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晉國為什麼被瓜分,根源就在於這一制度的確立

晉國在晉獻公之前一直保留著公族制度。晉獻公繼位後,受到公族——國君的直系親屬侵擾,不得已將這些公族勢力剷除,晉國從此走向穩定。到了晉文公繼位後,依靠狐偃、先軫、趙衰、魏犨、胥臣、欒枝等這些在十九年流亡生涯中誓死追隨的智囊團,成功坐上中原霸主的交椅。自晉文公起,

晉國的政治體制是以國君為核心、中軍帥領導下的由上軍帥、下軍帥、上軍佐、中軍佐、下軍佐等六卿集體負責制。國家的軍政管理工作都由以中軍帥為首的六卿委員會執行,直接對國君負責,堪稱中國最早的責任內閣制。而六卿則由上面這些人中的大部分和一部分國中的實力派人物如陽處父、士轂擔任。晉文公去世後,這些人及其第二代輩繼續輔佐之後的晉襄公穩定晉國霸業。在此期間,第一代人逐漸作古,出現了極大地權力真空,第二代人不能有效填補,於是引發了新一輪的政治鬥爭。

趙衰是第一代領導人中最後一個作古的,之後,他的兒子趙盾幾經波折取代了由狐偃的兒子狐射姑擔任中軍帥,並將狐家勢力徹底逐出晉國。晉襄公死後,趙盾擁立晉靈公繼位,完全掌握了晉國的軍政大權。緊接著又殺掉企圖取代自己的士轂,徹底鞏固了自己的地位。然後重新進行權力佈局:上軍帥和上軍佐分別由自己提拔的郤缺、臾駢擔任,下軍帥、下軍佐由第一代領導人之一的欒枝、胥臣之子欒盾和胥甲,中軍佐則是作為舊貴族勢力代表的荀林父。

不僅如此,趙盾連上述六卿委員會的候補委員也安頓好了。現在的晉國基本上就是趙盾一手遮天了。數年後,試圖顛覆趙盾的晉靈公也被他尋機殺掉了。

趙盾殺了晉靈公,擁立晉文公的小兒子做了國君,這就是晉成公。這時的趙盾已經到了位極人臣卻又風燭殘年的時代,自己接班人的問題逐漸成了現實。從趙盾之後他的弟弟直到他兒子,真正有能耐的幾乎是鳳毛麟角(後面還會說到)。自己作古後,自己的家族必然會被徹底排擠出,落得個狐家的結局。但是趙盾還是想出了個辦法,他要改變整個晉國的制度。

他向晉成公提出恢復晉國的公族制度,藉口是這些年晉國內亂不止就是因為失去了公族制度導致一盤散沙,沒有任何向心力和凝聚力。晉成公也覺得晉靈公的死就是因為沒有公族力量的支持才導致的,因此也非常贊同趙盾的提議。但是趙盾所說的此公族非彼公族,他提出新的公族應該以六卿為基礎,享受公族待遇,特別是領地繼承權和官職世襲制。這樣一來,按照宗法制,六卿的嫡長子將無條件成為公族大夫,庶子也擔任大夫,全家上下連續幾代人都不愁吃喝。

晉成公不敢不答應,趙盾還不滿足,藉口自己同父異母弟弟的趙括是國君的小舅子,也要成為公族。一個家族弄出兩個公族,再加上趙盾兒子趙朔還娶了成公的姐姐,趙家的勢力空前龐大。

這樣,公族制度以這樣的方式確立,殊不知又開始新一輪政治鬥爭。前後幾個家族你方唱罷我登場,演繹無數血雨腥風的瞬間。舊的家族勢力滅亡又有新的勢力擠進,晉國國君的地位也如同周王室東遷後一樣日趨衰敗,直到後來被韓家、趙家、魏家瓜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