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美國原版虎媽教育的目的

美國原版虎媽是華裔蔡美兒(Amy Chua),她出生和成長於美國,父母是華人,現在是耶魯大學法律系教授。老公是猶太裔美國人。

2011年,把自己用所謂的“中國式教育方式”培養兩個女兒的經歷寫成一本書《虎媽戰歌》,迅速在全美國乃至全世界引爆了一場關於東西方教育理念的大討論。她首創了“虎媽”這個詞。

在《虎媽戰歌》裡,蔡美兒把世界上的母親簡單地分成“中國式母親”和“西方式母親”兩種類型。

“西方式母親”對子女採取散養的教育方式,她們很容易滿足於孩子取得的任何進步,她們尊重子女的個性、獨立和自我選擇,從不過多強迫孩子做他們不願意做的事,即使是學習也由著孩子自己的性子,孩子不想學就不用學。

“中國式母親”則通常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其他技能的發展有非常高的期望值,並且相信孩子經過努力一定能夠達到這樣的要求,而讓孩子進步就是她們作為母親最大的職責。“中國式母親”會用盡各種高壓手段,逼迫孩子放棄休息和娛樂,每天花大量時間做功課、練琴、畫畫。

美國原版虎媽教育的目的

蔡美兒的虎媽教育故事

大女兒Sophia在一次數學競賽中拿了第二,蔡美兒非但沒有表揚,還逼著孩子每天晚上做2000道數學題,直到在競賽中奪回第一。

小女兒Lulu七歲時,怎麼也彈不好法國作曲家Jacques Ibert的作品《小白驢》,蔡美兒不肯放棄,逼著孩子日夜不停地練習。Lulu大哭大鬧,甚至把樂譜撕得粉碎,蔡美兒淡定地把樂譜粘好,然後將Lulu最喜歡的玩具拖到她面前進行威脅:“如果明天還是彈不好,這些玩具我會一個一個捐掉。”如果後天也彈不好?Lulu就再也收不到聖誕禮物。大後天也彈不好?生日派對也不用辦了。最後,在無數遍的練習之後,Lulu終於找到了感覺,成功地彈好了這首曲子。在那一刻,Lulu自己也異常興奮,高興地和媽媽擁抱在一起。

大眾的反應

2016年,英國首相卡梅倫還公開呼籲英國的家長們都要向虎媽學習。即使是在中國,虎媽同樣引起了很多的討論。

當年這場討論裡,大多數美國人是不太認同蔡美兒倡導的中國式教育方式的。他們認為,她的教育方式是對兩個女兒的虐待和人格控制,甚至斷言她的兩個女兒將會有嚴重的心理疾病,變成喪失獨立人格、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機器人。

很多支持蔡美兒的人把兩個女孩的成才歸結為“中國式教育方式”的成功,但這樣的結論是非常草率的。

蔡美兒遭受更多的還是質疑、乃至謾罵,有人說她是虐童,有人說她簡直就是塔利班,有人說她不是在帶孩子而是在馬戲團馴獸。她的郵箱裡甚至還收到了不少死亡威脅。

蔡美兒教育的目的

蔡美兒的丈夫看到Lulu被逼著練《小白驢》,他悄悄地把蔡美兒拉到一邊,讓她不要再這樣侮辱孩子,“也許Lulu就不是彈鋼琴這塊料呢?”

但蔡美兒說:“我不是在侮辱Lulu,我只是想激發出她的潛能。”

在蔡美兒看來,童年是人生的訓練期,是培養孩子個性和對未來投資最好的時候。

她逼著孩子練琴、做數學題,真正的目的有兩個:

  • 第一,是培養孩子刻苦的品質,讓努力成為他們一生的習慣。
  • 第二,培養孩子的自信,就像蔡美兒自己說的,“建立自信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你通過努力做到一件原本以為自己做不到的事,這樣的自信誰也拿不走”。

長大以後的兩個女兒對此都非常認可。

Sophia說,雖然練琴的時候很苦,但當她能夠站在臺上演奏、得到大家的肯定時,那種成就感是巨大的,隨之而來也就有了自信,這樣的自信是自己賺來的,因此也更強大。

很多哈佛學生在入校後置身在周圍全是頂尖精英的環境裡常常會不可避免地失去自信,甚至因此懷疑自己能進哈佛全是因為運氣,這就是所謂的“冒名頂替者綜合症”。

但是Sophia說,自己從來沒有過這種不自信,因為她知道自己曾經付出過多大的努力,知道一切都是自己用汗水換來的。

更重要的是,在表面的中國式嚴苛的背後,蔡美兒和丈夫與兩個女兒的關係,其實是非常典型的美國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尊重孩子的興趣和選擇,把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

大女兒Sophia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母親並非像她在書裡寫的那樣冷酷無情,相反她更像是一個朋友,她會尊重自己的選擇,允許她去看說唱歌手的演出,允許她去在後院裝模作樣地學考古學家挖掘文物。

在兩個女兒上大學以後,蔡美兒更是完全放手,從此對她們的所有選擇都不做任何干涉,甚至比一般的美國父母還要更放任,因為她意識到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了。

所以,在這樣的環境里長大的Sophia和Lulu,不但沒有像外界以為的那樣自卑和唯唯諾諾,反而成長得自信獨立。

這樣的能力培養和人格成長才是最重要的。至於考進名校,反而看起來更像是附帶的額外獎勵。

Sophia說,“現在回頭看,正是父母在我小時候幫我打下了基礎,才讓我的人生裡擁有了這麼多的選擇——選擇學校、選擇職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