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的人喜歡旅遊,有的人認爲旅遊毫無意義?

將心向明月


今天我就來談談我的感受

曾經網上有一句很火的話

“人生至少要有兩次衝動,一次為奮不顧身的愛情,一次為說走就走的旅行”。

你有沒有被這句話感動過 有沒有轉發過

有沒有視其為人生的座右銘

旅行 是一場說走就走?

不 旅行 從來都不是說走就走

都是騙你的

旅行,從想法到行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確定目的地-看攻略-做行程-訂票-收拾揹包-出發-欣賞美景、拍照、品美食-回家。

這整個過程看似簡單,實則是一次盛大的規劃。

前後算上少則一個月,多則半年。

所以 說走就走的旅行只存在於夢想

除非你 跟團

不用操心 做一個旅途中的小白

只管玩兒

旅行的意義

1.那裡有詩和遠方

國外的鄉村小鎮鳥語花香、情趣盎然,處處透露出最自然的生活氣息,這裡的人們安靜祥和、與世無爭。

沒有潮溼陰雨的天氣 沒有高溫酷暑的難耐。

貝加爾湖的生態環境保護的很好,原始生態,住宿是在湖邊的小木屋,也是這裡的特色,湖邊全是各種漂亮的小木屋,有獨橦別墅的味道,環境優美,草地、躺椅、吊欄、加之傍晚時分的湖畔燒烤……詩和遠方的意景一下就有了!

2.讓人短暫掙脫出原本的生活

在忙碌的日子裡,每天都是固定的時間和地點,單調緊繃,枯燥的生活讓你迫切的想跳出這個窠臼。當生活讓你透不過氣的時候,去另一個地方看看,或許你會發現不一樣的生活。

3.改變心態是關鍵

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可能永遠處在好情緒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煩惱,就會有消極的情緒。一定程度上,旅行是加速轉移心情的好方法,而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寬廣遼闊的地方,那樣的景色會讓人的心胸也變得開闊!

像草原、大江大湖、沙漠......(大海,最近大家比較忌憚,風浪什麼的有一定風險)。

4.為了能吃到不同的美食

很多朋友熱愛旅行的一大原因是為了能吃到不同的食物,特別是各地的特產小吃。人生苦短,在認真學習努力工作之餘,看遍天下美景,吃遍天下美食,才不枉在人世走一遭。

5.旅行是一種學習

行有所得,才是旅行。你會感受到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親見信仰可以有多麼虔誠、世界各地的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專注、旅行中的遭遇每每讓你明白家庭才是最重要的。在發現世界的同時,也尋找到了自我。

這樣的旅行 精緻而怡人

但也不是所有跟團遊 都叫做說走就走

簽證 就是一大難關

所以免籤 就是對說走就走的旅行最大的福音

俄羅斯 團隊免籤政策

藉著俄羅斯世界盃的東風

對中國遊客實施團隊免籤政策

護照在手 說走就走

說走就走 就是立即行動的果敢

三原色貝加爾湖+鄂爾多斯草原+沙漠

每天僅供六個家庭出遊的“詩與遠方”


牙尖幫


旅遊分軀體旅遊和精神旅遊二種。一般中老年有條件的大多數都喜歡旅遊,或短途或遠行或跨境,遊邊好山好水嘗邊各地風味領略各地風土文化,其樂無窮。但有不少人包括有條件的人確實不喜歡出遊,他們認為青蜓點水的旅遊何來精神收穫?好山好水又帶不走一絲風光,弄不好半路挨宰或騙購或出安全事故,出了大錢也不致討好,只會增加生命風險。這些人有他們性格特徵,比較獨立自我,年輕時就養成豐富的內心,善於自我經營自我調節,他們有一種主宰意識,希望通過自己意志來創造周圍的美好,他們往往通過養花草養魚養寵物,或通過閱讀書法繪畫來表達對外界的關切,他們不主張出遠門,然後通過精神想象來滿足自我需求。他們的知識雖然是間接的,但他們把更多時間用於深刻了解,往往比隨團出旅瞭解的更有收穫。當然,他們是精神旅遊者,他們絕不是那種為省錢的人,他們應該屬於不捨離開故土的,如同魚兒不願離開水,花草不能離開土一樣。現代社會了解外部世界的方法很多,通過現代媒體紙媒畫冊等等都能瞭解大概,至於各地風味小吃,在一二線城市只要花錢什麼買不到?在上海生活小區商業街,國外進口食品到處都有售,把機票路費住宿的錢可以買多少好吃的。

哈,不用問,我屬於精神旅遊者,我主要被家裡寵物約克夏貝貝所困,它若寄放到寵物店它會痛苦的,它連我下班後應酬晚點回家,它都可以不吃不喝不拉等著我,那種忠誠那種眼神是一般觀光是沒法體會的。除外我還有二米寬的魚缸,養著二百多條熱帶魚,全家出遠門總不至鑰匙交別人吧。魚缸雖自動淨化,但餵食呢,一二天沒事,三四天會餓死的。另外我還有一陽臺花草,有些花三天不澆水會枯的。雖然我們只是凡人,既然命運安排和它們相處,我幹嘛要為一已之快而捨下他們呢?他們不會言語,但他們有著同人類一樣的內心,它們何嘗不想愛和被愛呢。每每被貝貝親暱被魚群為我舞動追逐,鮮花為我吐露芳香時,我難受不是每天在享受?

當然,我不是反對外出旅遊的,主要是要遵從內心,如果你有條件沒什麼牽掛完全應該多走走,畢竟人生苦短,錢有多大用處?但你如我一樣,把愛和被愛看著比旅遊更重要,那守著一方家園也是種境界。歡迎關注,歡迎交流。(看看吧,這就是我家的貝貝,這是它過生日我給做的圖片,哈)


畫家俞果


拿我自身來舉例,我是非常喜歡出遊的人,上班的時候即便沒多少假期,週末也要出去爬個山徒個步什麼的,如果時間多,就想著來一趟長途旅行。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好玩呀!雖然我每次徒步的過程中都累的要死,想著下次打死都不來了,但是休息一段時間後,又屁顛屁顛地出去了。

那為什麼這麼累還要出去呢?因為內心需要放鬆呀~就我個人而言,上班其實大部分時間是心累,處理各種事情,每天被折騰得沒點元氣,整個人沒活力,這種狀態下,單純是週末在家裡休息我是補不回來這種元氣的,因為家裡就那麼點大的地方,太憋悶了,我需要出去走走,勞累一下身體,讓身體更有活力,我還需要看看山看看水,跟人聊聊天,來轉換一下心情跟整個人的狀態,拋開繁雜瑣事,讓大腦得到放鬆。這種身心都能得到放鬆的方式,才是我補充元氣的方式。

長途出遊也一樣的,就是暫時換種方式讓自己脫離原來的軌道,看看世界上原來還有不一樣的風景,以及不一樣的風土人情,而不是家裡的那兩點一線:上班和回家。題主覺得景點都是人,也沒什麼看頭,有可能你沒去對地方,可以嘗試去些冷門的地方,或者錯峰出行,人沒那麼多,體驗更好,可能你以後就會愛上出遊了。

當然,有些人就是打心底裡不喜歡出遊,覺得累,覺得沒意思,這種就沒必要非要去跟風旅遊了,畢竟每個人喜歡的東西不一樣,有些人在家裡看個肥皂劇看個電影就能達到放鬆心情的目的,這樣也挺好的,自己開心並且能找到適合自己放鬆的方式就好。


高傲的查查官方


這就是人和人之間愛好的不同,有的人喜歡動,有的人喜歡靜。更或者說有的人會玩,有的人不會玩。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都會有這樣一群朋友,無論是逛街,吃飯還是旅遊他們都顯得興致不高。尤其在旅行上跟團的,或者和朋友一起出去的,他們就是體會不到旅遊的樂趣,寧願在酒店裡面打遊戲,追劇,認為旅遊是一件花了錢,還累的事情。

但是對於會玩的人來說,旅行是一件極具樂趣的事情,他們會把旅行安排的豐富多彩,井井有條,對於所有的新鮮事物都有更強的觀察能力和感知力。每一處的建築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每一地都有自己的風土人情,旅行本質上來說是一場身體素質和心靈素質的考驗,是一種考驗,我們需要做大量的前期攻略,在旅途中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沒有經歷過艱辛是不可能看到美景的。比如最美的日出,往往需要我們在凌晨4點就出發去等待,幽靜的海島都需要幾個小時的航程才能夠到達。旅行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而它能夠最大限度滿足的是人的精神需求,對於每一次旅行都會有心靈的重塑,對於體能也是一項考驗。


總的來說覺得旅行剛無意義的人,有很多原因,主要還是沒有體會到中間的樂趣,對於未知的世界和新鮮事物沒有求知慾,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懶吧,旅行真的是一件耗時耗精力的事情,但是它能帶來意義是遠超你的想象的。


塞外小野


世界上任何一樣事物都存在兩面性,有喜歡的就有厭惡的,而“旅行的意義”似乎是一直被爭論的話題。有人喜歡清靜,厭煩了旅遊景點的人山人海,認為旅遊除了身體累,心裡累,沒有任何好處可言。但也有人覺得是旅遊給了自己認識世界的機會,旅遊讓自己心胸開闊。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沒有發現:說喜歡旅遊的人經常旅遊,旅途中的他是快樂的;而認為旅遊毫無意義的人其實基本上不怎麼旅遊,大部分時間是待在辦公室或者窩在家裡的?這就是原因了,環境影響造就人的心境,越閉塞才越拒絕。

著名作家畢淑敏有一段話時刻激勵著我不斷的探索未知的世界,她說:人生終要有一場觸及靈魂的旅行。好的旅行,會讓人在某個時刻,狂喜、悲傷、在感動襲來時滴下淚來,那是靈魂蛻變的一刻。而她給出的人一定要旅行的理由是:最壯觀的景色我已飽覽,最險惡的風暴我已穿越,最艱苦的航程我已一寸寸挪過,最蒼涼的海天一色我一分分領略……生命中有這樣一次盪滌身心的旅行,當我垂垂老矣行將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勢必會回憶它,然後浮出若隱若現的歡顏……

誠然,很多景點去了才知道沒有想象的好。是啊,就說名勝如西湖、斷橋吧,你若看透了也就是一面湖,一座小橋,它好不壯觀,平淡無奇。再說岳陽樓、黃鶴樓這些古代詩人眼中最美的地方,其實並不起眼。這說明什麼呢?說明再美的風景,也要有欣賞它的心情。

喜愛旅遊的人,會把旅途的勞累看做是挑戰自己的機會,會在黑暗降臨的時候期盼朝陽,凌晨4點起床爬上山頂,只為拍一段日出。喜愛旅遊的人,行走在沙漠裡也能定格成美麗的風景。於大海,於高山,處處可以有感而發,寫出動人的詩篇。


路燈攝影


每個人的閱歷不同,對同一件事情的見解不同,是很正常的,當然也包括旅遊。有些人旅遊是為了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有些人是為了探索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真諦,而有些人僅僅只是覺得身邊的人都去了哪哪哪,自己不隨大流都不好意思。


我的工作跟旅遊有關,常常去全國各地跑。上次跟領導一起出差,他突然問我:小馬啊,你有沒有覺得出來跑得多了,把你隨便扔在哪裡,也不會覺得驚慌?我仔細一想,發現還真是這樣。去了那麼多地方,除了見得多了,積累多了,自己的內心也成熟了不少。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去的大部分是一些資源還不錯但是尚未開發或者開發還不完善的地方,順路去一些成熟的景區。我有個習慣,去旅遊之前會把要去的地方以及它所在城市發展情況統統搜一遍,包括歷史淵源、經濟社會、人文地理、產業條件等等,真正到了目的地之後就不是看到了眼前的景,而是看到了一座城,雖然理解尚淺,但至少已經形成了初步的印象。


最近幾年去了不少地方,我覺得以我自身的經歷而言,旅遊最大的意義,不在於讓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也不在於讓我學習了更多的知識,而是讓我看到了更真實的祖國大地。“紙上得來終覺淺”,在路上才感受最深。

看過大都市的繁華,也看過深山裡的老婆婆怎樣燒柴做飯;享受過泡溫泉的愜意,也看過小河邊的人家在同一條河裡又洗衣又洗菜;去名山看過日出,也爬過要用砍刀來開闢道路的荒山…所有A面B面組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生活,才是真實的世界。





以上感受僅以我個人的經歷為出發點,有一定的侷限性,畢竟很多小夥伴出去旅遊往往都是奔著知名的景區景點去的,少有機會接觸到冷門的旅遊地,比如那張用柴火煮青菜的人家其實是一家農家樂,只是這種地方很偏遠比較難找。但是,怎麼說呢,知名景區也好,冷門旅遊地也好,只有出去見得多了,才會真切地感受到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到底是怎樣一個存在。


小辣條


這個問題挺好。其實關於旅遊,幾乎沒有人不喜歡的。但是關於旅遊,有精神旅遊和身體旅遊,因此也滋生出旅遊和旅行的區別。熱愛旅遊的人,對於生活一定是有自己理解的。在我看來,人生除了感恩父母,努力工作和生活,唯有旅行和閱讀是不能缺少的。暫且不說閱讀,就說旅遊。旅遊寄予我們的不僅僅看更多的風景,增長更多的見識,開闊視野,更多是打開心界,思想境界。但比起旅遊,旅行的方式更多是具備這樣的意義。


除了跟團,除了去經典景點或網紅景區打卡之外,關於旅行的意義,就是一場孤獨的心靈出走。很多人不喜歡旅遊,覺得沒有意義大抵都是在節假日和熱門景點的扎堆出行,對於吃住玩樂寄予更高期望,如果是按照行程計劃一步一步走,就更加有一種與時間賽跑的感覺。所以,很多人玩一趟回來不僅沒有達到旅遊放鬆的目的,反而愈發覺得身心俱疲,還真不如躺在家裡看電視,或找個溫泉度假村泡泡溫泉。

但其實,喜歡旅遊(旅行)的人,一般是自由行,享受旅遊帶來的美好感覺,甚至是以旅居的方式在一個地方深度玩幾天,對於時間和行程的安排向來慢悠悠的。就以我為例吧,我旅行的時候往往不快不慢,但偶爾會更慢。我從來不為了某個經典景點匆匆安排時間,或早起排隊,我想去看了就會去看。累了就回客棧睡覺。對於風景的追求,我只追慕在路上,所以我的旅行往往沒有終點,也不會刻意設置。

旅行給我帶來的意義非凡,首先是思考。一個人的旅行,思考充滿了力量,這比我在工作,生活中所帶來的思考更為深刻,清晰。如果一場旅行,能使你學會思考,帶來思考,那麼這樣的旅行一定充滿活力。所謂旅行,我向來不喜歡這裡拍照打卡,那裡拍照打卡,然後結束回家。我更喜歡的還是靜靜欣賞風景(不論自然還是人文),感受風景,然後去思考。但不是為了思考而思考,就像讀書,不是為了讀書而讀書。



再是成長。因為思考,所以有了成長。一個人去旅行,對於成長是很有幫助的。沒有誰的生活是順順利利的,哪怕是在父母家人的庇護下。所以,一個人的旅行也不可能順順利利,沿途中往往會碰到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或好或壞,都需要自己去面對,去解決。尤其是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如何面對,如何解決。當沒有朋友家人在身邊的時候,一切事物都需要自己去承擔,去解決。


最後,當經歷思考,成長,一個人也就變得更為包容,理解。對於曾經看不明白的事物不能理解的事物或者討厭的事物…等等都變得理解了,明白了,甚至是去包容,哪怕還是不懂不理解。但經歷之後,對於自己不能理解不懂不喜歡的事物,都保持尊重的態度。

所以,好的旅行都是慎獨的,也是具有思考的。


蘇丹卿


旅遊的樂趣在於,快樂,不快樂的旅遊,不去也罷!

旅遊的意義在於,生活條件好了,不再追求身體的滿足,而是要追求精神上的滿足;

精神這個詞,就有好多意義,但是唯一的意義就是,快樂;

快樂可能是一種滿足感,可能是對某件事情的執著,可能是成功的一刻,也可能是善良的一瞬間,也可能是見到了某人,看到了某事,遇見了某個景色,甚至是一個靈感;

生活中讓自己快樂的事情有很多,但是多數存在於身體之中,七情六慾,多數和肉體有關,真正的快樂的構建,是榮譽,自信,滿足,甚至信仰;

旅遊也分為三個層次:

一是拍照,炫耀;

我們現在就處在這個環節,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回家炫耀;

累的一個個和狗似的,上車就瞌睡,旅遊就是受罪,跟團趕時間,一點樂趣都沒有;

拍個照,發個朋友圈,一說去過了某某地方,就達到目的了;

二是感受,看景色;

景色能帶給人快樂的這種感受,越來越少了,再美的景色,也無法撼動內心的取向;

內心陽光的人,看到的都是旅遊過程中美好的事情,內心不陽光的人,看到的都是旅遊中的糗事;

思考是個人旅行的重要意義之一,或是徒步,或是獨自旅行,是思考的絕大機會;

三是學習融入和文化;

這就屬於深度玩的的階段了,對某一事物,某一運動的愛好,就是喜歡騎行,就是喜歡徒步,就是喜歡鐵人三項,就是喜歡乒乓球,籃球,足球等等;

那就深入的進入一個戶外活動的領域,探索真正的價值,旅遊變得成為探索,或成為職業;

你每天看到的那些攻略,都是從業者寫的;

真正旅遊,就是快樂,沒有快樂不去也罷,祝大家好運!,快樂!

最後送大家一句話,想旅遊中得到快樂,那就隨心所欲,只看美好的事情,只看美景,心中的陽光才是照亮人生的彼岸,靠景色,靠導遊,都不可取,記住了吧?


川藏自駕遊


旅遊可以是目的,也可以是“手段”。

當旅遊作為目的時,我們就對它抱有期待,渴望有所收穫:吃貨想吃到天下美味,攝影師想拍到絕世風景,困惑者想來一場頓悟。如果吃的東西還沒有家裡好吃,看到的風景也不如照片美麗,不但沒有頓悟反而更糊塗了……總之現實與期待產生了落差,就會產生失望,從而認為旅行沒有意義。

我們要知道,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旅行地的照片、美食等信息唾手可得,而發到網絡上的照片、美食大都是刻意為之的摘錄截取,是人為篩選美化過的。如果你抱著跟照片一樣的期待,無異於去見一個想象中的美好網友,是很難不失望的。

當旅行作為一種“手段”時,也許我們更能發現意義。旅行是豐富人生的手段,是增長見聞的手段,是激活靈感的手段,是保持創造力的手段,是回去讓工作更高效的手段……那麼,旅行過程中吃不好,睡不好,甚至經歷了比較糟糕的事情(比如被偷被搶被騙),旅行也是有意義的,因為它讓你經歷了更多的事情,體驗到了更多的東西,學到了某種經驗,遇到了某個好人壞人,聽來了幾個有趣的故事,耳聞目睹了跟平常熟悉的生活工作環境不一樣的東西,它豐富了你的人生,這些都是意義。

我們活著,不是就應該儘可能最大化自己的人生體驗麼。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種旅行,就像一千個人有一千種人生。

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教育背景不同,認知水平也存在差異,即使是去同一個地方,面對同一片風景,看到的東西也可能存在差異。就像蔣勳所說:旅遊不只是看,更是找到自己內在最美的東西,外在的風景,其實是你自己的心情。

我在路上遇到過一個朋友,在我們聊到旅行意義的話題時,她是這麼說的:

旅行改變了我。以前的我是很自私的,只想著自己,從來不考慮別人的感受。當我去了那麼多地方,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並且這種幫助都是完全不要求回報之後,我就在想,為什麼萍水相逢的一個人,可以不求回報地去幫助別人,而我卻連別人的十分之一都做不到?這樣想著,覺得很慚愧,就慢慢地開始考慮別人的感受,慢慢地改變,雖然還是不能完全像別人那樣,但已經好很多了。

這種因旅行經歷的人和事帶來的轉變,不僅讓她發現了旅行的意義,甚至還改變了她之後的行為、處事軌跡。

出去旅行,很多人都有各種各樣的體悟。

開卷有益,旅行也如此,走出去總會有所收穫。

讀書和旅行,經常拿出來一起講,兩者確實很有共通指出,都是人們追求精神生活的方式。大家都說開卷有益,旅行不也是這樣嗎,你只要走出去總會有所收穫,唯一需要考量的就是機會成本。你出去旅行了,可能必須得辭職,可能要失掉賺錢的機會,可能疏於對親人的照顧……如果這些統統都沒有問題,或者說成本較小,那就放心大膽地走出去好了。有時候意義不能刻意地找尋,它就在你不經意的回眸處。


藍眼睛觀世界


為什麼有的人喜歡旅遊,有的人認為旅遊毫無意義呢?也許有人會說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旅遊也不一定是所有人都喜歡的一項活動。

在這個世界上,有人喜歡旅行看世界、有人喜歡沉浸在書海里、有人喜歡宅在家裡看電影電視劇動畫片、有人喜歡在運動場上奔跑……你喜歡的,也許在別人眼裡本就毫無意義。

而我相信這個世界上不喜歡旅遊,認為旅遊毫無意義人只有那批窮而又不願努力的朋友,沒錢去體驗過,自然毫無意義可言。

即使偉大如霍金,雖然身不能動,喜歡物理,也不能阻擋他那顆想旅遊的心,每年也會計劃出行,而且出遊中國並登上長城。


我想很多旅遊愛好者也如我一樣,因為以下原因而背上行囊出發

因為旅行,滋養我們在一個已經待膩的城市裡,日漸枯萎的心。

因為旅行,是讓我們看清世界的一個最直接的途徑

因為旅行,是一種熱愛,而我們願為了這份熱愛買單。

因為旅行,是一種衝動。

因為旅行的腳步,永遠是向前的。

因為旅行,是年老時,回憶的資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