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岳飛羽翼一旦豐滿,宋朝的皇帝是否就很難再駕馭他?

Linfeel

歷史上很多屈死的英雄,有一個共同的毛病,那就是“工於謀國,拙於謀身”。這雖然是明朝海瑞對張居正的評價之語,但用這句話評價歷代“兔死狗烹”的英雄,是再也合適不過的。

韓信就是如此。韓信草根出身,當初還是個無業遊民,靠到別人家蹭飯度日,日子過得實在緊巴,後來若不是漂母接濟,恐怕都要餓得半死了。韓信的發跡在於秦末大亂,他先投項梁,後跟項羽,做低級軍官,他都不滿意。投靠劉邦後,也不過如此,他就離開了。蕭何看中了他,星夜將他追了回來,在劉邦面前軟磨硬泡,最終使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

韓信拜將後,不但給劉邦提出了出師關東、還定三秦的戰略舉措,而且,他隨後兵出陳倉、還定三秦,連續破魏、代、趙、燕、齊,打敗項羽,全殲楚軍,為漢朝的建立,為劉邦當上皇帝,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他工於謀國,卻拙於謀身,經常將自己置於被懷疑之地,定齊後,竟然伸手向劉邦要求封王,這是讓人主非常不快的事情。自己讓劉邦不快,卻又不知固位,項羽手下的武涉做韓信的工作,給他獻了一策:“反漢與楚連和,參分天下王之。”建議他反漢中立,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他的謀士蒯通也建議他“參分天下,鼎足而居。”然而,韓信當決不決,當斷不斷,最後為劉邦借婦人之手收拾了,橫屍密宮,慘遭屠戮。有時候人就輸在一念之差,但原因卻是“拙於謀身”。

而岳飛的問題同樣如此。岳飛是湯陰人,北宋滅亡,岳飛從軍,先隸屬宗澤,再隸張所、王彥,後隸張俊,歷數百戰,是抗金戰鬥中成長起來的一位名將。從1128年到1141年十多年之間,岳飛率領他的“岳家軍”先後收復建康、襄陽、伊州、洛州、商州、虢州等地,在郾城、潁昌取得大捷,大敗金軍,進軍至離開封僅數十里的朱仙鎮,可以說給南宋軍民在抗金處處敗退的萎靡情緒注入了一劑強心劑,打擊了金兵的囂張氣焰,提振了民族信心。岳飛也因此而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成為了民族英雄。

然而,岳飛“工於謀國,拙於謀身”。他之前提出“迎回二聖”,即宋徽宗和宋欽宗,試想,他迎回二聖之後,將置宋高宗趙構於何地?這不是犯了宋高宗的大忌麼?

再者,他在北伐金國的戰爭中,一直主張“連結河朔”,北伐中原,主張南宋官軍與黃河以北的抗金義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收復失地。岳飛“連結河朔”的目標雖然是抗金,但他卻又犯了帝王大忌。河朔之地的抗金軍隊,一方面是義軍與盜賊、流寇組織起來的軍隊,出身受詬病;另一方面,“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河朔這裡的義兵,確實很會打仗,但卻難以駕馭,容易形成割據勢力。試想這兩方面,足以使趙構對“連結河朔”這一戰略構想嗤之以鼻。

另外,加上一個“岳家軍”,趙構縱然認為你岳飛隨著勝利而壯大後不會反叛,但當年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時那句話還歷歷在耳:“人孰不欲富貴,一旦有以黃袍加汝之身,雖欲不為,其可得乎?”岳飛羽翼一旦豐滿,趙構自然難再駕馭他,趙構最擔心的,也是這點。所以,岳飛沒有考慮到宋高宗的忌諱,後來便被一步步被送上了刑場,連處死的理由都是“莫須有”。


帝國的臉譜

韓信與岳飛雖處朝代不同;但都是輔君領兵的優秀將帥。相同的是最後的命運結局非常悲慘。他們的成長道路與內心世界截然不同:韓信一落魄書生,乞討為生,曾受跨下之辱,心理複雜多變,一旦得勢即野心顯露,欺上瞞下,向劉邦申討為假齊王。劉邦呂氏早察覺並提防,最後未央宮慘遭殺身之禍。岳飛青年時即熱血青年,金兵來犯,誓殺敵保家衛國,背刺精忠報國,進晉武狀元。率雄師浴血中原,直搗黃龍。殺敵如秋風掃落葉。一生赤膽忠心、光明磊落,世人皆知。宋帝只要保住半壁江山,如岳飛救回皇父皇兄自已龍座難保。故12道金牌召回岳飛;一條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攵子殺害於風波亭。歷代帝王歷來疑心疊加,唯恐臣將功高震主,防範不及。由於歷史的侷限性;岳飛的愚忠不弍,演變成歷史的千古奇冤。


周勇華2

不會。韓信倨功自傲。本來齊國已降,韓信因為沒有撈到收降齊國的功勞。便不講信義,偷襲已經投降劉邦的齊國。事成之後還恬不知恥的向劉邦討要齊國的封地,要劉邦封他為假齊王。劉邦受了要脅,但正是用人之際,索性為穩住韓信,封韓信為真齊王,但這埋下了之後呂后殺韓信的伏筆,韓信實是咎由自取。岳飛投軍前被岳母訓戒要忠君愛國,並留下了岳母刺字靖忠報國的愛國故事。但岳飛忠的這個君沒搞清楚。秦檜忠的是宋高宗。岳飛一心要還我河山,收復中原,迎回徽欽二帝。這讓宋高宗很不放心,父親和哥哥若迎回來了,宋高宗的皇帝位還坐的穩嗎?宋高宗很懷疑岳飛的忠心,岳飛連克金軍,收復失地,卻不要錢財土地,讓高宗懷疑他有圖天下自立稱帝的野心。即便通通考核發現岳飛沒有稱帝野心,但懷疑他忠的是徽欽二帝。岳飛在朱仙鎮連接十三道退軍命令的金牌令箭才撤軍,這更讓高宗疑心陡增。且岳飛名震天下,百姓擁護。高宗為了和金國議和,怕岳飛反對進而造反,只能除去岳飛了。依岳飛的性格,即使羽翼再豐滿些也不會像韓信一樣。岳飛應該跟王翦學學。王翦聽秦始皇命令率秦國主力六十萬大軍滅楚國,與楚軍相持一年有餘而不戰鬥,為了讓秦始皇放心,他王翦沒有稱帝的野心,不斷的向秦始皇要金銀田宅,表明他王翦本人只想自己和家人做個土財主,要秦始皇不要懷疑他。秦始皇放下戒心,任憑王翦在前線主政。楚國國王終於耗不住了,聽奸臣建議,強令楚軍元帥項燕把前線軍隊調離一部分去遠方。王翦摸清情況,相持一年多後,終於令秦軍六十萬主力全線出擊,一舉擊潰露出破綻的楚軍,進而滅亡了楚國。岳飛擁兵自重,深得民心,收復失地,大勝金軍,他不能在此時使宋高宗消除對他忠心與誰,是否想稱帝的猜忌,結果只能有被殺害的下場。


我思故我在166103944

首先,岳飛和韓信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岳飛是保家衛國,忠肝義膽,是守大義之士。韓信是忍辱負重,懷才不遇,是崇尚有才必用之士,充滿了個人色彩。

岳飛縱使和韓信一樣羽翼豐滿,統領大宋的全部軍隊,岳飛仍然不會挾天子以令諸侯,因為岳飛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忠孝,這點從岳飛的為人就可以看出。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值得我們傳揚。


大宋紅人談古今

岳飛是忠君思想很重的人,他的性格決定了他把名譽看的比生命重要,所以不管他羽翼是否豐滿,他都不會反,都會遵從皇帝的命令,而韓信不同,他是個投機主義者,他會選擇自己認為對自己有利的事情,他想反,但不敢,而且他的志向也僅限於一方諸侯,子孫富貴而已,所以他被劉邦抓了後才會後悔當初沒謀反,岳飛性格決定了哪怕他被抓 被冤枉,他也沒有後悔當初沒反,他只是感到可惜,感到憤怒而已


雄霸天下747

一樣能駕馭,比如蒙恬,韓信,岳飛,年羹堯都能打仗,但是都有一個缺點就是不懂政治,所以即使兵權在握,下場還是不得善終,像王剪,司馬懿也能打仗,而且也是手握重兵,但是他們的政治思想了解很深,他們的結果就比較圓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