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真的有那麼難嗎?

Linux世界

學個皮毛不難,簡單理解也不難,難的是深入理解和心易。但無論難易,都必須方向正確,理解正確,才有此分別,如果不深究本源,只聽各家七嘴八舌,那麼總也不會知道其究竟講了什麼。

由於《易經》分為經和傳兩部分,在平常講來,《易經》就是《周易》,其實《周易》才是經,而《十翼》是傳,經傳合在一起叫《易經》。所以,嚴格意義來說《易經》是孔派易學的概念,要想回歸簡單,那就直接問於《周易》為好,但十翼中很多道理還是非常重要的。

《周易》屬於後天卦,也就是取象之卦。六十四卦,就是六十四個象,或者叫做當下的客觀狀態。既然是後天取象,那麼就可以直接理解象,理解象的性質與變化(易有象數理,這裡就是理),自然就有吉凶悔吝。如此,再去看卦辭爻辭,那就不失根本而容易理解了,這也是元派的方法。如果直接理解爻辭卦辭,那麼那些比喻就很難理解透徹,

拋開梅花不談,只談《周易》,那麼六十四卦的卦象如何變化,也就是會在哪爻發動就不是那麼容易把握,所以就成了一種主觀選擇和預控。如果面對的狀態在仔細分析後能準確和卦象對應,且能夠在應對上幾乎符合卦意卦理,得到亨通吉祥,就算是學了皮毛,或者簡單理解了。如果無論何時何地,見象即見卦(這裡不是梅花中的八卦,而是直指重卦,就是六十四卦,不需要八卦疊加),見卦即知吉凶、即知未來如何行進和選擇,且盡不離易道本旨,如同條件反射一般自然,就是易道心易。

在梅花易學中,後天取象雖然也是根據當下的客觀環境狀態取得,但不是取的重卦,而是取象八卦。也就是說,梅花後天取象是八卦取象後疊加而成,不是直接取象於六十四卦。所以嚴格意義來說,梅花易學起卦所得的本卦,以及動爻和動爻爻變後所得到的變卦,是一種模擬。模擬的卦既然確定,對照六十四卦本來的吉凶悔吝,那麼就可以結合現實狀況加以判斷。在這個方向上,能夠輕鬆運用,基本上就是簡單理解了。要是能見象即見卦(這裡是指八卦),見卦即見對照(這裡指八卦疊加而成的重卦,以及其中所蘊含的禍福),就是心易。所以,這裡心易才是基礎,結合現實情況和所謂的外應加以分析才是最難的,分析出一個細緻具體的發展狀態和主要因素,並根據這些做出合理恰當的應對,就更是難上加難。

梅花還有先天卦,以數定卦立象,而模擬出重卦。因為先天炁未成形,所以一切變化以五行之炁為主。之中多寡、輕重、緩急、親疏……都無一不需要細緻考慮斟酌,且五行外應更復雜,所以這也是不一樣的。

總的來說,《周易》是後天卦,所以重象,但象就包含了理,同時也會反應在數上。所以,如果只是研究易道哲學,那麼就只需要深入瞭解重卦的六十四卦卦象卦理(這裡也有卦數,但這裡的數都是宏觀上的,實踐來看,並不一定是實指)。

易,有變易、不易、簡易,雖然易有這三層含義,但世間萬象,零零總總,全部概括為八大類(即便重卦也只有六十四大類),確實簡單了,極簡,但是又何嘗不是極難呢?



天衢

易經剛產生時,其實是很簡單的。是很多人都能明白的。它就是對自然的一種總結。以後越傳越遠,三四千年以後當然就複雜了。

人們都知道,易經有三層意思,變易,簡易,不易。變易層面最低,也最複雜。因為易經是對萬物的彙總。是宇宙,自然,社會,思維的總結。這個萬事萬物是不停變化的,是複雜的。這就是變異的意思。它講的是現象。易經表達就是從太極,到陰陽兩爻,到八卦,到64卦,到萬物的過程和現象。

簡易。就是從現象歸結到到本質。易經認為,萬事萬物雖然變化不停,彙總後本質不過是陰陽和五行而已。就是它們變化而導致一切變化。五行也不過是陰陽而已。五行其實就是陰陽的對立統一。看看河圖的形式這個就很容易明白。五行就是陰陽的組合。陰陽就是一生二,五行就是二再組合,形成不同的三而已。至於陰陽就是現在所說的矛盾。所以陰陽五行才是真正的對立統一規律。自己體會就可以理解。但陰陽五行和日期的陰陽五行相配,應該就是迷信了。因為這個東西不能證明。

不易。到了這個層面,易經就更簡單了。因為這一邊已總結到了萬事萬物的基本規律,甚至是根本規律了。陰陽五行已很簡易,而它的運行規律就基本不變。這個規律就是不易。實際萬物的紛紛紜紜的運動是跑不出這個規律的。這個規律現在叫對立統一規律。但不如陰陽五行規律更形象。

如果再到了易經的最高規律,就是最根本規律了。這是接近於不變了。此規律接近於不動。但並非徹底不動,是如如不動。以乾卦為主推導開來,產生的孔子的儒家精神。以坤卦為主推導開來,產生了老子的道德經。所以易經核心其實非常簡單。以至於大道至簡。老子說:吾道易知而人莫能知,吾道易行而人莫能行。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大道至簡而無人證的,它的原因是,只因世人妄想心太重,執著外物的心太重,此二者一旦破除,立馬就好證的那個最簡單的根本原理。


雲崗山人

易經很簡單,短短几千字,只要不是文盲,人人會讀,也不難理解。

但周易就不一樣了,它是從沒有文字的時侯開始,經過不斷完善,到周朝時期,基本形成了一套理論體糸和唯物辨證關糸。由無極形成太極,太極分兩儀,兩儀成四像,四像成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成三百八十四爻而萬物備,揭示了宇宙形成,生命起源,與現代科學不謀而合,也是一個核裂變的過程,更是數學幾何級數的雛形。



河圖洛書的出現,使八卦與數字結合,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形成了完備的理論體糸。

易有兩層意思,不易與變易,不易是事物的先決條件,固定不變,變易是事物發展的必備條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易又分兩大派,一種是理論派,研究易理,教人為人處世的,另一種是實用派,就是專門研究預測的。


其實,學周易關鍵是一個悟字,理解了周易的理論體糸,無論是做人還是預測,都很簡單。理解不了,那真的很難,而且,越學越糊塗。


周易之八卦預測

學習周易其實是不難的,主要就是要有興趣,沒興趣就像看天書,我覺得學易經首先學預測學,從天干地支,陰陽五行開始,慢慢搞清天干地支各種變化,邊看邊預測,怕不準則從自已熟悉的人或親朋好友開始,一旦你測準了,你會很有興趣的。周易預測也是如此,你測準了會覺得很神奇的,然後加強學習各類文化,學習做人做事哲理,慢慢身邊多人問你,你會覺得有成就感。那時學易經也覺得簡單的。再加上今日頭條有很多易經愛好者發表各類文章心得,也很有幫助,所以做任何事只要堅持以恆,必有成功的一天。所以學習周易是不難的。這是我的一點心得及建議。



易銘

人們看不懂易經的主要原因有四:

一是字數太少,易經一共才幾千字,卻包括了許多內容,有時幾個字是一句話,甚至有時一個字就是一句話,使人摸不著頭腦;

二是晦澀難懂,中國古代的語言文字極其精煉,一個字就可以包括許多含義,許多時知道了這個字的多個意義,但是採用哪個意義就很難確定,且現代的解釋與古代的解釋是否一致也很難確認;

三是卦序的問題,應該說現在我們看到的卦序是存在錯誤的,其中可以看到許多人為排列的痕跡,也有許多不合理的地方,在卦序錯誤的情況下就不可能得到正確的卦義,這是易經難懂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四是人們沒有揭示出易經中存在的規律與週期,也沒有徹悟易經所闡釋的哲理,使人們在學習與詮釋易經的時候沒有一個依據,沒有必要的邏輯與規律,也就是綱不舉目不張。

人們看不懂是因為除了它的客觀原因外,還有人們本身的問題。

1、方向錯誤 。許多研究易經的人並沒有搞清楚自己的方向,是研究易經、還是研究易傳,還是研究周易,還是將周易整體當成了易經。這裡面有嚴格的區別,搞不清楚方向就沒有辦法達到正確的目標。

2、方法錯誤 。許多人沒有基礎,在沒有理論、沒有規律、沒有邏輯的情況下一上來就想解釋易經 ,這是不可能的,但這正是許多人採用的方法,包括一些所謂有成的人士。正確的做法是先要尋找到易經的有關基礎,如理論、規律、邏輯等,之後對易經的解釋就水到渠成了。

3、水平限制。許多研究易經的人缺少必要的基礎,沒有經過哲學、數學、理論與邏輯的鍛鍊,想很快的搞懂易經是非常困難的,此外,易經的流傳本中有一些因為時代、流傳等過程產生的錯誤,沒有一定的水平想分辨並糾正這些錯誤是不可能的。這些問題的存在使人們很難正確認識易經,反而造成易經神秘的感覺,所以,要想解釋與揭示易經的奧秘,還必須從我們自身著手。

本人撰寫了哲學專著《辯證唯物主義新論》一書,共45萬字,2011年出版,建立了理論與規律的基礎,形成理論的體系,然後將這些理論與規律應用到易經中,得到完美的契合,這是本人與其他人研究易經的極大不同。然後又撰寫了《易經新論》一書,約65萬字,從理論、規律、數學、哲學、週期等角度全新的詮釋了易經,形成數千年來獨一無二的新詮釋,同時得到了許多顛覆性的結論,因為有堅實的基礎,這些結論是難以駁倒的。

本人又從哲學、數學與週期的角度對卦序進行了重新排列,得到全新、科學與合理的新卦序:又將每一爻精煉為一條哲理,形成384個以上人生與社會的哲理,得到易經詮釋前所未有的效果,這些內容是數千年來幾乎沒有人做到的。這些規律與哲理本人在今日頭條的《易經新論》連載中進行了闡釋,連載一共要發佈200集左右,現在發佈到75集,

要想學好易經最好 收看今日頭條的《易經新論》連載。(注意:這裡寫明是易經,不是周易,就是說不包括易傳部分,因為易傳是後人對易經的詮釋。)


如果想從根本上、理論上、規律上學習易經可以連續收看,有不同意見可以商榷,有任何指正可以賜教,本人先在這裡表示感謝。


於雁鳴的哲學與易經

大道至簡。感覺《易經》很難,證明讀錯了。把《易經》讀錯的原因一般從形成的方面去讀,沒有從日常生活的角度去讀造成的。如《需》卦,走出門尋找需求,有六種境況,需於郊(我的地盤)、沙(公共場所)、泥(別人地盤)、血(巧取豪奪)、酒(感情投資)、敬(敬天愛人)。這幾個簡單道理,足夠讓好多人寫好幾本如何賺錢的書。再看看《易經》的變化發展,即所謂的變卦,一個人出門賺錢,會碰到新的困難,如雙手捕魚,不如結網捕撈,一個人捕撈不如團隊協作,那就是《師》卦了,如何結網和團隊建設。然而網要有網綱才拉得起來,團隊要有力量必須有組織,這就是《比》卦的內容了,即骨幹的作用。尊重原著,橫看成嶺側成峰。


海誠264

本來不打算回答這個問題,看了一遍各位達人的回答,感覺太高深,和易經一樣難懂,所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經歷試著回答一下,請老師們指正。

首先說我對易經的態度:不批判,更不迷信!

我學識比較低,文言文《易經》到現在也看不懂。由於家學的緣故接觸易經較早,真正學習還是從邵偉華老師的《周易與預測學》開始的。


《周易與預測學》從最基礎的陰陽講起,淺顯易懂的解釋了四象、八卦、五行生剋、六爻和天干地支。詳盡地講解了梅花易數和六爻的起卦、解卦方法。零基礎的人只要認真學習入門還是比較容易的。

後來的《周易預測例題解》《四柱預測學入門》為登堂入室提供了條件。但是學習的知識再多,不實踐也只是紙上談兵,邊學習邊實踐才能真正進步。

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任何理論都有他的侷限性,易經預測也不是百分百準確。世界是動態變化的,對任何事都要保持希望,相信自己,事在人為,一切皆有可能!

發完問題不久,9:44分岳母著急的打電話說有二千塊錢怎麼也找不到,問我是不是被偷了。我按時間起卦澤地萃變水地比,解卦為:錢沒丟,在不高的鐵製傢俱上,很快能找到,10:53分打電話找到了,在鐵床床頭袋子裡。

我平常準確率不高,不敢誇耀,只是說,學易經並不難,有點易經知識,可以利用易經緩解緊張情緒、甚至做心理疏導。


尋常鐵1

如果說它不難,幾千年來沒有一個人能夠真正讀懂它。但為什麼沒有讀懂它呢?是整個研究方向有問題,造成這個局面的最終原因將歸結為自秦漢始的經學傳統。學術界樹立那麼幾個偶象,並將它們看作神聖之作,不論你後世的學者有多大的才能,在它們面前永遠都是卑微的。因為人總是戰勝不了神。這個方向有什麼好處呢?有利於統一思想,為我國古代社會幾千年的穩定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它的弊端是什麼呢?思想一旦建立就僵化在哪兒了,沒有發展可言。

有一個著名的李約瑟悖論,要問為什麼近代科學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科學革命發生的兩個必要條件是什麼?懷疑和理性。這兩樣恰恰是我們古代中國思想界所缺少的,古代中國根本就沒有發生科學革命的文化土壤。理性文化和善於懷疑的精神是一切劇烈變革的條件,不獨科技和文化。秦漢奠基的政治制度,一直到清朝都是絕少變革的,雖然有王朝循環,但新舊社會大同小異。倘若沒有西方文明侵入,我們的古代社仍舊會以秦漢奠基的模式以王朝循環的方式無限發展下去。西方世界是個文化多元的地域,而我們古代中國則是文化單一的地域。文化多元就相互交流滲透的多,從而發生變革的機會也就多。文化單一的就相對要保守,變革就要少。我們古代社會長期穩定,源遠流長與它的文化單一和保守不無關係。但凡事也要兩面看,如果將來的世界真要走向大同,那麼它的文化也將同一,否則社會大同將是不可能的。西方世界有希臘的理性文化這也是科學發生一個重要因素,而我國的經學傳統中是沒有理性和邏輯可言的。因為他們要強詞奪理的將所有言論歸結到神聖的一家言之中。科學也是特定文化的產物,而我國古代社會沒有能夠產生科學的那種文化,這才是根本原因。

但是我們現代中國的文化,不想變革都不成了,理性文明日新月益,自然科學成就層層出新,如果我們還是抱著那幾本神聖之言而不思變革,不能推陳出新,那遲早會被歷史淘汰,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傳統文化難以自立,中醫學正逐漸走向沒落,這些都是客觀的實際狀況。怎麼辦?我們缺少什麼就要學習什麼?理性和懷疑精神,是我們傳統文化發展中迫切需要的東西。有人說你這是崇洋媚外,但我們學習的是方法而不是它們的結論。現代一切哲學和自然科學的成就都是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礎之上的,你不學習它那就是固步自封,那就是自甘落後。

所以我強調研究國學一定要堅持理性思考,研究《易經》更要如此。說《易經》簡單,其實是說它的原理簡簡單,看似龐雜的內容卻有統一規則在裡面發揮作用。《易經》的內容同樣也具有一以貫之的特性。只是傳統經學思維的模式僵化了人們的思想,以致於難於看清楚它的真相。


國學新邏輯

從理論上講學習易經是很難的,他需要有非常廣博的知識。現在有些 人覺得易經很容易懂啊!只能說他連易經用來做什麼也不清楚。易經與中醫是相通的。中醫所研究的對象範圍相對小一些,就是人的身體,而易經的範圍相對大一些。易經研究的對象則從宇宙到個人無所不包。中醫的存在就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易經的用處重點也是文化的最大用處就是平天下。所以有人說我看懂了易經,你得能夠提前知道社會出現的危機並提出解決的方法。就像醫生能夠給人看病一樣。如果你說我看懂了易經就是知道了易經講了些什麼,也就是說只有死的知識,那不算懂。當然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占卜這門功課不是隨便像瞎子算命學幾年就成了。那只有真正得道的人才有用,也就是要有真正的信仰,上帝才會把正路指給你。不然也只是一些邪靈的幫忙或者根本就是騙人。學箇中醫也不簡單了,何況易經呢?不過方向方法是差不多,古人也說上醫可治國,概同理(道)也!都是把事物歸納到陰陽五行當中,(系統認識)然後掌握相生相剋的方法。


從煙火聲裡醒來

易經,顧名思義,簡單的佛經。其實易經講的就是人在世上做人的方法與處世的態度。再一方面易經預測方面即論命。這個依我個人的觀點是有講究的,萬事萬物有一個緣。俗話說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想用周易預測也在一個緣字,能不能吃這碗飯與個人的生辰八字是有聯繫的。一個人可以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但不一定懂周易預測。一個人也許目不識丁,甚至為盲人,但他的預測技術卻近乎通神。這就是易經與宿命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