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本有三次机会除掉朱棣,只因重用此人,皇位被糊涂断送

皇太子朱标原本是大明王朝的第二代继承人,他被朱元璋寄予厚望,可惜却早于朱元璋离世。朱元璋在悲痛之余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但朱允炆性格柔弱,朱元璋对他能否有效的治理国家心存疑虑。于是他一方面抓紧对皇太孙的培养,另一方面想尽一切办法,为朱允炆创造一个稳定的统治环境。

建文帝本有三次机会除掉朱棣,只因重用此人,皇位被糊涂断送

为此朱元璋做了以下两点,一是诛杀功臣,二是挑选谋士。朱元璋此举真乃是舍近求远啊!放着现成的有经验的人不用,偏偏去挑选一些新人。

朱元璋亲自为朱允炆挑选了几个能员干吏,这当中比较出名的有方孝孺,齐泰和黄子澄。这些人既帮助朱允炆改革了弊政,但同时也帮助他把江山拱手让人了。特别是黄子澄这两次错误的判断,更是使朱允炆痛失皇位。

朱允炆自登基后,便对拥兵自重的宗藩对皇权的危害性有清醒的认识。他明白自己虽是一国之君,可那些实力雄厚的叔叔无时无刻不在觊觎着皇帝的宝座。

建文帝本有三次机会除掉朱棣,只因重用此人,皇位被糊涂断送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即位三个月后建文帝就按照齐泰和黄子澄的建议正式开始削藩。但在首要目标的确认上,齐泰和黄子成的意见出现了分歧。

齐泰认为应该先拿燕王开刀,而黄子澄则认为应该先剪除其他各王,除掉燕王的双翼,让他孤掌难鸣,最后再收拾他。

在建文帝看来这两种做法各有各的道理。不过一开始就拿实力最雄厚的燕王开刀,在心理上有些惴惴不安。不如先积累一些成功除掉其他藩王的经验,再来对付燕王这块最难啃的骨头。

建文帝本有三次机会除掉朱棣,只因重用此人,皇位被糊涂断送

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建文帝排除万难,接连废除了五位藩王。可是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朝廷不但没有对燕王采取任何有效的控制措施,反而通过削藩一再提醒燕王起兵造反的紧迫性。

在他花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付几个无关紧要的藩王的时候,燕王正在北平紧锣密鼓的筹备着启兵的各项事宜。建文帝错过了时机,也错失了本应属于他的江山。

第二次是在建文元年,燕王起兵的准备还没有最终完成。为了消除建文帝对自己的猜疑,燕王毅然进京朝觐。燕王占着自己既是叔父又是藩王,昂首阔步地由皇道上殿,见了皇帝也不下跪。柔弱的建文帝看见叔叔来朝,心里放心了,哪里还有心情治他的罪。

建文帝本有三次机会除掉朱棣,只因重用此人,皇位被糊涂断送

就这样,燕王有惊无险,毫发无伤地回到了北京。

三个月后正赶上明太祖朱元璋逝世一周年,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更为了进一步消除建文帝对自己的怀疑,燕王朱棣派他的三个儿子一起进京。这时建文帝的谋士们又一次产生了意见分歧。

齐泰认为应该把三位王子作为人质扣留起来,这样燕王就不敢轻举妄动了。而黄子澄则认为如果扣留王子势必会引起燕王的警觉,不如放回去以麻痹燕王。

没有主见的建文帝在亲情和形式之间动摇了很久。终于他做出了一个艰难而错误的决定:放走三位王子。从三位王子回到北平的那天起,朱棣就明白自己造反再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