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17地市方言,哪個地方最能代表山東話?

小羽魚

作為一個德州人,我覺得各有特點。

走南闖北了這麼多年,在外地聽到鄉音的第一感覺就是親切!

山東又稱齊魯大地。齊的都城在臨淄,魯的都城在曲阜,後來,郡縣制的封建時期,山東先是出現了青州和兗州兩個州,後來有了濟南府,並一直沿用至今。方言也隨著首府的變遷而演變。到如今無論是淄博話,濟寧話,濟南話,臨沂話都已經可以無障礙交流了,區別較大是以青島為首的膠東話。交流起來有點費勁。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德州人,我真覺得山東話很“土”,就魯西北地區而言,說話大嗓門,聲音洪亮,鏗鏘有力,底氣十足,待人熱情,禮數週全。能體現出山東人豪爽好客的性格。有時候,還真覺得不那麼說話不合適!這也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吧。

至於哪裡的方言能代表山東話,個人還是偏向於濟南話。能兼周邊方言之長,加上齊魯臺的影響力,代表山東話應該是可以的。


遊子天涯君莫問

山東十七個地級市,137個縣,地方方言很多,粗略劃分,大概有七種。

一是德州,聊城,濟南,泰安大致是比較相似,是我們中國普通話標準音的區域之一,與河北南部話接近。德州聊城發音類似,濟南泰安發音相近,當然之所以劃為四個地區,發音還有所不同。

二是菏澤,濟寧所在的魯西南地區,和德州聊城濟南泰安地區近似,但是多了一些地方口音,發音與河南北部商丘等地的話有些接近。泰安靠近濟寧的寧陽,發音就偏向於濟寧口音,距離濟寧也更近。

三是臨沂,棗莊等魯南地區,以前是老革命根據地,與第一區聊城濟南泰安也有些接近,但略有不同。與菏澤濟寧地區差別較大,與臨近的徐州地區差別不大,與日照,青島地區發音反而差別較大。

四是濰坊,淄博地區,屬於魯中方言,淄博話有些哏,語速有些快,由於南北狹長,北部桓臺類似濱州話,南部沂源類似臨沂話,以前也曾劃歸臨沂。濰坊由於地域廣闊,東南部高密諸城類似青島話,西邊青州與淄博有些像。

五是日照,青島地區,膠東話中的容易聽懂的話,哈酒,吃由,彪子,你這個銀,這些標誌性的口音,是濰坊,日照,青島地區的最常見語言。當然,同樣是膠東話,煙臺和威海地區的話,要說比外語還難,你一準不會相信。

六是煙臺,威海地區,是山東最難聽懂的話了。同樣是膠東話,濰坊,日照,青島個別詞語你不懂,煙臺威海這兩個地方,你能聽懂一兩個詞語就算厲害了。吃飯的吃他們說“dei”,大概與“逮”差不多吧。

七是濱州,東營地區,口音接近。大概是由於這兩個地區是黃河三角洲,一馬大平原,鹽鹼地多,淡水資源有限。這裡的山東話有些發悶發哏,沒有青島話那麼敞亮,麻溜嘎嘣脆,但是溫潤綿軟,語速適中,也別有一番情趣。

當然,因為水土的原因,一個地區內,也有十里八鄉不同口音的情況,這就是所謂土話。比如泰安地區的泰山區與寧陽縣就有不同,岱嶽區不同鄉鎮也有差別。有一個小故事說“老鼠掉進水缸裡,淹的孚鬥孚斗的”,泰安不同鄉鎮的人都會拿對方開玩笑,這就是中國十里不同音的原因。

電影裡俺,俺,俺,在泰安叫“Nan”,在遲浩田將軍以前講話中,那就是純正的煙臺話,說,煙臺話是“xue”,是,煙臺話是“xi”,至於哈酒,吃“YOU”,在青島地區有,在淄博沂源有,在濰坊高密也有。

所以,山東話除了煙臺和威海地區,半島方言如同天書,其他六大區域大同小異。當然,哪個代表山東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山東人的口碑真不是蓋的,無論走到哪裡,說山東話都值得驕傲。

閱讀是一種情懷,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如果您覺得此文可讀,敬請關注天地國學館,與有情懷的人共享人生百味,體驗美好時光!


天地智庫

老鄉們,你們那裡有什麼代表性的有意思的方言呢?

一、作為山東人,無論哪一個地方的方言,都是正宗的山東話!

每一個地方的方言,都是齊魯大地歷史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文化符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珍惜。

其實,每一個地方的方言的背後,都蘊含著一定的歷史文化、區域特色。每一個地方的方言,都有自己的特點。


比如,在我們這裡,吃飯被說成為“逮飯”,“逮”這個發音,有人說是來自於“日啖荔枝三百顆”的“啖”字的讀音,當然是有變化的。

再比如,我們說煙囪,方言一般說成是釜臺。

為什麼被稱為釜臺,山曼先生在其著作《齊魯鄉語譚》之《隔層釜臺不冒煙》一文中這樣記載道:“古時稱鍋為‘釜’,‘釜臺’之名應當是古遠的。膠東的民居,多以北屋作正房,正房當中一間為‘正間’,正間兼做廚房,東西各建一個鍋臺,鍋灶的火道分別通東屋和西屋的炕洞,到炕洞的遠端,修一個煙囪,高出屋面,房頂上做一個‘釜臺’,或用磚砌,或買現成的陶製品。”

二、山東方言的大致分類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在山東也是這樣。同一個城市,可能不同的鎮說話的語音就有很明顯的不同。但是大致上,都有一定的方言區域劃分的。

根據《中國語言地圖集》的漢語方言分區的結果,咱們山東省一百多個縣市的方言均屬於北方方言區。參考古代清聲母入聲字和次濁聲母入聲字在今天各地的分化規律,山東省各地方言又分別劃歸三個不同的方言區。

1、冀魯方言區

冀魯方言主要指的是流行在河北省(冀)、天津市以及山東省(魯)濟南、聊城、德州、濱州、淄博、泰安、臨沂等40多個地區在內的方言。

2、中原方言區

中原方言主要指流行在河南省(豫)、陝西省(陝)、安徽省北部(皖)、江蘇省北部(蘇)及山東省魯南、魯西南等地區,基本包括菏澤、濟寧、棗莊、臨沂費縣及聊城莘縣南部等將近30個縣市的方言。

3、膠遼方言區

基本上就是膠東地區的方言。主要流行於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其中該省有青島、煙臺、濰坊、大連、威海等地區。


大家老家有什麼有意思的方言?可以說來聽聽啊!



俠與法

冀魯官話是指濟南泰安萊蕪,淄博,以北地區包含部分濰坊地區縣區。

中原官話主要是魯西南地區濟寧,棗莊,菏澤,臨沂。與河南北部,安徽北部等地發音差不多。

膠遼官話就是青島,煙臺,威海,日照和濰坊部分縣區。

能代表山東方言特色,我覺得都能代表。物之不齊物之性也。正是有著豐富多彩的多樣性才構成了山東的富麗妖嬈,美不勝收。地區的差異性是最大的特色。

夥計們,恁說俺說的是不是這個理。


太白湖畔

公說山東17地市方言,哪個地方最能代表山東話?這個問題還有點難回答。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別說一個地市,就是一個村莊,或村南、或村北,方言都有差異,《三國演義》中有一句話:生其地而厭其土,不議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作為山東人,都願把自己家鄉方言作為最能代表山東話,就不難理解了。

方言,與發音有關係,即與漢語拼音中的聲韻母發音有關係,大體分為團舌音和尖舌音。又與置前音與後輔音有關係,如人、熱、肉,有的地方念Len、Le、Lou,有的地方就唸yin 、ye 、you 了。如張、召、昌,有的地方就唸jiang、jiao 、qang了。膠東的工(念更)字,濰坊的麵條(念麵條兒)魯中南的片片、點點等連字,後音多帶ai字音。還有多地語句後面多帶有ou字音或ao字音,等等。山東方言大體可分為膠東方言、魯西南方言、魯中方言、魯北方言、濰坊方言,而這些方言又都相互交叉、互為感染。至於青島、東營市區多為"移民",普通話已經十分普及了。煙臺、威海與遼寧的大連、丹東等隔海相望,方言也近似。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就用山東最有代表性的戲曲發源地來代表吧,呂劇發源地為東營市的廣饒縣(一說在臨沂),而東營又東接濰坊壽光,西鄰濱州的沾化,西南靠淄博的臨淄,南伸至濰坊青州,連臨胊至臨沂,地面廣,語系近似。所以,以廣饒及周邊地區的方言,最能代表山東話。


方178866052

聽到“老妹兒,幹哈去啊”就知道是東北那嘎達的。

聽到“瓜娃子你個耙耳朵”,就想到潑辣的川妹子。

聽到“嘛好吃?吃嘛好?”,就會心一笑,想到自帶笑點的天津話。

聽到“儂好,碰到儂交關開心”,耳邊就回蕩起溫婉的吳儂軟語……

你看,好像每個省份都有自己代表性的語言,可要是說到山東……

山東方言,自西往東,差別巨大,山東方言分別劃歸三個不同的官話區:冀魯官話、膠遼官話、中原官話。如果一個外省人分別聽魯西南與膠東的方言,是很難在感官認知上,把這兩種方言歸為一類的。

其實,哪怕是這三個不同的官話區之內,也會出現各種發音不盡相同的情況。

所以……

你要到了魯西南,會發現本地人將好人稱作好銀(yin)、熱水稱作夜(ye)水。

你要到了煙威地區,會發現本地人海鮮叫海(sian),將修理叫做“扎古”。

你要是到了濟寧片區,會見識到本地人將喝水稱作喝匪(fei)、將老鼠稱作老服(fu)。

你要是到了濰坊片區,會見識到本地人將割肉稱作嘎(ga)右(you)。

諸如此類……

所以,本省人都會出現各說方言,如雞同鴨講的情況,如果要討論選一種方言代表山東方言,是會在省內挑起地域之爭的。

不過,在外省人聽來,魯西南人民的方言發音是比較能代表山東方言的。

這是由於建國後,精神生活相對匱乏的年代,山東快書等本土的藝術形式,將魯西南方言的發音帶給了全國人民。

並且,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起的各類影視作品,大部分呈現的也是魯西南方言的發音。

所以,很多外省人乍一聽到膠東話反而有點蒙,聽魯西南方言,基本都知道這是山東的方言。

所以,哪種方言能代表我大山東,是很難有一個官方定論的,方言本就是地方文化的一種,在答主看來,方言的百家爭鳴,豈不是比一枝獨秀更加精彩?


濟南時報

俺覺著電視上《啦呱》的標準濟南話能代表山東方言,在外省濟南話就是山東話代表。山東話,是山東人獨有的文化遺產。在說著普通話的時代,保持方言的純潔性顯得更重要。其實山東話,在山東各地差異很大,根本就沒有什麼統一的標準。比如濰坊,青州的方言,“俺爺”,“俺娘”,“俺大爺”,“俺大娘”,“俺三叔”,“俺二叔”,“俺二嬸子”,“俺三嬸子”,“二妹妹”,“二弟妹”,“二妹夫”,“姥娘”“姥爺”,“大舅”“大妗子”,“大兄弟”,“大妹妹”,“小叔子”,“大姑子”,“小姑子”,“大舅子”,“大姨子”…… 太多,太多了,說也說不完。


一銘二銘

個人感覺,山東快書的聲調語言能代表山東話。

鐺了個鐺,鐺了個鐺,閒言碎語不要講……


新生152441876

在很多外地人聽來,萊蕪話那真的是土的掉渣,可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萊蕪人,萊蕪話卻是我們情感交流最真摯的表達。特別是在外地上學工作的萊蕪人,只要聽見萊蕪話,都會都倍感親切,有種家的感覺。


在萊蕪,如果一個萊蕪人操著一口普通話,那肯定有人會說“恩看看這個人,真裝麼來,說話含撇腔來。”萊蕪方言已成為一張城市名片,我認為萊蕪話可以作為山東方言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方言!


萊蕪故事

魯西一帶聊城,濟寧,菏澤,泰安,臨沂等五地市的方言,地域文化,都是一樣的,大概把晚飯叫喝湯,說話叫佛話,睡覺叫費覺,喝水叫喝非,是叫思,老師叫老廝,有勁叫惡,水桶叫梢,炫耀叫偏,嘔吐叫乾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