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陵墓的帝王之氣,讓人心生敬仰,可是皇陵選址為什麼在這裡

在河南鞏義縣境內,有一處名為“龍窪”的地方,這裡四周臺地層層,遠處青山簇擁,中間則是一片平川。在這片平川上,有一座古代陵墓高高隆起,這便是北宋王朝的開創者宋太祖趙匡胤的永昌陵。北宋共有九位皇帝臨朝稱地,除徽宗趙佶和趙欽為金兵俘獲死於漠北之外,其餘七位皇帝,加上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均葬在鞏義,史稱“七帝八陵”。


宋朝陵墓的帝王之气,让人心生敬仰,可是皇陵选址为什么在这里​此外,還有中宗親、親王、后妃、功臣名將等陵墓1000多座。這片3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便是宋朝的皇家陵地。站在鞏義城區眺望,一座座王陵在陽光下傲然挺立,陵墓的帝王之氣讓人心生講敬仰。人們也很好奇,北宋定都開封,為何要將皇陵建在遠離國都的鞏義呢?關於宋朝皇陵的選址,還有一個傳說,趙匡胤建立宋朝以後,原本打算定都洛陽,他認為開封地處平原,四周無山川之險,還經常受到黃河水患的侵襲。

宋朝陵墓的帝王之气,让人心生敬仰,可是皇陵选址为什么在这里​因此開封並非建都的最佳選擇。而洛陽的情況則為大為不同。洛陽是歷代王都,山水絕佳。從來軍事上考慮,洛陽地形優越,進可攻,退可守,極具山河之勝。當趙匡胤提出遷都洛陽的想法以後,卻遭到了弟弟趙光義和群臣極力的反對。計劃無法實施,趙匡胤心中十分苦悶,一次,在從洛陽反回開封的途中,他經過鞏義便去拜望葬在這裡的父親,一想到遷都的心願無法達成,他不免又悲從中來,於是他登上闕臺,面向西方,大弓引箭對隨行的官員說:“我生不能居住在西京,死了一定要葬在這裡。”說完便一箭射了出去,箭落的地方便是今天的永昌陵。

宋朝陵墓的帝王之气,让人心生敬仰,可是皇陵选址为什么在这里​但這畢竟只是傳說,真實的原因是開封地處豫東大平原,地下水位過高,不是適宜建造大型陵墓。而鞏義地處鄭州和河南府之間,在地域上與偃師境內的東漢、魏境皇陵接壤,南有嵩山之勝,北靠黃河之險,東枕綿延的青龍山,一條洛水橫貫縣境,土質優良,水位較低,適合深挖墓穴,便於就地開採石料。此外,優良的適合餘深挖,便於建造宏大的地下宮殿,達到到了厚葬的目的。此外,促使趙匡胤將陵墓選址在鞏義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風水。
宋朝陵墓的帝王之气,让人心生敬仰,可是皇陵选址为什么在这里​而選址在鞏義這個地方從風水的角度來說,是個山高水來的陽宅吉地。此地位於嵩山北,位於黃河南,也是為陰,符合了“山之北水之南”的風水要求。如此看來,傳說中趙匡胤僅用射箭的方式就決定了大宋皇帝位置的做法,非但不是輕率之舉,反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選擇了這樣一個萬年吉地之後,宋朝皇陵便開始了長達一百六十多年的經營,最終形成了一個佔地宏大,建築精美的皇家陵墓地,每當人們來一次瞻仰,那雄奇壯麗的景緻,總會叫人為之一振。

宋朝陵墓的帝王之气,让人心生敬仰,可是皇陵选址为什么在这里​但是人們往往又會產生一個新的疑惑:一般皇陵總是給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覺,至高無上的帝皇威嚴彷彿直壓過來。但包括永昌陵在內的八坐宋皇陵全都是男高北低,且與最崇高地位的靈來處卻在送各自陵區的最低處,來此瞻仰皇陵的人們絲毫沒有感受到皇帝的高高在上和皇權的威嚴,這些皇陵幾乎是躺在人們的腳下,這個以往朝代皇帝的埋葬方法選址不同,這又是為什麼呢?小編明天再和大家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