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宓&趙雁君:寫書法前他們都在做什麼|BYART X 拍一下

曾宓&趙雁君:寫書法前他們都在做什麼|BYART X 拍一下

有一句已經被念得太多次的電影臺詞叫做“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人生充滿意外

確實如此,誰能想到德意志第三帝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年少時曾在維也納靠賣畫為生;又或者“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趙元任,在冠以這一名號前曾於康乃爾大學物理系任教。

而今天想給大家講講的,也是兩位“不務正業”的先生,他們玩兒似的達到了大師級的高度。

曾宓&趙雁君:寫書法前他們都在做什麼|BYART X 拍一下

曾宓

一個不舉辦書法展的老頑童不是好的美術師

自1962年從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畢業後,曾宓一直以專職畫家或美術師的身份被人們廣為稱道。確實,他的畫作把文人畫的隨性而發、落墨成章縱情揮灑,他的大畫氣勢磅磋,撼人心魄,小畫則空靈見性,意味雋永。

曾宓&趙雁君:寫書法前他們都在做什麼|BYART X 拍一下

曾宓 山水冊頁

但這個84歲的頑童,在某天突然頓悟了一般,放下將他捧至頂峰的中國畫,反而潛心研究起了看似並不被大眾普遍重視的書法。

曾宓&趙雁君:寫書法前他們都在做什麼|BYART X 拍一下

書事

第一場書法展上,曾宓先生便直言:“中國傳統原本是‘書在上,畫在下

’,書法更包含中國文化的底蘊,但是現代社會過於推崇畫家,變得’好書不如爛畫’,書法受了冷落,這種情況不對。所以我現在決心要寫書法。”

書事

一晃數年過去,這份心思沒有變過,言語也更直白了。

“現在很多人都看不懂書法,只喜歡畫,書法太委屈了,所以我不畫畫了,就是搞書法,想把書法推上去。”

這些話太像是一個立志拯救世界的孩童說的了,並非指他過於天真,而是被他像孩子般的真摯和執著而打動。

酒飯

曾宓曾經說:“太單一,太枯燥,都是二王(王羲之、王獻之)那一套。書法的發展空間很大,不要墨守陳規,如果老是老一套,人家不要看的。”

從這個角度出發,他給自己的書法定了一個方向:“要跟人家不一樣,引起大家的興趣。”

酒飯

所以,曾宓的書法,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好看,無論內容或形式。

在旁人看來,曾宓的書法要比他的繪畫更像他自己——簡淡而深情,天真而爛漫

酒飯

趙雁君

一個數學不好的館長不是好的書法家

據趙雁君所言,他的書法之路完全出於巧合。趙雁君本是數學系出身,書法僅僅是個人興趣,但畢業的是時候——紹興師專成立了一個藝術系,同時也成立書法教研室,當時就需要一個書法老師。學校針對他在當時書法界取得的不錯成績,就順勢將之留在了書法教研室擔任書法教師。

依流

在藝術深造路上,趙雁君偏愛對行草書的研究,他對行草書的創作建立在“二王”的基礎上,即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而在這一創作實踐過程當中,他又大量參考了魏晉和漢魏時期的民間書法,通過二者的結合,試圖創作出一種新的名目。

依流

趙雁君聲稱在中國美術學院進修期間,拓寬了他的創作方法,但更重要的還是在觀念和思維上對書法的認知更為全面了,他開始逐漸把書法當作一種純粹的藝術

井水

就這樣誤打誤撞的,趙雁君完全偏離了一開始的職業規劃:從浙江省博物館副館長到中國書法家協會評審委員會委員,又擔任第十屆浙江省政協委員。這一切定不是當初那個數學系的本科生所能想到的。

井水

這一次白蟻君也將二位傳奇大師的作品安置於筆墨橫姿 | 曾宓、趙雁君書法專場

各位藏家可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