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一封朱博为丞相,就有星象师对他说,这个人必遭殃,一语成谶

傅喜走后,刘欣任命丁姓舅舅为大司马;孔光被赶走,很自然的,丞相位就落到朱博手里。当天,刘欣封朱博为丞相。然而,当朱博准备受命履职时,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意外。

情况是这样的:朱博被封为丞相当天,刘欣举行了一个受封仪式。朱博当大司空时,上书提议将大司空改为御史大夫,刘欣同意了。当朱博当上了丞相,就空出御史大夫一职。这个职位刘欣将它留给了一个叫赵玄的人。俩人同时上殿,准备接受任命。

意外就在这时候出现了。当朱博和赵玄刚进皇宫,才上台阶,天空突然传来一阵旱雷般的巨响。

那一阵轰响,皇宫内外无人不议论纷纷,一下子就传到了刘欣那里。



刘欣也觉事情有些鬼怪,马上派人到丞相府把李寻叫来。李寻,星象学家,当年丞相翟方进发现他,把他拉进丞相府任职,如遇鬼事怪事,可直接向他咨询。

李寻见到刘欣,刘欣将基本情况向他说明。李寻装模做样,掐指一算,不禁摇头叹息起来。刘欣顿觉不妙,准备发问。

这时,李寻说话了。

他这样说道:“陛下听到的巨响,就是传说中的鼓妖。鼓妖什么时候才能响呢?据我研究,凡是君王眼睛耳朵被蒙蔽,拥有虚名的人进入政府,任职高位,鼓妖就响了。”

李寻像说上瘾了似的,继续说道:“又据我研究,鼓妖发声的时间相当有规律。如果在一年中期,一月中期,或是一日中期声响,政府部门里,肯定有正部长以上的官吏受难。现在是四月,按一年分为三等分来说,四月算是入一年的中期;今天是十九日,也算是入月中期;现在是辰时,也算是已入日的中期。这说明,某政府高官,已到最危险的时刻。”

接着,星象大师李寻舔了舔嘴,又说道:“即将受难的政府高级官员,肯定是实际上已经掌握大权的人。为了将他们挽救于火深火热之中,我建议陛下马上将他们罢免。“

李寻所说的他们是谁呢?最后,李寻毫不含糊地说道:“他们就是丞相朱博,御史大夫赵玄。陛下如果不信,不出一年,他们肯定出事。”

完了。辛苦培养的皇家代言人,高级跑腿工,竟然来了个鼓妖就要被搞砸了。

那怎么办?

这个问题,其实难不倒刘欣。首先,朱博能有今天,是他和师丹孔光傅喜等人博弈的成果。如果将他废除,前功尽弃,怎能甘心?

其次最重要的是,如果不听取建议,受难的人必将是朱博,而不是刘欣。既然这样,还有什么好担心的?朱博不过是棋盘上一粒棋,丢掉了他,还有别人。

刘欣决定,按照既定程序,继续为朱博举行受封仪式。刘欣仿佛要看看,到底是人的力量大,还是天命意志强。

按李寻预测朱博的命运,不出一年就能见出分晓。对傅太后来说,这个信息相当重要。



首先,朱博必须替傅太后完成尊号的愿望。

这个道理朱博还是知道的。很快的,朱博就上书,建议给傅太后加尊。朱博这边一唱,刘欣马上在那边一和,下诏去掉傅太后和丁太后头上的定陶两字。

也就是说,从此以后,老太婆傅太后,真正实现了与王太后同坐同起的称号。自汉朝立国以来,第一次出现了两个同级别的太皇太后,一个是傅太后,一个是王太后;两个同级别的皇太后,一个是丁太后,一个是赵太后。因为同级别,所以一切待遇一视同仁。

媳妇终于熬成了婆,何况傅太后还是个老太婆,她能熬到今天这一天,实在太不容易了。在她通往与王太后平起平坐的路上,王莽,师丹,傅喜等三人,是她最大麻烦的制造者。现在,该轮到他们吃吃傅太后的颜色了。

接着,丞相朱博和御史大夫赵玄上书,奏道:“师丹任大司马时,压制傅太后尊号,这种不识抬举的人,不要让他享受侯爵采邑了,请允许贬作平民。”

刘欣听出来了,这是傅太后的意思。他批准朱博奏书,将师丹贬为平民。

这只是一个开始,帐还没算完呢。又接着, 朱博和赵玄又联合上书,说:“王莽任大司马时,也是压制傅太后尊号,按理他也不能再享受侯爵待遇了,请允许贬为平民。”

刘欣一听,他犹豫了。哦,这个事呀。我知道了,让我先考虑考虑吧。


刘欣知道,把王莽往死里整的,当然也是傅太后的意思。但是,傅太后只知整人,整得不亦乐呼,却不知道他这个当皇帝的,实在难做人。

傅太后是刘欣的祖母,可王太后也算是他的祖母呀。刘欣可是过继给刘骜当儿子的,按汉朝宗法制度,他是不能再认傅太后等亲人的。如果当年王太后不保护这对祖孙,傅太后能有今天这般风光无限的日子吗?所以,王太后的面子是必须给的。既然这样,修理王莽就不能太过份。

最后,刘欣做了一个折中。王莽继续享受侯爵待遇,但是他必须离开长安,回到他的封国地去。

但是,刘欣怎么也没想到,傅太后整人已经上瘾了。她穷追猛打,决定清理门户,连傅喜也一起收拾了。

其实,傅太后之所以发狠,不是没道理的。他整师丹和王莽的时候,可是一刻都没犹豫的。可是她还是给傅喜时间,希望他有所悔改。可是傅太后等了半年,不见傅喜上门道歉,也没见他派人来请个安,仿佛他根本就没把老太婆当回事。

于是,傅太后叫朱博的老相好傅宴,传话给朱博,说无论采取什么手段,必须让傅喜在长安消失。同时,我要让他一辈子不安宁。

马上的,傅宴就去找朱博。朱博一听,就知道怎么做了,他抬脚就去找御史大夫赵玄。

然而,当朱博把傅太后的意思说完,赵玄犹豫了。

赵玄说道:“我看整傅喜这事,还是算了吧。陛下已经让傅喜回封国了,我们还要去搅局,是不是做得太过了?”

朱博答道:“这怎么能说算了呢?傅太后的意思说得很明白,傅喜不能再享受侯爵了,师丹的下场,就是他的下场。既然我都答应傅太后了,就算一死,也要实现我的诺言。”

玩大了。

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朱博只知世间有傅太后,不知世有皇帝刘欣。世间高明者,唯有赵玄,他深谙傅太后的狠劲,但对刘欣无不心存敬畏。刘欣是个什么人?他是个做事有底线,而且极有分寸的人。如果超越他底线,可能就要翻脸不认人了。

但是,赵玄又是悲哀的。他被朱博绑架了。人家都说了,我和你是一条船上的。如果朱博一人上奏,不惧翻船,他这个御史大夫还有得混吗?他想混,可能傅太后都不想了。

他只有硬着头皮,和朱博一起去冲锋陷阵。不过,以什么借口来修理傅喜,怎样做才不露马脚。这个问题,的确伤了朱博不少脑筋。于是,他想了呀,终于又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想出一计妙招。

朱博认为,上奏弹劾傅喜一人,容易让刘欣怀疑他们居心不良。所以,为了修理傅喜,他必须拉个垫脚的。让谁来垫脚呢,朱博想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前任大司空何武。

曾经,刘欣为了扶师丹上来,故意找了个碴,说何武不孝,将他打发出长安城,回到封国养老去了。其实,何武被赶走的真实原因,朱博还是了解一二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何武在位上瞎混,对傅太后,甚至对国家,都没啥贡献,这才是被赶走的真实缘由。

在朱博看来,傅喜和何武情况差不多。傅喜很有才,但也没见他对国家做出啥成绩,更重要的是,他对傅太后不但没贡献,还结下了深厚大怨。这就不要怪傅太后要对他下手狠了。

编织好理由,朱博和赵玄再次上奏,这样说道:“傅喜和何武,俩人在位时,对国家都没有贡献,虽然已经免职,但也不能享受侯爵待遇了。请求陛下把他们一律贬为平民。”

刘欣一听,先是一愣。愣了半天,他好像明白怎么回事。

怎么说朱博也算是个老江湖了。然而他行走江湖多年,为了贬损一个人,竟然编织出这般没有半点技术含量的理由,实在让刘欣匪夷所思。

傅喜的学术水平,那是众卿都知道的;傅喜的道德水准,在江湖中无人不知。傅喜坚定政治良知,悍卫汉朝正统,不惜一切代价和傅老太婆,做不屈不挠的斗争,这笔算不算是一种贡献?

罗织罪名水平差,揣人术也极次。朱博太不了解刘欣,刘欣看似是傅太后的傀儡,可他却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他知道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这都是有原则的。并非传说中,一切都由傅太后说了算。

还有,傅太后和傅喜关系如何,刘欣最为了解和清楚。朱博以为拉上一个何武来垫背,就能瞒过刘欣。简直是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就冲着门缝里看人这点,刘欣没有理由放过朱博了。

于是,刘欣马上把御史大夫赵玄召来审话。赵玄很听话,刘欣没问超过三句话,他就什么都供了。说,他们上奏,完全是受了傅太后指使的。

够了,刘欣知道怎么做了。刘欣从宫廷系统及武官系统中抽调人马,组织临时调查组,调查朱博和赵玄。

朱博离死不远了。

果然不久,调查组的报告出来了。调查组负责人弹劾朱博和赵玄,做人不道厚,请到廷尉的监狱报到。刘欣动作很快,马上批准逮捕朱博和赵玄。

赵玄坦白从宽,免于死罪,只被罚为苦役。当刘欣的使者,准备到朱博家里抓人时,发现朱博已经自杀了。

朱博四月受封丞相,八月自杀,他的丞相生涯,竟然没超过半年。正如星象大师李寻所说的,鼓妖响起,不出一年,朱博即可遭殃。

一切都是天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