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教授蔡美兒:五千年中國文明讓我成為強大的女性

《孟子盡心上》,是“教育”一詞最早出現的地方:“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孔子也非常重視教育,他把教育和人口、財富作為立國的三大要素。

對教育的定義,各國學者認識不同。美國的杜威說:“教育即生活。”英國的斯賓塞則認為:“教育為未來生活之準備。”人類通過接受教育來實現社會地位的變遷,教育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發展,與人類社會共始終,是不變的精髓。

蔡美兒,耶魯大學法學院終身教授,但她繼承了長期以來中國人認為的育兒成功法則:嚴苛、傳統、絕不向孩子妥協。2011年,她公開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後,在全世界引起軒然大波,並因此登上《時代》週刊封面。

華裔教授蔡美兒:五千年中國文明讓我成為強大的女性

蔡美兒和她的兩個女兒

7年過去,蔡美兒回到故鄉福建,來到中國廈門,在1月23日舉行的“開創地球1.0紀元——2018地球文明會國際高峰論壇”上,她再次談起了東西方教育:要以和諧進步、健康平衡的方式去看待,讓技能和人性,連接教育和文明。這和地球文明會倡議發起人韋傑的觀點不謀而合。

“目前,我們對教育的看法是貧乏的,”蔡美兒直接拋出了目前東西方共同存在的教育現狀,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教育的極端競爭都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和痛苦——頂尖大學的選擇少、極少數人能在考試中獲得高分,甚至助長了作弊的流行,“應該更多的思考如何幫助孩子成為健康、平衡、繁榮的人。讓他們知道,成功不是贏得了高分、賺了最多的錢,而是有更廣泛的視角——讓自己覺得在做重要的事。”

蔡美兒認為要鼓勵孩子多冒險,同時給他們實驗和犯錯的空間。這和韋傑先生的想法完全一致:“無論你是誰,寧可做拼搏的失敗者,也不要做安於現狀的平凡人!”

華裔教授蔡美兒:五千年中國文明讓我成為強大的女性

蔡美兒監督女兒練琴

作為地球文明會的倡議發起人,韋傑先生從來都沒有忽略教育在人類文明中的重要作用,也從沒忘記對教育、對下一代的關注——這在他創辦的金誠集團,以及金誠集團的核心業務特色小鎮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秉承“既是金誠,也是社會的”辦學理念,韋傑創辦了金誠學院,依託特色小鎮,探索新型教育模式和幼、小、初、中、高全教育閉環構造。而它的校訓,正是出自《中庸》的中國傳統文化 “篤行慎思”。 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他和蔡美兒也有共識:在教育的過程當中,最關鍵的是要強調道德的重要性,它是成功最重要的指南針。同時,需要記住儒家“強調與他人之間關係,不僅僅關注自己”的宗旨,推翻自私文化,在教育體系中應該找到方法強調人性、我們的仁愛文化。

身為華裔的蔡美兒坦言,正是中國上下5000年的文明,讓她成長為強大的女性,“我總是班上唯一的中國學生,說的英文也帶著中國口音,我把媽媽做的中國菜用保溫杯帶到學校,會遭到評論。但我媽媽堅持教我中國歷史、詩歌、書法,要求在家必須說中文。她給我的最大禮物是教會了我對中國血脈感到自豪。作為美國社會的局外人,它給了我一個盔甲。”所以,在她看來,培養孩子對世界文明、對自己國家和其它國家更深刻的鑑賞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蔡美兒認為,在東方的教育裡,從小灌輸的就是“自律、毅力、任性、卓越”,但西方的教育優勢也很突出,“強調個人主義和獨立思考,有助於創新和領導。”所以,教育發展在推進人類文明進步的過程中,必須走東西方融合的道路。

無獨有偶,金誠學院走的也是多元化教育的發展模式。2015年,金誠學院與西交利物浦大學強強聯手,創辦金誠金融中心和金誠影視學院兩大院校,共同推進高等學府建設。韋傑先生表示,教育沒有圍牆,金誠將努力推動教育多元發展,服務社會各階層群體,助推全球新型城鎮化不斷向前。

教育是個永恆的話題,它關係到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在蔡美兒和韋傑先生的共識裡,教育不僅僅是技術能力的培養,更是價值觀的塑造、對世界文明的接納、共融和推進。韋傑倡議發起地球文明會的初衷,就是為了探索地球意志,推動更強大的地球文明形態的行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東西方教育文明的共融共進,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尤其重要。

華裔教授蔡美兒:五千年中國文明讓我成為強大的女性

蔡美兒(右一)參加2018地球文明會國際高峰論壇,右三為地球文明會倡議發起人韋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