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大學為什麼選擇了建在合肥?

鄭瑞文2015

很多人對中科大位於安徽合肥很不理解,這麼好的一所大學為何會在中部省份合肥呢?

這也是有歷史的。當年中科大從北京搬出,第一目標地點是河南,由於各種原因最後到了安徽合肥。至今很多人因為中科大未能落戶在河南感到惋惜。只是由於當初特殊的歷史原因,造成了這個局面。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985重點大學,大名鼎鼎的“華東五校之一。依靠其強悍的學科實力,中科大不管是在南方還是北方,都是非常好的名校。

中科大以小規模辦校著稱,本科生共有7400名,也就是每一年也就招生1850名。但是中科大博士生1900多人,碩士生6200多人。碩博加在一塊相當於本科生,在碩博教育上,中科大的招生數量並不少。一般來說,中科大本科出讀書人數也很多,能考上中科大的都是實力派。

作為一所以科研為主的大學,中科大有院士50人,國家“千人計劃”42人,“青年千人計劃”119人,教育部“長江學者”40人。可謂科研人才眾多。

中科大有8個一級國家重點學科,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力學、核科學與技術。中科大有10個學科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物學、材料科學、工程科學、計算機科學、臨床醫學、環境/生態學)進入前1%。

在教育部第三輪學科評估中,中科大該校進入排名前5的學科數為9個,其中中科大數學、物理、生物、天文、地學進入學科排名前五。

合肥市

中科大很多校友企業家,也產生了不少優秀的科大的企業。

不得不說,中科大為安徽為合肥爭得了大量的聲譽和知名度,更多的是經濟,人才和科技力量提升,真的很麗人羨慕啊!


塔尖

中國科技大學於1958年創建於北京,第一任校長是郭沫若。

1969年,中蘇邊境衝突。國內文化大革命愈演愈烈,並已經對中國科技大學正常教學科研活動產生了嚴重的衝擊。根據形勢,中央決定進行“戰備疏散”,中國科技大學被國務院科教組列入北京十三所下遷高校之中。

據中國科技大學校史記載,學校南遷原定在河南南陽,湖北沙市,後來因為被河南和湖北拒絕,後改為江西和安徽安慶。

從當時的中國科學院教育負責人劉西堯專函河南也可以看出,中國科技大學是想建在河南的。而河南之所以拒絕中科大最權威的說法是怕大學師生擠佔河南的副食口糧。而湖北拒絕接受中國科技大學,是擔心遭到文革的衝擊!

接著又派兩組,一組去江西,一組去安徽。

到江西后,江西省裡明確表示不能接收科大。

安徽選址的同志在宣城地區看了以後也覺得不行。在這兩組人員還沒回到北京時就接到了定點安徽省安慶市的通知。其間,是安徽的領導人李德生迅速行動,把中科大爭取到了安慶。由於安慶條件太差,中科大不願去,李德生又騰出合肥師範學院和銀行幹校的校舍,來安置中科大。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中科大之所以選擇了安徽,是因為河南、湖北和江西都不願意接受中國科技大學。因為,在他們眼裡,中國科技大學只不過是一種負擔!

安徽不僅接受了中國科技大學,還把副食口糧優先供給中國科技大學師生!

安徽現有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及磁約束和核聚變實驗室,即將再增添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四個國家大科學工程。

今天有人說中國科技大學成就了合肥,不知道這些人瞭解不瞭解歷史。事實上,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合肥造就了中科大,中科大成就了合肥。

因為,中國科技大學到安徽合肥以後,一段時間是由安徽主導的!

而在那個年代,敢於站出來接受一所大學是需要勇氣的,更需要博大的胸襟和遠見!事實上,即使不是出於戰備轉移,中科大在北京的教學和科研已經不能正常進行!很多師生也在流失。

所以,後來,當初搬離北京的高校紛紛返回北京,而中科大也多次想遷回北京,畢竟它要依託中科院辦學,但安徽省一直極力挽留,就沒有走成。安徽省還爭取到了下放的中科院研究所,一躍而為科教名城。

今天的安徽經濟在全國落後了(事實上在全國排名第13位),遭到了江浙滬的嘲笑揶揄。但是,這些人可知道安徽人曾經寧願自己吃不飽肚子去要飯,卻把有限的口糧和副食品用來支援江浙滬?

以後有時間,本人會用具體的數據還原歷史真相,讓更多的人知道事實。


鄭瑞文2015

我流離失所的時候,河南不要,江西不收,你騰出合肥師院的校舍供我安家…



我的學子來自五湖四海,北方的同學受不了合肥冬天的溼冷。在市裡沒有集中供暖的條件下,你單單給科大安上了暖氣…



北上廣財大氣粗,引進天下英才。為了吸引更多的牛人,你修建了專門的人才公寓-科大花園,讓我歷年青千引進數目名列國內高校前矛…



我要建新校區,你二話沒說,批下來3000畝地

我要建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你全力以赴

市政規劃中凡是科大的項目你總是列為1號項目,優先發展

你以至誠待我,我必報之以至情,良人如斯,安家落戶,舍你其誰?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上庠

中科大作為全國頂尖名校,坐落於合肥這座科技之城,既是歷史原因形成的,也是科大與安徽人員的深厚情誼的體現。

我們先來看下歷史上的原因:

1958年初,在北京一些領導和科學家倡議下,要以中國科學學院為依託,創辦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校技術為主的社會主義新型大學。1958年9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建於北京,首任校長由郭沫若兼任。它的創辦被稱為“我國教育史和科學史上的一項重大事件”。1969年10月,國務院科教組成立。國務院駐中科院聯絡員劉西堯主持擬定了中國科大《關於要求創辦“五七教育革命實驗基地”的報告》,基地既是學校、又是工廠、農場、科研單位、地點擬設在有河南省南陽地區,計劃二三年內完成基地籌建工作,並把學校逐步遷到基地。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謝富治批示同意,校革委會派人到南陽基地選點。考查人員認為在南陽山區、丘陵地帶開辦基地確有問題。1969年11月中共中央下發《關於高等學校下放問題的通知》,後經與安徽省革命委員會主任李德生協商,指定中國科大戰略疏教到安徽省安慶市。先遣人員90人12月初趕到安慶,隨後900人到達該市,被安置在安慶市委黨校的一棟三層小樓裡,擁擠不堪,食宿基本生活無法維持。

1970年1月軍宣隊政委賀魁民、革委會副主任王錫清同科學院軍代表尚可,革委會副主任王錫鵬到合肥向安徽省革委會主任李德生、副主任婁學政彙報工作並辦理移交手續,商定學校搬遷到合肥市,在原合肥師範學校校址辦學,並決定將全校人員分散到淮南,馬鞍山,銅陵等地廠礦,農場進行“鬥、批、改”半天勞動,半天搞運動。

中國科大自1969年12月開始遷入安徽,至1970年10月基本完成搬遷,總計組織貨運裝車70餘次,運貨量865T,裝運儀器、器材、圖書、檔案等35000箱,遷出家屬470多戶,組織職工、學生、家屬客運20多批,約6000人次,用火車510多節,搬遷費達77萬元。學校遷入合肥時,儀器設備損失2/3,教師流失50%以上。教學、生活用房嚴重不足,校總面積不到6萬平方米。

1972年,全校講師以上職稱的教師不足百人。在這樣危急的關頭,科大人毫不氣餒又開始了第二次創業,現在經過“七五”、“八五”期間的國家重點建設已經成為一所世界知名的大學。

中科大遷入合肥,其實對二者是非常有利的。對於中科大而言,安徽省給予了更多的資金和土地等個方面的支持力度,對於辦學科研的支持扶持的非常到位,基本屬於要什麼給什麼的地步;對於安徽省而言,擁有科大作為科技的尖端高校,對於培養優秀的人才是非常有利的。合肥作為科教之城,很大程度依賴於像科大這樣的高校作為支撐。科大早就了合肥,合肥也成就了科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