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和大理寺會審判處岳飛死刑,岳雲、張憲流放,宋高宗為什麼下旨岳雲、張憲斬刑?

一德格天1

首先要糾正一下題主的錯誤之處,一開始刑部,大理寺的判決是“岳飛斬刑,張憲絞刑,岳雲徒刑二年”,也就是說張憲一開始就被判了死刑,可是這個判決引起趙構的不滿,最後趙構改判“岳飛賜死,張憲,岳雲斬刑”,那麼張憲,岳雲為什麼一定要死呢?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必須要搞清楚岳飛因何而死。


可能很多朋友認為岳飛是因為力主迎回二聖極大的威脅了趙構的皇位和插手立太子一事,從而引起趙構的不滿與猜忌,但是如果仔細瞭解一下會發現,岳飛的死並不是因為這兩個原因,因為迎回二聖是趙構最先提出來的,宋朝以孝治天下,靖康之恥後,大宋江山搖搖欲墜,國內起義更是不斷,面對這種內憂外患的局面,趙構只有打出迎回二聖的旗號,才能聚攏人心,一致對外,才能使得剛剛建立的南宋政權穩定下來,所以當趙構打出這個旗號後,朝中內外文武大臣皆以不同形式進行聲援,以表示自己抗金決心,而岳飛也只是其中一個,但是自公元1135年宋徽宗死於五國城後,金國便故意放言要將宋欽宗或者他的兒子趙諶送到開封立為皇帝,建立一個偽政權,像當年的偽楚張邦昌和後來的偽齊劉豫一樣,但影響又比偽齊和偽楚大,因為不管是宋欽宗還是趙諶,他們都有資格取得合法皇帝的身份,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如果金國一旦這麼做了,那麼趙構的合法地位就受到了衝擊,這不利於以後的抗金大業,所以從那以後,岳飛再也沒提過迎回二聖,只是主張收復中原,而且以後不管在什麼場合以什麼形式皆以“天眷(即皇帝的親戚)”稱呼徽欽二帝,以表示自己擁護趙構的決心,插手立太子一事也是得知金國要立趙諶為帝后,向趙構諫言早立太子,以安天下

。況且靖康之恥後當時的朝中文武大臣幾乎皆被俘,此時南宋朝廷上下的文武大臣也幾乎都是趙構一手提拔上來的,可以說是趙構的班底,即便宋欽宗回來了,他們也不會支持宋欽宗復位(很多人說借鑑明朝的奪門之變,但那時和明朝情況完全不同,趙構也完全不用擔心宋欽宗回來會奪位),所以,岳飛被殺是另有原因,而這個原因也是張憲,岳雲必死的原因,這個原因我用一句話來概括—兵權在握,功高震主,雖有忠心,黃袍加身猶未可。

這句話並不難理解,宋朝本身就是武將反叛,趙匡胤黃袍加身而來,所以大宋立國之後,趙匡胤為了防止再出現這種情況,便杯酒釋兵權,並改革兵制,樞密院為國家最高軍事領導機構,擁有調兵權,三衙(即殿前都指揮司,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為國家最高軍事指揮機構,擁有統兵權。從此之後調兵權和統兵權分開,使得武將的權力得到極大的削弱,北宋滅亡後,面對金軍的不斷南下進犯,再加上國內各地不斷的起義,趙構不得不放權給岳飛,韓世宗,劉光世等武將,讓他們自行招募,訓練,統帥士兵,以此來抵抗金軍,剿滅國內叛軍,以安江山。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岳飛的部隊因軍紀嚴整,戰功赫赫而贏得了“岳家軍”的稱號,可是趙構登基後先後發生了苗劉兵變和淮西軍變,苗劉兵變中趙構被迫退位,甚至差點死在叛軍刀下,淮西軍變幾萬將士叛逃金國,使得北伐戰場形勢一落千丈,不得不被動防守。因而趙構對武將是不得不用又很不放心,所以一邊是岳飛和岳家軍名聲和戰功日益顯著,一邊是武將叛亂的陰影時常折磨自己,趙構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岳飛,本來他想升岳飛為樞密院副使,讓他安心做一名沒有軍權的朝廷大員,而這幾乎也是武將能做到的最高的職位了,可惜岳飛太執著,他雖然接受了這一職位,但他還是一心想北伐收復中原,可惜趙構並不能理解岳飛這顆純粹的心,在皇帝的心中

你岳飛不貪戀美色,不愛財,給你高官也不做,那麼你想要什麼?莫非貪圖我大宋江山?如此一想,趙構更是下定了處死岳飛的決心,即便你岳飛不想,難保將來你的岳家軍做不出黃袍加身的事情來!所以岳飛必須死。

最終,趙構借與金國議和,金國提出岳飛必須死這一條件之機,暗示秦檜給岳飛羅織罪名並處死他。可是岳飛死了,岳家軍還在,要知道岳家軍在岳飛的治理下幾乎成了岳家的私人武裝,岳飛以及岳雲在這支十萬人的軍隊中威望很高,岳飛死了,萬一十萬岳家軍擁立岳雲或者其他岳飛的部下反抗朝廷甚至叛出金國就像當年的淮西軍變一樣怎麼辦?要知道當時的岳家軍幾乎是南宋一半的軍事力量,如果這支部隊投了金國,那麼趙構辛苦建立起來的南宋政權會很快滅亡,所以必須殺死岳雲和張憲這兩位在岳家軍中威望甚高的將領,從內部徹底瓦解岳家軍。

其實趙構知道岳飛以及張憲,岳雲是忠心的,只不過他太害怕了,如果岳飛能像韓世忠那樣懂得激流勇退,也不至於落的這個下場,可惜岳飛太過忠義耿直,這支軍隊既有匡扶社稷的能力亦有顛覆社稷的能力,趙構不想冒險,他只想安安穩穩的當皇帝,舒舒服服的過日子,只要不打仗,賠款稱臣也可,只要不打仗,那麼岳飛他們死了,也沒什麼壞處。當然了趙構也並非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在他決定退位後,曾召見大臣說過一句話:“朕在位,失德甚多,更賴卿等掩覆”,我想這應該是他的心裡話吧。

我是鹹魚,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鹹魚閒聊

強大的歷史史料證明,秦檜沒有替趙構背鍋,他是殺嶽的主謀!

首先是秦檜殺岳飛的目的。

岳飛被殺,是議和的結果,主謀是金國派來的內應秦檜。《大金國志》卷7和卷24記載:金國天會八年秋,金國上層在黑龍江柳株開會,議定讓秦檜做為金國的內應潛回南宋。在這次會議上有人首先提出派張孝純,粘罕認為不妥,言道:“此人河東失節,人誰不怨,便去如何得位?得志,唯有檜可用”。在金軍再次南侵時,秦檜做為金國撻懶軍的“隨軍轉運使”南下,在金軍圍攻楚州時,秦檜曾為金軍寫檄文勸降楚州軍民,被楚州軍民嚴辭拒絕。秦檜運用親屬關係積及勸說各城守將投降,在他的斡旋下,秦檜的岳父獻撫州,秦檜的妻弟獻洪州,秦檜岳父的哥哥獻袁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28和卷29、《大金國志》卷13)。1130年,四年前被金軍俘虜的秦檜,忽然攜全家南歸,他的目的就是促成議和,然而世人不知的是金人或者說秦檜手中的王牌根本不是二聖,而是趙構的生母韋賢妃。‘

此外《宋史·秦檜傳》〈兀朮遺檜書〉記載:“‘汝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必殺飛,始可和’。檜亦以飛不死,終梗和議,己必及禍,故力謀殺之”。秦檜做為金國內應,執行金國主子“殺嶽換和平”的指令,陷害岳飛,假傳聖旨謀殺岳飛,這是岳飛之死的真正原因。

然後是秦檜殺害岳飛的過程。

戴建國先生曾從司法與文書形成程序角度,對岳飛“詔獄”問題提出過自己的看法。 世傳高宗曾下達“岳飛特賜死”的詔書,這道詔書的史源,附見於事後抄錄的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刑部、大理寺申進尚書省札子,對於下達詔旨的日期則無交代。但問題是,岳飛正是十二月二十九日被殺。在同一天裡面,刑部、大理寺將案卷申進尚書省,然後取得聖旨、形成詔書,再將岳飛殺害,這是不可能的事。因為詔書的形成有其複雜的程序。故戴先生認為合理的解釋,極可能是秦檜先斬後奏,迫使高宗追認而倒填聖旨,故而這道詔旨違反常例,未註明日期。


與此相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載主審官第一次向高宗彙報岳飛案,是在岳飛被殺半個月之後。這與岳珂所述岳飛之死“初無有旨也”的說法相符。

鄧廣銘先生在早期的研究中也已經指出,岳飛案有“詔獄”之名而無詔旨之實。

尤其要注意一個細節:在現在可以查到的記錄中,秦檜上報日期是岳飛等人被殺當日,一般這樣的奏對程序至少也要用個十天二十天的。

有一個重要線索是:秦檜死後不久,在趙構所發佈的一道詔令中,對秦檜的擅生殺之權的事也已經加以揭露了。據《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紹興二十五年十二月甲申載:詔:命官犯罪,勘鞫已經成,具案奏裁。比年以來,多是大臣便作“已奉特旨”,一面施行。自 今後,三省將上取旨。這裡面的所謂“大臣”,當即專指秦檜而言;所謂“便作‘已奉特旨'”,實即“假傳聖旨”亦即“矯詔”的同義語。“具案奏裁”的意思是在定案前必須把案情的具體細節奏報上來,由高宗自己裁定是否定罪。“自今後,三省將上取旨”,其意是,從今往後,三省(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為大臣治罪必須通過皇帝的裁決才能實行。就是說以前常有假傳聖旨濫殺大臣的事發生,高宗以此旨委婉的警告了秦檜。在此詔中雖則未將岳飛獄案明確指出,但其必然把這一獄案包括在內,卻是斷然無疑的。

彼此之間相互印證的是在《宋史·刑法志(二)當中,就更明確地指出,岳飛父子和張憲的冤獄,完全是由秦檜矯詔所造成的。其文曰:“詔獄本以糾大奸慝,故其事不常見。(紹興)十一年,樞密使張俊使人誣張憲,謂收岳飛文字,謀為變。秦檜欲乘此誅飛,命万俟卨鍛鍊成之。飛賜死,誅其子云及憲於市。……飛與舜陟死,檜權愈熾,屢興大獄以中異己者。名曰詔獄,實非詔旨也。其後所謂詔獄,紛紛類此,故不備錄雲”。

最後趙構為何會任由秦檜架空自己呢?

趙構要的是他生母韋氏。《宋史》卷2《韋賢妃傳》)。宋高宗派王倫去向金國統帥撻懶乞求,表示只要金人肯答應他的講和要求並能放韋太后迴歸南宋,其他一切條件都好商量。『帝以後久未歸,每顰蹙曰:「金人若從朕請,餘皆非所問也」』(《宋史》卷243《韋賢妃傳》)。

再來看看結果:岳飛死後,金國很守信用地開始執行紹興議和的內容:送回宋徽宗屍骨(據說棺內無屍骨,被點了天燈)和趙構生母韋賢妃!宋欽宗象狗一樣求韋氏帶他回去,只求為太乙宮主(道教)!韋氏答應幫忙但沒有!

韋賢妃被送回南宋之後,趙構甚至還篡改生母韋賢妃的年齡(增大十歲)以掩蓋她在金國受辱生下兩子的事實,把她封為韋太后!

因此趙構為救生母韋賢妃不惜任由秦檜操作殺死岳飛,實為葬送南宋王朝的第二大罪人!而秦檜賣國通敵、陷害忠良、傾覆南宋的罪行堪稱鐵證如山,證據確鑿、不容否認!因此岳飛冤案的主謀正是秦檜而不是趙構!

在此添上我去年所寫三首古體七言詩以紀念偉大的民族英雄岳飛!

《懷嶽武穆一》明月山脈

北顧汴京萬馬喑,

十年軍功一朝棄;

千古奇冤英魂泣,

誰為太后挽車衣?

《懷嶽武穆二》明月山脈

十二金牌催南歸,

黃河濤濤至此回;

惟願江山沐聖輝,

風波亭前是秦檜。

《懷嶽武穆三》明月山脈

冷月忠魂絃斷音,

良人征戰幾時還;

至今猶恨臨安雪,

不記當年紅梅染。


明月山脈

那是因為,紹興十一年時的宋高宗終於想通了一個問題,他發現,他自己最大的敵人,不是金人,金人已經是強弩之末,滅亡南宋已是不可能的事情了,金人最多不過是想從南宋身上敲詐點好處,現在自己最大的敵人是國內的“主戰派”們,以岳飛為首的主戰派們,反對自己跟金國簽訂喪權辱國的和約,高宗沒有什麼收復河山的宏圖大志,他就是想過點好穩日子,享受享受當皇帝的愜意,以前因為金國想要滅亡南宋,他不得不奮起抗戰,現在既然金國轉變了滅亡南宋的政策,他也就滿意了,至於稱臣賠款割地,這些都是“身外之物”,不在乎的。

但是他不在乎的東西,南宋朝廷上下文武大臣士民走卒卻在乎得很,紹興和議和內容傳回來,朝野上下一片反對之聲,文臣士子們反對的理由都很正當,君父之仇不共戴天,宋高宗不好說什麼,只能講些休兵息兵、忠孝不能兩全的說辭來搪塞過去,所以反對的聲音一直很高,因為大家沒有被說服。怎麼辦呢?殺幾個人,殺一儆百,把反對的聲音壓下去。

所以岳飛只有死,在宋高宗看來,才能把主戰派的氣焰打下去,但高宗、秦檜一夥羅織岳飛的罪名,搞了二、三個月,始終搞不出個名堂來,無法做成“鐵案”,“莫須有”三字表明,就連秦檜也是“心虛”的,所以秦檜主持下由刑部和大理寺擬的判決書中,將岳飛處的,張憲處絞(注意,題主所說的張憲流放是不對的),岳雲是“徒”,“徒”不是流放,而是“服役”,但宋代官員犯“徒”刑,是可以“以官當徒”的。

也就是用官職抵消徒刑,一般會以罷官罰款來“抵”徒刑,所以如果按這個“徒”的判決,岳雲的處罰就實在是太“輕”了,因為他岳飛謀反的大罪啊,殺了岳飛,卻如此輕判岳雲,會讓人覺得宋高宗一夥“心虛”,會讓主戰派覺得宋高宗“投降”決心還不夠,覺得我們只要再努力一下,說不定能讓皇上回心轉意,不向金國稱臣、割地、賠款了。而這是宋高宗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殺岳飛就是為了震懾主戰派,主戰派中大部分是“文官”,反對和議的理由也是為了“君父”,宋高宗雖然生氣,卻拿他們沒辦法,最多讓他們罷官回家歇著,武將裡面,韓世忠當年在明受之變的時候積極勤王,對高宗有“救命之恩”,如果在岳飛和韓世忠兩個中選一個來殺的話,肯定選岳飛。但殺了岳飛,不殺岳雲的話,就起不到“表決心”的效果,所以高宗決定把“壞事做絕”,讓忠臣義士們對他徹底“絕望”,殺了岳雲,就是要向那些忠臣義士們宣佈,朕就是這樣一個昏君,你們不要指望我帶著你們收復失地,還我河山,我就是迫害忠良,自毀長城,自甘墮落,你們不要對我有期望,宋高宗這樣的“勇氣”,在整個歷史上確實是非常罕見的。

因為他要做的“和議”,確實太需要勇氣,和約中賠錢是小,稱臣是大,高宗不但要向金國稱臣,還要接受金國的冊封,他在給金國的誓表中說要“子子孫孫,謹守臣節”,而金國還派使節來正式冊封趙構為宋帝,“冊命爾為帝,國號宋,世服臣職,永為屏翰”。換句話說,在名份上、在法理上,南宋已經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只是金國的附屬國罷了,這是宋朝人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的和平,這不是和平,這是投降啊!就連秦檜都有點受不了,最後還要高宗開導他,高宗給他講“夷狄不可責以中國禮”,這完全是精神勝利法,意思是說稱臣冊封這些“中國”的禮儀,對我們中國才有用,因為夷狄沒文化,所以對夷狄是沒用的,不過是玩文字遊戲,不要在乎這些東西。

正是靠著這樣的“決絕”,紹興和議才最終達成了,高宗也才最終過上了二十年的太平天子的生活。所以岳飛要死,岳雲也必須死。其實,宋高宗一向在製造冤案迫害反對派的時候,通常是對主犯以外的從犯表示寬大的,但岳飛一案實在是讓他下不了臺,如果岳飛死得不那麼大義凜然,秦檜真的能夠找到岳飛“謀反”的鐵證,那時宋高宗大概可以不殺岳雲,而岳飛偏偏又是麼的偉大,那就只有讓岳雲跟他一起陪葬了。


只愛潘多拉

謝諸位邀




題外之外


沒想到專業人士的水平如此業餘,回答歷史問題不採用歷史資料不說,被人質疑的回應也特別無力、無聊,職稱真好拿。@只愛潘多拉

早料到@曉風2016.會擦乾眼淚,精神抖擻地出沒在黑嶽第一線

沒想到有人居然就信了



先來看岳飛《謝議和赦表》到底長什麼樣吧
~《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九十二》

當然,以@曉風2016.的ⅠQ估計,這份東西里的字基本上能認識個七七八八,到底講了些什麼肯定是一頭霧水。但是題目人家懂啊~

謝天謝地,趙老大終於講和了,接下來一定是大赦天下,名單和表格都列出來了

@曉風2016.的小學語文老師可後悔了:當年怎麼沒讓這個蠢貨把地板站穿

秦檜可後悔了:……草踏馬……這ⅠQ……報應啊!




題外(一)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初二,秦檜向趙構報告了一個特大喜訊~剛在陝西捱了頓胖揍的金大爺已經與鐵血強宋達成了初步議和條款


趙構擦了擦鼻涕,開始憧憬未來的美好日子


初九,趙構
以西晉為例,暢談未來朝政格局,重點強調了尊卑有序的“禮”。秦檜當時腦子沒反應過來:嘛意思?



墊著枕頭想了一夜,秦檜終於想明白了~“尊卑之別?不就是想讓俺這個宰相聽他的話唄,那可不行”,於是

初十,秦檜對趙構說:聽從臣下諫言的皇帝才是好皇帝

趙構馬上真誠地表示:俺就很聽話啊,俺一丁點野心都沒有呢


十六日,趙構再次表示,俺要和以秦丞相為首的士大夫集團和諧共處,俺有俺的價值觀,俺也尊重士大夫們的行為模式,有什麼事儘管大膽放手去幹,俺絕不會責怪你們



二十九日,癸巳,岳飛被害獄中



紹興十一年正月初十,趙構再次報告學習心得~以古法治國

臣下表示很滿意趙構的學習態度並教導他要學就要學透徹,不要象某副教授一樣學個半罐子就出來霍霍人,尤其要搞好跟大臣的關係,只有大臣們高興了你才能快活似神仙


正月十四,戊申,趙構第一次聽取万俟卨和週三畏報告岳飛案詳情


二月初六,趙構以三國時期“魏”
、“吳”關係比喻當下金、宋關係

經過縝密分析,趙構得出結論~

“只要不出孫皓那種敗家子,俺大宋就能永遠屹立在大江之南”

這番話同時也間接承認金國對江北的統治權


三月初八,趙構進一步說明自己治國之古法是仿效上古行無為而治,表示要學趙匡胤的英武,誓保江南;學趙禎的仁惠,厚待以秦丞相為首的中興大臣


三月底,喜迅傳來,飽經滄桑的韋太后踏上了回南宋的路

分析一下

當年趙構的老爹、老媽、老婆、兄弟、姊妹北狩時,河北兵馬大元帥趙構沒有去跟金兵拼命,而是帶著幾萬人跟金兵玩躲貓貓

韋太后在金國幾次倒手,趙構喜當大哥

邢秉懿在浣衣院做頭牌,金人以親近南宋皇后為榮

趙構憤怒了嗎?應該、偶爾、也許、或者、其實吧

這次議和,趙構去帝號,稱國主,向理論中的仇家上表“臣構言……”


從金人的角度看

韋太后已經人老珠黃,肌膚鬆弛,續繼留著只是浪費糧食,唯一的誘惑力只是身份,真要幹個什麼,卻是很倒胃口的一件事

作為趙構的親孃,身份特殊,在南宋地位尊崇,在金國卻連奴婢都不如,于軍於政都無關緊要

現在有人主動要求承擔起替韋太后養老的責任,何樂而不為


從趙構的角度看

俺跪也跪了,地也割了,銀子也許了,岳飛也殺了,秦檜也封賞了……金大爺卻一點表示都沒有,不免讓俺忐忑不安啊

現在終於可以迎回親孃了,這也算是金大爺的一種回應吧

就好比談戀愛,定情信物的意義不在於那玩意值多少錢




題外(二)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四十三》.李心傳

岳飛入獄後,主審何鑄認為岳飛無罪;週三畏認為即便要治罪,頂多也就是“徒二年”,這種輕罪在宋朝完全可以以錢贖,直到換上萬俟卨。岳飛從未認罪,絕食明志
~《要錄.卷一百四十三》.李心傳

紹興三十二年十月,孝宗即位剛四個月就以趙構的名義追復岳飛原官階,贈諡“忠愍”

“愍”即“憫”,“忠愍”的意思就是“受了冤枉的忠臣”,但是這個諡號很打趙構的臉

為了照顧趙構那張老臉,沒多久,就將岳飛的諡號由“忠愍”改為不帶感情色彩的“武穆”

再結合宋史看
岳飛的子孫六人受恩蔭

宋朝恩蔭氾濫,但是罪臣的子孫不享受這個福利。蔭岳飛子孫就是承認岳飛無罪

承認無罪、蒙冤,追復原官,贈諡,這就是徹底平反


秦檜、万俟卨這些傢伙當時沒被追責有三個原因

1.孝宗初期,戰和不定。追究奉金人命令行事的人罪責向金人傳遞的信號就是“俺要徹底跟你翻臉”

2.兩宋誣陷武將是很正常的事,很少有人因此獲罪。(參考我在問題“如何看待宋朝末期士大夫無恥的現象”下的答案)

3.趙構還活著




題外(三)


呂中認為岳飛蒙冤的原因在於秦檜


想金人所想,群起而誣之的原因在於張俊、万俟卨等人急秦檜之所急


王明清說,閱覽岳飛
案始末,不由痛心,恨不能將那夥無恥之徒“正典刑”


~《中興遺史》

明白記載,秦檜命令就在這一天(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將岳飛案作完全終結

所以,無論從史實記載還是趙構聽取岳飛案日期記載看,秦檜矯詔殺害岳飛是板上釘釘的事


~《龜鑑錄》

大致記載了趙構對岳飛的倚重

聽說檜粉想把殺害岳飛的責任全部推到自己頭上,趙構紅著臉表示:“俺有一句英文不知當講不不當講,mmp,mmp,two”




題外(四)


其實,趙構、秦檜
、張俊、万俟卨這幫人比@曉風2016.要臉,他們至少知道岳飛案是完完全全的冤案,所以

不許提,不許申訴、不許受理與岳飛案相關的一切事宜

哪象@曉風2016.這個蠢貨連黑都只是不要臉地為黑而強黑




正題


張憲是因為不知道接到岳雲一封不知內容的信箋後,企圖割佔襄陽,結果弄得鄂州百姓人盡皆知,人心大惶,以“謀逆”獲罪

(這件事也是漏洞百出,徐夢莘在寫到“張憲謀逆”的時候直指其“真穢史也”)


張憲處絞刑,岳雲徒三年,這就產生了一個司法邏輯錯誤~主謀輕罪,脅從重罪

為了補上萬俟卨留下的漏洞,秦檜將岳雲和張憲都改判為“以軍法處”

這樣看起來整個案情才合理一點嘛

@曉風2016.跟老祖宗多學著點




為國釣魚


答:首先得說明,大理寺對岳飛三人的判處是在“莫須有”的背景下判定的,也就是說,是在拿不出證據的情形下,用“也許有”的措詞定下來的,這本身就無比冤枉,宋高宗還在原基礎上痛下殺手,追判岳雲死刑,這就充分露出了其森然兇殘的嘴臉。

原先,御史中丞万俟卨在秦檜的指使下,用極其不要臉的方式來偽造口供,私擬岳飛三人的罪名:

一、坐嘗自言己與太祖以三十歲除節度使,為指斥乘輿,情理切害;

二、敵侵淮西,前後受親札十三次,不即策應,為擁兵逗留,當斬;

三、長子左武大夫、忠州防禦使、提舉醴泉觀(嶽)雲,坐與(張)憲書,稱“可與得心腹兵官商議”,為傳報朝廷機密事,當追一官,罰金。

這三條罪名中的第一條,是說岳飛向外界誇耀自己和宋太祖一樣,都是三十歲得授節度使之職,意思是岳飛語中隱含著要成為宋太祖的人物(謀反)。

這條罪狀,也許是道聽途說,也許是無中生有的編造,既無人證,又無物證,如何定罪?

退一萬步說,即使岳飛真說過這樣的話,也許也只是單純炫耀自己戰功來得早,職位升得快,又豈能充當得上謀反大罪?

所以,這條罪狀之後,沒說懲罰辦法。

第二條,“不援淮西、擁兵逗留”,這一條果真成立,按當時律法,是當斬。問題是,紹興十一年春淮西之戰中,岳飛並沒有“擁兵逗留”,而是按照宋高宗的札令東奔西馳,雖然沒能與金兵交上火,但那是受時間、空間以及訊息傳遞各方面限制造成的,被硬扣上“擁兵逗留”的帽子,只能說,欲加之罪,無患無辭?!

第三條,說岳雲寫信給張憲,信中有不可告人的陰謀,但這根本就是一封子虛烏有的信,用秦檜合夥人張俊的話來說,這封信被張憲“燒了”。這張口就來的一個“燒了”,如何能讓天下人信服?

所以,對岳雲的判處是“當追一官,罰金”。

在万俟卨的主導下,大理寺左斷刑少卿薛仁輔、大理寺丞何彥猷、李若樸等人違心地作出了這樣的判決:將岳飛處斬刑,張憲處絞刑,岳雲處徒刑。

可以說,這已經是量刑嚴重過當了。

但宋高宗卻認為量刑過輕,說處岳飛斬刑死得太痛快了,不足以警示後世,岳雲罪與張憲相同,怎麼可以免遭死刑?提起硃筆批覆為:“岳飛特賜死。張憲、岳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仍多差兵將防護”。

“岳飛特賜死”是怎麼一種死法呢?

正史沒有記,但《建炎以來朝野遺記》有詳細記載:“其斃於獄也,實請具浴,拉脅而殂”。

這“拉脅”,是古代中國的一種死刑執行方法,據《酷史傳》記,是由力士用大鐵錘猛擊犯人雙肋,直至肋骨斷落、心臟碎裂而死,可謂滅絕人性、慘無人道。

這麼做,明顯就是要以岳飛的死來警示、震懾當時的掌兵武將了。

由此可知,宋高宗不肯放過岳雲,要岳雲陪岳飛、張憲同死,也是要達到這種目的。

當然,另一方面也是要斬草除根、免除後患。

有人可能會問,如果真是要斬草除根,岳飛不是還有嶽雷、嶽霖、嶽霆等幾個兒子嗎?為什麼不來個一鍋端?

很難說宋高宗沒這麼想過,但岳飛那幾個兒子,次子嶽雷才十二歲,三子嶽霖、四子嶽霆更小,黃口稚兒,而岳飛的謀反之罪又沒坐實,真沒法下手。

最後補一句,關於岳飛之死,數百多年來是公認的千古奇冤,現在卻有一小撮人不知怎麼回事,一個勁兒地拍手稱快,說,這是活該,誰叫他迎二聖?誰叫他建議立儲?誰叫他功高震主?

我寫《這才是岳飛》,有讀者向我提出:岳飛的存在都已經威脅到南宋朝廷了,宋高宗能睡得安穩嗎?殺他有什麼冤了?

我非常無語。

不想展開說了,只想提醒一句,不管宋高宗出於哪種齷齪心理要殺岳飛,在沒人任何真憑實據的情況下,胡亂捏造了幾個罪名就給人定罪開斬,就是冤案。


覃仕勇說史

其實岳飛之死皆因“岳家軍”。岳家軍是岳飛的私募武裝。趙氏江山本就是靠武將反叛取得,所以整個兩宋是厚文薄武的時代。常常以文官代行武職,武將對所轄兵馬不熟悉,甚至無法轄制。軍中士卒裝備差,訓練應付,管理混亂,都是北宋敗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說白了,從開國皇帝開始,趙氏就對武將時時揣摩,事事提防。如果對岳飛明升暗降,再派心腹掌控“岳家軍”的策略可行的話,高宗是絕不會殺害岳飛的。畢竟,沒人願背千古罵名。正是因為“岳家軍”是私兵,只認岳飛,不識高宗,所以不但岳飛要死,岳雲也必須要死。沒了主心骨的“岳家軍”就像一盤散沙,想怎麼弄,就怎麼弄。這就是皇帝心中的計較。在皇帝眼中,皇權寶座才是最重要的。什麼北伐,什麼迎二帝,都是無所謂的事。只有坐寶座,定江山才是重中之重。那些蠻夷,最終也成不了什麼氣候,早晚要被宋打敗的。事實證明,金、夏最後都被蒙古消滅。之後,忽必烈採取了史上第一次戰略大包圍,歷時數載,才真正滅掉宋朝。岳飛之所以獲罪是因其是一介莽夫,使高宗不能“安眠”。所以,一個“該死”,一個“該殺”,這對君臣,誰也怨不得誰!


彈指風雲動

就是要斬草除根啊。

在1140年和1141年,兩次淮西保衛戰中,岳飛與趙構在軍事戰略上的分歧已經到了無可彌補的地步,二人的關係也已經難以修復。

趙構堅定的認為,岳飛飛揚跋扈,已經超出自己的控制,必須剷除,才能鞏固自己的皇位。所以,他與趙構狼狽為奸,羅織罪名,將岳飛和岳雲、張憲,抓進大牢,準備一併殺害。

趙構明白,岳雲是岳飛的親兒子,張憲是岳飛的頭號心腹大將。岳飛的親軍背嵬軍,由岳雲掌管;其他諸軍,則由張憲統領。岳雲與張憲,能征慣戰,是岳飛的左膀右臂,在岳家軍中有著極高的威望。

如果殺了岳飛,而不殺此二人,不管講他們流放到什麼地方,哪怕是天涯海角,他們都有可能召集舊部,東山再起。如此,豈不是養虎為患。

所謂“無毒不丈夫”,趙構蛇蠍心腸,當然要斬草除根,以絕後患!

正因為,恨極了岳飛、岳雲、張憲,也怕極了岳飛、岳雲、張憲,趙構才無恥的下了毒手,自毀長城。遺臭萬年。


上將噯福斯

明朝的學者文徵明曾在《滿江紅·拂拭殘碑》一文中寫過這麼一句:

“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

用十分隱晦的方式暗示了,殺害岳飛、岳雲等人的罪魁禍首就是宋高宗。



秦檜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只是宋高宗心思的實際執行者,因為古人“尊者諱”,所以皇帝再無恥,是不可能作為主謀寫入歷史的,但公道自在人心。

事實上,刑部大理寺的判決結果是秦檜交到高宗皇帝手裡的,內容是:

“岳飛斬刑,張憲絞刑,岳雲徒刑二年”

宋高宗對比十分不滿,將結果改為:

“岳飛賜死,張憲、岳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多派兵將防護。”

趙構的這種擅改判決的做法源自何處呢?

自趙構登基後,那個在金營中不卑不亢,表現出彩的康王趙構,已經成了一個只會在窩裡橫,氣死宗澤,殺死勸他不要逃跑的衛士,變成了一個只關心自己皇位穩不穩固的慫包皇帝。

為何殺死岳飛,又要殺死岳雲?因為幾件事情的陰影。



淮西事變的陰影

呂祉受朝廷之命,前去淮西接管劉光世的部隊。

呂祉本是文官,眾將不服,要求朝廷讓岳飛接管他們。

要求被拒絕,部將殺呂祉,全軍五萬餘集體叛變,投靠偽齊朝廷。

北伐因此擱淺。這給趙構心裡蒙上了一層陰影。

如今宋朝的能戰之兵,都是由各路將軍說了算,可以說是私家武裝,什麼岳家軍、劉家軍,竟沒有一個只忠於皇帝的。

這讓剛建立南宋朝廷的趙構深深地不安,更何況,如今的劉光世部是想投靠岳飛的,哪一天岳飛如果反戈一擊,再如他先祖一樣來個黃袍加身,自己還能怎麼樣?

退一步講,岳飛忠君報國,但保不齊他的兒子孫子也如此,畢竟這“岳家軍”姓岳,是可以繼承的。

這也是岳飛被處死,岳雲也難逃一劫的最大原因。



完美人格的忌憚

岳飛,是個有著聖人般的品格,不貪財,不好惹色。

為人謙遜好學,治軍嚴明,不擾民,不貪功。

而且具有很強的自我約束能力,曾經因愛喝酒被皇帝勸說,從此便滴酒不沾。

皇帝賜他豪宅美妾,都被他退了回來。

不貪財,不怕死,不好色,那你圖的什麼?

像高宗趙構這種人是不能理解具有更高層次追求的岳飛的。

所以,趙構把這種追求按他的層次去理解了:你貪圖的是我的江山。

所以岳飛的悲劇他自身的完美人格,以及有這麼一個低層次而又妄加揣測的君主造成的。

岳飛聖人般的品行影響太大,以至於讓他的後人威望也很高,這就是趙構殺岳飛,又不忘改判決,殺岳雲的第二個原因。



“直搗黃龍,迎回二聖”的口號

這是岳飛北伐時的口號。卻觸動了高宗的敏感神經。

秦檜有一次給高宗皇帝面前畫了三個太陽,暗示高宗“天無二日,國無二君”,更何況金國那邊有趙構的父親和哥哥。

秦檜的比喻讓趙構恨起了岳飛,這也是他打心底裡不希望岳飛能成功北伐的根本原因。

除了上面的原因,一心求和的趙構一句一個“臣構”的向金國搖尾乞憐,而殺死岳飛和岳家軍將領,替金國除掉眼中釘,便是趙構談判桌上的一個大籌碼。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下跪不應只有佞臣,還應該有趙構這個昏君。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我原本也是不贊同宋高宗的,但是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站在客觀的第三人立場,不考慮任何利益和情節,不考慮任何利益和情節,不考慮任何利益和情節。我贊成高宗的做法。

一。背景,北宋已滅,兩帝及宗室大批被俘虜或被殺死,趙構是在風雨飄零之中建立的南宋。至岳飛死前,戰略格局是宋金大致於淮河一線對峙,南北對立之勢已經初步定型。

二。統治根基。趙構的統治根基可以說已經是宋朝建立已來的低谷,皇權之下是日益驕縱的各路軍閥山頭。這已經不是戰或者和的問題,這對於趙構和大宋來說,是一個生與死的問題。

三。充分假設與最優選擇。

1、趙構支持主戰派,各路大軍頭分頭並進——北伐!

1.1北伐敗。軍閥手中本錢敗光,戰略格局改變,金人南下,大宋玩完。

1.2北伐不勝不敗。軍閥尾大不掉,皇權依舊不穩,戰事不結束,也無益於國計民生。

1.3北伐勝。一路打到黃龍府。可怕的事情即將發生。趙構沒有一個穩定的班底,也沒有一個能鎮住各路元帥的核心,到了百勝無以賞,百勝無以升的時候,這個時候絕不是什麼迎回二帝的幌子,在權利面前這些都是口號,都是籌碼,趙家以及南北朝、五代的皇帝都是怎麼來的,誰不知道?分封天下,這是不可能的!為什麼要你來切蛋糕?黃袍加身這樣的戲會演的大有人在。

2、趙構支持主和派。維持既得利益。這些人包括趙構原本是到不了如今高位的,多謝金人(滑稽)。維持大宋皇權和趙構的中心地位。這就面對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國內的主戰派和主和派的對立,暗潮洶湧這在岳飛死前甚至可能超過當時的兩國對立程度。

那麼,對付各路軍閥,怎麼辦?還不是老套路,能拉攏的拉攏,能打壓的打壓,實在冥頑不靈不跟中心()站一起的想招幹掉。

歸根到底是權利以及未來時段權利分配的問題,所有理想,所有報復,所有什麼議和歲幣,口號,實的虛的,什麼戰爭,北伐,迎回二帝,都是為政治服務的。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戰爭是流血的政治。

我個人非常佩服岳飛,我覺得應該是一個非常完美的人,畢竟隔了快一千年,所知的肯定不太真實,還是很佩服他的人格和軍事才能,當然還有那首滿江紅。

但是,無論岳飛或者趙構的初衷是什麼,他的理想及所為是否符合他的本心,是真或是假,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趙構想明白了,岳飛沒想明白,或者,岳飛想明白了,可是抗拒不了自己的完美人格,而不去做。

一旦身處其中,無論你怎樣想,都不得不服從政治。

現在講四講四有,岳飛可能後面七個都做到了,可是沒有做到第一個——講政治。


八風不動穩如山

這個就是戰爭結束了,留下軍閥皇帝覺得不安全,況且岳飛反心已漏,在淮西戰場大後方江陵坐山觀虎鬥,不聽調令援救皇帝而坐等金兵消滅皇帝,所以岳飛想反不可能沒有同黨,岳雲張憲就是同黨,秦檜想網開一面但皇帝不會同意,就比如韓世忠問秦檜張憲和岳雲有什麼罪,秦檜回答莫須有,就是難道沒有嗎的意思,韓世忠被秦檜一言點醒嚇出一身冷汗,因為韓世忠也是軍閥,和金合議戰爭已經結束了,韓世忠想到了自己的命運,手握大軍和平年代皇帝必定猜疑,但韓世忠是聰明人從此不問政事天天玩女人喝大酒倖免遇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