君仰慕將軍威名,特意來向您討教,若您真有其才,還請明日在戰場上一決高下,別隻懂得在軍中做縮頭烏龜,辱沒了晉軍的威名。”

趙盾這個人久經沙場,根本不會把這種冷嘲熱諷當回事,應付了幾句後,就把使者打發走了,這時候臾駢站出來對趙盾說:“這個使者有點問題,剛才他在講話時,我發現他眼神恍惚,面帶驚恐之色,完全沒有下戰書時應有的底氣,我估計秦軍這是已經畏懼我軍,準備逃跑,又怕遭到我軍追趕,所以才故意來下戰書,想以此來迷惑我們。”

趙盾也把剛才的情景回憶了一邊,覺得臾駢的話確有道理,就問臾駢:“那我們下一步該怎麼辦?”臾駢說:“集合全部精銳,連夜發起進攻,將秦軍逼到黃河邊上,必能一舉將其全殲。”

趙盾滿意的點點頭,正要發話,哪知趙穿卻突然走到堂下指著臾駢說:“我堂堂大國,不敢真刀真槍和敵人在戰場上廝殺,卻要靠偷襲來取勝,日後傳揚出去,你這個狐氏的奴才不介意,我趙氏族人可承受不得。”

趙盾氣得一拍桌子罵道:“自古兵不厭詐,軍機大事哪容你個小兒多嘴,還不給我退下。”趙穿一看趙盾發火,也不敢在吭聲,只得憤憤出了營帳,胥甲因不滿臾駢的排位在他前面,一見趙穿走了,也跟了出來,兩人一路上你一言我一語,說的都是臾駢的不是,最後越說越激動,乾脆直奔中軍,當著所有將士的面痛罵臾駢,把臾駢的計策從頭到尾說了出來。

幾萬人的軍中,自然少不了秦軍派來的細作,聽了這話,嚇得渾身直冒冷汗,趁著眾人都把注意力放在趙穿身上,趕緊偷偷跑回去向秦康公報信。

秦康公也是嚇得不輕,心想多虧有老天保佑,讓晉軍出了趙穿這種人,才讓秦軍僥倖躲過一劫,他趕忙命令各營打點行裝拔寨啟程,連夜強渡黃河回秦國去了。

趙盾得知秦軍跑了,氣得把趙穿和胥甲叫來狠狠罵了一頓,本想治他們個死罪,但念及與趙穿的同族之情,終究還是不忍,最後只把胥甲逐出晉國了事,河曲之戰就這樣結束了。

仗雖然打完了,但在趙盾心裡還有一件事情沒有解決,這一日,他將臾駢、郤缺、欒盾、荀林父、胥克等各軍將領,統稱為六卿,喚至浮諸議事,趙盾對他們說:“賈季和士會過去都是晉國的重臣,熟知晉國的機要大事,如今賈季用於狄,士會用於秦,終究是個隱患,你們有什麼好的建議。”

典故說春秋97:“繞朝策”,趙盾的擔憂

荀林父首先說:“不如將賈季從狄國召回,他善於外交,又有父輩功勞,召他回來理所應當。”郤缺馬上反對說:“賈季不甘久居人下,召他回來他遲早還會生亂,何況他弒殺大臣,罪孽深重,我認為不如召士會,士會先前並無過錯,而且相比賈季更加足智多謀,能夠為我所用。”

趙盾也同意召士會回來,臾駢便說:“既然如此,我倒是可以推舉一人完成這個任務。”

趙盾問他是誰,臾駢說:“大夫畢萬的後人,如今受封在魏地的魏壽餘。過去他靠著祖宗的蔭護繼承了爵位,雖然衣食無憂,但卻並無官品,他一直都希望有個立功的機會,他也好躋身官場。”

趙盾捋了捋鬍鬚問:“具體該怎麼做?”臾駢說:“派他到秦國去詐降,謊稱要把為魏地獻給秦國,秦伯一定會派人來和魏壽餘辦理交割,而這個人非士會莫屬,到時候只要士會過了黃河,那就是進了晉國的領地,去留還不全由我們做主。”

趙盾覺得這個辦法不錯,一回到絳邑就找來魏壽餘商量,魏壽餘為了能當官,也很樂意,甚至還主動提出:“為了能確保秦伯中計,元帥可在你我二人之間製造些摩擦,然後將我的家小全部關起來。”

趙盾很讚賞魏壽餘的忠勇,幾天以後,趙盾就下了一道命令,說晉國戰事吃緊,為了應對開支,要求魏壽餘將魏地四分之三的賦稅交給朝廷,他自己只能留四分之一。

魏壽餘拒不接受,趙盾便以抗旨之罪將魏壽餘住在絳邑的一家老小全部緝拿,抓捕過程中故意放跑了魏壽餘。

魏壽餘按照計劃,一路過了黃河來到雍州面見秦康公,在秦康公面前大罵趙盾專權蠻橫、目中無人,最後魏壽餘向秦康公提出,自己如今在晉國已經呆不下去了,只要秦康公能給他一條活路,准許他繼續住在魏地,他情願交出魏地城防佈局和所有戶籍名冊,將魏地拱手讓給秦國。

秦康公一聽有便宜可佔,心裡當然樂意,但他也擔心這會不會是晉人的計策,於是擺出一副惱羞成怒的樣子對魏壽餘說:“大膽匹夫,竟敢到我這裡來詐降,寡人豈能被你所騙。”

魏壽餘趕緊跪下說:“君侯明鑑,小人的家小都被趙盾所抓,是生是死都不知道,我豈敢矇騙君侯,君侯卻不肯信,您可以先找個熟悉東邊情況的人,帶著我手上的戶籍名冊和城防一起到魏地去現場對照一下,等到確認無誤,您就知道我是否是真心來降。”

秦康公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可以嘗試一下,至於熟悉東邊情況的,他很自然就想到了士會,於是秦康公便召來士會,把事情向他描述了一遍。

典故說春秋97:“繞朝策”,趙盾的擔憂

士會沒等秦康公說完就已經斷定事有蹊蹺,剛想開口說話,旁邊魏壽餘眼疾手快,悄悄的在他腳上踢了一下,士會馬上明白,魏壽餘所謂獻地,其實是來賺自己回晉國。

從內心來說,士會對晉國還是有很深的感情,當初流亡秦國實屬無奈,如今過了這麼多年,回國的願望也開始與日俱增,所以經過短暫的思想鬥爭,他決定配合魏壽餘把戲演下去,跟隨魏壽餘返回晉國。

士會明白,自己這次跟著魏壽餘走了,肯定不會再回來,他擔心秦康公一時氣不過,將他的家小全部殺害,所以他顯出為難的樣子對秦康公說:“晉人猶如虎狼一般,主公派臣去探聽虛實,臣責無旁貸,但臣擔心此去非但沒能完成任務,反中了晉國的奸計,另秦國受損,到那時按照秦國的國法,我的家人都要被處斬。”

秦康公聽完安慰他說:“這一點愛卿大可放心,寡人願指河為誓,無論將來結果如何,寡人都會保你家人無恙。”士會跪下朝秦康公連磕了幾個頭,然後頭也不回的跟著魏壽餘出了大殿。

二人走後,朝上有一個叫繞朝的人閃步出班對秦康公說:“士會這一走,恐怕再也不會回來了。”秦康公覺得納悶,問他何出此言,繞朝分析說:“士會素以忠義聞名,豈能久居他國,況且他用事於秦,晉人十分擔心,因此我斷定魏壽餘此來獻地是假,賺魏壽餘回國才是真。”

秦康公聽了這話很不高興,斥責魏壽餘說:“寡人對士會恩重如山,他豈肯背寡人而去,再說單憑他一個小小的魏壽餘,也辦不了那麼大的事。”繞朝見秦康公如此自信,也就不再多說什麼。

幾天以後,秦康公率領大軍駐紮在黃河西岸,士會收拾好行裝,準備過來向秦康公拜別,就在這時,繞朝突然來到士會面前,將一條馬鞭遞到他手裡說:“你我共事一場,這條鞭子留給你做個紀念。”

士會不解其意,繞朝說:“我知道你這一走就不會回來了,你別欺我秦國無人,自以為無人能識破你的詭計,只是主公不肯相信我罷了,你回去之後,好生服侍上國,休要想著與我秦國為難,否則我定會對你以牙還牙。”

典故說春秋97:“繞朝策”,趙盾的擔憂

士會聽完默默的將馬鞭接過,向繞朝一抱拳,然後轉身踏上渡船,向黃河東岸駛去。

過了大約四五天,秦康公收到了士會的來信,信裡士會向秦康公表示自己已被晉人扣押,再也無法回秦國效力,懇請秦康公原諒他。

秦康公這才明白自己中計,悔恨的對繞朝說:“寡人不聽吾子之言,悔之晚矣。”繞朝建議將士會的家人全部殺了,秦康公搖了搖頭說:“寡人身為一國之君,言出就要必行,既然答應了士會,那就一定要做到,他可以不義,但寡人絕不可無信,何況先君臨終時殉葬了三百多人,天下震驚,今日絕不可再妄殺無辜。”

於是秦康公派人將士會的家人全部安全的護送到了黃河對岸,士會感念秦康公的仁義,與家人見面後,帶著他們一起向河西拜了三拜,作為對秦康公的感激。

這就是“繞朝策”的典故,又稱為“秦人策”,“策”就是馬鞭的意思,後來這個典故被李白、杜甫等多位大詩人在他們的作品中引用,士會的故事也因此廣為流傳,而據說士會有一部分族人甘願留在秦國定居,後來這些人以“劉”為氏,有人認為他們便是漢高祖劉邦的先祖。

收回了士會之後,趙盾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將楚國趁機奪走的盟友全部搶回來,那麼楚國何時搶了晉國的盟友,在趙盾與賈季、秦康公頻繁衝突的同時,楚成王又幹了什麼?

下一期的春秋典故:“覺和智慧”將會為您揭曉答案,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