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醫院看病為什麼X線片、CT、B超、心電圖都要做?

醫學小百家


也不是每一個患者到醫院,都要做這些檢查,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決定什麼檢查,目的只有一個診斷明確。只有把病查清楚才能準確治療,才能藥到病除。

門診患者,更不是什麼檢查都做,更需要根據具體難受的情況,初步有個判斷,是哪一方面的問題,再決定做什麼檢查。

住院患者一般都需要做心電圖和X線片,但CT和B超那到不一定必須做,我們來看看這4種檢查都能發現什麼問題。

1、心電圖,一般需要30元,主要通過心電圖能發現明顯的心律失常和明顯的心肌缺血,不管什麼病住院,都得排除心臟最典型的問題,因為心臟是發動機,心臟出一點問題都是大問題,所以,住院患者都得做心電圖。


2、X線片,90元,一般指胸片,目的是看看肺紋理、氣管情況、食管情況、心臟影子大小、肺部有沒有佔位等等我情況。這也是最基本的檢查,倒過來想,如果一個住院患者,比如腿骨折了,肺上長了個東西,可是隻看腿,不拍胸片,有可能漏掉肺部疾病,造成漏診,釀成大禍。


至於CT和B超是不是要做需要根據具體情況。

3、普通CT,300元左右,根據部位不同,CT是什麼?有些疾病通過X線就能真診斷,有些問題,只能通過CT,簡單說CT就是立體的X線,就好比X線只能看到西瓜的外表,大小;CT是把西瓜切成一片一片詳細看。增強CT比較貴,比如心臟增強CT需要1500元,需要靜脈注射造影劑,也就是需要一邊輸液一邊CT,主要看血管成型,類似心臟造影的檢查。

4、B超,現在大部分都是彩超,心臟部位的彩超250元,其他部位比如腹部彩超,血管彩超等等一般需要100元左右。心臟彩超是看心臟結構,心臟瓣膜,心臟功能。一般懷疑心臟病才需要檢查;腹部彩超一般懷疑腹部疾病比如膽囊疾病、肝臟疾病、闌尾、脾臟、胰腺等等臟器才需要檢查;血管超聲主要看血管外表血管有沒有狹窄,比如頸動脈,四肢動脈靜脈等等。



總之,並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要做這些檢查,必須根據具體病情,選擇適合患者的檢查!

【有任何心血管、高血壓、高血脂的問題,可私信我,我會盡快回復您。】


心血管王醫生


到醫院看病,做哪項檢查,不做哪項檢查,醫生並不是隨隨便便就讓患者去做的。這些不同的檢查項目,也是各自有它的側重和特點的。我們就以心電圖檢查舉個例子吧:

在我們這裡的急診科,可以說心電圖是必須做的,不管你是內科心臟病患者,還是突遇車禍發生了大出血的外傷病人,心電圖都是必查項目。每一個到急診科就診的危急重症患者,心電圖都是必查項目。

為什麼?並非是過度檢查,而是因為,到急診科就診,就說明病情急、病情重、病情危險,甚至有的是不立即搶救,就會有生命危險,在這種情況下,幾十塊錢做個心電圖檢查,受益是大大的。您想想,花費不多,沒有痛苦(心電圖是無創的操作),還能初步評估患者的心臟功能,判斷患者是否具有一些致命性的心律失常,以及有無嚴重的心臟病等等。在這些方面,心電圖都是“功不可沒”。所以,我們會常規做心電圖。

反而是不做心電圖的情況下,有可能會遺漏,會漏診,或者會誤診某些疾病。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腹痛這樣的患者,他自己也常常認為:我一個肚子疼,你讓我做心電圖,是什麼意思?這不明擺著是多收費、多賺錢嗎?黑心醫生!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想法。

如果,您真是這樣想的,我只能認為,您對醫學知識瞭解太少,認為醫學就是頭痛低頭,腳痛醫腳,對醫學的複雜性、獨特性認知不足,沒有聽說過腹痛還會由很多原因引起嗎?還可能由心梗引起,可能由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等等?就是大家這種醫學認知的缺乏,導致人們總是戴著一副“有色眼鏡”來“打量”醫生的各種行為。

以上只是以心電圖舉例。X線片、CT、B超等等檢查,也都有它們各自的特點與“擅長”。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開出檢查單。腹部腫瘤的開個CT、增強CT,很正常;頸部斑塊、下肢斑塊的,做個B超,也是再正常不過。


殷殷期盼話健康


如題:去醫院做什麼檢查取決於患者有哪方面的症狀和體徵,X線片來說:比如下肢外傷疼痛,就應該查下肢脛骨、腓骨的X光片看是否有骨折、骨裂情況。有咳嗽、咳痰症狀,也需要常規查以下肺的X光片,但是我建議呼吸道症狀還是查肺CT比較好,分辨率高更加一目瞭然。對於一個上腹痛的患者就可以查個肝膽胰脾彩超了,做上腹CT也可,但是彩超更加簡便、快捷,且無輻射更受歡迎,但有一定的侷限性,如果無發明確診斷,還要行腹部CT甚至增強CT檢查明確。對於心臟來說查心臟彩超可以明確心臟的結構和功能,CT就望塵莫及了。對於冠狀動脈情況,注射碘對比劑後可行冠脈CTA檢查明確冠脈情況,心臟彩超就無能為力了。這就是為什麼針對心臟要查彩超和查冠脈CTA了,心臟彩超就好比查看一個屋子的框架和門,而冠脈CTA就是查找屋子的水路和線路問題。心電圖大家就更熟悉了,胸悶、胸痛不適都要查查心電圖。作為一個心內科醫生特別提醒:現在心梗、心絞痛症狀更加不典型,凡是頜部以下、臍部以上疼痛、不適高危人群均應查心電圖,以免漏診。

前段時間看到有人說現在的醫生離開現代化檢查就不會看病的問題,今天順便也解釋下。目前講究的是循證醫學,就像法官斷案,講究證據,不能單憑經驗臆測。根據經驗可以確定疾病的大的方向,診斷率85%以上,甚至有經驗的大神可以達到95%,但是醫學就是有0.01%的失誤也是不允許的,為了更加精確確診,避免漏診、誤診所以不得不進行檢查。不要總埋怨什麼過度檢查,如果不檢查漏診一次這個醫生就廢了!

謝謝!更多健康問題,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


亮哥話健康


現在人雖然生活條件好了很多,但由於沒有養成好的生活習慣,以及生活壓力的不斷加大,各種疾病也越來越多,如果只是一般的頭疼腦熱只要去藥店買點藥吃就行,但如果是一些比較難以治療的疾病則需要去醫院,有人發現,現在到醫院看病需要做的檢查很多,那麼去醫院看病為什麼要做X線片,CT,B超,心電圖?甚至都要做?

首先、目前講究的是循證醫學,就像法官斷案,講究證據,不能單憑經驗臆測。比如,根據醫生個人經驗可以確定疾病的大的方向,診斷率可以達到85%以上,但是醫學就是有0.01%的失誤也是不允許的,雖然不足15%的概率也可能會造成誤診,嚴重甚至會危及患者生命。所以,為了更加精確確診,避免漏診、誤診,醫院不得不進行相關檢查。

其次、每種影像檢查方法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缺點,根據所觀察的部位不同,首先選擇的檢查方法也就不同,另外,各種影像檢查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可以互相補充、各取所長,通過多種檢查的配合,可以更好更準確的診斷疾病。

當然,選擇影像檢查時應遵循正確診斷的前提下,以方便、安全、痛苦少、費用低作為選擇依據,而不應一味追求新穎和高科技。其實不同的影像檢查各有優、缺點及適用範圍,醫生應該根據病情權衡利弊,酌情選擇。

到醫院去看病之所以要做這些檢查,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保證結果的準確性,以免出現誤診以及漏診等情況,讓患者可以及時的治療疾病。

指導專家:黃學全,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陸軍軍醫大學(第三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擅長CT引導微創診療。


醫聯媒體


你好,這些檢查一般是根據你病人病情,才做相關檢查的,有些病不是一看就能確診的,有些是根據輔助檢查結果最終才確診的疾病。如有問題請關注本號,隨時解答。謝謝!


張傑醫生


為了方便大家瞭解這幾個項目的區別。

把人體比作一座房子,站在房子外面要想了解這座房子就要對它做一些檢查:

要想看清這座房子的基本框架、結構(人體骨骼),就需要X線片;

要想知道房子裡有什麼傢俱,這些傢俱在什麼地方,這些傢俱有沒有缺胳膊少腿,或是有沒有長出什麼東西來(肺、肝、腎等有沒有腫瘤),就需要做CT檢查;

要想知道房子裡的供水管道、下水道,暖氣管道有沒有堵塞(血管、輸尿管等有沒有堵塞或狹窄)需要B超檢查;

心電圖就是要看看房子裡的電器(心臟)線路通不通,這個燈不亮是那根電線出了問題;

抽血檢查房子裡的水質怎麼樣,量血壓看水管壓力,有沒有撐破水管的可能,壓力夠不夠,能不能打到頂樓去。


醫學小百家


不同的設備,有不同的特性,檢查結果也各有優勢和缺點。

醫生,會根據首先的大概率推測,選擇檢查方式。一般會從相對簡單的,與推測診斷最相關的檢查開始。 如果檢查結果不足以判斷,就要更換或者增加檢查項目。

疾病往往是複雜的,多因素交錯的,

診斷,首先是個推測,需要多個結果組合判斷,去驗證或者排除推測。


愛看你的眼


西醫醫生說,要用排除法來確定你那些器官沒病。而不是用判斷法確定你什麼地方有病。

換句話說都是績效工資惹的禍;

都是學醫時間長達6年,而上醫院實習還要向醫院交錢這個醫院系統最陰暗面給逼迫出來的,是一種類似於逼良為娼的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