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建国后第一枚国玺横空消失,一旦露面必定价值连城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成为了压垮清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清王朝如将倾之大厦,在全国范围内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崩盘,一切都来得那么快。

中国的革命领袖孙中山这个时候还在国外,为了主持国内的革命运动,孙中山迅速回到国内,开始组建政府。一个新的资本主义形式的政府就这样在仓促间开始组建了。当时候很多人都建立一个新政权没有一点准备,就连最关键的,颁布各种公文所用的印章都没有准备好。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原清朝两江总督署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就职典礼上,孙中山宣誓:“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江苏代表袁希洛作为授印代表,把印章授予给了孙中山。孙中山接过印章之后,立即启印加盖于《中华民国大总统孙文宣言书》、《通告海陆军将士文》的文告之上,这枚印的印文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印”。

他本人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说,这枚印章是他在前一天从江苏都督府拿到手的。

孙中山建国后第一枚国玺横空消失,一旦露面必定价值连城

辛亥革命的时间非常仓促,因此要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找到一块合适的材料,并把印刻制出来是非常不容易的。从南京光复到确定定都南京,只有十多天的时间。

孙中山建国后第一枚国玺横空消失,一旦露面必定价值连城

各省代表会的议员们以及革命党内部一直在喋喋不休地争论国体的问题,新政府的印章也是很多人特别关注的一个点。就印章中要不要加“临时”两个字,争吵了很长时间,孙中山本人就不愿意加这两个字。

12月27日的时候,各省代表赴上海向孙中山汇报组建临时政府问题的时候,孙中山还曾说:“总统就是总统,临时二字,可以不要。”这些代表返回南京之后,向当时的代表会说了孙中山的意见,但是代表会认为“临时大总统名称,除去临时字样,因各省有未独立者,正式宪法尚未制定,正式总统亦无从产生,仍须冠以临时字样”。

从这段史料可以知道,直至28日才最后确定了大印的印文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印”,江苏代表袁希洛拿到大印是31日,由此可知此印的刻制时间只有29日、30日两天。因为这枚印在30日的时候,就曾用过。这样一来的话,刻制的时间就只剩下一天了。关于大印的刻制者,有回忆文章说“为南京民间金石刻手砥奇峰所刻制”,笔者认为该记载应当可靠。

一天时间,如果拿普通的印材来刻,完成起来并不是很难。但如果要刻玉印,就非常之难了。当时大印的质地到底选什么,谁也不知道。由于时间紧张,所以笔者认为印材应当为普通印材,而且很普通。要是没有普通的这个特点,也不会所有见过的人,都不绝笔不提它的材质。

孙中山建国后第一枚国玺横空消失,一旦露面必定价值连城

有人推断这枚印章是木质的,现在南京展览所用的印章就是一个木质的仿照印章。对于不刻印章的人来说,可能感觉木质的印章更好刻一些。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最好刻的还是普通的章料。即便是铜印,熟练的篆刻工匠刻起来也非常之快,但是铜印的印材在仓促间找这么大的一块是很难的,而石质印章则不然,尤其是在南京上海一带,想短时间拿到一块11cmx11cm的印材,并不是很难,而且刻制作也相对容易很多。

但真东西不露面,再合理的猜测,也只能是猜测。

三个月之后,也就是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在临时参议院行解职礼,诵读完解职词后,将临时大总统印交还给了参议院,如果一切程序正常,这枚印章应该在袁世凯的手里。但是袁世凯后来却从来没有用过这枚印,而是新刻了一个比临时大总统印更大的一枚“大总统印”,临时大总统印从此销声匿迹,再没有露面。因此笔者认为,此印有可能已被袁世凯毁掉。

如果此印没有被毁,它直至现在都没有露面的事实,确实不可思议。此物流落到普通老百姓之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也不是没有可能。如果有一天此物出现,必定会创造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