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說春秋69:“唯力是視”,國君的煩惱

成語“唯力是視”出自《左傳》,一般解釋為能否達到目的,主要就看自己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這個成語並不常見,但關於它的典故卻充滿戲劇性。

上回說到,公元前636年,晉文公在秦軍的幫助下,順利擊敗了晉懷公,成為了晉國的又一任國君,正當晉文公準備勵精圖治、大幹一番事業的時候,卻偏偏遇到了麻煩。

這個麻煩不是來自別人,正是之前已經歸順晉文公的呂飴甥和郤芮,這二人原先都是晉惠公夷吾的手下,當初為了替晉惠公辦事,沒少得罪晉文公和他身邊的人。

因此兩人現在雖然投了降,但難免還有些顧慮,而更讓他們擔心的是,晉文公上任已有一個多月,不但遲遲不提當初承諾的加官進爵之事,甚至連他們的面都不見,這就使得他們更為恐慌。

為了給自己留條退路,郤芮便找呂飴甥商議說:“當初我二人手握兵權,主公迫不得已才招降我們,但他未必就肯放過我們,先君懷公讓出君位逃到梁國,尚且還要被趕盡殺絕,我們作為懷公的舊臣,下場未必會比他好!”

呂飴甥說:“話雖如此,可如今既然已經交出兵權,我們還能有什麼辦法?”郤芮眼珠一轉,對呂飴甥說:“主公剛剛即位,根基不穩,不如我們想個辦法將他除掉,然後改立他人為君,這樣不但能保命,還能牢牢的把政權掌握在咱們手裡。”

典故說春秋69:“唯力是視”,國君的煩惱

呂飴甥問:“你有什麼建議。”郤芮回答說:“你我暗中做好準備,等到宮中防備鬆懈時,我們就在宮外點起一把火,將主公燒死在宮殿裡。”

呂飴甥猶豫了一下,又問道:“辦法是不錯,可我們現在都是外臣,不被主公信任,無法接近宮殿,宮裡的情況也難以掌握,必須找個可靠的人作為內應,才能確保萬無一失。”

郤芮馬上回答說:“你放心,這個人我早就想到了,就是先君獻公的近侍勃鞮,當年他曾兩次奉命行刺主公,主公定然早已對他恨之入骨,現在正好可以為我所用。”

呂飴甥贊成的點了點頭,於是二人立即找到了勃鞮,將計劃告訴給了他,勃鞮聽完滿口答應,並表示一旦找到機會,自己會第一時間通知二人。

呂飴甥和郤芮得到這樣的答覆,便心滿意足的離開了,誰知二人走後,勃鞮馬上前往宮中求見晉文公。

原來勃鞮認定呂飴甥和郤芮都是鑽營投機之人,難成大事,因此他便想借此機會投靠晉文公。

不多時,勃鞮來到了宮門之外,守衛弄明白他的身份後,立即去向晉文公彙報,晉文公一聽說是勃鞮要見他,很不高興的對手下說:“你去將我的話告訴他,當初蒲城之戰,先君派你來殺我,原本讓你一天之內趕到,可你當天就到了,後來寡人逃到狄國,先君得到消息讓你三天趕赴渭水,你卻只用了兩天,你砍下寡人的那一節衣袖寡人尚且留著,每每看到,都恨不得生吃你的肉,你還有何面目來見寡人?”

手下便將晉文公的話一字不差的轉述給了勃鞮,想不到勃鞮聽完竟然放聲大笑,周圍人見狀都有些莫名其妙,勃鞮卻說:“我以為主公流亡數十載,歷經多國,早已懂得為君之道,誰知竟一點長進都沒有,作為臣子,執行國君的命令就該唯力是視,盡力而為,只要能辦好差事,殺死一兩個狄人或蒲人又有什麼關係,現在主公即位,難道就不需要能夠為他盡心的人嗎,當年齊桓公不計射鉤之恨而重用管仲,方能成就霸業,現在主公如此氣量狹小,看來註定是個平庸之輩。”

勃鞮的這一番話,正是成語“唯力是視”的出處。

手下將勃鞮的話又回稟給晉文公後,晉文公頓時覺得慚愧不已,趕緊命人為他更衣,並將勃鞮帶到正殿接見。

勃鞮來到晉文公身邊後,先為當年的行刺事件向晉文公請罪,還不等晉文公開口,勃鞮馬上話鋒一轉,又轉而向晉文公道起賀來。

晉文公有些轉不過神,問勃鞮說:“寡人何喜之有。”勃鞮回答:“主公本有性命之憂,可如今我及時趕到,您就不必再擔心了。”

晉文公讓他詳細說來,勃鞮便把呂、郤二人的陰謀告訴給了晉文公,接著又說:“他二人在絳邑經營多年,心腹家甲不計其數,而主公新到,宮中並無可信之人,萬一二人謀反,主公很難應對。”

晉文公聽了覺得勃鞮的話在理,趕忙問道:“那寡人現在該怎麼辦?”

勃鞮答到:“您當初即位時,靠的是秦國的力量,如今可再次前往秦國借兵,眼下呂、郤二人還未開始行動,所以還來得及。”

典故說春秋69:“唯力是視”,國君的煩惱

於是晉文公趕緊派了兩名心腹分別叫來了趙衰和狐偃,二人到來後,晉文公將情況告訴給了他們,趙衰說:“借兵之事,恐怕還得主公親自前往,為了避免走漏風聲,今夜天黑之後,主公就與子犯穿上百姓的衣服離開絳邑,國中之事由我來處理,我定然有辦法瞞過那班賊子。”

晉文公點頭應允,又讓人送來紙筆,親自寫了一封信給秦穆公,約他在秦國王城相會,信寫好後,便派人騎快馬先行一步送往秦國,接著又讓狐偃準備白璧玉器等物,作為送給秦穆公的見面禮。

當天夜裡,晉文公趁身邊人都睡熟之後,在幾名心腹的保護下直奔北門而來,狐偃早已跟守衛打好招呼,晉文公到達後,他們便出了城門,駕著馬車一路向東開進。

幾天以後,晉文公一行來到了王城,秦穆公早已提前帶人趕到,兩人見面簡單寒暄過後,晉文公便說出了此行會見的目的,秦穆公聽罷當即說道:“君侯放心,此事就包在寡人身上,像呂飴甥這等反覆小人,寡人一定親手將他除掉。”

另一方面,勃鞮算著時間,認為晉文公應該已經差不多到達王城,他擔心拖得太久呂、郤二人會起疑,便派人給他們送去信號,謊稱晉文公感染了風寒,行動不便,約會他們當夜動手。

二人得到消息後喜出望外,立即將家丁全部召集起來,並進行了詳細的部署和安排。天黑之後,郤芮先帶人將宮中的幾個出口全部堵住,以防晉文公逃脫,呂飴甥則在勃鞮的帶領下潛入宮殿,在晉文公臥室外堆滿了柴草,然後點起一把大火將整個宮殿燒了起來。

大火在夜風的推動下燒的很快,宮裡人發現起火後頓時亂作一團,爭著搶著往外跑,呂飴甥便趁亂到處搜索晉文公。

然而找了很久,卻始終都沒有發現晉文公的身影,眼看著火勢越來越兇猛,呂飴甥也只得退了出來,而那些沒能跑出來的宮女內侍,都死在了大火之中。

埋伏在外面的郤芮看到呂飴甥出來,趕忙上前詢問情況,得知沒找到晉文公時,郤芮頓時感到很不安:“那勃鞮人呢?”呂飴甥這才想起剛才過於混亂,根本沒發現勃鞮什麼時候已經離開,郤芮擔心的說:“看來我們上了他的當,重耳有可能已經提前得到消息逃跑了。”

呂飴甥趕緊問:“那現在該怎麼辦?”郤芮說:“我想重耳走得匆忙,並沒有將我們的計劃告訴別人,所以城裡的形勢仍在我們的掌控之中,重耳肯定是去秦國借兵了,我們只要在黃河沿岸的險要之處佈下重兵,將他擋在外面,就還有獲勝的機會。”

呂飴甥點了點頭,於是二人立刻率領軍隊趕奔黃河。

等呂、郤二人到達黃河東岸時,晉文公與公孫枝也正準備領兵渡河,當他們聽得彙報說呂飴甥已在對岸佈下重兵,趕緊下令停止渡河。

接著晉文公與公孫枝商量到:“叛賊既然已有準備,我們最好還是不要和他硬碰,要是能想辦法將郤、呂二人騙到此處,那我們就勝券在握了。”

典故說春秋69:“唯力是視”,國君的煩惱

公孫枝回答說:“這恐怕沒那麼容易,還是和我主商量一下。”於是二人帶著部隊退回王城,將情況轉述給了秦穆公,三人經過討論,終於定下了一個計策。

秦穆公先是親筆寫了一封書信,然後讓公孫枝帶著書信渡過黃河去見呂飴甥和郤芮。

呂、郤得到信後拆開來看,只見上面寫到:“重耳當初向寡人承諾,即位之後便把晉國邊境方圓五十里之地割讓給秦國,如今非但不兌現,竟然又厚顏無恥的來向寡人借兵,寡人甚是惱怒,現已將他擒拿,聽聞二位大夫將別立新君,寡人十分欣慰,可速渡河來,與寡人詳細商議此事。”

由於秦晉兩國之前已經多次為割地之事翻臉,所以呂、郤二人對這樣一個結果並不感到意外,但同時他們也有一些猶豫。

公孫枝見狀,又命令手下將另一人帶進帳來,呂、郤二人一看,來的不是別人,正是跟隨晉文公逃走的狐偃,只見此時的狐偃手腳已被牢牢捆住,身上到處是傷,看樣子被打得不輕。

狐偃進來之後,衝著公孫枝便破口大罵,指責他和秦穆公言而無信,助紂為虐,接著又罵呂飴甥和郤芮狼子野心,陰謀篡政。

呂、郤見此情景,終於對公孫枝的話深信不疑,答應跟隨他去見秦穆公,公孫枝便以防止晉國內部出現變故為藉口,催促二人儘快行動,於是二人便跟隨公孫枝渡過黃河,來到了秦國地界。

二人進入王城後,只見刀斧武士分列兩班,中間設置一口大油鍋,氣氛甚為緊張,秦穆公正坐在殿堂中央等候二人。

呂、郤一眼望見秦穆公,趕緊上前施禮,並語氣殷勤的問:“君侯召我們來商量另立國君之事,不知您是否已有人選?”

秦穆公意味深長的說:“當然有了,人選就在此處。”說罷秦穆公拍了拍手,從他後面的屏風走出一人,信步來到呂、郤二人面前,二人仔細一看,來的正是晉文公本人。

呂、郤馬上意識到自己中了秦穆公之計,但想跑已經來不及,只得跪在晉文公面前苦苦求饒。

晉文公冷冷的說:“爾等反覆小人,寡人當日不計前嫌,已經赦免了你們,還準備要封賞,誰知你們竟然執迷不悟,又要謀害寡人,如今我豈能再容爾等。”說完便從腰間拔出寶劍將二人刺死。

殺死兩人之後,晉文公命人將他們的頭顱割下,懸掛在自己乘坐的大船桅杆之上。秦穆公又讓公孫枝領五千精兵再次護送晉文公回國,晉文公謝過之後,便與公孫枝離開了王城。

等到晉文公的船隊靠近黃河東岸時,守在河岸上的士兵見自己的主子已死,都紛紛向晉文公投了降,而晉文公為了避免將事態擴大,也對他們也予以赦免,之後晉文公便在眾人的擁護下順利回到了絳邑。

秦穆公從公孫枝那裡聽說了晉文公的問題已經解決,就派人將他妻子懷贏送到了晉國,又讓公孫枝從所帶軍隊中抽調三千士兵擔任晉文公衛隊,防止晉國再生變故。

典故說春秋69:“唯力是視”,國君的煩惱

晉文公見懷贏回來,又想起了自己當初在狄國的妻子季隗,於是便寫信給狄主,請他將季隗和女兒趙姬一起送來。

等趙姬回來後,晉文公為表彰趙衰的功勞,就把趙姬許配給了趙衰,後來趙姬也為趙衰生下了兒子趙同、趙括和趙嬰齊。

趙姬又建議趙衰將他在狄國的妻子叔隗也接回晉國,趙衰原本不想答應,趙姬就勸他說:“你剛剛得到富貴,就忘了舊時相愛,國中之人難免會對你有所非議。”

趙衰想想也覺得在理,就派人到狄國接回了叔隗和兒子趙盾,叔隗回來後,趙姬因叔隗早於自己嫁給趙衰,便提議讓叔隗擔任正妻,又見叔隗的兒子趙盾很有才幹,便向晉文公提議,將趙盾立為嫡子,讓自己的三個兒子屈居趙盾之下,晉文公感慨趙姬的深明大義,便答應了她的要求。

晉文公平定了呂、郤的動盪,本想著事情就此結束,可狐偃卻提醒他說:“呂飴甥和郤芮之所以謀反,正因為主公即位之後,沒有及時兌現諾言,封賞他們二人,而如今國中還有很多有功之臣都未曾得到封賞,主公還需儘快解決此時。”

晉文公聽了恍然大悟,趕忙讓狐偃草擬文書,籌備封賞之事,但晉文公沒有想到,正是由於這件事,卻間接導致一位曾對他有大恩的人死於非命。

那麼這個人是誰,他對晉文公有什麼恩情,後來他又是因何而死?

下一期的春秋典故:“足下”,將會為您揭曉答案,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