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教育法眾多,美籍華人蔡美兒卻用這個傳統中式教育法脫穎而出

1 不準在外面過夜;

2 不準參加party;

3 不準經常看電視或玩電腦遊戲;

4 不準任何一門功課的學習成績低於"A";

5 不準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活動;

6 不準在學校裡賣弄琴藝;

7 不準抱怨不能在學校裡演奏;

8 不準只體育和文藝方面拔尖,其它科目平平;

9 不準演奏除了鋼琴或小提琴以外的其它樂器;

10 不準有沒練習鋼琴或小提琴的日子。


這是什麼?這是哪裡的規矩?

竟然如此不近人情?

這就是火遍一時的美籍華人“虎媽”蔡美兒的十條強勢“家規”。

有很多人質疑過,這種方法難以理解啊?!為什麼?不難看出,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難以理解當然非常正常,不過,最後她的兩個女兒的成就可是擺在眼前!

雖然英美的頂尖名校享譽全球,但美國低齡教育的相對寬鬆式確是有目共睹的。處在這種環境下,蔡美兒才會這樣做,到底差別在哪裡?現在我們來看看吧!

(本文只談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精英教育法眾多,美籍華人蔡美兒卻用這個傳統中式教育法脫穎而出

-左起蔡美兒-大女兒Sophia-小女兒lulu-


蔡美兒,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不簡單啊),她身處美國,卻結合了中國的傳統方式培養了兩個女兒,你贊同她“逼子成才”的方式嗎?

1-到底多嚴格?

從這十條家規可以衍生出太多太多的話題,她在她的書中(《虎媽戰歌》)闡述了很多自己的理由和觀點,非常值得借鑑。

比如:她把“必須每天練琴”這一條做到了極致。哪怕在各個國外度假旅行中,她都會找到琴房讓大女兒練鋼琴,小女兒的小提琴不管去哪裡都要需要帶在身邊的,可不可怕?


精英教育法眾多,美籍華人蔡美兒卻用這個傳統中式教育法脫穎而出


(想必孩子一定倍感痛苦,當然媽媽也是,她必須要親自去找琴房,問酒店員工,查地圖,在異國他鄉都不是那麼容易的事。而孩子們每天練琴,她必須陪伴,她需要知道孩子的進度,哪裡是弱勢,哪裡需要老師加強,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什麼時候該請什麼樣的老師,都是需要她自己來把控。所以小女兒12歲就成了小提琴首席也不是奇怪的事。)

精英教育法眾多,美籍華人蔡美兒卻用這個傳統中式教育法脫穎而出


正如她所講,中國媽媽教育方式各有各的不同,不需要生搬硬套某種方式。這是基於孩子的性格和生活環境匹配的,如果他們生活在中國,可能也就不會用這種嚴苛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了。

挫折:

雖然看似成功的教育案例,但小女兒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聽話,她用在大女兒身上,引以為傲甚至讓彼此都樂在其中的教育方式,在小女兒身上完全不受用,甚至差點失去女兒。

多種戒律讓小女兒產生了逆反心理,每天發脾氣,最終大鬧要放棄小提琴,經過一系列地交戰,虎媽妥協了。在放棄小提琴之後,她選擇了網球,之前養成的自律與專注力、價值觀,從來不找藉口地努力等種種優勢,完全被體現了出來。但似乎因為沒有了母親的“干涉”,小女兒又開始自覺地練回了小提琴。

從這裡可以看出兩點,逆反心理如何對待&良好地學習生活習慣培養是潤物細無聲的。

先說培養孩子“集中”與“專注”:像在我們國內的幼兒園裡,老師們常會從“五分鐘”開始培養,這五分鐘什麼都不去做,儘量集中精力去跟著老師走。一直到上小學,孩子們才會適應長時間的一堂,又一堂的課,但這並不是最終目的,孩子的專注力,會影響到他們以後成長中的每一件事。小到學一個技能,大到工作,生活。

【這個關鍵就在於:專注力不好,一件本來兩個小時完成的工作,有可能需要耗上一天。仔細想想,是不是有這樣的事情出現在自己身上?專注力、拖延、懶惰,尤其是需要注意的問題。從小無視它?長大就會擴大給你看。】或者,你看看房間是不是雜亂的物品太多,五顏六色的玩具七零八落,孩子房間燦爛多姿?只有冷色調才能讓人安靜下來學習,不然工作區為什麼都是“灰濛濛”的……(好了,這裡不是專注力的課題,請大家自行尋求出口)

然後我們看逆反心理如何應對:

家長不要被自己的付出所感動,要為自己有效的付出感動,才是最讓人想得到的結果。

家長都是愛孩子的,你是想看他們一時的高興,還是希望他們以後長久地快樂?

為人父母之後,是沒有逃避的機會的。

蔡美兒的書只是在記錄自己的教育方式,這並不能代表所有中國媽媽,她這次選擇了妥協,而她也看到了驚喜的結果。

所以,沒有恆久不變的教育策略,只有不斷傾聽孩子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策略,才是值得思考的。

在“見機行事”和“原則不讓”這兩個矛盾點中,似乎很難界定到底哪樣做才是對的,只能試一次看一次,家長怎會那麼容易當。


2-從全球PISA考試結果看中國教育的優勢

前些年的一次全球PISA考試中(國際學生能力評估),國內選出5000多名15歲左右的上海學生參加了考試,其中閱讀、數學、科學甩英美二十幾名穩奪第一。這個新聞正和蔡美兒書的發表同一時期出現,可謂是無聲的答案了。

精英教育法眾多,美籍華人蔡美兒卻用這個傳統中式教育法脫穎而出

來看這個考試:PISA注重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反映的仍舊是知識教育的結果,而這恰是中國學生的強項。但這一成績,不應遮蔽我們在個性培育、人格教育、創造力教育等方面遠遠落後於其它國家的事實。

只有智力是不行的呀!曾經有一項調查,國內很多大學生只是為了考上名牌大學而學習,而他們根本不懂自己在學什麼,學習的意義何在。這就好像我們在國內學了很多外文,考過了很多級,一腳踏入國外,發現根本不會運用它們,國外的高等教育也讓大家驚醒,完全不是死記硬背那麼簡單。

所以一定要那麼嚴格去要求孩子嗎?

你一定會想,那還是不了,現在的中國媽媽們,不管是有沒有能力,想不想送孩子出國的,都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注重課業了。他們希望孩子們有更多的選擇和自由,但又不得不陷在中國這個人人都“補習”人人都“培訓”的大環境裡。

而我們如果目的地國家是英國,更不需要這樣去與之抗衡。

想必蔡美兒與孩子這樣的拉鋸戰,是因為人家在美國的社會,美國的學校不給孩子們那麼大的壓力,當然要自己給自己壓力了呀!

精英教育法眾多,美籍華人蔡美兒卻用這個傳統中式教育法脫穎而出

美國學校的開放教育太輕鬆,大部分時間都是“play time”,但會以培養想象力創造力和個性,做人處事方式等所有看似和英國相近的教育方式。

精英教育法眾多,美籍華人蔡美兒卻用這個傳統中式教育法脫穎而出

有能力的家長都奔著英國的低齡教育的目標培養孩子,在短期內融合進去,因為英國對於低齡教育的保障優於美國,完全是比美國更適合華人的方式。

再言,中國的家長不把孩子送到培訓班,他們將是孤獨的;而在美國,你把孩子各方面嚴格訓練起來,才是孤獨的。


3-有效解決方式---平衡

這是一種平衡。丈夫也在平衡兩國之間的差異,而她自己用傳統及嚴苛的方式在平衡來自中國和美國教育的差異。

看來每一種方式都隱藏著它的原因,不能用自己現狀去評價別人的教育方式如何,每個人都在改進中進步。最終的目標是,孩子真正的在幸福與快樂中取得成功。

在讓孩子聽你話的同時,你也要常常聽他們的“話”,在嚴格中順其自然,知道他們需要在什麼樣的空間裡,在你不斷的難處中,不斷後悔,不斷改進,才會不斷有驚喜。當然,這樣你自己也會更輕鬆一些,但這所有都是有過程的。

美國家長從她的教育方式中借鑑到,他們太過縱容孩子,應該收緊一些,而還在國內讀書的孩子家長,如果你已經感覺到孩子負擔太重,儘量轉移一下注意力到其它方面,尋找更輕鬆更open的方式銜接未來。

不要單純去想那些在美國的孩子依然很好很優秀,他們順應了自己的社會,他們不是中國人;或者去想為什麼退了學的名人們也照樣成功,他們也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

“平衡”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

舉個栗子:那些退了學依然有成就的人,比如比爾·蓋茨。

首先,你要了解一下他是從哪所大學退的學。他能考進哈佛,說明他本來也不是一般人。

其次,他只是簡單地退了個學嗎?很多留學生或者本地的學生從學校退學,先不說是名校還是普通公立,他們知道自己要什麼,有著明確的目標而且自身已經具備了成功者的基本素養,自律/創造性/堅持有效率地工作/忍受失敗與挫折等等。有入,才能輸,這都是很多人從小沒能學到的東西。


孩子不是你的作品,

你們需要共同成長。

強迫有時候是一件好事,如果重新回到童年,你是否想有誰能逼自己一把,堅持學一件樂器或者其它什麼技能呢?

孩子還不知道媽媽逼自己做這些,到底因為什麼。蔡美兒是一個非常有頭腦,會規劃的媽媽,這也是她從小被培養的結果,看吧,她對自家狗子都有所要求和期望,是一個連自己家狗子都不放過的女人哦。


4-最後的最後

後來的女兒們怎麼樣了?

精英教育法眾多,美籍華人蔡美兒卻用這個傳統中式教育法脫穎而出

繼大女兒考入哈佛之後,小女兒也考入了耶魯大學。

繼大女兒考入哈佛之後,小女兒也考入了耶魯大學。

精英教育法眾多,美籍華人蔡美兒卻用這個傳統中式教育法脫穎而出

23歲的大女兒Sophia以優異的成績從哈佛畢業後並攻讀耶魯法學院研究生,同時她加入了美國陸軍成為一名二級少尉。Sophia還創立了一家自己的公司,名叫Tiger Cub Tutoring一個由哈佛、耶魯等常青藤高材生充當教師的網上家教平臺。

兩個女兒不僅沒有像眾人預測的那樣出現心理問題反而出落的越加優秀,成為同齡人當中的佼佼者。二人稱自己很享受父母的撫養方式,這種嚴厲教育讓她們更加獨立。二人都表示,以後將以同樣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

看呀,你所做的痛苦堅持,只要是正確的,一定會看到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