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二戰時期軍人們遇見手榴彈之類的炸彈就趴下?

陳獨皮宗教

圖注:解放軍戰士進行手榴彈投擲訓練,旁邊腳下的就是避彈坑

我們在反映二戰時期的電影電視劇裡,看到軍人們遇到類似手榴彈、迫擊炮彈、航空炸彈之類的炸彈趴下,其實是符合生活原型的。手榴彈是一種便於攜帶,殺傷性很好的小型手投彈藥,在二戰中曾發揮過重要作用。要問為什麼遇到手榴彈扔過來或爆炸要臥倒,主要要看手榴彈的殺傷爆炸原理,手榴彈在殼體內有鋼珠或預製破片,手榴彈外殼本身也是由薄衝壓鋼片或鑄鐵殼製成包裹的,在爆炸後主要依靠形成的衝擊波和飛速四散的破片造成殺傷,殺傷半徑一般在5~15米之間,手榴彈的預製破片和破裂殼體在強烈爆炸後被驅動四散殺傷有生目標,是從爆炸中心向四周呈圓形擴散的,此時破片主要飛散的方向是四周平行方向以及上方,在這些位置最容易被破片擊中造成傷亡,而如果緊貼地面,這個方向被破片殺傷的可能性是最小的,因此當手榴彈即將爆炸,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移動到手榴彈有效殺傷範圍之外的話,原地臥倒是最好的自救逃生辦法。而臥倒在地,對於躲避爆炸衝擊波傷害也有一定作用,四周地面也是爆炸衝擊波威力比較小的方向。而其他大多數炮彈除了因彈藥戰鬥部重量、類型和威力不同,殺傷半徑與手榴彈有所區別外,破片四散殺傷的原理是基本相同的,因此也可以通過原地臥倒方式來躲避自救。

其實還有更實用的辦法,那就是事先挖好避彈坑,在部隊訓練手榴彈投擲的時候,就會設置有避彈坑,以防有新兵緊張,手榴彈投擲不遠造成傷亡事故。當新兵投擲手榴彈出錯,落在較近位置的時候,旁邊監督保護的帶兵軍官或士官可以拉著新兵迅速滾入避彈坑內臥倒躲避,以保障其人身安全。在實戰中,避彈坑也可以用來躲避炮彈打擊。


兵工科技

為何二戰士兵見類似手榴彈的東西就躲?殺傷半徑9米,不躲就會沒命

在現在的各種戰爭電視電影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二戰時期軍人們只要一遇見手榴彈之類的炸彈就會立即趴下。(當然也有抗日神劇是把手榴彈撿起來再丟回去給敵人的驚人之舉,到底能不能實現我們下面再來解釋。)我們可以做這樣的假設,假如有一天你置身於戰場,敵人一顆手榴彈突然落在你身邊,這時你該怎麼辦?跑,跑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就是普通的手榴彈爆炸碎片半徑平均下來也超過了9米。所以你是不可能在資電光火石之間跑出它的有效殺傷範圍的。更不用提你當時的身體可能根本來不急變成跑步狀態。所以最好的選擇是你儘快滾到一邊並就地臥倒。當然瞭如果你傍邊有掩體或有類似掩體功能的物體的話。你可以滾到那裡去臥倒,那裡能為你提供更安全的區域。如果沒有,那你只能是就地臥倒並且越快和越低保護效果就越好。而且儘量把身體的最小橫截面面向手榴彈的爆炸中心,這樣做能儘量使身體受到傷害減至最小。如果手榴彈被丟在地面上話,那麼其殺傷角度應該是以爆炸點為圓心,地面以上一百八十度的半球區域,如果及時臥倒趴在地上,那麼受到的爆炸殺傷角度面積會減到最小,如果是站立和跑動的話,那麼你身體的受到爆炸殺傷的面積將就會非常大。

至於抗日神劇中的主角常常把敵人扔過來的手榴彈馬上扔了回去,炸傷炸死了很多敵人。其實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原因非常簡單明顯。因為你不會有足夠的時間去做到這些動作。要知道手榴彈引線燃燒時間只有4秒鐘,除去敵人投擲和手榴彈飛來的時間 。你只有不到兩秒的時間了,你還要撿起來並且扔回去。你覺得可能嗎?所以,不要被騙了。遇見手榴彈之類的炸彈就趴下是普通人的最好選擇。


利刃軍事

現在還是一樣啊!在地面爆炸的炸彈,彈片通常往小於180度的向上空間飛行,趴在地上,特別是凹處,受傷的幾率最小。

無論什麼時候的戰爭,物理是不會改變的。

所以現在很多炸彈設計在空中爆炸,彈片可以設計為往下攻擊,殺傷力強大太多了。


mimidustie




很簡單,落在地面的手榴彈或者炸彈,爆炸後的殺傷角度是以爆炸點為圓心,地面以上一百八十度,臥倒趴在地上,算上人體厚度,受到的爆炸殺傷角度,也就十度左右,如果是站立,那受彈角度就達到了九十度,要是有個坑,人趴在地面以下,那彈片根本就炸不到了。


所以戰爭劇中,經常有這樣的片段:手榴彈準備,延時兩秒。這就是為了對付趴在地上的敵人,延時投擲以後,手雷彈沒等落地,在空中就爆炸了,那殺傷角度就成了三百六十度,趴著也沒用了。

戰爭中,人出於保命的本能,遇到轟炸自然會趴在地上,雖然在有些情況下沒什麼鳥用,但能躲避一些彈片總比站著硬抗好吧。


人文茶客

一種是人類的先天性。 第二個原因,彈片的爆炸是有一定的散發角度的。如果人站著很容易被彈片傷著。而我趴著,卻能最大可能的減少彈片的傷害。但如果自己離爆炸點很近,就算是趴著也是沒有用的。[這只是我自己理解的,如果有誤,請原諒] 【那個配圖是怎麼回事,那不是二戰士兵啊!提問題時能不能先準備好圖片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