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的孩子在減負,富人的孩子在苦讀

最近,有這麼一條轉發的朋友圈:

問:孩子四歲,英語詞彙量只有1500,是不是不夠?

答:看在哪兒,在美國夠了,在中國可能不夠。


一問一答瞬間引起很多家長共鳴,引發網友熱烈討論。畢竟,在大家以往的印象中,美國教育就是“輕鬆”“快樂”“減負”的代名詞,美國孩子上學就跟玩似的,一點都不辛苦。事實真的如此嗎?

窮人的孩子在減負,富人的孩子在苦讀

除了上夏校,參加補習班,興趣班,購買學區房……這些彷彿中國父母專利的行為其實美國父母統統都在做。

窮人的孩子在減負,富人的孩子在苦讀

這場艱苦卓絕的“教育戰爭”,在美國父母看來,其緊張激烈程度絕不亞於競選美國總統。

正如虎媽蔡美兒說的那樣,“我的目標,是做一個為你們的未來著想的媽媽,不是要討你們的喜歡。”

她堅信應該督促而非寵溺孩子:“作為父母,你為孩子的自尊心做的最糟糕的事情之一就是讓他們放棄。相反,沒有比發現你做到了你本以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更好的建立自信的方式。”

在今天,蔡美兒“虎媽”式的教育方式在美國家庭教育中越來越多的得到了認可。無論你承認與否,她把兩個女兒教育的都很成功。

大女兒索菲亞哈佛畢業之後,攻讀耶魯法學研究生,同時加入美國陸軍;小女兒考上哈佛大學藝術歷史系。

窮人的孩子在減負,富人的孩子在苦讀

兩個女兒並沒有像媒體斷言的那樣,長大後“心理扭曲”,性格“冷酷”“呆板”,有“自殺的傾向”。相反,她們活潑開朗,熱愛生活,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小女兒甚至表示,“我認為絕大多數人如果沒有人逼一把,只活出了生命的85%的潛力。而無論他們的極限是什麼,他們總可以做得比這多一點。”

蔡美兒正是如今網絡上流行的“直升機父母”。它指的是,某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就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時時刻刻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

雖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和記者,曾花了十多年的時間診斷和批評“直升機父母”的習慣和他們對於教育的執迷。

但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在這個不平等的時代,這種教育方式必不可少。它不會給父母帶來快樂,可能伴隨一些毫無意義的過激行為,但只要做對了,不僅在美國,在全世界都對孩子有效。

學習從來就是一個必須吃苦的事情。

中國學生苦,想進頂尖“藤校”的美國學生難道就不苦嗎?中國家長拼,想讓孩子通過教育改變命運的美國家長難道就不拼嗎?

窮人的孩子在減負,富人的孩子在苦讀

學區房、興趣班、課外活動、輔導功課……日光之下,並無新鮮事。

談到教育,不管在中國,還是美國,想要出類拔萃,你都要付出異於常人的努力。自古成功無捷徑,要想有豐厚的回報,就必須有艱辛的付出,中國如此,美國也是如此。

因為所謂的自由和快樂,都是有物質條件的。沒有誰的成功,是憑空而來,只有當你足夠努力,才能主動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

別人家的孩子往前一步,你的孩子即便是保持原地,也依然落後一步!


教育是一件雖然難卻值得的投資的事。

現在不讓孩子吃學習的苦,難道將來讓孩子體會生活的痛嗎?

現在不經歷轟轟烈烈的掙扎,將來怎麼有機會實現涅槃和蛻變?

當孩子心裡有遠大的目標,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奮鬥中獲得自信,在困難鬥爭中獲得成長,有尊嚴、有成就地活著,這才是最高級別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