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本有三次機會除掉朱棣,只因重用此人,皇位被糊塗斷送

皇太子朱標原本是大明王朝的第二代繼承人,他被朱元璋寄予厚望,可惜卻早於朱元璋離世。朱元璋在悲痛之餘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但朱允炆性格柔弱,朱元璋對他能否有效的治理國家心存疑慮。於是他一方面抓緊對皇太孫的培養,另一方面想盡一切辦法,為朱允炆創造一個穩定的統治環境。

建文帝本有三次機會除掉朱棣,只因重用此人,皇位被糊塗斷送

為此朱元璋做了以下兩點,一是誅殺功臣,二是挑選謀士。朱元璋此舉真乃是捨近求遠啊!放著現成的有經驗的人不用,偏偏去挑選一些新人。

朱元璋親自為朱允炆挑選了幾個能員幹吏,這當中比較出名的有方孝孺,齊泰和黃子澄。這些人既幫助朱允炆改革了弊政,但同時也幫助他把江山拱手讓人了。特別是黃子澄這兩次錯誤的判斷,更是使朱允炆痛失皇位。

朱允炆自登基後,便對擁兵自重的宗藩對皇權的危害性有清醒的認識。他明白自己雖是一國之君,可那些實力雄厚的叔叔無時無刻不在覬覦著皇帝的寶座。

建文帝本有三次機會除掉朱棣,只因重用此人,皇位被糊塗斷送

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即位三個月後建文帝就按照齊泰和黃子澄的建議正式開始削藩。但在首要目標的確認上,齊泰和黃子成的意見出現了分歧。

齊泰認為應該先拿燕王開刀,而黃子澄則認為應該先剪除其他各王,除掉燕王的雙翼,讓他孤掌難鳴,最後再收拾他。

在建文帝看來這兩種做法各有各的道理。不過一開始就拿實力最雄厚的燕王開刀,在心理上有些惴惴不安。不如先積累一些成功除掉其他藩王的經驗,再來對付燕王這塊最難啃的骨頭。

建文帝本有三次機會除掉朱棣,只因重用此人,皇位被糊塗斷送

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建文帝排除萬難,接連廢除了五位藩王。可是在這一年的時間裡,朝廷不但沒有對燕王採取任何有效的控制措施,反而通過削藩一再提醒燕王起兵造反的緊迫性。

在他花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付幾個無關緊要的藩王的時候,燕王正在北平緊鑼密鼓的籌備著啟兵的各項事宜。建文帝錯過了時機,也錯失了本應屬於他的江山。

第二次是在建文元年,燕王起兵的準備還沒有最終完成。為了消除建文帝對自己的猜疑,燕王毅然進京朝覲。燕王佔著自己既是叔父又是藩王,昂首闊步地由皇道上殿,見了皇帝也不下跪。柔弱的建文帝看見叔叔來朝,心裡放心了,哪裡還有心情治他的罪。

建文帝本有三次機會除掉朱棣,只因重用此人,皇位被糊塗斷送

就這樣,燕王有驚無險,毫髮無傷地回到了北京。

三個月後正趕上明太祖朱元璋逝世一週年,為了顯示自己的誠意更為了進一步消除建文帝對自己的懷疑,燕王朱棣派他的三個兒子一起進京。這時建文帝的謀士們又一次產生了意見分歧。

齊泰認為應該把三位王子作為人質扣留起來,這樣燕王就不敢輕舉妄動了。而黃子澄則認為如果扣留王子勢必會引起燕王的警覺,不如放回去以麻痺燕王。

沒有主見的建文帝在親情和形式之間動搖了很久。終於他做出了一個艱難而錯誤的決定:放走三位王子。從三位王子回到北平的那天起,朱棣就明白自己造反再沒有任何後顧之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