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韩信蹭饭的人生结局

读史记到淮阴侯列传的时候不经感慨,英雄也有卑微的时候,刘邦蹭饭,韩信同样蹭饭,却有着不同的历史结局。也许能从蹭饭的细节当中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韩信

韩信年轻时是真的穷,品行还不怎么样,而且是经常去蹭饭,不只是蹭一家,是蹭好多家。估计也有蹭饭计划,一三五这家,二四六那家分批次的蹭。坚决不从一只羊上面薅羊毛,而是分开几只薅。那韩信为啥能蹭到饭呢?从韩信随身佩剑的习惯上推断,韩信家庭绝不是普通家庭,估计是士的阶层,只不过六国灭了之后家道中落,又不肯放下身段去干别的营生,就和清末那些没落的八旗子弟生活状态差不多,保持着士人的脸面,只不过韩信是真有才,八旗子弟是只有脸了。但是有才也不能当饭吃啊,还得靠脸吃饭才行,问题是朋友家余粮也不多啊,最后只能不要脸了,所以人家都开始讨厌他了,最后没办法了认了一个亭长做大哥,在人家吃了好几个月,亭长媳妇不干了啊,故意吃饭不给他准备餐具,韩信还是有节气的,士可杀不可辱,小爷不来了。史记:"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其实后来汉文帝请周亚夫吃饭也没给筷子,不过周亚夫人家自己去拿啊,不过结局很惨。韩信如果自己拿了餐具去吃会是一个什么结果?也未必不可,但是真那样做了韩信也就不是韩信了,那就是一个彻底的市井无赖了,也成不了后来的汉家三杰之一。韩信一怒而去其实是守住了自己的阶层底线,后来韩信发达了,还是知恩图报的。对管他十多天饭不求回报的漂母赐千金。对于吃了人家几个月的亭长,赐百钱,还不忘敲打一番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最惨的还是那个辱韩信的少年,韩信告诸将相曰:"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於此。"真是扬眉吐气了,颇有小人得志的感觉,但也说明韩信还是心胸不大,这也解决了自己心中的一直以来的疑惑,在楚汉争霸关键时候,宁可和刘邦讲条件,要更大的利益,也不去背叛刘邦,是否也有知恩图报的想法在里面,不得而知,最后身死未央也是相当的悲剧了。临终一句:"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兒女子所诈,岂非天哉!"好像项羽,李广也说过同样的意思的话。都是性格有缺陷的人呢。

刘邦

刘邦家世还可以,不至于去别人家蹭饭,但是不事家人生产作业,也没钱啊,再加上为人喜施,虽然认了王陵和张耳为大哥,自己小弟也不少,一起说事的时候谁请客是个问题,做老大刘邦只能自己掏钱了,自己又没钱那怎么办,只好去蹭自家大哥了,去的多了自家嫂子不干了,餐具倒是没少上,关键是拿勺子刮锅底啊,史记:"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刘邦这个郁闷啊,在朋友面前真丢脸啊,那也没招啊谁让他穷呢。不过刘邦还是有办法,找饭店赊。关键是到了年终两家酒店还不敢和他要钱,太史公说是"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我是不信,但司马迁说我就这么写,你爱信不信,反正有人信。我想应该是刘邦吃饭时,两家老板也腻歪啊,还隔三差五的来,不想让他常来,就故意提高菜品价格,刘邦觉着反正是记账,随便吧,就和现在人刷花呗一样,刷的潇洒啊,还的时候傻了。到年底刘邦还钱时,要一笔一笔的对账,一较真还就对不上了,让刘邦抓住把柄了,刘邦说我要打电话给萧何和曹参,我有兄弟是公务员。王媪、武负傻了,于是"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刘邦白吃一年还落个人情,绝对是高手。当然了刘邦也记仇,当皇帝后,封昆弟,而伯子独不得封。太上皇以为言,高祖曰:"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於是乃封其子信为羹颉侯。乐死我了。好像封神演义姜子牙封自己媳妇扫帚星是不是取材于此呢?都是蹭饭刘邦最终当了皇帝,韩信却屈死未央,历史也挺有意思的。

陈平

当然被嫂子嫌弃的不止刘邦还有陈平,史记:平为人长美色。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覈耳。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不过陈平有个好哥哥,家庭的温暖比啥都重要,后来陈平善终,也是不错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