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大木·構架部分,大概是從出生到現在,我讀的最困難的一部分書了,薄薄幾頁,用了六個月時間。極其感謝萌胖千歲、遼塔老師不嫌俺吵鬧的耐心指點。

本系列以學習梁思成《清示營造則例》為主,目的是學習中國古代建築各部分的名稱,稍淺略涉及其構成方式。《清示營造則例》是一部老老實實,呆呆板板的營造則例【A】,本系列筆記也只是一份老老實實,呆呆板板的學習筆記。

以下:

藍色字體,均整理自原書;黑色字體,為思考記錄。

引用圖片如出自原書均有標明,彩色部分為筆者標註。

筆者初學,難免出錯,懇請各位老師不吝指正。

第二節 構架 —— 構架組成

一、柱

(一)下端裡在地上,上端頂著柁梁(或墊著斗栱頂著柁梁)的柱:

簷柱:簷下最外一列柱子

金柱:簷柱以內的柱子(建築物縱中線的除外)

┳外金柱:離簷柱近的

┣裡金柱:離簷柱遠的

┗重簷金柱:重簷大殿裡,普通金柱的地位上,支著上簷的

中柱:建築物縱中線上,頂著屋脊,而不在山牆裡的

山柱:山牆的正中,一直頂著屋脊的。

角柱:《清式營造則例(梁思成)》文字部分未註明。但插圖畫到。顧名思義,四角的柱子。

【萌胖千歲教D小竅門——房子裡的柱子們:

最外圈:最外圈的都叫簷柱,除了四個角的叫角柱、山牆的叫山柱

簷柱裡:最中間一排都叫中柱、其餘都叫金柱

(中國木結構和牆沒關係,隔斷牆啥啥的,都是逗人玩噠!跟各柱子的命名關係不大!)】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二)兩層樑架中間所支短柱:

瓜柱:高度>其本身之長寬(凡是瓜柱都有角背支撐,以免傾斜。)

┳普通房頂形式:金瓜柱、脊瓜柱

┗捲棚式(元寶脊):頂瓜柱

柁墩:高度<其本身的長寬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梁頭之下有柁墩或瓜柱頂著,柁墩或瓜柱又放在下一層樑上。

(三)童柱

童柱:梁或枋上,下端不著地,上端功用和位置,與簷柱金柱相同的。

【萌胖千歲答疑:梁公說的“下端不著地”,指下端沒著落(懸空,不挨著其它平面)。

感謝萌胖千歲提供的實拍圖——梁公沒拍,李公拍了!】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經“千鈞一髮”老師指點,宋式《營造法源》中,也有“童柱”,但與清式位置不同(相當於清式的瓜柱)。】

二、桁、枋、墊板:

在每條桁下,而與桁平行的,有墊板或枋。具體位置和對應關係有:

(一)斗栱下方的額枋、由額墊板、平板枋:

大額枋、小額枋:較大的建築物上,用上下兩層額枋的,分別叫做大額枋和小額枋。

由額墊板:大小額枋之間立著的板。

平板枋:大額枋的上皮與柱頭平,其上再加上一層平板枋。

平板枋上排列各攢斗栱,斗栱之上放梁,樑上枋桁檁。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二)重簷斗栱下方的額枋:

上額枋、承椽枋:如果建築物是重簷的,金柱須加高以支上簷。

其柱頭之間也有兩層的額枋和墊板,

不過大額枋改叫上額枋,

小額枋上又加許多的洞以承受下簷的簷椽;叫做承椽枋。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三)斗栱上方的桁

正心桁、正心枋:有斗拱的建築,斗拱左右中線上的枋、桁,叫正心枋、正心桁。

挑簷桁、挑簷枋:有斗拱的建築,斗拱廂栱上的枋、桁,叫挑簷枋、挑簷桁。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簷檁:無斗拱的建築在正心桁的地位上,是簷檁(就無所謂挑簷桁了)

(四)金柱上的桁、枋、墊板:

老簷桁:金柱上的桁(重簷金柱上的老簷桁,其實就是上簷的正心桁)。

老簷枋:金柱柱頭間,與建築物外簷平行之聯絡材,在老簷桁之下。

老簷墊板:老簷枋之上,老簷桁下之墊板。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脊桁/脊檁:屋脊上的是脊桁(或脊檁),屋脊之主要骨架,在脊瓜柱之上。

脊枋、脊墊板:脊桁下,都是脊瓜柱與脊瓜柱之間的聯絡材,其高厚與金枋金墊板同。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金桁:在老簷桁或正心桁以上,脊桁以下的都是金桁。若有多數的金桁,則以上中下別之。

金枋:金桁下,是左右兩樑架下瓜柱之間的聯絡材,其上皮與瓜柱上皮平。

金墊板:在桁下枋上的空當,就是墊板的位置。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三、梁,及相近的枋:

(一)梁

梁的功用:承受由上面桁檁傳下的屋頂的重量,再向下傳到柱上,然後下到地上去。

(二)有廊建築中,金柱、簷柱之間的梁、枋:

位置 │ 金柱、簷柱之間 │角金柱、角簷柱之間

建築特徵│ 有斗栱 │ 無斗拱 │

梁 │ 桃尖梁 │ 抱頭梁 │

枋 │ 桃尖隨梁│ 穿插枋 │ 斜插金枋

1、梁——桃尖梁、抱頭梁:

在有廊的建築上,主要的梁多半由前後兩金柱承住;

在金柱與簷柱之間,另有次要的短梁。

這短梁並不承受上面的重量,其功用乃在將金柱與簷柱前後勾搭住。

在有斗栱的建築中叫桃尖梁,在無斗拱的建築中叫抱頭梁。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2、枋——桃尖隨梁、穿插枋 和斜插金枋

桃尖梁、抱頭梁下邊,又有一條較小的梁,與桃尖梁及抱頭梁平行。

功用完全在增加簷柱與金柱間的勾搭之力,以補大梁之不足。

——桃尖隨梁:在桃尖梁下的叫桃尖隨梁

——穿插枋:在抱頭梁下的叫穿插枋

——斜插金枋:在角簷柱和角金柱建叫做斜插金枋。

(桃尖隨梁,在梁《清則例》辭解部分稱之為“桃尖隨梁枋”。梁《清則例》、互聯網均未找到對應圖片。今後如果遇到實例,或相應的說明圖片,再補充)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斜插金枋,梁《清則例》、互聯網均未找到對應圖片。今後如果遇到實例,或相應的說明圖片,再補充)

3、雙步梁、單步梁:

廊子太寬時,桃尖樑上還可以再加一根瓜柱,一條梁,和一條桁。

這種情形下,上層的叫單步梁,下層的叫雙步梁(雙步梁除勾搭之外,也有載重的功能了)。

(梁《清則例》、互聯網均為找到特別典型的對應圖片。今後如果遇到實例,或相應的說明圖片,再補充。可以暫參考梁《清則例》插圖二十三)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4、隨梁枋:按進深連貫兩柱間的橫木,地位功用與額枋同的,叫隨梁枋(小式大木,常只有梁而沒有隨梁枋)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三)樑架

1、構成

主要的梁,兩端放在前後兩金柱上,若沒有廊就放在兩簷柱上。

由這根樑上用兩短柱或短墩又支一根較短的梁,或更再上再支,成為樑架。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若縱中線上有中柱,則梁之內端,都安在中柱上。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每層梁的兩端均挖出桁椀以承桁或檁。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2、梁的長短,隨進深而定。

1)最下一層最長一根梁稱大柁,次級較短一根稱二柁。有三層時最上最短一根稱三柁。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由大柁均分做若干步架(步架,又稱步,樑架上檁與檁間之平距離),二柁三柁每層梁之縮短便以每次兩端均縮短一步架為準則。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2)柁梁如何計算分為九架樑、七架樑、五架樑或三架樑:

(2.1)按步架的多少

(2.2)各柁也可按本身所負桁或檁子的總數目,稱為“幾架梁”

例1:所負共有七檁,則稱“七架樑”,其上一層則稱“五架樑”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例2:捲棚式間或有四架或六架的: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四、椽子

(一)椽子的位置和功用

椽子:是圓的或方的木條,密密的排列,放在桁與桁之間,每根的方向與桁成正角,以承受屋頂的望板和瓦。

(二)椽子的位置和對應名稱

腦椽:最上一排與扶脊木接觸的叫腦椽

花架椽:在各金桁上的都是花架椽,也因地位而有上下,或者上中下之別。

簷椽:最下一步的椽子稱為簷椽,一段放在金桁上(若是重簷則放在上簷的承椽枋上),

一端伸出簷桁之外,謂之出簷。

飛椽/飛簷椽:簷椽的外端上,除非是極小的建築,多半加一排飛椽

(出簷之遠近是按簷柱高三分之一或十分之三)。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螻蟈椽/頂椽:捲棚式沒有脊桁,而在兩根頂金桁間的,叫螻蟈椽或頂椽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三)椽子附近的構件

椽椀:在每層桁(或檁)之上,有椽椀。與桁平行,緊放在桁上面。

椽椀是一根木頭,按椽子排列的疏密,在上面做成一排洞,使椽子穿過以免左右移動。*

*老瓊標註:梁《營造則例》一書及互聯網並未查到椽椀圖片,唯有暫用吳德元博客中,扶脊木上的椽窩圖(這扶脊木上的椽椀,也有叫椽窩的【B】)。今後如果遇到實例,或相應的說明圖片,再補充)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扶脊木:在脊桁之上,用一條斷面成六角形的扶脊木,在前後向下的斜面上,也做成一排的洞,以承受腦椽的上端。

扶脊木的作用和椽椀是一樣的,只不過位置不同罷了。在有一些建築物中,也可以不使用椽椀,而只有脊桁上的一根扶脊木,搭在其他桁上的椽子可以靠釘子固定,即直接將椽子釘在桁上。【C】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連簷:椽頭上的連絡材。簷椽的下端,在其上用連簷將各椽頭連住。

┳小連簷:簷椽頭上的連絡材,在飛椽之下。

┗大連簷:飛椽頭上的連絡材,其上安瓦口。

瓦口:大連簷之上,承託瓦壟之木。按瓦每隴的大小做成椀子,以承受每隴最下一瓦。高0.7鬥口,寬0.35鬥口。

裡口木:每兩根飛椽之間,正在小連簷的上邊,用一通長的木頭,高等於一椽徑加1.5望板厚,寬為一椽徑,上按飛簷椽分位作出凹槽,將飛緣卡入,同時即把椽間空檔封住,叫做裡口木。(梁《清則例》、互聯網均為找到對應圖片,具體指的是哪一位置也尚存疑。今後如果遇到實例,或相應的說明圖片,再補充)

閘擋板:屋頂起翹處(翼角翹處),飛椽椽頭之間,用小連簷和小塊板封住椽擋,此即閘擋板。高1.4鬥口,厚0.3鬥口。

望板:椽子上鋪望板。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五、特殊位置的梁——角梁

(一)所在位置和形態

角梁:向下傾斜,而且在平面投影上也是斜角放置的木樑。與建築物政策面的簷桁各成45°角的。

角梁共有兩層,仔角梁伏在老角樑上面,其關係就像飛椽伏在簷椽上面一樣。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老角梁:

上下兩層角梁中,居下而較短者。

前端直接放在簷桁上——正面側面兩簷桁成正角相交處——外端更突出,較簷椽略長,

梁頭做成霸王拳一類的雕飾;

後端上皮按桁徑一半,做成桁椀,託承正側兩面相交的兩金桁的下皮。

仔角梁:

上下兩層角梁中,在上而較長者。

前端長過老角梁,如飛椽之長過簷椽,頭上有套獸榫。

後端放在正側面金桁相交點之上,故在其下皮做成桁椀,覆在兩金椽相交處的上皮。

這角梁與簷椽所佔的地位極相似,所不同的只是在材料較大,斷面是方形的,和45°斜角放置的方向。

套獸榫:仔角梁頭上安放套獸的地方。

(二)簷椽與老角梁的關係:

1.屋角曲起的結構,全在簷椽與角梁的關係,使簷椽角度的逐漸變化:

1)簷椽前端是放在桁上的,老角梁也是放在桁上的。

2)老角梁的高,為椽徑三倍,所以老角樑上皮,比簷椽上皮高出兩椽徑

3)為了使它們上皮均平,以便鋪望板,所以須將靠近老角梁的多根椽子,逐次抬高,使離開桁的上皮,使緊靠角梁的最末根椽子上皮,達到同角樑上皮均平的位置。

4)在平面上,這幾根椽子,也逐漸變更其方向,直至末根椽子與45°角上放置的角梁平行緊貼為止。

5)由建築物的立面看,這排並行的椽頭,便自然的成微微向上的曲線。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2.襯頭木/枕頭木:

1)所在位置及作用

為使緊靠角梁的最末根椽子上皮,達到同角樑上皮均平的位置。

靠近老角梁的多根椽子,逐次抬高。

在這逐次抬高的椽子地下,與桁逐漸離開的空檔內,將椽子託墊、使椽背與角梁背平行的三角形的木頭,稱襯頭木,或枕頭木。

2)形狀描述

襯頭木/枕頭木長同簷步,一頭高,一頭低,成為細長的三角形。

上有椽椀,以承受椽子。

高的一頭上面放簷椽,這椽的上皮則與老角梁平;

低的一頭點在一根起始太高的椽子之下。

(三)飛椽部分與仔角梁的關係:

1.簷椽之上:

用望板及小連簷,因此將飛簷墊起少些。

再加飛椽上面望板,飛椽上皮仍不能同仔角樑上皮平。

故仔角梁微微突起,高過望板,用以承脊瓦。

仔角梁與飛簷部分一樣,並不是直條木料,下端故意刻成微微向上的彎曲,使前簷翹起的。

學古建·《清示營造則例》轉載

2.在平面上

這些平行排列的椽子,到了轉角部分,由梢間的角金柱起,便依次增加斜度,直到緊貼角梁一根與角梁平行。

同時,這些椽子也逐漸加長,直到仔角梁止。在正面及側面的投影上較前面飛椽長出三椽徑。

轉角部分從各方面來看均像鳥翼的開展;這部分的簷椽稱為“翼角簷椽”,飛簷則更因其翹起,稱為“翼角翹飛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