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鼎中原——看楚莊王稱霸之路

楚莊王熊旅,姓羋,熊氏,名旅,是楚穆王的兒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613年到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楚穆王十二年(前613年),穆王去世,莊王熊旅即位。楚莊王在位時正值晉國霸業中衰,無力外顧,但當時楚國內部正處於一種不安定的狀態之中,這不單是因楚穆王去世而引起的。早在楚穆王十年(前615年),楚國就因令尹成大心之死而發生動盪,楚穆王任命成大心的弟弟成嘉(字子孔)繼任令尹。楚穆王十二年(前613年),成嘉、潘崇決心徹底消滅叛亂勢力,率軍再次出征,而派公子燮與鬥克鎮守國都。鬥克曾為秦軍所俘。崤之戰中秦軍慘敗於晉,急於聯楚抗晉,才將鬥克等人釋放回國。鬥克回國後一直鬱郁不得志,而公子燮欲替成大心為令尹卻敗給成嘉。公子燮與鬥克二人臭味相投,很快就有了謀反之心。

楚穆王十二年(前613年)秋天,公子燮、鬥克趁令尹成嘉出兵征戰,宣佈郢都戒嚴,又使人行刺成嘉,陰謀失敗。成嘉和潘崇迅速回師圍攻郢都。八月,公子燮和鬥克挾持楚莊王從郢都突圍,準備外逃,另立政府。途經廬地的時候,二人被廬大夫戢梁誘殺,楚莊王才得以獲救,重返郢都。

楚莊王二年(前612年),晉國卿大夫趙盾派遣上將軍郤缺率領晉國上、下二軍突襲一直依附於楚國的附庸國蔡國(今河南上蔡縣一帶),在楚國的家門口向蔡國發起猛攻,派人向楚國求救,楚莊王視而不見。不久蔡都失陷,國破家亡之際,蔡莊侯只能與郤缺簽訂城下之盟。蔡莊侯喪權辱國,於第二年(前611年)就悲憤而亡,楚王宮依然載歌載舞。

楚莊王三年(前611年),楚國發生大饑荒。巴國東部的山戎族趁機襲擾楚國西南邊境,一直打到阜山(今湖北房縣一帶)。楚國組織防禦,派部隊在大林一帶佈防。東方的夷、越之族也趁機作亂,派兵入侵楚國的東南邊境,攻佔了陽丘,直接威脅訾枝(今湖北鍾祥一帶)。一直臣服於楚國的庸國也發動各蠻族部落造反,而前不久才被楚國征服的麇國人也帶領各夷族部落在選地集結,準備進攻郢都。短短三年間,各地的告急文書雪片般飛往郢都,各城各地都開始戒嚴,空氣中瀰漫著一種緊張的氣氛。而少不經事的楚莊王,卻一如既往地躲在深宮之中,整日田獵飲酒,不理政務,朝中之事交由成嘉、鬥般、鬥椒等若敖氏一族代理,還在宮門口掛起塊大牌,上邊寫著:"進諫者,殺毋赦" 。

過了幾個月,楚莊王依然故我,照舊鐘情聲色犬馬。大夫蘇從忍受不住了,便來見莊王。他才進宮門,便大哭起來。楚莊王說:"先生。為什麼事這麼傷心啊?"蘇從回答道:"我為自己就要死了傷心。還為楚國即將滅亡傷心。"楚莊王很吃驚,便問:"你怎麼能死呢?楚國又怎麼能滅亡呢?"蘇從說:"我想勸告您,您聽不進去,肯定要殺死我。您整天觀賞歌舞,遊玩打獵,不管朝政,楚國的滅亡不是在眼前了嗎?"楚莊王聽完大怒,斥責蘇從:"你是想死嗎?我早已說過,誰來勸諫,我便殺死誰。如今你明知故犯,真是愚蠢!"蘇從十分痛切地說:"我是傻,可您比我還傻。倘若您將我殺了,我死後將得到忠臣的美名;您若是再這樣下去,楚國必亡。您就當了亡國之君。您不是比我還傻嗎?言已至此,您要殺便殺吧!"楚莊王站了起來,動情地說:"大夫的話都是忠言,我必定照你說的辦。"隨即,他便傳令解散了樂隊,打發了舞女,決心要大幹一番事業。楚莊王終於同意伍舉、蘇從等人的建議,決定此後遠離酒色,親自處理朝政,楚莊王開啟霸業自此始 。

問鼎中原——看楚莊王稱霸之路

楚莊王親政以後第一場戰爭就是攻伐反叛的庸國。楚莊王三年(前611年),楚莊王乘坐戰車到抗擊庸國的前線,與前方部隊會師,親自指揮,聯絡秦國、巴國及蠻族部落合攻敵人。楚王督戰,將士們猛攻庸國。不久,庸國不支,宣告滅亡,楚莊王取得了親政以來的第一場勝仗。楚莊王平亂、滅庸後,統治趨於穩定,產生北上圖霸之志。

此時中原諸侯仍以晉實力最強,它西抑秦、東制齊,秦、齊雖強卻仍非晉之對手。但當時雖是晉靈公在位,然大權卻依舊把持於趙盾(趙宣子)手中。靈公長大後,對內殘害臣民,對外受賂無信,故國內統治既不穩定,國外威信也日益下降,更與權臣趙盾矛盾異常突出,勢同水火。這就為楚莊王北上提供了有利時機。

陳國、鄭國地處楚、晉中間地帶,故晉楚爭霸,必首先爭奪陳、鄭。楚莊王鎮壓若敖氏之亂後,任孫叔敖為令尹,政治穩定,國力增強,就全力北上攻陳伐鄭,與晉展開了正面交鋒。陳是小國,力量不強,故時而親楚,時而附晉,受到晉、楚兩國交互攻伐。楚莊王六年(前608年),鄭國以晉國無信,伐齊、伐宋,叛晉而"受盟於楚"。附晉之鄭,主動與楚結盟。隨著楚國的穩定與實力的增強,一些中原國家,開始看風使舵。

楚莊王八年(前606年)春,楚莊王親領大軍北上,以"勤王"名義攻打陸渾之戎(散居黃河南、熊耳山北之陰地,又稱陰地戎,後被晉國滅),至於洛水,直抵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在周王室邊境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於應對的王孫滿去慰勞。莊王見了王孫滿,就問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與周天子比權量力。王孫滿委婉地說:"一個國家的興亡在德義的有無,不在乎鼎的大小輕重。"莊王見王孫滿拿話擋他,就直接說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國折下戟鉤的鋒刃,足以鑄成九鼎。"王孫滿說:"大王您別忘了,當初夏禹是因為有德,天下諸侯都擁戴他,各地才貢獻銅材,啟才能鑄成九鼎以象萬物。後來夏桀昏亂,鼎就轉移給了商;商紂暴虐,鼎又轉移給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雖小卻重得難以轉移;如果天子無德,鼎雖大卻是輕而易動。周朝的國運還未完,鼎的輕重是不可以問的。"莊王無話可說。於是揮師伐鄭,以問鄭背叛楚國投靠晉國之罪從此以後,人們就將企圖奪取政權稱為"問鼎","問鼎中原"這個典故,就是這樣得來的。

楚莊王十七年(前597年)開春,經過一個冬季的休整,楚莊王趁勢而起,以令尹孫叔敖將中軍,子重將左軍,子反將右軍。楚莊王親統楚國三軍精銳部隊悉數北伐鄭國。這是楚國這些年來所發動的規模最大、氣勢最宏偉、攻勢最猛的一次進軍。面對如此大好時機,楚莊王志在必得。不久,楚軍就將鄭國團團圍住。鄭國頑強抵抗三個多月,楚國才將其攻克。鄭襄公"肉袒牽羊"以迎楚王,求其不要滅掉鄭國。結果,鄭送質於楚以與楚和。是年夏,晉荀林父率軍救鄭,途中聽說鄭、楚兩國已經講和,就是否與楚戰的問題,晉軍內部產生分岐,結果,中軍佐先縠擅自率其部下渡過黃河追擊楚軍。司馬韓厥擔心先縠孤軍深入,建議荀林父率領其餘軍隊渡河。晉軍雖然渡過黃河,卻沒有作戰的決心,特別是晉軍將領意見不統一,各行其是。此時,楚莊王北進至郔(今河南鄭州北),打算飲馬黃河即班師回國。聽說晉軍已渡過黃河,楚莊王本想馬上撤兵,但在伍參的建議下,楚莊王決定與晉一戰,楚叔孫敖率軍出戰,大敗晉軍,楚軍進駐邲地(今河南鄭州西北),晉軍連夜渡河回國。

問鼎中原——看楚莊王稱霸之路

邲之戰後,楚莊王飲馬黃河,進逼中原國家,迫使鄭、許歸附,繼而滅蕭(宋的與國),又攻宋並使其與楚媾和。這樣,中原主要小諸侯國皆背晉向楚,楚莊王成為中原的霸主。

楚莊王二十三年(前591年),楚莊王突然病重,同年秋,楚莊王終於嚥下了最後一口氣,與世長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