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晋国为什么被瓜分,根源就在于这一制度的确立

晋国在晋献公之前一直保留着公族制度。晋献公继位后,受到公族——国君的直系亲属侵扰,不得已将这些公族势力铲除,晋国从此走向稳定。到了晋文公继位后,依靠狐偃、先轸、赵衰、魏犨、胥臣、栾枝等这些在十九年流亡生涯中誓死追随的智囊团,成功坐上中原霸主的交椅。自晋文公起,

晋国的政治体制是以国君为核心、中军帅领导下的由上军帅、下军帅、上军佐、中军佐、下军佐等六卿集体负责制。国家的军政管理工作都由以中军帅为首的六卿委员会执行,直接对国君负责,堪称中国最早的责任内阁制。而六卿则由上面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和一部分国中的实力派人物如阳处父、士毂担任。晋文公去世后,这些人及其第二代辈继续辅佐之后的晋襄公稳定晋国霸业。在此期间,第一代人逐渐作古,出现了极大地权力真空,第二代人不能有效填补,于是引发了新一轮的政治斗争。

赵衰是第一代领导人中最后一个作古的,之后,他的儿子赵盾几经波折取代了由狐偃的儿子狐射姑担任中军帅,并将狐家势力彻底逐出晋国。晋襄公死后,赵盾拥立晋灵公继位,完全掌握了晋国的军政大权。紧接着又杀掉企图取代自己的士毂,彻底巩固了自己的地位。然后重新进行权力布局:上军帅和上军佐分别由自己提拔的郤缺、臾骈担任,下军帅、下军佐由第一代领导人之一的栾枝、胥臣之子栾盾和胥甲,中军佐则是作为旧贵族势力代表的荀林父。

不仅如此,赵盾连上述六卿委员会的候补委员也安顿好了。现在的晋国基本上就是赵盾一手遮天了。数年后,试图颠覆赵盾的晋灵公也被他寻机杀掉了。

赵盾杀了晋灵公,拥立晋文公的小儿子做了国君,这就是晋成公。这时的赵盾已经到了位极人臣却又风烛残年的时代,自己接班人的问题逐渐成了现实。从赵盾之后他的弟弟直到他儿子,真正有能耐的几乎是凤毛麟角(后面还会说到)。自己作古后,自己的家族必然会被彻底排挤出,落得个狐家的结局。但是赵盾还是想出了个办法,他要改变整个晋国的制度。

他向晋成公提出恢复晋国的公族制度,借口是这些年晋国内乱不止就是因为失去了公族制度导致一盘散沙,没有任何向心力和凝聚力。晋成公也觉得晋灵公的死就是因为没有公族力量的支持才导致的,因此也非常赞同赵盾的提议。但是赵盾所说的此公族非彼公族,他提出新的公族应该以六卿为基础,享受公族待遇,特别是领地继承权和官职世袭制。这样一来,按照宗法制,六卿的嫡长子将无条件成为公族大夫,庶子也担任大夫,全家上下连续几代人都不愁吃喝。

晋成公不敢不答应,赵盾还不满足,借口自己同父异母弟弟的赵括是国君的小舅子,也要成为公族。一个家族弄出两个公族,再加上赵盾儿子赵朔还娶了成公的姐姐,赵家的势力空前庞大。

这样,公族制度以这样的方式确立,殊不知又开始新一轮政治斗争。前后几个家族你方唱罢我登场,演绎无数血雨腥风的瞬间。旧的家族势力灭亡又有新的势力挤进,晋国国君的地位也如同周王室东迁后一样日趋衰败,直到后来被韩家、赵家、魏家瓜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