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高考不能廢除?不然寒門子弟再無翻身之日!

說起八股文,大家對它的印象都不好,覺得這是禁錮人的思想。

考試寫文章,本來就是要表達某種意思。

但八股文的優劣,不是看你寫了什麼,重要的是形式。

這八個部分,分別是: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所以叫八股文。

每個部分講究對仗和音韻,字數都是規定好的,可以說全世界,咱們中國古代獨此一家。

這樣看來,八股文格式確實死板、內容乏味、束縛人們發揮。

但回過頭來想,明清兩朝都是以八股文來考核人才,如果八股文這麼糟糕,為什麼還能持續那麼久?

為什麼說高考不能廢除?不然寒門子弟再無翻身之日!

古人的處境

要解釋這個疑問,我們得試著從古人的角度出發去看問題。

八股文是科舉體制下的文體,科舉要解決是啥問題?就是要為帝國選拔人才。

所以考試的形式必須適合中國地域、文化基礎、經濟水平等條件。

中國地域遼闊,按照古代的技術條件,信息傳播非常不方便。

科舉考試的內容和形式就要相對固定,長期單一的形式,才能讓全國學子有統一的學習目標。

而且國家那麼大,民族那麼多,很多方面差異巨大。

又不像現在可以各個省份自主擬卷,形式就不能老是調整。

有人說八股文不考現實問題,這真是沒辦法的事。

就拿農業和手工業來說,南北方差距巨大,你說拿哪個來考?

就算考民俗、歷史、行政等話題,差異也是很大的,不可能一張卷,考全國所有學子。

為什麼說高考不能廢除?不然寒門子弟再無翻身之日!

此外,古代社會窮富差異很大,如果內容太多元化,需要更多豐富的內容和經驗,那些寒門子弟根本出頭無望。

貧困家庭的孩子,不像世家大族的子弟,有非常好的教育資源,還可以習武。

他們只能拿著幾本書,刻苦學習,然後去參加科舉。

這些窮人家的孩子也能跟富貴子弟一樣去參加考試,就算很不錯了。

其實現在的高考也差不多,農村的孩子,可能吃不飽,但是有教科書和習題,加上刻苦學習。

不需要課外輔導,一路從中學考到大學沒問題的。

城市的孩子見識廣、條件好,但在考場上,大家都是平等的,社會底層的人通過考試翻身是最好的機會。

正是通過八股文這種死板的考試製度,中國這個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實現了多地域、多階層、多民族躋身國家統治階層,建立起持久的內在聯繫。

所以當時從政府官員到老百姓,其實都是很認可八股文考試的。

為什麼說高考不能廢除?不然寒門子弟再無翻身之日!

會束縛思維嗎?

對於八股文的批評,還有另一種意見,就是這種死板的形式會束縛人的思維。

講真,這有點誇張了。考試的本質,不止是教育,更是為了選拔。

選拔什麼類型的人呢?

第一種是見多識廣、才會橫溢的人;第二種是持之以恆,為一個目標下苦功的人。

如果是你,你會選哪種?

這裡可以引申到現代職場招聘,很多公司招人,往往不招那些有經驗的老司機。

而是傾向於學習能力好,能自我驅動的人,哪怕是剛畢業的菜鳥。

後一類人面對任何新情況,都能找到方法,並付諸行動,一步步靠近目標。

這種人,才是當下公司最需要的人。

為什麼說高考不能廢除?不然寒門子弟再無翻身之日!

在古代也一樣,不管面對什麼樣的題目,哪怕是八股文這樣枯燥的文字,照樣能坐得下,然後考出好成績。

這樣的人走入仕途之後,面對不熟悉的任務一樣會表現優秀。

明清兩代很多的能人,都是從八股文考試選拔出來的,像王陽明、張居正、陳廷敬、曾國藩和李鴻章等人。

再說回現代的高考,現在的高考越來越強調地方特色,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

不過也有不足之點,首先中國地廣人多,各個地區差異巨大。

堅持統一性,才能確保人才通過高考在全國範圍內的流動和交流,維持國家的內在聯繫。

如果高考的統一性消失,國家各地的內在聯繫會被嚴重削弱。

其次是高考的形式儘量簡潔明瞭,學生考幾門課和幾本書,比拼下功夫看誰取得好成績。

高考不能看做是教育工具,而是人才選擇器。

被各個階層奮發向上、下功夫的人挑選出來,保持整個社會的活力和公平,這才是高考的最佳作用。

為什麼說高考不能廢除?不然寒門子弟再無翻身之日!

過去幾年,總有人呼籲說要取消高考,還學生一個輕鬆的校園時生活。

說這種話的人簡直搞笑,要是沒有高考,那些寒門子弟,那些在社會底層努力學習的人,哪還有機會翻身?

在這個教育資源不平等的年代,唯有高考是唯一公平的上升通道。

為了一時輕鬆,卻要一輩子活得渾渾噩噩,哪個划算?

也許你還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