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那麼清楚,副作用又小,為什麼還要做對人體傷害非常大的CT?

Strange123

首先,之所以大家都在說CT傷害大,無非就是因為其電離輻射。但是,有句話叫做,脫離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電離輻射的危害同樣如此。

在我們的生活中,輻射是無處不在的。一般來說,輻射分為兩種,一種是手機,微波爐等家用電器導致的電磁輻射,這種輻射的危害請放心的忽略。另一種叫做電離輻射,這是由放射性物質引起的,而CT檢查就需要暴露在電離輻射中。

但是,除了CT檢查,我們的生活中,本身也會面對本底輻射。這是由於,我們的空氣中,土壤中,水源中,放射性物質無處不在,這些放射性物質所導致的基礎輻射量較徐敏本底輻射。本底輻射的劑量,只要一年不超過2.4msv一般不會對人造成傷害。

而除了本底輻射以外,國家對於普通人一年所能承受的輻射上限也作了規定,一般是1.0msv,而這也剛好是一場CT的放射劑量。而現在隨著低劑量CT的出現,只會越來越安全。

最後,不同於普通人,對於放射從業人員,國家規定的輻射上限為50msv。。。換言之,這個範圍以內,都可以理解為不會對人體造成健康的影響,而且這個劑量,普通人也是萬萬接觸不到的。


來自星星的萌醫生

作為一名放射科醫生,這兩種檢查我們再熟悉不過,首先想替CT喊個冤,雖然CT檢查是存在輻射的,但是隨著CT技術的發展,設備越來越先進,人們做一個CT檢查所接受的輻射劑量也越來越小。其次,輻射對身體是有一定的危害性,但是受檢者並不是長期或大劑量受照射,所以做一次CT檢查就致癌的概率小之又小,所以,CT檢查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可怕。

接下來我們說一說核磁檢查,在許多非醫療工作者的心目中,核磁檢查不但高大上,而且無所不能,屬於影像學檢查的終極大boss。的確,核磁的優點數不勝數,核磁沒有電離輻射、核磁對於血管的顯示可以不需要對比劑、核磁的軟組織分辨率高,對於很多肌肉、韌帶的顯示優於CT,而且核磁對於許多病變的臨床分期、病變的周圍侵犯及遠處轉移的評估都優於CT檢查,尤其對於顱內大多數病變,核磁比CT更具有優勢。

但是核磁還是有很多侷限性的:

另外,核磁檢查受線圈的侷限,並不能進行快速的全身掃描,對於一些臨床的特殊需要,不能很好的滿足;還有核磁的層厚較CT厚,一些微小的病變存在漏診風險。

總結起來,兩種檢查各有各的好,不能相互取代。根據臨床需要,做最適當的檢查,得出最準確的診斷是影像學檢查最大的意義。


放射科楊大夫

磁共振(MRI)有很多優勢,對中樞神經系統,脊柱,腹部,子宮,前列腺,小關節,以及軟組織的分辨率高,對病變檢出率高。

MRI並不是適用於所有病人:

1,金屬置入術後,心臟起搏器是MRI的絕對禁忌症,血管支架,骨折術後固定鋼釘現在很多材料都是鈦合金材料,沒有磁性,但金屬材料在磁場中會發熱,不利於傷口癒合;

2,MRI不適用急重症患者,檢查時間長,檢查床,心電監護是絕對不能進入MRI檢查室,不利於患者急救;

3,不是適用於急診病人,急性蛛網膜下腔出血,顱骨骨折,MRI不能清楚顯示,容易漏診,誤診。MRI檢查時間長,通常需要排隊預約,不適用於緊急病人;

4,幽閉恐懼症病人及懷孕期者不適用於MRI;

CT也是有很多優勢的,CT掃描時間短,對患者適應範圍廣。

對顱腦外傷病人的腦出血及外傷骨折檢出率高。

對肺部的病灶檢出率高。

隨著技術的發展,低劑量CT技術的運用越來越廣泛,輻射劑量也越來越小,只要不頻繁做CT,對人體的影響是很小的。

在選擇檢查方式前還是要結合自身情況,根據醫生建議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檢查。


重症醫生康駿朋

磁共振和CT機外觀看起來差不多,原理卻是截然不同的。

磁共振是將人體置於特殊的磁場中,引起氫原子核共振,並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頻脈衝後,氫原子核按特定頻率發出射電信號,並將吸收的能量釋放出來,外部傳感器接受能量信號,經計算機處理生成圖像。

CT利用X線圍繞人體的某一部位作從多個角度進行照射,經過計算機分析得到組織的斷層圖像,克服了普通X線檢查組織影像互相重疊的問題。

CT和磁共振檢查各有優缺點。

2 CT價格便宜。磁共振機購置和維護成本遠遠高於CT機,而且由於檢查速度慢,患者數量相對要少得多,平攤成本也會更高。雖然隨著技術的普及,其檢查價格將來會越來越低,但是目前來說,CT檢查價格還是有明顯的優勢。

3 某些部位和疾病的檢查,CT比磁共振更清楚。肺部病變,骨骼病變,腦出血,胃腸道檢查。CT比磁共振的效果都更好。冠狀動脈的CT造影掃描,目前磁共振還不能替代CT檢查。CT增強掃描對於判斷髮現血供豐富的腫瘤,也比磁共振更有優勢。

4 某些患者不適合磁共振檢查。 磁共振檢查時間長,而且噪音巨大。有幽閉恐懼症的患者不適合檢查。體內有金屬植入物的患者,也要慎重。比如有心臟起搏器的患者,也是不適合檢查的。

5 CT和磁共振的影像有時需要互為補充。由於成像原理不同,CT和磁共振形成的影像並不是一樣的。同一個病變在兩種檢查方法下,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這對於我們判斷病變的性質是更有幫助的。這也是為什麼有時醫生要求兩種檢查都要做。

總結

磁共振相對CT檢查的優勢,主要在於對軟組織、肌肉、神經組織等解析度更高。而X線對於這些組織穿透力過強,所以分辨能力要差一些。而CT機的主要優勢在於適用範圍更廣、檢查速度快,價格更低、普及率更高。CT機的輻射量也沒有大家想得那麼可怕,肯定是在安全的劑量範圍內。而且隨著技術的進步,輻射量也一定會進一步降低。目前來講,CT檢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ZKpub

有人說神經外科醫生就是看片子的醫生,看到片子也主要是,CT和磁共振。

那麼下面就來說說兩著的區別:

除了要看醫生的判斷檢查部位不同,還有哪些對於患者來說更加直觀的區別。廢話不多說,自己畫張表來給你看!


下面就是更加專業一點的內容,也主要是由醫生來判斷,給你做CT還是磁共振:

CT是根據組織的密度,由於人體不同組織的密度不同,來發現病灶;而磁共振是判斷不同加權所產生的不同信號。磁共振於對軟組織滑膜、血管、神經、肌肉、肌腱、韌帶、和透明軟骨的分辨率高。由於其特殊的性質,磁共振看骨頭不行,而在大腦的檢查中則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感謝這些檢查技術的發展,讓每個醫生都有了像神醫華佗一樣的透視眼!也正是因為CT和磁共振讓人類醫學大踏步的進步。

而且最近由於醫保的控制,很多CT和磁共振的價格也相對下調,有的地方甚至減少了1/3。這一點也是造福了許多患者。


醫學江湖

磁共振副作用小沒錯,為什麼還要做對人體傷害非常大的CT呢?因為磁共振檢查要求比CT嚴格,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磁共振也不是做每個部位都比CT清楚,雖然磁共振價格貴,輻射小,但是磁共振並不是萬能的。

CT應用比磁共振更廣泛

在臨床中CT的應用比磁共振的更加廣泛,雖然CT的輻射大,但也不是有輻射就不做,做CT所致的輻射損傷還是非常少見的。CT依然是檢查最多的,相對於磁共振來說,CT價格便宜,檢查時間短(這一點很重要,特別是對於急診患者),空間分辨率高。

磁共振檢查室圖片

為什麼會選擇輻射大的CT而不是做磁共振呢?

1.磁共振檢查時間長,不適合危急症患者

比如一位患者外傷昏迷的,會首先做CT檢查,因為做一個部位的CT只需要1-2分鐘,但是做磁共振一個部位需要十多分鐘。對於危急症患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要快速的做出診斷,快速的處理才能挽救生命。

2.肺部和胃腸道的病變不適合磁共振檢查

肺部和胃腸道的病變,因為含有空氣多,所以磁共振不好觀察。如果懷疑肺部病變的,首先選擇做胸部CT檢查。如果是胃腸道病變的,建議做胃鏡或者腸鏡檢查。但是如果是確診直腸癌,需要評估分期,要做磁共振檢查。

3.有金屬內固定的患者,慎做磁共振檢查

磁共振檢查比CT檢查更加嚴格,要去除身上的體外金屬異物,比如鑰匙,銀行卡等都要取下來。磁共振室是一個巨大的磁場,如果體內裝了金屬內固定的,一定要告知醫生,由醫生評估風險後才決定能不能做磁共振檢查。特別是有心臟起搏器的患者,更加要慎重。

4.磁共振檢查噪聲大,空間小

做過磁共振檢查的人都知道,做檢查過程中不斷有各種響聲,聽著很吵很煩。

磁共振檢查室內空間小,有幽閉恐懼症的人要慎做磁共振檢查。

做一個部位磁共振需要十多分鐘,這個過程又很長,檢查過程中又需要配合一動不動。所以很多人很難檢查,基本上一次最多做兩個部位的檢查,躺一個小時左右就開始受不了了。但是CT不一樣,CT能一次性胸全腹部掃描三個部分,只需要五分鐘。五分鐘就能快速的診斷疾病,對於急診患者,時間就是生命。

5.磁共振價格昂貴

磁共振比CT貴一倍,不適合推廣,一般都是做了CT或者超聲檢查發現病灶後,才做磁共振進一步檢查。

哪些部位最適合做磁共振檢查?

頭頸部、脊髓神經、肌肉關節、腹部器官(除了胃腸道)都可以很合適做磁共振檢查。如果你是經濟條件允許,沒有以上所說的不適合做磁共振的情況,那麼可以選擇做磁共振。




小影大夫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輔助檢查的水平也逐步提高,原來只能做x線,然後出現了CT,後來又出現了核磁共振,很多人都覺得核磁共振看的清楚,副作用又小,可以完全取代CT,其實不然。


核磁共振是利用磁共振的原理成像的技術,沒有射線,所以沒有副作用,對於心、腦、腎等實質器官診斷明確,目前已經成為各器官腫瘤、腦梗死等疾病的診斷金標準,做之前要注意身上不能佩戴金屬製品,比如項鍊、手錶等,體內安有心臟起搏器、做過支架手術的病人及外傷手術後植入鋼釘等金屬製品的患者也是不能做磁共振檢查的。

CT是在x線基礎上做的改進,圖像通過不同灰度來表示不同器官對於射線的吸收,與x相比,具有分辨率高的特點,但相對射線輻射也比較大,對於神經系統、肺部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CT和磁共振各有優缺點,並不能相互取代,磁共振對於肌肉、軟骨、血管等軟組織診斷價值高,但對於一些出血類疾病診斷往往沒有CT準確,比如急性腦出血,做頭顱CT意義要大的多。另一方面,核磁的價格要比CT貴的多,很多排除性診斷,往往會選擇CT。所以說,核磁與CT起到互補作用,臨床上缺一不可。


憶途813

ct和磁共振完全不同,不是可以相互代替的,跟省不省錢沒有關係。ct是依靠x線進行成像。而磁共振是利用H核的分子震盪來成像的。所以核磁成像與體內不同器官組織含水量有關。所以也就好理解,兩者有明顯區別了。

如果是肺部檢查,那隻能是ct,因為肺組織是是無法進行磁共振檢查的。當然,胃腸道空腔組織,也不適用磁共振檢查。

磁共振血管檢查,用的是流空效應,通俗點說,就是掃描時,血液在血管內,在成像時,這部分血液已經流到其他地方去了,所以血管會形成無信號的顯像。但是磁共振血管顯像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容易出現假陽性。有時候還是需要ct血管造影cta來確診。可是比起來,磁共振是無創的,而cta需要血管注射造影劑。這就是兩者明顯的區別。

磁共振還有一個侷限,那就是成像時間長,一次檢查一般需要半個到一個小時,遇到急診腦外傷腦出血的患者,一個小時檢查可能病人根本堅持不下來。所以就需要ct檢查速度更快。適用於急診檢查。

ct增強掃描,對於腫瘤血供等情況,有獨特的優勢。

說了這麼多,應該明白磁共振是無法代替ct的。可是說過來,x線對於軟組織肌肉,神經組織等等,穿透力很高,往往ct難以分辨,甚至純粹不顯像,所以這就是ct的侷限。而磁共振,恰好對於這些都獨特的優勢。所以磁共振一樣不可能被ct所代替。

就算同一個部分,進行了ct檢查,又進行了磁共振檢查。兩者提供的信息有重疊,但是並不是完全相同。兩者不相同。不存在誰代替誰的說法。


厚朴蓮心

首先我們要知道MRI的成像原理,是利用氫原子共振成像,我們人的體類有許多的氫原子,每個不同部位,器官所含的氫原子是不同的,所以氫原子共振的時候所成像的信號是不同的,形成對比差異,這是成像原理。骨科的氫原子最少,所成像的對比最差,肌肉軟組織的氫原子多,對比較好。所以一般掃描肌肉 肌腱 腦部MRI是首選。

而CT是利用X線成像,利用個組織對X的吸收對X線衰弱成像,原子序數越高對X線越衰弱越強,形成的亮度越級亮,從高到低的排列是骨、肌肉、脂肪、空氣。所以對比度高的是骨,一般利用X線診斷的利於檢查骨的損害。

總而言之,這兩種檢查技術手段是取長補短的,現代影像醫學,相輔相成,個有所賜長,不能一味的認為那個比那個好。具體要用什麼檢查,還需要結合臨床根據實際情況來。


Hellobom

診斷腰椎間盤突出,CT與磁共振的對比

診斷腰椎間盤突出,還要用到CT和磁共振。CT相對來講,價格比較便宜,檢查時間比較短,很早就能得出檢查的結果,但是它有時候對神經的顯示不如磁共振清楚,而磁共振的檢查更清晰地顯示了椎間盤神經以及椎管周圍軟組織的情況,所以磁共振就能更清晰地顯示整個腰椎的形態,對疾病的判斷提供更多的一些參考指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