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風骨,他們面對屠刀,仍然堅定寫下「崔杼弒其君」

大家好,我是歷史的天空history,一個歷史愛好者,淺讀過《二十四史》,追過多年曆史小說。喜歡的請關注或點贊,謝謝

史家風骨,他們面對屠刀,仍然堅定寫下“崔杼弒其君”

司馬遷

中國從第一個有記錄的王朝夏朝就設立史官制度,並一直延續下來。

而中國的史官都秉承著公正的態度,只會寫下事實,即便是皇帝也不能修改他們筆下的歷史,他們是群可愛的人,可以不畏強權,堅持原則的直書史實。

這這些史官不畏強權的源頭,就來自春秋時期的兩個歷史事件,那就是著名的“崔杼弒其君”和“趙盾弒其君”。

史家風骨,他們面對屠刀,仍然堅定寫下“崔杼弒其君”

春秋戰車

第一個故事,叫“崔杼弒其君”。

春秋時齊國有個大夫叫崔杼。公元前548年,因莊齊公與其妻棠姜私通、並且將賜予自己的帽子贈與他人,覺得受到了侮辱,於是便聯合棠無咎殺死了齊莊公,立莊公弟杵臼(景公)為君,自己為右相。

而齊國的太史公如實記載這件事:“崔杼弒其君。”崔杼聽說了以後大怒,殺了太史。太史的弟弟太史仲繼續寫下“崔杼弒其君”,崔杼又殺了他。而後太史的另一個弟弟太史叔也如實記載,都被崔杼殺了。

太史還有第三個弟弟太史季,崔杼對他說,“你三個哥哥都死了啊,你難道不怕死嗎?你還是按我的要求:把莊公之死寫成得暴病而死來寫吧”。

太史季正色回答“據事直書,是史官的職責,失職求生,不如去死。你做的這件事,遲早會被大家知道的,我即使不寫,也掩蓋不了你的罪責,反而成為千古笑柄”。於是繼續寫下“

崔杼弒其君”。

崔杼無話可說,只得放了他。太史季走出來,正遇到南史氏執簡而來,南史氏以為他也被殺了,是來繼續實寫這事的。

史家風骨,他們面對屠刀,仍然堅定寫下“崔杼弒其君”

趙氏孤兒

第二個故事叫“趙盾弒其君”。

春秋時晉國有個卿大夫叫趙盾,也就是趙氏孤兒趙武的祖父,戰國趙國的先祖。

趙盾是晉文公之後,晉國出現的第一位權臣,集軍政大權於一身,擔任執政,號稱正卿,法治晉國,由此和君權產生了衝突。趙盾執政期間,晉靈公聚斂民財,殘害臣民,趙盾多次勸諫,靈公不但不改,反而想害死他。趙盾只好逃亡。當逃到晉國邊境時,其族弟趙穿帶兵殺死靈公,於是返回繼續執政。

史官董狐記載道:“趙盾弒其君”。趙盾辯解說是趙穿所殺,不是他的罪。董狐說:“子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討賊,非子而誰?”

當然“趙盾弒其君”這件事,也為後來發生下宮之難(即趙氏孤兒事件)埋下了伏筆。

從這兩個故事就可以看出先秦時史官的的剛烈和正直,他們為了一個秉筆直言,可以不顧自己生死,前赴後繼。

有不同意見或者疑問的可以在下方留言。你的支持是我寫作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